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這6個區縣,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國內特例

湖南省這6個區縣,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國內特例

衡山雲海

湖南省這6個區縣,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國內特例

衡陽市

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湘江西岸,主體在衡陽市南嶽區和衡山、衡陽兩縣境內,是湘水與資水的分水嶺。因位於南方,故稱南嶽,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尚書·禹貢》荊州:荊及衡陽惟荊州;《周禮·職方》: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鄭注:衡山在湘南。《水經·禹貢山水澤地所在》、《續漢書·郡國志》及劉昭注衡山,《唐六典》江南道名山衡嶽,均指此。

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於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方輿勝覽》:“衡山者,朱陵之靈臺,太虛之寶洞,上承翼珍,鈐總萬物,故名衡山。又稱岣嶁山、虎山;又名壽嶽、南山。《楊升庵集》:衡山一名芝岡,據《隋書·地理志》記載,衡山凡有四處:南陽郡·武川有雉衡山;廬江郡·開化有衡山;吳郡·吳有橫山,一稱衡山;衡山郡·衡山有衡山。;即是說現今河南省南陽市北、安徽省合肥市西南、江蘇省蘇州市西南、湖南省衡陽市北均有古稱衡山者。

湖南省這6個區縣,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國內特例

衡山

衡山是中國風景名山,也是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有名峰72座,南以迴雁峰為首,北以長沙嶽麓山為足。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蓋峰、嶽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有南嶽大廟、祝聖寺、藏經殿、方廣寺、上封寺、祝融殿等建築;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稱為南嶽四絕。晉·庾闡《衡山詩》:北眺衡山首,南睨五嶺末。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用萬丈拔地起來形容祝融峰之高,唐·劉禹錫有《望衡山》詩。


湖南省這6個區縣,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國內特例

衡陽

雁峰區

原名城南區,2001年4月,設立衡陽市雁峰區,位於衡陽市城區南部,因境內坐落有南嶽衡山72峰之首的回雁峰而更名為雁峰區。相傳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


湖南省這6個區縣,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國內特例

南嶽區

南嶽區

1960年設立南嶽管理局,1961年底改稱南嶽縣,1966年撤銷南嶽縣,原南嶽縣與衡山縣湘江以西地區合併為衡山縣。1984年正式成立南嶽區,因五嶽名山南嶽而得名為南嶽區,隋文帝詔定衡山為南嶽,亦稱嶽市。


湖南省這6個區縣,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國內特例

衡山縣

衡山縣

西漢為湘南縣地,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分湘南縣置衡陽縣,治今開雲鎮南7千米沙頭附近,屬衡陽郡。晉惠帝永熙元年(290年),改衡陽縣為衡山縣,以境內南嶽衡山為名。據《今縣釋名》:西北衡山,是為南嶽,山如車蓋及衡軛之形,故名。縣因衡山得名,《寰宇通志》衡山縣:取南嶽衡山為名。


湖南省這6個區縣,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國內特例

衡東縣

衡東縣

1966年1月18日,析衡山縣湘江以東行政區域設置衡東縣。以其境位於衡山之東而得名


湖南省這6個區縣,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國內特例

衡南縣

衡南縣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析衡陽縣東、南境置清泉縣,治所在今衡陽市城北區,二縣同城而治,屬衡州府。1912年復併入衡陽縣。1952年復析衡陽縣(原清泉縣地)置衡南縣,因在衡山之南,故名


湖南省這6個區縣,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國內特例

衡陽市

衡陽市是湖南省地級市之一,是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湘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總面積15310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720萬。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改臨蒸縣為衡陽縣,衡陽開始作為地名出現。衡陽地處南嶽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為陽,故得此名;又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棲息於城南迴雁峰,雅稱雁城。下轄5個區、5個縣、2個縣級市:雁峰區、石鼓區、珠暉區、蒸湘區、南嶽區,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衡東縣、祁東縣,耒陽市、常寧市,其中有6個都是由於南嶽衡山而得名,這種情況在全國也不算多見,除了南嶽衡山的名氣和歷史文化傳承之外,也提現了地名的地域性和代表性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