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而死亡

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而死亡

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而死亡

通常情況下,對於猝死,已步入中老年的朋友可能會有這樣的念頭,而年輕人多半覺得猝死離自己很遙遠,其實看看以下的新聞和數據,就會發現無論是街頭賣東西的小販、在KTV引吭高歌的大學生、還是IT和金融行業的年輕從業者中,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而死亡。

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而死亡

我們先看一則“舊”新聞。2013年4月7日廣東信宜順達運輸公司48歲司機馮忠駿,駕駛客車在信宜城區從事客運。當行至距離該市玉都廣場站點還有約4米時,乘客發現客車突然被停在路邊,馮忠駿一頭栽在方向盤上,任憑怎麼叫都沒反應。當急救中心醫生到達現場時,馮忠駿已無呼吸、心跳。經診斷,馮忠駿為心源性猝死。杭州另有一位公交車司機,在生命的最後一秒鐘把車停在了路邊,避免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

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而死亡

再看一組IT從業人員猝死的“舊”聞:

2017年2月8日途牛旅遊網副總經理李波猝死,年僅44歲;

2016年10月6日凌晨3點,春雨醫生創始人、CEO張銳因猝死,享年43歲;

2016年6月,天涯副主編金波猝死,年僅34歲;

2016年6月,前阿里巴巴集團數據技術及產品部總監歐吉良猝死,年僅34歲;

2015年11月10日,廣東江門棠下金萊特董事長田疇猝死,年僅43歲;

2014年8月9日,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董事長張祥青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45歲;

2014年4月23日,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李建華猝死,年僅49歲;

2014年1月2日,小馬奔騰集團董事長李明猝死,年僅47歲;

2013年6月,慧聰網副總裁、首席技術官洪廣志猝死,年僅43歲;

2011年7月,原鳳凰網總編輯,百視通首席運營官吳徵猝死,年僅39歲;

2011年4月,山東興民鋼圈董事長王嘉民猝死,享年51歲;

2011年2月,成都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學軍猝死,年僅42歲;

還有……

據已有的公開資料顯示,近5年,中國有超過30位知名企業家和白領因心腦血管疾病猝死,平均年齡為46歲。

實際上猝死不分年齡,對猝死人員的法醫屍檢統計顯示,每10歲為一個年齡組,各年齡組均有分佈。0-10歲組佔7.4%,11-20歲組佔9.1%,21-50歲組比例最高,分別是21-30歲20.7%、31-40歲23.3%、41-50歲19.6%。

所以,猝死也並不會放過年輕人(詳見“我們能預知猝死嗎?”,“預防猝死,我們應該怎麼辦?”)

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而死亡

實際上,心臟性猝死是異常兇險的心血管疾病,表現為患者在病情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突然發生嚴重心律失常(一般為心室顫動或室性心動過速)導致迅速死亡,我們身邊的很多公眾人物,甚至醫學同道,都因為心臟性猝死離世。

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而死亡

胸悶,胸痛,心慌,不明原因的疲乏,這些並不陌生的表現都是猝死的前兆!

猝死看似不可預防,其實只要我們從生活習慣、情緒方面做好調整,培養好的良好生活方式,保持身體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發生幾率。預防猝死,我們要從生活中點滴開始。

1. 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

2. 保持清淡、低脂飲食。

3. 戒菸、戒酒。

4. 適量運動,改善身體健康,培養心肺功能。

5. 保持良好心態,減輕壓力以及避免焦慮抑鬱的出現。

6. 注意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當壓力來臨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培養的興趣愛好把它抵消掉。

文字/杜捷夫

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而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