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絕北道一戰非常精彩,一軍攔截了曹魏十幾支軍隊,為何羅貫中卻隻字不提?

聖母程心


“絕北道”之戰,是關羽水軍生涯最輝煌的傑作之一。可是,我們細細回顧一下這一戰,我們就能知道,為何一向偏向關羽的老羅對此戰隻字不提。

“絕北道”,中國古代間接路線戰略的傑出之作

由於江陵至關重要的地位。赤壁之戰後,周瑜立刻引軍直撲江陵。但是,曹軍的曹仁也展現出了被人驚呼為“將軍真天人也”的名將之風,毫不示弱,江陵之戰陷入僵持階段。

曹仁驚為天人的表現,安定了曹軍軍心。聯軍很難從正面拿下江陵

由於在江陵附近的各處據點,曹軍依然有數十萬之重,如果孫劉聯軍不能趁赤壁戰勝之威一舉拿下江陵,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周瑜、劉備決議實施“絕北道”行動,由關羽領2000兵馬,偏師出江陵以北,截斷江陵與曹軍後方的聯繫。

關羽在此戰中,沉澱已久的水軍才能終於開始顯現。他一路北進, 深入曹軍後方二百多里,控制漢津口,連續挫敗曹軍。在此期間,曹軍名將盡遣,徐晃、樂進、滿寵、李通、文聘等人多次進攻,試圖”通北道“。可是,關羽始終能遊刃有餘,多有斬獲,曹軍始終無法進入江陵。值得一提的是,此戰中,汝南李通表現神勇,親自帶人連挑關羽鹿角,奮勇前進,其神勇,連關羽都敬佩不已。不過,在這關頭,李通病重去世。(演義中,李通在曹操徵西涼時,被馬超殺了)。可見,在”絕北道“的過程中,曹軍諸將也算是拼盡了力氣,可是,這麼多名將,就是完成不了”通北道“的任務。

最終,曹仁擔心力不能支,被迫放棄江陵撤退。

這一戰,四兩撥千斤,關羽為聯軍立下大功,可以說,比起子虛烏有的斬華雄,千里走單騎來,不遑多讓。可是,老羅為何只字不提呢?

我認為有以下3點:

C位已經交給諸葛亮

作為歷史,紛繁複雜,各方有各方的觀點;而作為小說,他的讀者多是普通觀眾,尤其在古代社會,觀眾文盲很多。老羅的演義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把紛繁的、多變的歷史,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因此,他必須像電視劇一樣,每個時間段給一個主角出來。比如,早期的曹操,中期的諸葛亮。

此時的C位已經給了諸葛亮,史實中的諸葛亮這段時間功績不明顯,急需貼金!

而歷史上的諸葛亮,除了隆中對,在劉備時期,多以治理為能,缺乏容易讓人理解的功勳的。因此,老羅必須想盡辦法給諸葛亮貼金。關羽呢?自從千里走單騎的刻畫之後,已經開始退出了C位了。因此,這就有了諸葛亮偷取南郡,一氣周瑜的橋段,雖然改了歷史,但卻比枯燥的”絕北道“小規模衝突有趣得多。

顯性戰果太小,不便於小說發揮

小說的讀者, 是老百姓,通常是通過說書的方式講述的,你沒辦法拿個圖出來和他們說:你們看,周瑜軍在這裡,這裡有條河,襄陽在這裡,關羽從這裡到這裡,你看,意義重大吧!

一般來說,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是,你又斬了什麼將,又奪了什麼城,至於你戰略迂迴什麼的隱形戰果,那是不為百姓所接受的。

演義總不好描寫關爺吃二線角色文聘的虧吧

”絕北道“,雖然意義重大,連續挫敗了敵軍名將。可是,自始至終,沒有斬一個將,要細說起來,關羽還在文聘那裡吃了不小的虧。因此,你描寫幾千個人規模的一連串的小型衝突,實在突出不了關羽的”勇“。哪裡有斬顏良誅文丑來得痛快!哪裡有諸葛亮智取南郡來得精彩!

小說另有安排

因此,老羅在這段,就把鏡頭給到了荊南四郡。在這裡,虛構了關羽與黃忠戰長沙。通過這一戰,把關羽的義,昇華了一個臺階。順帶,還把五虎上將之一的老黃忠牽引了出來。

通過戰長沙,既進一步突出關羽的義,又帶出黃忠,不比描寫一連串小規模戰鬥意義更大嗎?

