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本文作者為社區網友“柳韻”、山東散文學會會員,青島作家協會會員劉書章,發表於2013年6月,也以此文紀念已經從老臺東消失了的青島第十九中學。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青島19中早期校園照片


儘管有人講“能夠考入十九中學,就等於一隻腳踏進大學的校門”,但是我卻與全日制大學無緣,因為我從十九中畢業那年,轟轟烈烈的文革還在進行之中,對於高中畢業的莘莘學子來講,大學的校門是緊閉的,而我們面臨的卻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接受工人階級在教育”,是到農村去、到工廠去、到邊疆區,到廣闊的天地去......儘管如此,十九中學所給與我的一切——學校良好向上的學習氛圍,老師的敬業精神和師生情誼,同學之間的坦誠交往和相互關愛,卻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中......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1964年,大姐在十九中畢業的第二年,我又踏進了這個島城頗有名氣的中學,這所學校建於1956年,是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為發展教育事業、培養新型人才所建立的幾所中學之一,學校不但有初中部,還有高中部,這在當時的中學中是不多見的。當踏進這所學校第一天起,我就為自己能進入這所學校讀書而自豪——教學大樓寬敞而明亮,這和我讀初中時那所舊學校低矮陰暗的教室有著天壤之別;另外這所學校的配套設施非常齊全,潔淨衛生的學校食堂,明亮寬敞的學校禮堂,藏書頗豐定時開放的學校圖書館,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還有我更加喜愛的寬闊的學校操場,有跑道、有沙坑、有單雙槓,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鍛鍊場所;最引我興趣的是從學校大門到教學樓的那一條長長的甬道,甬道的一側有一排綠樹和綠樹掩映的操場,甬道的另一側有黑板報和宣傳欄,每天從這裡路過,都能看到學校關於各類活動安排的信息,看到學校的辦學宗旨和學生守則,看到同學們充滿青春氣息的好文章......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在這個學校學習越久,就會發現這裡有一批特有敬業精神和教學質量頗高的老師。語文課我曾先後師從女、男兩個於老師。女於老師比較矮瘦,但說話聲音卻非常洪亮,抑揚頓挫的,特別是在點評學生作文時更是講得有滋有味,例如某某同學的作文優點是什麼缺點又是什麼,她都是條分縷析說得十分清楚,這對於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男於老師是屬於不修邊幅那一種類型的人物,經冬穿著一件不罩外套的棉襖,他為人隨和,循循善誘,絕少批評學生,他常常把我的作文帶到級部其他班中傳閱,或者張貼到學校的宣傳欄中,這對於我的喜歡寫作也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青島19中食堂飯票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英語老師姓郭,郭老師是老清華畢業生,年輕時在上海做過陳毅市長的英文秘書,他在講課時常常深情地回憶自己的往事,而這些回憶又常常是為了講解某個英語單詞,例如回憶解放前自己如何跟隨清華大學足球隊參加國際大學生足球比賽,如何在遠洋輪船上吃“pudding”,回憶自己在北京讀書時,在寒冷的冬季裡如何揹著魚簍在永定河冰上奔跑,找地方“fishing”......儘管我並不喜歡學化學,但是我還是非常樂意聽化學老師王桂渾的課,他那時給我們上課時還是一個“帶帽右派”,據說來校前他曾經是市文教局的領導,但是王老師課堂上常常用毛主席的話語來教導同學們如何治學,甚至用《矛盾論》裡的觀點來分析化學問題。改革開放之後,我常常在報端見到王老的名字,此時他已經在市政協擔任重要職務,雖然人屆耄耋,卻還在為市政建設出謀劃策。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更加令我難忘的還有那些同桌學習、共同就餐、交換書籍、討論問題(常常轉變成爭論問題)的同學們,大家朝夕相處親如家人。對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大家都瞭如手掌,這從相互起的外號就可見一斑,如秀才、大俠、老夫子、瞪眼子、鴨巴嘴、參謀長等等。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在我讀高中第二年的春夏之交,就是那個《五一六通知》下發之後,學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停課鬧革命”,紅衛兵、大字報、大串聯風起雲湧,學校教學樓裡面,甬道一側的宣傳欄黑板報上到處貼滿大字報,揪鬥老師的情景也時常出現。後來學校裡又出現了許多“革命組織”,什麼五湖四海戰鬥隊,井岡山戰鬥隊,縛蒼龍小分隊等等。不知為什麼,我哪個組織也不願意參加,因為我對這些事情不感興趣,我覺得這是在浪費青春和時間,因此被同學們稱之為“逍遙派”,像我這樣的“逍遙派”學校裡還有不少,在別的同學忙於“革命”是時候,我們卻有著許多的閒暇工夫。其實我們也並非完全“逍遙”,我們還是有許多正經事可做,比如我們之間常常交換書籍,交流讀書心得,因此在那個時期我讀了不少中外名著,進一步強化了我對文學的興趣愛好,這是我讀高中的重大收穫之一。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1971年青島19中革委會介紹信

我們還常常相約到匯泉海水浴場游泳,這是為了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到大風大浪裡去鍛鍊”,這一舉措對於我們強壯身體、適用以後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們還一起到青島的幾所大專院校,如山東海洋學院,青島醫學院,輕紡學院去瀏覽觀摩學習,我們還一起大串聯去過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每到一地,我們就訪問大學,參觀名人故居,跑新華書店,走萬里路,讀萬卷書,增加了友誼,增長了見識。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再一次踏進十九中的大門,是兒子復讀那一年,我和兒子一起幾次到校辦理相關手續,30多年後重返母校,我不僅驚歎母校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巨大變化——校園更加整潔開闊,教學樓更加雄偉明亮,操場上的塑膠跑道舒適安全,還有那一排排造型別致的辦公樓、學生宿舍......真是令人思緒聯翩,感慨萬端。

青島城市記憶:殷殷深情憶母校——青島第十九中學


現在的青島第十九中學,硬軟件設施在島城堪稱一流,特別以雄厚的師資、嚴謹的教風、嚴格的管理、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成績蜚聲島城,更以高升學率而聞名於世。改革開放之後,十九中先後獲得省級規範化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市重點高中、市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市教育裝備先進單位、素質教育考核優秀等級學校、市級文明單位、市級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儘管我沒有趕上今天這個好時候,但是我在十九中就讀的時期,正是我青春蓬勃、勤勉好學、樹立志向、渴望探索人生真諦的階段,十九中老師的那些諄諄教導、同學之間的那些深情厚誼,將永遠存活在我的心田中,那操場、那綠樹、那教學樓、那宣傳欄,將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中,我將寶之珍之,直到永遠......(來源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整理:何良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