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的老大是誰?

用戶58643045034


這個還用說嗎?太陽系就是以太陽命名的,是太陽這顆恆星的系統,太陽當然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了。

太陽是太陽系老大,至少有3個理由。一是太陽是太陽系唯一的恆星;二是太陽的質量佔據了太陽系絕大部分;三是太陽主導著太陽系的命運。

恆星與行星是不同性質的兩種天體,恆星是這個宇宙的主體天體,行星只是恆星的衍生物,是比恆星小很多,自身不發光的星體。

恆星誕生於太空中的星雲,星雲以氫為主,佔比約90%,氦為附,一般佔9%,其餘各種元素加起來約1%。

星雲的凝聚收縮最終中心壓力溫度激發了氫核聚變,一顆恆星就生成了。恆星生成的最小質量必須大於太陽質量的7%,否則中心壓力無法激發核聚變。

恆星依靠中心核聚變的能量,發出光和熱,以電磁輻射形式向太空傳播。太陽就是我們太陽系唯一一顆這樣的恆星。

太陽質量佔去了太陽系的99.85%,太陽系其他全部天體物質才佔有0.14%。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已知5顆矮行星,180餘顆衛星,無數小行星慧星,還有星際塵埃等等。這一堆的拉七雜八的子子孫孫加起來,才佔太陽系總質量的0.14%。

這其中木星最大,一顆星份量就佔了那0.14%裡面的0.1%,其餘七大行星加拉七雜八才佔0.04%,地球則只佔有0.0003%。

太陽每秒鐘輻射的能量有3.8×10^26 J,相當於28600億億兆瓦。而我們地球接收到的能量只佔這個比例的22億分之一,但這個能量就相當於1000萬座三峽大壩的發電重量,相當於每秒鐘爆炸3000顆廣島級的原子彈。就是這些能量養育了地球億萬種生命。事實上,地球對太陽能量的利用率只達到3%。

所以,太陽的盛衰演化決定著太陽系所有子子孫孫們的命運。

太陽誕生剩下的一點殘渣餘孽成為了大大小小的太陽系天體,在太陽強大引力下形成一個半徑約1光年的圓圈;太陽壽命100億年,還有50億年就將壽終正寢,太陽完了,太陽系也隨之而消亡。

即使現在太陽的主序星階段,處於穩定的壯年,但也有時鬧個脾氣打個噴嚏,比如爆發幾個大耀斑,黑子活動密集些,地球生命都會吃不了兜著走。如有一天太陽鬧騰得大一些,人類就有可能完蛋。人類現在對太陽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自祈多福。

太陽主序星階段完成後,就會走向衰落和死亡。先會變成一個紅矮星,這叫回光返照,直徑擴大200~300倍,會吞噬掉水星、金星,地球能不能倖免很難說,但即使沒被吞噬,也會被烤焦。

太陽最終外圍的氣體會慢慢消散在太空,成為新的次生星雲,而中心會收縮為一個緻密的白矮星,這就是太陽死亡後的屍骸。這個時候殘留的行星和所有天體還會不會圍繞著這個白矮星轉下去就很難說了。

所以,太陽就是太陽系的天,說一不二的老爺子,其餘的都只能仰其鼻息。

當然,人類如果能夠有幸達到二型恆星級文明,則就能夠控制太陽或離開太陽系了。在此不再深入討論,若有興趣歡迎查看時空通訊原來的文章。謝謝。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時空通訊


太陽系中的老大是誰?

這個得從不同角度來考慮,單一理解似乎缺少內涵,誰讓我們是文明人呢?其實想法多了就是屁事特多,那麼不妨來看看太陽系裡的老大有幾種理解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太陽139.2萬千米左右的直徑是當之無愧的太陽系老大,因為它直接就佔有了太陽系裡99.86%的質量,它如果認了老二的話,太陽系還有哪個天體敢認老大?

也許這得益於早期形成太陽的質心比較大,因此它捷足先登,將太陽系裡物質最豐富部分富集並且俘獲住了宇宙中最輕的氫元素,最後達到了中心氫元素點燃的條件,成了宇宙中的無冕之王:恆星!而且比較湊巧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壽命長達百億年,在宇宙中也算是出了紅矮星意第二長壽的天體了!

而且太陽的未來還會繼續擴大哦,因為紅巨星時代的膨脹,它的體積將增長到一個極為恐怖的程度!但最終這些物質都將離它而去,最後中心剩下一個數百千米直徑的白矮星!

到此時太陽系裡如果按體積來算的話,太陽就不是老大了,它都不知道排到老幾去了,此時剩下的將是直徑達到14.3萬千米直徑的木星!因為木星是一顆行星,未來也無法成為恆星,它的體積與質量終身不會有大的改變,因此這個億年老二終有一天將升格成為老大......但它的質量依然無法和已經成為白矮星的太陽相比,儘管太陽已經成為白矮星,但質量仍然保留了原來的40%-50%!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許它將成為幕後老大哈.....

