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建成當成了皇帝,相比於李世民會如何?

用戶130040176


李世民和他的“貞觀之治”無人不知,其功德也流傳千古。



而李建成這位開國太子,世人瞭解的就少了些。

既然是假設李建成當皇上,並要和李世民相比,那就得先了解清楚李建成這個人,看看他在被李世民這個兄弟親手射殺之前,都做過些什麼?

眾多影視作品中,李建成是一個平庸無能的奸詐小人。那麼,真實的李建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李淵起兵前後,李建成做的事情。

李建成奉父命在河東招募人才,而後到太原助李淵起兵,隨李淵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

二、唐朝建立後,李建成做的事情

被立為皇太子,協助李淵處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軍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與突厥勾結的劉黑闥,平定山東。

再具體看看李建成的戰績、治軍、為人以及被冊封情況:

一、兵不血刃打通西取長安的通道,愛兵如子,對百姓秋毫無犯,不濫殺無辜。

617年,李淵派遣建成、世民兄弟率軍攻取西河。李建成給新聚集的義兵整頓軍紀,和將士們同甘共苦,對百姓也是秋毫無犯,比如地裡的瓜果蔬菜,一定要給老百姓錢才肯吃。大軍行至西河城下,李建成不戰而屈人之兵,城內人紛紛來投,只有郡丞高德儒不肯歸降,被李建成生擒後斬首,其他人全部赦免。李建成平定西河,往返只用了九天。

班師後,李淵對李建成大加讚賞,封隴西公,任左領軍大都督。


二、霍邑之戰展現李建成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617年8月,李建成隨李淵出征,李建成建議李淵誘敵出城,並切斷其回城之路,將敵軍消滅在霍邑城下。

舊唐書載此戰李淵被宋老生擊敗,李建成墜馬,功勞全歸於李世民。

三、617年9月,李建成獨自帶兵拒守潼關,為李淵父子進入長安奠定了基礎。

四、617年10月,李建成隨父親及李世民攻克長安。

李建成被隋恭帝楊侑封為唐王世子,並允許其開府自置僚屬。

五、618年,李建成率領李世民等十萬兵馬向東徵。同年,隋恭帝楊侑封李建成為尚書令。

六、618年,李淵稱帝,立李建成為太子。


真實的歷史是:自李淵起兵,李建成便與李世民各領一支軍隊征戰,屢立戰功,直到被封太子。

唐朝建立以後,李建成太子府任用的很多人才也都為大唐作出了重要貢獻。

武將薛萬徹,在李建成死後為唐征討突厥、吐谷渾、高句麗等;

馮立在突厥逼近長安時以少戰多,大戰突厥;

馬三寶於唐創業時立下不少功勞,李世民曾因馬三寶的死而廢朝;

文官有王珪為唐初名相,魏徵更是人人皆知。

綜上所述,李建成也是雄才大略之人,無論才能,還是人品,都不在李世民之下。李建成手下更是人才濟濟,若他做了皇帝,只會強過李世民!


想再多說幾句,否則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新舊唐書裡將李淵起兵建唐的功勞都歸功於李世民,李建成的功勞卻隻字未提。這很不正常!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的是《起居注》,這是忠實記錄皇帝言行的書籍,起源於漢武帝時期,由專人負責編寫。按照規矩,這是留給後世看的,皇帝本人沒有看的權利。然而,李世民不光看了,還令人進行了改寫。

李世民這一行為不僅給史學考究帶來極大困難,也遭到許多學者的指責。章太炎甚至在《書唐隱太子傳後》中說:“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2005年,李建成的墓誌在西安被發現,反映出太宗對玄武門事件後的思想變化,可彌補史料之不足。


小熙為人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間虛心納諫、厲行節儉,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國泰明安,並開創了大唐第一個治世——貞觀之治。唐太宗還被各族人稱為“天可汗”,他開疆拓土,攻滅了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龜茲和吐谷渾,晚年還親征並重創了高句麗,為日後唐高宗滅掉高句麗打下了基礎。大唐在建國之初就能有這麼一位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的皇帝,實在是幸事。但是李世民也是有汙點的,他通過政變上位,殺了自己的大哥和四弟以及十幾個侄子,以至於登基以後每每想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早晨的那場腥風血雨都會惶恐不安,他不知道史官是怎麼記載這件事的,於是開啟了帝王篡改歷史的先河。所以史書上李世民其實被過於美化了,許多功勞都被記在了他頭上,相反李淵和李建成則變得平庸不堪,事實真的如此嗎?


