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衛生間摔倒,5 歲兒子拒絕幫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這樣養成的......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你離『育兒明星爸媽』,只差這次掃碼嘍

點擊收聽『積木育兒學院』最新

繪本奧斯卡:大海中的愛和守護的溫情故事《小島》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一位媽媽困惑地給我們留言:

我兒子5歲了,可是近來頻繁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很困惑:

比如我跟孩子說:“去幫媽媽把鞋子拿過來。”孩子回答我:“我正忙著呢!”

有時家裡吃燒雞,兒子會拿一個雞腿,然後把另一個雞腿也翻出來,放到自己的碗裡。

我覺得他這樣做不對,可想了想,何必為了一個雞腿跟孩子較勁半天呢,不值當的!

上週我在衛生間滑倒,一時間站不起來,就大聲喊兒子過來幫忙。

兒子來到衛生間看了我一眼,說:“我摔跤你都要我自己起來,這次你也自己起來吧!”然後,他繼續抱著ipad,走回了客廳。

這樣的話聽到耳朵裡,心裡真的不好受。

這個孩子是不是很自私、冷漠,一點也不體貼?我的教育到底哪裡出問題了呢?我該怎麼辦?

其實,沒有生來就自私的孩子,多是父母后天教養的結果。

3歲之前,孩子不懂分享和體貼,那是正常的。

這叫“自我”,不叫自私,這是由孩子們的發展階段特點決定了的。

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外部世界,而且通過對外部事物的“佔有”,在確定自己的邊界和在這個世界的位置。所以,父母應該少貼標籤,多尊重孩子意願。

孩子3歲之後還不懂分享和體貼,一般就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出現問題導致的。

常見有兩類教養方式會導致孩子自私:

❶ 孩子成長早期,父母沒有給夠孩子愛和關注。

比如本文開頭的案例。

原來,這個孩子3歲之前主要由老人撫養,其後父母才開始逐漸捲入孩子的成長,給孩子立規矩。

由於父母早期的缺席,親子間的和諧關係沒能建立起來,加上父母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多采取命令、指責、批評的方式,更難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發自內心的真情與關愛,親子溝通自然難以順暢。

追根究底,孩子牴觸的不是規矩,孩子是在用冷漠和牴觸行為,表達對缺少關注與愛的憤怒。

所以,先與孩子建立和諧的、充滿信任的親子關係,再立規矩才可能有效。孩子也才能更自然、更有愛地與人相處,而不是把精力都放在和父母對抗上。

❷ 在孩子進入社會化的年齡,父母缺少必要的示範、提醒。

孩子3歲開始,社會化就提上日程了。

可是,往往這個年紀,大人們仍然一口一個寶貝地叫著孩子,好吃的都是孩子第一個吃,或讓孩子獨吃;做任何事情都是孩子優先;一切仍然以孩子為中心運轉。

孩子只看見這一種人際模式,那就是你們都對我好,自然孩子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你們本來就應該對我好。

這些孩子沒有機會享受到“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的樂趣,自然“體貼、有愛心”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說,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比如平日裡有好吃的,第一個先給家裡的老人嘗,孩子看到了,也就學會了。

而當孩子缺乏分享意識的時候,父母應該在旁邊及時提醒,當孩子有分享的行為後,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恰當行為予以及時的肯定。這樣孩子的“自私自利”行為就能逐漸得到改善。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具體來說,要避免養出自私自利、冷漠的孩子,下面的教養誤區請避免:

❶ 總說孩子“自私”

如我們前文所說,3歲之前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是“自我中心性”。

受這個年齡段的認知水平所限,孩子還沒有能力區分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需求,無法理解自己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他們常常把他人理解為自己的一部分,表現出一切與“自我”為主導與核心。

所以,父母要認識到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不要盲目地把孩子歸類為自私的人,比如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那麼自私呀”,或者經常逢人就說“這孩子,真小氣”之類的話語,都該避免或杜絕。

須知,孩子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多數孩子對於父母的話是深信不疑的。

如果父母經常這樣說自己,在孩子自己的心中就會有這樣一個認識,或者說是自我評判——“我是個自私的孩子”。

如果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孩子就有可能將“自私”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品質之一,成長為一個自私的人。

從心理學角度解釋,這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即你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

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❷ 不尊重孩子的物權

所謂物權觀,即幫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力,同時又懂得尊重別人的物品。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物權,很容易導致孩子牴觸分享、表現得自私。

比如,可以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經做過類似的事:隨意把孩子的零食分給別人吃;把孩子的東西隨意送人;強迫孩子把自己手裡的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

這樣孩子會發現:原來分享是一件這麼討厭的事情,一分享,我的東西就沒了!對“分享”的體驗這麼差,孩子不喜歡分享,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物權,包括允許孩子的一些霸道、獨佔、排他的行為,不要給孩子貼小氣、自私的標籤,不盲目地強迫孩子分享。尤其不要覺得孩子當眾不分享,自己就丟面子。