但如果從另一個意義上來理解的話,或者擁有生命的地球才是太陽系的老大,畢竟不看年齡,不看體積也不比蠻力.....做老大需要腦袋,需要智商.....而地球上的人類是各位缺什麼咱有什麼!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未來太陽系如何開發都是人類說了算,也許上千年之後,咱人類要給太陽蓋一個罩子也是有可能的哈.....所以無論是物還是質,最終都將有文明做主!

未來會到達這個時代嗎?各位不妨腦洞下哈.....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總結一下前面答案中的主要觀點😊:

  • 太陽系的老大是太陽——因為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太陽系都是以太陽“老大”的名稱來命名的😂,她是太陽系的引力中心,太陽系的質心(佔了太陽系質量的絕大部分),以及太陽系的能量中心(向全太陽系供暖),所有的其他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旋轉的(牢牢掌控在手中,想逃也逃不掉)。

  • 地球是太陽系的老大——因為地球是太陽系唯一有複雜生命和廣泛生態系統的行星;地球(很可能)是太陽系唯一有智慧生命的行星。地球人類是唯一能夠對太陽系實施開發、移民和管理的生命體。

  • 木星是太陽系行星中的老大——不僅在行星中質量最大,直徑最大,而且衛星的數量也最多。

  • 其他還可以列出老大,包括小行星帶中的老大是穀神星;矮行星中的老大是冥王星和或者閻神星。
(穀神星)


(冥王星)


小宇堂


太陽系的老大當然是太陽☀️啊!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6)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與太陽距離最近的恆星是稱作比鄰星的紅矮星,大約4.2光年)。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光譜為G2V),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雖然氦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氫聚變產生的能量少,但溫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當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運行的軌道處(這時由於太陽質量的下降,這兩顆行星將會離太陽更遠)。


太陽的生命

地球的命運是不確定的,當太陽成為紅巨星時,其半徑大約會是現在的200倍,表面可能將膨脹至地球現在的軌道——1AU(1.5×10m)。然而,當太陽成為漸近巨星分支的恆星時,由於恆星風的作用,它大約已經流失30%的質量,所以地球的軌道會向外移動。如果只是這樣,地球或許可以倖免,但新的研究認為地球可能會因為潮汐的相互作用而被太陽吞噬掉。但即使地球能逃脫被太陽焚燬的命運,地球上的水仍然都會沸騰,大部分的氣體都會逃逸入太空。

即使太陽仍在主序帶的現階段,太陽的光度仍然在緩慢的增加(每10億年約增加10%),表面的溫度也緩緩的提升。太陽過去的光度比較暗淡,這可能是生命在10億年前才出現在陸地上的原因。太陽的溫度若依照這樣的速率增加,在未來的10億年,地球可能會變得太熱,使水不再能以液態存在於地球表面,而使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趨於滅絕。

太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知道了日地距離,再從地球上測得太陽圓面的視角直徑,從簡單的三角關係就可以求出太陽的半徑為69.6萬千米,是地球半徑的109倍。由此可以算出太陽的體積為地球的130萬倍。





遇到麼


這個老大到底指的是天體還是文明?

如果指的是天體那無疑是太陽。因為太陽系就以太陽命名,太陽系內的所有天體都受到太陽的引力作用。絕大部分天體都圍繞太陽旋轉。

太陽系是以太陽作為核心的恆星系統,系內的大行星在引力的驅使下繞其旋轉。可以說,太陽就是這個星系的老大,一群小弟在老大的光輝照耀下才顯出光芒。



如果在太陽系中挑選出行星的老大。那木星就是老大。

因為系內沒有任何行星的質量和體積可以超越木星。

而且木星還是地球的守護神,其引力束縛住了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防止其亂撞。

如果按照文明排序,那麼地球就是太陽系的老大。現在可以完全肯定,至少太陽系內除了地球是不存在生命。因為在太陽系的適宜帶就只有地球。火星和月球並不存在生命,那麼其他行星就更不可能存在生命。



但是我們不能肯定,其他恆星系統是否存在生命。

按照生命的意義,太陽系中的老大就是人類。甚至地球是整個宇宙唯一的文明。地球或許代表了太陽系,銀河系而作為整個宇宙的驕傲。


科學認識論


太陽系的老大,自然就是太陽。

太陽系的組成包括很多,太陽——恆星,有且只有一顆;行星——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矮行星——冥王星等;小行星帶;衛星——月球、木衛1、木衛2等;彗星——哈雷彗星等;柯伊伯帶——一堆冰物質;最外圍的奧爾特雲。

太陽是太陽系老大,毫無懸念當之無愧

1、太陽屬於恆星,級別就比太陽系所有天體物質級別高;

2、太陽質量巨大,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其質量大約地球的330000倍;

3、體積巨大,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

簡單回答,祝好!


地理愛好者


沒有任何疑問,太陽系中的老大就是太陽,而且太陽具有絕對的統治力,之所以叫“太陽系”也是因為太陽的巨大影響力和統治力!

