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葛石地名由來:源於歷史上有名的“古葛盤石”景觀

葛石,又叫葛石店,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城東14公里,南至曲阜城22.5公里,西、北、東三面環山,漢馬河、龍山河從村四周繞行。

很多人不知道“葛石”地名的來歷。有的說,葛石,姓葛的人家應該非常多。實際上,張姓是葛石第一大姓,占人口85%。葛石地名的由來,不是因這裡姓葛的人家多。

葛石”名最早見於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7年)賈思勰《齊民要術》:“棗,繁盛者,首推兗州府平原縣(寧陽縣隋朝時名平原縣)萬歲葛石店。”葛石村自那時起就已成為地方行政中心之一。

葛石,因“古葛盤石”景觀而得名。

原來,村中央曾有一老槐樹,幹高6米餘,粗七八圍,樹幹中空,可供七八名兒童在內玩耍。樹西北1米餘有一大理石高出地面1.2米左右,石下有一瓦罐粗的千年古葛斜向東北攀樹而長,樹陰畝餘,樹西北的牆內嵌一塊“功德無量”碑,老槐的一枝虯枝壓在碑上,樹、藤、碑共同組成了一幅妙絕環宇的“古葛盤石”景觀,“古葛盤石”也就成了村名來歷的淵源。據說老槐樹也就成了靈異神物,常有村民截其枝為家人治病,多年不孕者也買塊紅布到老槐樹上拴娃娃。這棵老槐樹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還有,後來沒了。

張姓是葛石第一大姓,占人口85%。

“至元十三年(1276年)亳州都統張用封於寧陽縣馬家莊、食百戶,用為張氏始祖”。以後其子張恕又定居葛石店。其後人張登雲,隆慶辛未(1571)中進士,累官遼海道臺,遼東經掠副使,陝西左布政使、參議,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辭官,賜爵西寧侯。歸裡後潛心文學創作,有《魯雅》、《葛石山房詩》、《芝樓草》刊行。張登雲依陶淵明《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長關”句意給自己的家園命名“日涉園”。葛石村還修築了周長2000餘米的葛石店圍牆,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郝搖旗部、農民起義軍蔡愍部連續多日圍攻不克。

寧陽葛石地名由來:源於歷史上有名的“古葛盤石”景觀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張登雲裔孫張金藻等八大支又聯合重修葛石家園,重修後的葛石家園佔地344.3畝,有樓、廳、堂、配房、門、廄、坊1899間,成為山東省建築規模最大、最豪華的園林建築。1855年廣東巡撫、領兵部侍郎銜黃恩彤《過重構日涉園四首》頌其:“二百年來陵谷變,依然葛石蔚雲芩。”現僅存堂樓、庫樓、閨樓、角樓4座計39間,大廳4座12間,配房28間等。

葛石人有向儒好學之風。

至宣統末年,葛石張姓共出現進士6人,舉人2人,五品以上官員12人,七品至五品28人,又有13部著述刊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先後有187名學子考入各類本科大學。作為葛石鎮政府駐地被列為全國100個示範鄉鎮小城鎮建設之一,上海復旦大學芙蘭妮小城鎮規劃設計中心對葛石店村的今後建設作了科學規劃,一個嶄新的新葛石不久將會展現在齊魯大地上。

《寧陽葛石店張家大院:魯南地區規模宏大的明清莊園》(2019年3月23日發)。

介紹的就是葛石鎮明朝隆慶辛未(1571)進士張登雲及其後人營建的宏大莊園遺蹟。

寧陽葛石地名由來:源於歷史上有名的“古葛盤石”景觀

寧陽葛石地名由來:源於歷史上有名的“古葛盤石”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