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頸動脈斑塊,該怎麼辦?

耕介


很多單位的年度體檢將頸動脈超聲作為常規項目,很多人檢查出頸動脈斑塊。怎麼辦?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要看頸動脈狹窄程度、有沒有症狀等。

比較常見的情況是,並沒有任何不舒服,斑塊也不嚴重,頸動脈沒有引起狹窄或狹窄較輕。這時不需要處理局部的斑塊,但要重視起來了。

為什麼?因為頸動脈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窗口,頸動脈有了斑塊,說明血管已經不健康了,以後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的風險升高。

此時,首先需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飲食、運動、減肥、戒菸限酒等;其次,控制好血壓、血脂和血糖。

如果心血管病的危險水平較高,比如,已經確診冠心病、腦梗死、糖尿病、下肢動脈疾病,做過心臟支架、搭橋,或者有較多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人,或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較高的人,需要吃他汀藥物治療。

頸動脈狹窄超過70%的人,狹窄嚴重,尤其是有症狀者可能需要手術或支架治療狹窄。

由於每個人情況不同,具體是否需要手術、做什麼手術,請到正規醫院諮詢醫生。

另外,這部分病人同樣需要健康生活方式治療和藥物治療,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同樣需要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

另外,要注意,輸液沒有用。更不要按摩,斑塊按不下去。


楊進剛


頸動脈斑塊,其實說的就是血液常年在血管裡不斷的流動,血液裡的脂質成分就會緩慢的沉積在血管壁上,逐漸形成了斑塊。

這也是頸部動脈粥硬化的表現之一,事實上頸部動脈斑塊與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聯繫,如果不加強防控,隨後發生冠心病、心肌梗死、腦中風的風險會大大增加,時間長了可能還會嚴重到威脅生命安全。

一、那麼,發現頸動脈斑塊,要吃阿司匹林嗎?

如果只體檢的時候,頸動脈斑塊的狹窄面積≥50%,以及包含了超過以下3種心血管危險因素,這時想要防止出現心血管疾病,最好吃阿司匹林來醫治。

心血管危險因素:(1)男性年齡在50歲以上,女性在絕經期以後;(2)患有高血壓或合併慢性腎病;(3)患有糖尿病;(4)患有高膽固醇血癥;(5)體重超重,肥胖人士;(6)具有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7)具有長時間吸菸的經歷。

不過,為什麼要吃阿司匹林呢?主要是由於阿司匹林可以起到防止冠狀動脈,或腦動脈內血栓形成的作用,能使人體出現心梗和腦梗的幾率下降。而且這種藥物已證實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的造成。

這種藥物需要堅持長時間的吃,效果才會出現,而並不會有顯著的副作用,但要注意是,患者不可以私自的停藥,以免出現異常問題。

另外,除了服藥阿司匹林,還要服用他汀藥物進行治療,這樣更有助於預防頸動脈斑塊的進一步發展。

二、避免頸動脈斑塊出現血管疾病,你還要知道以下3個方面!

1、嚴格控制鹽分攝入

如果大量的攝入鹽分,對於人體的血管會有一定的影響,建議平時每天總鹽分的攝入量要在5克左右,而且要避免吸菸和喝酒,並且要多吃燕麥,玉米,姜等對我們的血管有好處的食物。

2、定期進行頸部動脈檢查

一旦發現了頸動脈斑塊,注意好每2-3個月就來醫院複查超聲,看斑塊是否有變化,若有變化,可以及時調整醫療方案。

3、控制好三高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在正常指標內,減少斑塊繼續生長的要素,平時的飲食可以多吃一些果蔬,比較油膩的食物要儘量少吃或不吃,而且還要保持適當的運動,保持正常體重。

以上便是關於發現頸動脈斑塊後的解決辦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加深大家對於這方面的認識!

肝火旺盛以及備孕、溼氣重、腎虛、衰老、三高、肝病、皮膚病等等,應該怎樣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瞭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掌上藥店APP


頸動脈是距離體表較近的一個大動脈,檢測起來較方便,可以作為反映全身動脈系統整體狀態的一個“窗口”。發現斑塊之後,需要怎麼治療,是不是需要服藥,要從多個方面綜合考慮。

一、血管斑塊的成因

頸動脈有一個“Y”型的分叉,此處距主動脈較近,受血流衝擊的壓力也較大,所以是斑塊易發生的部位。據統計,超過50歲的人群中,有半數以上的人都可以在頸動脈檢出斑塊。

造成血管斑塊主要的原因是血管內膜受損,長期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可以損傷血管內膜。還有年齡的因素,人體隨著衰老,血管內膜和全身的器官都會出現退行性病變以及老化。還有易於激動的人,平時壓力較大及休息不好的人,血中腎素水平較高,會使動脈長期處於收縮高壓狀態,也是造成斑塊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沒有“三高”可以不必服藥