先不說其他的,一張圖能夠說明一切。下圖是太陽系內各大星球之間的大小對比。

最大的當然就是太陽,然後下面四個比較明顯大星球依次是(從左到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其他行星和矮行星看起來就是一個點,或許只有通過放大圖片才能看清我們的地球(左邊數第三個)。

數字對比也能夠看出太陽的絕對老大地位,太陽質量佔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可以說太陽打一個噴嚏,整個太陽系都會感冒,一點也不誇張!

同時,太陽系的大小也是根據太陽的影響力而定的,科學家們預測太陽系的已經大約2光年,而2光年太陽引力能夠影響的最遠的範圍。雖然說理論上引力可以是無限遠的,但在距離太陽一定的距離,太陽的引力與其他恆星的引力相互抵消平衡,而那裡就可以看做是太陽系的邊緣!

所以說,太陽系內沒有哪顆星球有資本挑戰太陽的統治力,形象點說,太陽是太陽系內所有其他天體的“母親”,所以通常我們叫恆星為“母星”,沒有太陽,就沒有其他行星和矮行星!


宇宙探索


太陽系中論個頭大小,老大是太陽,論智力大小,嘿嘿,老大是人類,這個沒錯吧。按照人類的設想,如果科技足夠發達,可以把太陽馱走,或者給“摁炸”嘍,總之,怎麼都可以,或者給它穿件衣服(戴森式能源結構),任人類擺佈。

論個頭,太陽佔據著太陽系中心位置,坐擁太陽系99.86%的質量,剩下的那0.14%的質量還讓木星佔據了一大半,還有個土星、海王、天王星,地球算是非常可憐的了。

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直徑是地球的109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從太陽誕生起到現在已經發光發熱50億年了。太陽內部是劇烈的核聚變反應,表面還有著非常暴躁的太陽活動,耀斑爆發常常給地球帶來不快。太陽是影響地球環境變化最大的因素,忽視不得,所以人類才派了一顆名叫“帕克”的太陽探測器近距離去“監視”太陽。

再給人類一萬年的時間,祈求在這段時間內,別來小行星,別來猛烈的太陽活動,別來其它的什麼玩意,一萬年過後,嘿嘿~~~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幻船塢


答:太陽對整個太陽系的演化過程,起著主宰作用,堪稱太陽系的老大。


太陽是太陽系內唯一的恆星,恆星系統是宇宙中,最為普遍的天體系統,在各方面,恆星本身都起著主宰作用。

(1)太陽質量

佔據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哪怕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也只有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

(2)太陽體積

太陽直徑高達140萬公里,光繞一圈都要15秒的時間,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是木星的1000多倍;

(3)輻射能量

太陽系內唯一的發光源,每秒釋放3.8*10^26焦耳能量,這些能量到達行星上,能保持行星表面的溫度恆定,才有可能孕育生命;

(4)對各大行星的影響

太陽對各大行星的影響非常大,比如水星距離太陽太近,所以表面平均溫度很高;金星吸收太陽能導致溫室效應,表面平均溫度在450℃以上;地球缺少太陽以後,生命也將無法生存;

(5)生命週期

太陽就是太陽系的唯一象徵,太陽誕生預示著太陽系的誕生,如果太陽死亡的話,整個太陽系也將毀滅。


據估計,太陽還有55億年的主序星時期,然後演化為紅巨星,到時候會吞併水星和金星,甚至有可能把地球也吞噬掉;紅巨星後繼續演化為白矮星,周圍形成行星狀星雲,最後經歷幾百億年時間後死亡。

不過話說回來,太陽再巨大,只不過是一顆無生命的恆星而已;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將來人類才是太陽系的老大。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至於老大,這要看情況了,如果是體積最大的行星,當然是木星,如果是質量最大的天體,那就是太陽。還有,如果是小行星帶中的老大,那麼就是穀神星。因此題設中需要給出一定的範圍和條件,這樣才能知道老大是誰。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五顆矮行星,矮行星中鬩神星是質量最大的,但體積不是最大的,冥王星體積才是最大的。

冥王星的直徑比鬩神星大40多公里,冥王星的質量卻沒有鬩神星大。在行星世界中,其中水星的軌道最扁,但是通過觀測發現太陽系大行星的軌道也比較特別,每個大行星的軌道相對來說都更接近於正圓,而且軌道平面更接近於同一平面,相互之間的夾角相對來說也比較小。

從地球上看來,太陽每天東昇西落,而我們感受不到地球的運動,我們感覺腳下的大地是結實的,地球是不動的。地球上的老大自然就是山脈了,珠穆朗瑪峰是最高的,但太陽系中最高的山脈還是灶神星上的瑞亞西爾維婭山,高度達到22公里,遠超我們的8848米珠穆朗瑪峰。

由於感覺地面是結實的,很久以前人們很難接收地球其實是在運動的這一說法,乍一觀察似乎是日月星辰都在圍繞地球運動,這就有了很久以前的地心說,人們觀察太陽和其他行星的運動然後以地球為中心構思它們在空間中的運動軌跡,顯然地球不是太陽系中的老大,廣義上的老大就是太陽,行星都繞著太陽公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