成王敗寇,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李建成敗了,李世民想怎麼寫他都行,但是實際上李建成也並不是很差,如果他當了皇帝可能沒有李世民做得好,但也不會讓大唐走向衰敗。

相較於李世民,李建成沒有那麼好戰,他當了皇帝后不會像李世民那樣開疆拓土,而是會讓大唐保持和平並發展一段時間,就像劉邦建立漢朝後無為而治一樣。不過和平固然好,可不去征服四方就不會有大唐的萬國來朝,也就沒有後來的文化大融合,唐朝可能就不會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了。

李世民與李建成一個崇武,一個尚文。李建成在唐朝建立前也是打天下的主力,但是被封為太子後就回了皇宮處理政務了,手下文臣居多。李世民不同,他常年混跡軍營,手下能人武將眾多。所以李建成當太子時雖然後勤工作做得很不錯,但給人感覺就是沒有李世民功勞大。也正是因為李世民常年待在軍營,有著兵臨天下的氣魄,能夠帶領唐朝走向巔峰,而李建成則不具備這樣的氣魄,充其量只能讓唐朝國力恢復繁榮昌盛一段時間,不能讓唐朝成為世界的中心。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一個不是開疆拓土的皇帝?雖然這些皇帝或多或少都有點好大喜功,但也確實讓國家的疆域變得遼闊,讓國家走向強盛。而李建成做不到這些,他只能做個守成之君,一開始可能會勤政愛民,但是守成之君做久了難免會昏庸誤國,成為像唐玄宗這樣集明君和昏君於一身的皇帝也不是沒可能。李世民做的是讓唐朝成為戰車,快速的掃清周圍勢力,使得大唐聲名遠揚,李建成能做的就是守好大唐的一畝三分地,安安心心搞發展。

不管怎樣,李建成當了皇帝后都不會有李世民做的好,這是這兩人的性格決定的,太宗皇帝有著常人沒有的雄偉氣魄和寬大胸襟,雖然好戰但也愛民,楊廣與之相比差就差在不愛百姓,所以說善惡只在一線之間。


風塵講歷史


謝悟空!李建成作為太子,心胸狹隘,缺乏主見,被三弟齊王李元吉忽悠,終釀成玄武門大禍。他如果作了皇帝,將很難有李世民的作為。

首先李建成沒有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太原起兵,李世民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和遠見卓識,打竇建德,剿劉黑闥,滅王世充,無不體現了李世民戰略戰術之高超,李世民獨當一面,屢建奇功,被封為秦王和天策上將,風頭完全壓倒了太子李建成,二人能力在打天下定乾坤之時就已見了高下。

第二,李建成沒有寬闊的心胸。作為長兄和太子,容不下二弟李世民,嫉妒他建功立業,廣納賢士猛將,屢屢陷害和栽贓,心胸狹隘,很難能把一個國家治理成貞觀之治那樣的盛況。

第三,李建成沒有個人主見。本來李建成能力不及李世民,但他的本質還不是那麼壞,曾經也象個老大的樣子,被唐高祖李淵按照祖規委以太子重任,但李建成跟著烏龜學王八,不虛心向二弟李世民學習提高能力,整天跟著三弟齊王李元吉,並在李元吉煽動、挑撥下,聽信讒言,把李世民當作自己皇位最大的威脅,處處和李世民作對,且不遺餘力陷害李世民及其手下大將,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偏聽偏信,最後中了李元吉一石二鳥之計,這樣一個沒有頭腦和思考的人,既是以後當上了皇帝,也很難有李世民的作為。

相對於李建成,李世民可謂千古奇才。不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治理江山,李世民都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尤其是他思想開明開放,善於察言納諫,堅持以民為本,時刻用隋朝滅亡的教訓提醒自己和百官,辯證靈活運用隋朝先進的政治制度,有效地限制了皇權和各種特權,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經濟,開創了史上聞名的貞觀之治,為大唐盛世奠定了物質和制基礎,這個作為和功業不是任何人隨便就取得的。


