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老人過生日應該大辦嗎?

鸞縷陽光130480188


支持你的這個想法,把走的比較近的人請來吃頓飯熱鬧熱鬧,這才是真正的請客。

現在除了結婚、生子、老人這三樣紅白喜事請客之外,辦壽宴的不是很多。

大部份人過生日祝壽,都是走的比較近的親戚朋友在一起聚聚,如果是請客收禮,別人會說閒話。

祝壽祝壽,意思就是希望得到祝福,曾經聽到過一個喜歡請客的被人詛咒,他們家的人從四十歲開始,逢整十歲都要請客做壽,老的做完小的做,別人都在背後說這家人要是早點被閻王收了就好了,要是活到七老八十那得花多少份子錢。

份子錢其實是一種零和遊戲,你隨我份子錢,到時候我也要還給你,在國外請客是不收份子錢的,去參加朋友的宴請,你可以空手去,也可以帶一束花,或者帶瓶酒,送個小禮物都可以。

請客不收禮才是真正的請客,現在居住距離越來越遠,你請客的時候還要朋友千里迢迢要趕過來,份子錢也水漲船高,已經讓很多人變成了一種負擔,用份子錢做紐帶維繫的社會關係,遲早會有一天會斷掉。

你要是請客不收禮,去參加的人都是帶著祝福來的,要是你請客收了禮,總會有人說你是為了賺份子錢。反之,如果你請客不收禮,申明只是親朋好友聚一聚,絕對會有人點贊。



麥玄


我們這邊60歲基本上都不辦了,只是過一個平常的生日,也不會請很多人。我個人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以前人們的平均壽命比現在的短,那時候活到70歲就算壽命長的了,所以到了60歲人們都想辦一辦,而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身邊80歲以上的老人太多了,60歲都不夠退休年齡,我們這邊辦60歲大壽的就很少了。

但是,地域文化不同,人們的想法也不同,也許你們那邊流行辦60歲大壽,而別人都辦,你婆婆這不辦,會讓婆婆心裡不舒服,她很可能會怕別人說三道四,導致心裡委屈。所以我認為婆婆想辦就辦一場,過生日本來就是一件高興的事情,請的人多了,熱熱鬧鬧的更有氣氛。婆婆高興了,也有利於促進婆媳之間的關係。

而且還有一點,要辦60歲大壽是婆婆提出來的,這點很重要,如果自己不給辦,勢必會引起兩人之間的矛盾!如果你本人到了60歲,不想辦大壽,可以,但是得要你本人提出來。

大家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歡迎評論點贊。





一盞斷情散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對我這個80後的人來說,深有體會。

我們這個姓氏是個大姓氏,族裡的老人都不過60大壽,就連70,80都不過。具體原因小的時候不清楚,等長大些了,媽媽囑咐我們,她跟爸爸都不過生日。平時的家庭聚餐就可以了。

原來很久很久以前有這麼個說法,只要到了六十大壽大擺宴席的話,壽星就會折壽。雖說是個半迷信的說法,但聽老一輩說確實是有不少人過了大壽後很多都活不過一兩年。所以久而久之很少有老人過大壽了。


梓桐媽媽zt


不知道,反正我外公,從60-70-80每個節點都辦了。人很是越來越少了。記得60大壽的時候,吃兩輪,總共80多桌。村裡,八九個對,家家戶戶都來,一家來一桌。熱鬧了好幾天,真的很熱鬧,晚上放鞭炮,都放出了影視劇,抗戰的效果。

70那年忘了。

80大壽的時候,就是去年,2018年,人少了,就20多桌。

他們同輩的人,沒了很多,剩下幾個了,他們兒女那輩的,留下的也不多,都在城裡帶孫輩,或者外面生活了,我們這輩年輕人,都上有老,下有小,都城裡生活居多。

也就趕上是正月,人還多些,若是平常,估計人更少。大部分都是正兒八經的親戚。那些鄉里的人,長輩沒了的,或者不在家的,都不會來了。


不負如來不負卿們


60大壽,也就是花甲之年。而現在辦60大壽的,也要看兒孫們的孝心以及其本人的心態。

60歲頭髮花白,人生已經過了一甲子了

這是天干地支算法,規定60年是一個甲子

“花甲”是“花甲子”的簡稱,這一名稱的來歷和我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密不可分。 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稱“幹”,地支本稱“支”,是上古時代就已出現的一種計數、計時符號。

天干有十個,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個,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組合時單數配單數,雙數配雙數,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醜、乙子)組合為六十對不重複的計數單位。組合時,以十干為主,自“甲”開始,依次與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時,十干已全部配完,那麼再從第一干開始與第十一支相配,依次類推下去,共得六十組,稱為“六十甲子”。六十年週而復始,所以六十歲是“花甲”之年。