很多人檢測出來的頸動脈斑塊為扁平狀,頸動脈內膜沒有增厚,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三高”,也沒有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直系親屬中也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可不必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因為此類人的動脈斑塊是由於年齡原因產生的退行性改變,生長很緩慢,斑塊發生破裂危險性很小,只需要每年定期複查頸動脈彩超即可。

三、高危人群應該服藥預防

但是有“三高症狀”,或是長期吸菸、酗酒,平時脾氣較暴躁,壓力較大,或是家族裡有直系親屬患了心腦血管方面疾病的高危人群,就要小心提防,應該服藥進行預防血栓性疾病的發生。

服用的藥物一種為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發作的概率。另一種藥為他汀類藥物,不僅可以降低血脂,還可以對抗血管內膜中的炎性分子、抗氧化,產生穩定血管內膜以及逆轉斑塊的作用。“三高”患者還要針對“三高”的症狀進行藥物治療。

四、血管發生斑塊後要注意的事

無論是否有“三高”,在發現血管有了斑塊之後,需要注意的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善。主動的戒菸、限酒,別等到疾病發生了,躺在病床上再去戒菸。還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激烈的情緒可以引起腎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管痙攣和收縮。血管中的斑塊在血管發生劇烈收縮時容易破裂,從而發生腦梗或心梗等嚴重疾病。

平時要低鹽、低脂飲食,保持每天適量的運動。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都可以加速斑塊的生長,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控制“三高”,也可以延緩斑塊的形成和進展。

綜上所述,頸動脈發現斑塊之後,生活方式的調理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如果有“三高”、吸菸、遺傳等危險因素的人才需要服藥治療。服藥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要自己服用保健品、補藥、營養品等作用不確切的藥品。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請及時聯繫醫生或是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你身邊藥劑師。


藥師華子


關注李博士和你談健康,帶給你更多更實用的健康知識!

發現頸動脈斑塊怎麼辦?有以下幾點需要引起注意。

一、找明可能造成頸動脈斑塊的原因並加以改善

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表現,動脈粥樣硬化的常見原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不愛運動、吸菸、精神壓力、家族史、年齡等因素;發現頸動脈斑塊後,自己要對照這些危險,找出自己形成頸動脈斑塊可能的原因,如果不是年齡、家族史等不可改變的因素,其他如三高、吸菸、肥胖等都是可以加以糾正和控制的,首先就是要控制這些危險因素,並改善生活習慣。

二、弄清斑塊的大小和性質,及有無相應的症狀

斑塊是否要進行處理,如果進行處理,跟斑塊的大小、性質、有無引起相應的症狀有關。

如果斑塊很小,沒有造成任何狹窄和血流障礙,本人也沒有任何症狀,超聲或其他檢查提示軟斑或同時有高血脂或其他較多的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建議口服他汀類藥物來控制。

如果斑塊造成了一些狹窄,但狹窄小於50%,沒有相應供血區的症狀,繼續口服他汀(和阿司匹林)等藥物保守治療也是可以的。

有頸動脈斑塊並不能決定阿司匹林要不要吃,如果目前沒有心腦血管病,年齡在50-69歲之間,預期10年心腦血管病風險大於10%,阿司匹林應該吃。如果預期心腦血管病風險很小,則不建議吃。

如果CT或MR等檢查發現頸動脈斑塊造成狹窄大於等於70%,或造影發現狹窄大於等於50%,同時有相應供血區的症狀,建議行支架或頸動脈內膜剝脫治療;

如果斑塊大小在CT或MR上大於等於70%,造影上大於等於60%,但沒有相應區域的症狀,也可以行支架或頸動脈內膜剝脫治療;

如果斑塊大小在50-70%之間,檢查提示為不穩定斑塊,也可考慮支架或頸動脈內膜剝脫治療。

有了頸動脈斑塊也不用緊張,積極處理,控制危險因素,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可以減少頸動脈斑塊帶來的相應的併發症。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頸動脈斑塊預示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關鍵危險因素。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中老年人、男性、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長期吸菸者等都是頸動脈斑塊發生的高危人群。

發現頸動脈斑塊,該怎麼辦?