知未是也


李建成不差的,在李世民上臺前,他的功勞不比李世民低。李世民上位後,進行了大規模的篡改,以至於後來給人印象,似乎從李淵起兵到後來得了天下,他李世民都是最大的功臣。然而怎麼可能,李淵起事時候,他才19歲,創立大唐的功勞主要就是李淵。

近代之後,《大唐創業起居注》這本史料被研究者重視。這本書的作者溫大雅是李淵的親隨,是個機要秘書型角色,他本人和李世民關係也不差,所以不會特意黑李世民,所以他的記載比《舊唐書》和《資治通鑑》可靠。

所以,李建成和李淵的實際功勞和能力,比一般認為的要高不少。也沒有證據說明李建成多麼不適合繼承皇位。李建成唯一的問題和趙匡胤一樣,就是對自己的親人還有底線,結果對方沒底線,就悲劇了。


白完家


就治國他可能不如李世民

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那麼他的得位是正的,也就是正常的太子繼位。

那麼這裡就會出現兩個情況了,其實這就和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是一樣的。

如果李建成登基之後,選擇除掉自己最大的威脅,李世民,那麼李世民一系的部分人,還有可能為李建成所用,比如類似秦瓊之類的,就好比玄武門之後,李世民用了魏徵。

但一旦李建成留下李世民一命,那麼必然會對李世民一系的人進行大清理,基本所有人都會被清除,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威脅。

李建成治國是否能超過李世民很難說,畢竟李世民就算放在中國所有皇帝中,那也是能排的上的存在。

所以李建成登基,很可能在治國上,並不能開創一個類似於貞觀之治這樣繁盛的局面,而且有可能會進行一些內部清洗,掃平突厥說不定需要更長的時間。

但對大唐利大於弊

但就整個大唐來說,李建成如果繼位,那麼應該是利大於弊的。

李建成如果以太子身份繼位,那麼他的得位是正的,也就是正常的傳承。

可以說李世民本身雖然雄才大略,但其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對於大唐後來開了一個不是很好的頭。

大唐後世的皇位繼承,刀光劍影,腥風血雨可以說是屢見不鮮,這可能也是與李家有一定胡人血統有關。這其實是不利於大唐的穩定的。

假設大唐的皇位從李建成開始就是比較穩定比較有序的傳承,類似宋、明這樣的情況,那麼也許唐統治內部就會穩定很多。


葉飄刀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而後逼迫李淵,最後登基為帝。

唐朝在李世民的治理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那時的中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年的死刑犯只有幾十人到幾百人,真稱得上是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可以這樣說,李世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也因此被史學家公認為“千古一帝”。

那麼,如果太子李建成順利登基為帝,他能將唐朝治理成什麼樣子呢?比得過李世民嗎?

這個問題,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李建成比不了李世民。

首先,對比一下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能力。唐朝的實際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淵,但是唐朝江山有一半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李建成幾乎都是在大後方,治理著朝廷。

其次,李世民比李建成更會做人。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將如雲,文臣有長孫無忌、裴寂、徐敬宗、薛元敬等,武將更是有尉遲敬德和秦叔寶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而李建成手下幾乎沒有多少文臣武將。

最後,其實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李建成為什麼會敗在李世民之下,還不是因為他沒有防範意識和膽識謀略嗎?這樣的人作為君主,能有多大的作為呢?


元哥說歷史



有喜梅


不否認他會是一個好皇帝,是個明君,但他與李二還是會有些差距,不排除他會成為漢文帝級別的帝王,而貞觀之治雖未達到頂峰(國家富裕成度),但總體影響及功績是歷史上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度!自李二之後歷史上再也沒有即傑出又真心納諫的帝王及領導人!


弄潮兒2231


為了皇位李建成的努力是在他父親身上,這點他做到了,而且比李世民做的更好。李建成不能說超過李世民,但是也不會太差,除了最後一波的失誤,他一直站在上風


東東3901


李建成比李自成好,比李世民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