因此,這種意義重大,但是顯性戰果不容易描述的戰鬥,自然是入不了精彩紛呈,但是熱熱鬧鬧的演義的。老羅把這個功勞給了諸葛亮,然後虛構了戰長沙,來帶出兩位虎將,承前啟後。

因此,我們以史實來責怪小說家的筆法,人家寫的就是小說。我們也不能以讀史實,來嘲笑小說讀者,人家談的就是小說。兩碼子事兒,開心就好!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關羽在江陵爭奪戰裡絕北道的作戰經過史書上記載比較簡單,在《三國志•關羽傳》裡也沒有直接提到,需要對比其他資料來看。

赤壁之戰後,曹操率軍北歸,對新佔領的荊州地區,以曹仁、徐晃、樂進、滿寵、文聘分別駐守,“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留寵行奮威將軍,屯當陽”,“以聘為江夏太守”。

周瑜和劉備的聯軍進攻江陵時,“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三國志•李通傳》裡記載“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從這裡看,很容易認為關羽去斷曹仁後路的時候被李通擊敗,李通接應到了曹仁。

然而,李通當時是汝南太守,如果要接應江陵的曹仁,更應該是荊州的其他曹軍來,而不是從汝南調援軍來。所以在此前,很可能其他各軍也進攻過關羽,但是沒有成功。而且從“以迎仁軍”一句話看,應該已經是曹仁從江陵撤退時的事了。

《三國志•徐晃傳》裡提到徐晃“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所以很可能徐晃和滿寵兩軍也攻擊過關羽,但是並不順利。

其他樂進和文聘在各自的傳記裡也有和關羽裡交戰的記錄,但是並不清楚是不是關羽絕北道期間。

另一方面,斷曹仁後路的,也不止關羽一路人馬。《吳錄》裡提到,劉備讓張飛帶兵協助周瑜攻擊江陵,而劉備自己帶一路人馬“相為從夏水人截仁後”。周瑜“以二千人益之”。

從上可見,關羽絕北道一戰在史書上記載並不詳細,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且雖然對曹仁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但是最終沒能將曹仁所部圍死,所以羅貫中略寫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經遠


首先談一下絕北道之戰,絕北道之戰是發生在赤壁之戰之後,周瑜領軍圍攻南郡(也就是江陵)時,為了防止北方曹操派軍救援,於是派關羽攔截北方來的各路援軍所發生的一系列戰鬥,所以它是一場狙擊戰和游擊戰,目的是牽制北方援軍,防止其救援南郡。在這次戰鬥中,關羽表現出了卓越等我統兵才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首先關羽這次是孤軍奮戰,此時的劉備在趁機取零陵等四郡,關羽沒有援軍,其次大將只有關羽一人,但是需要阻擊來自襄陽的樂進,當陽的滿寵,江夏的文聘徐晃,關羽與之皆有戰鬥過程,甚至後來汝南的李通也趕來救援,雖然後來死在路上,而當時關羽的兵力並不多,沒有具體統計數據,但是赤壁之戰時劉備總共才兩萬人馬,所以關羽充其量也就一萬,或者更少,最後關羽成功的阻擊了南郡的援軍,應該說表現的很出色,但是三國演義對這件事幾乎沒怎麼提過,這是為什麼?我想有幾方面原因,其一,這次關羽的任務是干擾或者延緩或者阻擊,而不是進攻,且根據陳壽的三國志樂進傳,滿寵傳等來看,關羽跟他們的戰鬥沒有勝利也沒有失敗,這不符合關羽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形象,其二,為了體現關羽的義,長沙之戰時關羽戰的是黃忠,而這件事與絕北道時間上是有衝突的,因為周瑜圍困南郡將近一年多時間,那麼關羽的絕北道在時間上也不會比周瑜少多少,所以關羽不能在長沙同時出現,其三關羽人稱武聖,意思是武力很強,而絕北道之戰關羽並未殺的什麼大將,不能提現武聖的武,其實絕北道之戰主要展現的是關羽的統軍能力,與三國演義所需的關羽形象有出路,所以,絕北道之事在三國演義裡並沒有太多的描寫,相對於關羽的其他事件,這場精彩的阻擊戰提的少的可憐。這是一些我的個人看法,不一定準確,歡迎各位指正和補充。


喜歡歷史的學生


關羽一支孤軍,面對魏國的多路援軍,而且還成功的擋住了。

這就是勝利,也是他傲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