其次,要在尊重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引導孩子分享。

比如,詢問孩子是否願意分享時,明確告訴孩子:這個玩具只是給妹妹玩一下,它還是你的;

比如,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充分利用榜樣的作用,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或者,帶孩子和更多小朋友接觸,通過遊戲或者日常接觸,溫和引導孩子分享。

當小朋友和他分享玩具、食物等,要提醒孩子:小朋友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你,你開心嗎?若孩子認可,可以進一步告訴孩子,如果你也能學著分享,小朋友也會很開心的。

讓孩子看到分享行為帶來的收益和快樂,而且該是自己的東西也並不會失去,孩子就會慢慢從牴觸中走出來,樂於和他人分享。

❸ 孩子缺少同伴交往的機會

獨生子女會極度缺乏同伴交往。缺少小夥伴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其中“自私自利、冷漠”就是諸多問題中的一種。

同伴交往對孩子的社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到了3歲需要上幼兒園的原因。

可惜,不少父母很宅,或者主要由老人帶孩子,還有些父母因為自己牴觸幼兒園而刻意不送孩子入園,等等,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在阻斷孩子融入集體、學習分享和愛的機會。

在交往中,孩子們一起解決困難,互相幫助,表現出自己的智慧、能力,從而認識到自己的力量與存在的價值,同時也能感受到他人的作用和集體的力量,從而正確認識自己。

有了這些你來我往的互動,以及在互動中的思考與體會,孩子才能逐漸明白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體驗到分享的快樂、收穫的喜悅等多種更為豐富複雜的情緒情感,才能真正脫離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❹ 父母本身就很自私

育兒方法好學,但是父母自我的成長卻更加重要且艱難。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樣。父母在平時的言行中,表現出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難的幫助,對社會一種熱心、關心的態度,會感染孩子,使他也慢慢學會去關心他人。

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替別人(包括父母家人)著想。

總之,面對自私的孩子,如果我們只是遷就、滿足、溺愛孩子,那麼孩子最終會變成一個真正自私的孩子;如果我們只是批評、甚至厭惡孩子、內心裡遠離這個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將會成為一個缺愛的人。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孩子心中的“自私自利”,讀懂孩子心裡的那份“冷漠”是如何來的,去接納他們,去愛和影響他們,那麼孩子們就一定會得到健康的發展。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今天,我們《繪本奧斯卡》就來給父母們介紹一本“有愛、有大愛”的書——《小島》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這是一本什麼書呢?

先來看看它獲得的榮譽吧!

2018年度中國童書榜100佳童書

入選2018年陳伯吹兒童文學獎評選

荷蘭資深繪本創作者馬克·楊森聯手著名翻譯家阿甲先生,貼閤兒童心理創作

故事立意新穎,角度新奇,畫風獨特硬朗,色彩運用大氣,展現觀影般的閱讀體驗

是不是還挺厲害的?

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遭遇海難的蘇菲和爸爸登上了大海中的一座孤島。在這座島上,蘇菲和爸爸渡過了春夏秋冬,還建造了一棟房子,等待著被救援。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然而,他們所在的島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那就是,其實這根本不是島,而是一隻大海龜。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自從蘇菲和爸爸、小狗一起登上“島”的那一刻,大海龜不但不再游泳,在海中一直保持同樣的深度和姿勢,而且還為他們遮風擋雨,抵抗海里各種大鯊魚等危險的侵襲,就連寒風瑟瑟的冬季,大海龜被凍得很冷很冷,仍然保護著他們父女......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這本書字數不多,但是非常簡潔明快,阿甲老師用他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惜字如金卻又深刻精道地描繪了人與海龜、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

這本書更讓人震撼的是,它無與倫比的畫風——真的太美了。

當父女在海上漂流的時候,每一個頁面都像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那樣宏大、熱烈、肅靜,讓人不得不對作者超然的畫技肅然起敬。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給孩子的美育是什麼?不就是看到、聽到和感受到嗎?

馬克·楊森(Mark Janssen):荷蘭人,1974年出生,截至目前已創作繪本超過450本,版權輸出至十餘個國家。

他是個講故事的高手,繪製的繪本圖畫豔麗奇幻。文字與圖畫像兩股樂曲,似乎在各自獨奏,但始終相互應和,最終交織在一起。

這是書中的一個頁面,為了照顧小朋友對恐懼的心理接受程度,他特意改善了畫面的顏色和細節,從而呈現出不同的畫面語言效果,可以說是很用心了!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相信每一個讀過這本繪本的孩子,內心都會升騰起一股暖暖的愛意——保護他人、給予他人,才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本期專家評審團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小魚姐姐

禹田文華暖房子繪本館

▽▽▽

回覆

“孩子能力”可以看到更多相關文章

如果同意本文觀點,歡迎轉發

今日互動話題:

你家娃有過自私的舉動嗎?

出版社直供,定價188元,

團購價116元包郵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妈妈卫生间摔倒,5 岁儿子拒绝帮忙!自私、冷漠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