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的“十八盤”公路很有名,這是關於它的一些小知識

煙臺棲霞境內的“十八盤”,是膠東半島有名的盤山公路,相信不少從這裡走過的朋友,對它應該有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過去手動擋和普通水箱的條件下,經過這裡時憋車或者開鍋都是常用的事情。後來,附近修建了隧道,走原來盤山公路的車輛減少了很多。不過,對於“十八盤”,很多朋友還是抱有興趣。本文就簡單梳理幾條關於“十八盤”的小知識,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這條膠東有名的盤山公路。

棲霞的“十八盤”公路很有名,這是關於它的一些小知識

1、1958年建成

根據棲霞縣誌的記載,十八盤公路始建於1958年。

棲霞的“十八盤”公路很有名,這是關於它的一些小知識

當年4月,棲霞開始修築縣城至桃村公路。這條全長41公里的道路,共出動了8萬人進行修建,可謂工程浩大。整條線路一共闢通了“十八盤”、“水石嶺”等49個山頭,修築橋涵97座,至1958年10月竣工。相對於平地,以“十八盤”為代表的盤山公路,佔據了工程的大部分精力。

2、打通了棲霞到桃村的交通線

桃村是棲霞東南部的重鎮,但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與縣城的交通並不方便,以至於兩地的風土人情(方言等)都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棲霞的“十八盤”公路很有名,這是關於它的一些小知識

(棲霞地貌圖,十八盤就是大柳家到縣城那一段,穿越顏色很深的區域)

在明清時期,棲霞城區向外只有四條大路,分別是到福山、到蓬萊、到萊陽和到萊州方向,這些路都不經過桃村。且不要說桃村,就連距離棲霞相對較近的唐家泊,在古代往來城區也不方便,當時山區只有羊腸小道,車馬難行,民間有“要上十八盤,豁上筋骨斷”的說法。這種地形阻隔,對棲霞牟氏家族的田產分佈也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十八盤”以東,唐家泊和桃村境內,鮮有牟家田產。

而在1950年代,“十八盤”公路的修通,也標誌著棲霞和桃村之間的交通線得到打通。

3、文招(文三)公路的重要節點

後來隨著膠東半島公路網的拓展,“十八盤”的意義不僅限於連接棲霞和桃村,它也成為半島東西公路大動脈——文招(文三)公路的重要節點。

文招公路東起文登,西到招遠(後來延伸至萊州三山島,稱文三線)。這條公路相當於是建在膠東半島的橫剖面上,經過的地方大多數是山區,因此是分段修建連接而成,而“十八盤隧道”大致就位於整條公路的中間點位置。

棲霞的“十八盤”公路很有名,這是關於它的一些小知識

根據煙臺市交通資料記載,在1980年代,文招線上共有坡度(8-10.9)的縱坡94處,埡口九道,而十八盤無疑是最典型的一處。

4、公路風景欣賞

棲霞的“十八盤”公路很有名,這是關於它的一些小知識

(棲霞十八盤的老照片)

“十八盤”公路不僅是膠東半島過去一條交通動脈,而且也是一處很好的風景欣賞地點。值得一提的是,從老照片來看,過去十八盤公路周邊的樹林不算太高,從最高處的山坡上,還基本可以俯瞰到公路的全貌,但現在,公路周邊已經鬱鬱蔥蔥,即便在冬季落葉的時候,也不太容易看到公路的全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