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石瓢誰的最經典?

王佳冉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在悟空問答為大家分享,關於紫砂的相關知識。如題所述:紫砂石瓢誰最經典。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石瓢都有哪些經典壺型。

壺中百變,首推石瓢。其實在眾多的石瓢壺型之中,能夠被稱之為經典的,都是傳世佳作。我覺得石瓢之中,每一款都是十分經典的器形,令人心生愛慕之情。因為石瓢壺型在經過漫長的歲月沉澱,每一款都是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代表性。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下,在平時使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幾款石瓢,以及自身的一些特點和有勢。

一,曼生石瓢。曼生石瓢可以說是石瓢壺,最早的壺型,亦稱之為“曼生石銚”。此壺型是陳曼生,根據石銚,仿其型,而型制演變而來,曼生石瓢,具有雋秀豐頴的壺身,線條流暢且勻稱,曼生石瓢具有,中正、陳靜之氣,符合文人那種內斂、不張不揚氣質。

二,子冶石瓢。子冶石瓢這個壺型,是由翟子冶所創作,子冶石瓢也是流傳至今,一直深受世人喜愛的壺型之一。子冶石瓢壺型骨肉勻稱,線條挺拔有力,張力十足,子冶更加註重於氣勢上的表現。曼生石瓢和子冶石瓢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兩者壺型看看似相同,但是卻風格迥異,曼生石瓢更多的是一種,內斂、不張不揚,於沉穩之中,現韻味。子冶石瓢更多的是一種,陽剛、向上的氣勢,這種硬朗、剛正之氣,唯世人所歎服。

三、心舟石瓢。心舟石瓢這個壺型,是由何心舟所創制,心舟石瓢也是作為一款經典的器形,流傳至今,這款壺型與比之前的石瓢相比,更多的的是利用在線條上的變化,為整個石瓢壺型加入曲線元素,使整個器形更加敦厚朴實,心舟石瓢以線條緩而慢的方式,表達出一種恬靜清逸之氣。

四、景舟石瓢。景舟石瓢是近代世人,最為喜愛的器形之一。景舟石瓢是由顧景舟所創作。景舟石瓢器形照比之前的幾種石瓢,無論是形體表現還是風格都有了巨大的改變,景舟石瓢以渾厚的線條方式表現出了,石瓢壺型大氣磅礴的一面,整個器形給人以飽滿圓潤,沉穩大氣之感。景舟石瓢留給世人的是一種渾厚磅礴的力度之美。

以上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經典石瓢壺型,這裡就著重介紹一下這四種。當然石瓢還有很多種類型,這裡就不做一一細述了,因為其中有很多石瓢壺型,還需要經過歲月和世人的充分認可,我覺得只有這樣的壺型,才能被稱之為經典。關於石瓢的的經典壺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希望對於需要了解石瓢壺型的朋友,有所幫助。堅持原礦,專注手工。更多紫砂資訊持續更新中,喜歡的壺友,請點贊加關注,感謝您的支持。



祥鴻紫砂


本人喜好,子冶、景舟之風格!歡迎大家關注,點評!圖片來源於網絡!謝謝


饕餮V睚眥


石瓢壺,歷代匠人、文人無不對其痴愛。

北宋某日,夜色降臨,被被貶的大學士蘇軾正伏案疾書:“且學公家作名欽,磚爐石銚行相隨。”身旁茶已沸,用來煮茶的“銚子”,正是這位在宜興蜀山教書的文豪,閒暇時就地取材,用紫砂土模仿金屬吊子設計的既有“流”,又有“梁”的砂陶。本是圖煮茶便捷之舉,卻從此引領了潮流。