一般而言,斑塊增大至一定程度導致管腔狹窄,或是斑塊脫落導致血栓形成,都是溼的顱內動脈栓塞而誘發腦卒中。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一般應首先評估頸動脈斑塊的危害性。

1、明確頸動脈狹窄的危險性:頸動脈斑塊和狹窄很常見,其不是疾病,而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病理改變。多數患者發現頸動脈斑塊時是通過體檢,因為其未有症狀表現,這預示患者的斑塊較小,狹窄較輕,應以穩定斑塊,防止其繼續長大為治療原則。若患者已經有缺血癥狀,則預示動脈已經明顯狹窄,應及時進行治療。

2、頸動脈斑塊的治療:頸動脈斑塊形成,預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目前認為,動脈粥樣硬化不可逆轉。而藥物治療雖然可以延緩斑塊發展,穩定斑塊,但想要完全消除斑塊也是不可能的。

①無症狀性頸動脈斑塊:斑塊是頸動脈硬化狹窄的早期,暫時不需手術治療。此時,患者應注意改善飲食和生活方式。包括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如管理血壓、血糖、血脂等;健康飲食,以低鹽、低脂、低熱為原則,多食蔬果、粗糧等;適當運動,養成良好習慣;保持健康體重;定期複查,查看斑塊進展等。

一般認為,即使未有症狀,病理改變已經存在,無論狹窄程度如何,高血脂患者必須堅持服用降脂藥;血脂正常者,狹窄程度大於50%患者也應堅持服用降脂藥。建議患者若無明顯禁忌症,應堅持服用阿司匹林。

②症狀性頸動脈斑塊:患者出現腦梗症狀,此時預示勁動脈狹窄已經較為嚴重,血管堵塞。應以治療腦梗為主。

首先同樣需注意管理血脂、血壓、血糖等;戒菸戒酒;適度運動,控制體重;合理膳食,低脂、低鹽、低糖飲食;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阿司匹林、降脂藥他汀類等。已經發生嚴重腦梗者,還需注意進行血管擴張、抗凝、溶栓治療等。

③嚴重狹窄:藥物無法緩解重度狹窄,伴有腦梗、缺血等症狀等,一般需手術治療。目前最常用的兩種手術方式為頸內動脈剝脫術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具體手術方案應根據患者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鹽酸索他洛爾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後續的處理主要取決於斑塊的狹窄程度和有無腦卒中等臨床併發症。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頸動脈斑塊也是人體血管一種自然退化的生理過程,也不必過於緊張。有研究發現,在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36.2%的人群均有頸動脈斑塊。只有一少部分人群(20~30%)會進展成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等疾病。頸動脈斑塊一個最主要的治療其實是他汀治療,而不是阿司匹林,那麼發現頸動脈斑塊該怎麼辦呢?

首先,先要看頸動脈斑塊的狹窄程度。如果是頸動脈斑塊狹窄超過50%的或者是不穩定斑塊,不管血脂水平如何,必須使用他汀類降脂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在1.8mmo/L以下。如果頸動脈斑塊狹窄不到50%,如果血脂高或近期內有缺血性腦卒中發作的,也需要應用他汀類降脂藥控制血脂。如果血脂正常且近期無缺血性腦卒中的,可暫時不用降脂藥。最後,對於頸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的,可選用支架或內膜剝脫術治療。

除了降脂藥之外,所有頸動脈斑塊患者都應注意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戒菸限酒,積極運動鍛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醫患家


頸動脈斑塊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常見的有年齡(特別是>60歲的老年人群)、長期吸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人群。頸動脈斑塊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原因在於斑塊逐漸增大引起管腔狹窄或不穩定斑塊破裂、脫落而導致動脈栓塞。我們要重視頸動脈斑塊,積極正規診療很重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下頸動脈的診治。一、明確斑塊類型

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表現之一,其診斷常使用頸動脈彩超,根據動脈斑塊的形態、回聲特點,可以分為:軟斑、扁平斑塊、鈣化性硬斑和混合型斑塊。其中軟斑、扁平斑塊和混合型斑塊是不穩定斑塊,需要積極使用他汀類和阿司匹林等藥物治療。

二、改善生活方式

頸動脈斑塊的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①合理飲食,清淡為主,注重低鹽、低脂、低糖;②積極戒菸、限制飲酒;③適當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講求循序漸進,不可劇烈運動;④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規律的作息;⑤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⑥避免大幅度頸部轉動或雙側頸部按摩。三、正規使用藥物治療

頸動脈斑塊(特別是不穩定斑塊)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建議如無禁忌症,應堅持服用他汀類藥物以穩定斑塊,同時配合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疾病的人群,應積極治療基礎病,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長期達標穩定為宜。

五、注意監測藥物不良反應

在藥物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監測有無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常見的如他汀類(肌肉疼痛等)、阿司匹林(胃腸道不適、皮膚粘膜等出血、過敏等)。六、定期複查

頸動脈斑塊人群要定期進行復查,監測血常規、凝血、肝腎功能、肌酶等,瞭解斑塊和病情控制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