在西南地區,會過61歲大壽,而不是60歲整壽,為何?因為“花甲”過一年,長壽一籌。而外區暫時還沒有看過,請各位恕本人無知。咱們暫且說說西南地區。

本人從小到大,參加61大壽不下十幾起,敲鑼打鼓,過仙橋,迎喜糧(壯族應該最懂),扎紅繩,跪拜禮,折騰至凌晨一兩點。第二天還需要趕早,迎客,伺候老人家,陪道家。算鋪張浪費,但是卻也是兒孫一番心意,每到此時,幾乎兒孫滿堂,親朋好友喝彩。

但是後來我自己想了想,有些折騰老人家。有時候,作為兒孫的自己,寧願老人家睡一晚清夢,可是也看到老人家見到兒孫滿堂,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我也開心。

但是諸位看官,60大壽,只是為了盡孝心,而不是為了斂財。在這裡批判巧立名目為了收禮金的人,只要老人開心,這個生日,老人怎麼開心老人怎麼說咱們怎麼過。

說到這裡,我就想起我奶奶,61大壽,73大壽,她最疼我這個孫子。96年,紅糖在西南山區算是難得,當年豬肉1.5塊一斤(咱們家一斤肉可以吃一個月)。但是,我清楚明白的記得,當年,我奶奶,兩碗玉米粥,她給我加了紅糖,她自己沒放,我問“奶奶,您怎麼不加”,她回答道“奶奶呀,不喜歡吃紅糖,給你吃”。

當時年少不懂事,笑得很開心,真的。也許你們能夠體會到。

我奶奶有些耳背,也喜歡喝酒,她老人家去世那一年,83歲。我沒哭,一滴眼淚沒流,隔壁家叔叔說,我堅強。可是我後來,無論是學校放假,工作放假,我就喜歡回到小山村裡,清淨,兩間大屋子,就我一個人,晚上,我就想起我奶奶,然後我就偷偷的掉眼淚,想起以前,想起跟奶奶的各種發生的事情,甚至於哽咽,也就是在這裡我可以用文字打出來。

再回到60大壽這問題,如果老人家身體允許,也問問老人家。作為兒孫的我們,無論何時何地,多惦記,多回家看看,其實,只要兒孫們節日都到家,估計對於老人家來講,那就是他們過的大壽,無論你們覺得老人家是不是老頑固或者老頑童,因為他們就剩下我們了。

還有,在這裡嚴重批評那些說不該辦60大壽的人,如果你們已經家裡沒有老人,請不要對家裡還有老人的人指手畫腳。每個人的一生總要有該做的事情,該完成的任務,該報的恩。

文末,也祝願天下所有已經進入60大壽的爺爺奶奶們,身體健康,家和萬事興。

(本文由自身感悟所得,如果有同感,感謝點贊與轉發)



Bliss青春落


現在辦的也有啊,可能沒以前那麼多了。

本人是四川的,我們這邊給我的感覺就是為了收禮錢,好多人把生日改在正月裡辦酒,以前都很少,這幾年特別多。為啥?

再給大傢伙講個搞笑的事,外公講的,說他們鄰居有一家,有個單身漢,五六十歲了自己一個人過,然後呢,因為村上人還是挺多的嘛,要不了多久就會辦喜事(壽宴,小孩當兵,結婚的等等),所以每年隨的禮錢都要好多。然而,他自己一個人,無兒無女又沒什麼喜事啥的,送那麼多禮錢,覺得虧了,心裡不平衡。

怎麼辦呢。過了沒多久,家裡養的母豬下崽了,點子這就來了,結果就叫上全村人擺了十幾二十桌,把禮錢賺回來了。哈哈,外公前段時間說的,應該是真的哈。



娛樂曲


老人也可以有童心啊,我覺得60大壽還是一個蠻有意義的一個日子。我爺爺已經不在了,他如果在的話應該要80歲了,現在老人家都沒有,每年都過生日又一年多一年他們的日子就少一年,一般來說人家都是做壽,所以60 70 80都是大壽,當然要過生日了。


倩姐姐seven


自己家的事,無須旁人評,我的生日過,咋辦隨我行。


三峽客


我看自己想買哪種衣服或做個愛吃的飯菜過過就行,不必張揚,就和老伴靜靜的度過。六十歲,比僅又增歲了。


張風琰


六十還大壽啊,我還覺得我不老呢,生日老公,孩子給買個禮物,一家人一起吃飯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