  • 曼生石瓢

溧陽知縣陳曼生愛死了這款紫砂壺。

在名震江壺的“曼生十八式”中,“石瓢”也要做成帶把(石瓢)的和不帶把(提樑石瓢)的兩種。

說起來,此壺純屬偶得,那天,他在鬧市街頭溜達,驀然回首,乞丐面前的“討錢飯碗”讓他眼前一亮。上前端詳後大喜過望。想以紋銀二兩買下,卻被對方獅子大開口。曼生當了迴心機Boy,用起了菜場買菜大媽的慣用手段:“假裝走”。乞丐一看急了,逐成交。

此器底部有“無了邵氏定製瓢器”字樣,為乃一元代所制石瓢,且有瓢柄。曼生以此石器為原形繪製壺蓋,壺流以配之,易稿數百,終成壺式。

  • 景舟石瓢

石瓢壺太紅了。

作為文人壺創作的巔峰之作,“曼生十八式”的“石瓢壺”已經功成名就,沒想到在顧景舟大師的手中,再次煥發了新春。

相較曼生石瓢,顧景舟的石瓢造型渾厚朴拙。線條飽滿,腹部、底部是弧面,形成圓滑的圓錐體,壺口較大,總體重心降低,給人以輕靈而穩重之感。

△景舟石瓢

四十年代末期,顧景舟常往來宜興、上海之間,認識了江寒汀、唐雲、吳湖帆、王仁輔、來楚生等著名書畫篆刻家。

他與吳湖帆與江寒汀合作製作文人壺時,選擇了石瓢壺記錄這段傳奇故事。最後製成的五把石瓢上,也是首次印有“顧景舟”的印章。

從來沒有如此一把壺,能雅俗共賞、老少通吃,他的器形實在是天生為飲茶而生。

在時代的呼喚下,當今陶藝家們繼承傳統,並以個人理解不斷演繹出自家面貌的石瓢壺。如徐漢棠的矮石瓢、葛陶中的滿石瓢、高振宇的高鈕石瓢、陳國良的長嘴石瓢、高湘君的星帶石瓢等等;在繼承傳統上,年輕有為的徐小平、邵雲琴、李涵鳴、任備安、李寒勇、吳界明、朱勤勇 、吳洪明等等好工手一展才藝。石瓢壺成為紫砂藝人從傳統到創新的接力棒,薪火相傳……

說起石瓢,有一壺款不得不提。

雖說“不肥而堅,是以永年”是曼生石瓢的壺銘,但將其詮釋最好的,卻是子冶石瓢。

  • 子冶石瓢

瞿應紹(1780~1849),字子冶,號月壺,官至浙江玉環同知。工詩詞尺牘、書畫篆刻,師惲壽平法。最善畫竹,蘭、柳亦工,兼能書法篆刻。

有文人的風骨,也有文人的氣節,子冶石瓢與曼生石瓢同為彭年所制,沒有曼生石瓢的飽滿,天生剛烈、古拙,灑脫、剛韌,彷彿一名滿腹經綸之名士,布衣草履、神情恬淡。

書法繪畫與紫砂壺結合,構圖以勢取勝,天機瀟灑,常見“疏可走馬、密不容針”的佈局,子冶石瓢被後世贊為“書絕、畫絕、壺絕”三絕。

△利永藏子冶銘翠竹石瓢壺

壺蓋、壺身刻繪翠竹圖,腹部一面行書刻銘“香林茶具”,署款“子冶持贈”,一面行書刻銘“一日不可,無如此竹壺”,署款“子冶”。


內容來自東家紫砂手藝人百年利永紫砂。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經典的其實很多款。最為人們喜歡的是子冶石瓢和景舟瓢(滿瓢)。



子冶石瓢的特性:瘦--壺身瘦立,稜角分明又無任何擱手之處。出水有力--這是壺身和壺嘴設計最為科學巧妙之處,也是壺友鍾愛之處。因為壺身的三角立體設計,導致壺內水壓在倒出時的強有力表現。再加上文人桀驁的骨風賦予了子冶的詩文畫作,彰顯精神。



景舟瓢(滿瓢)的特性:滿瓢的創始人叫陳光明,也奠定了滿瓢特有的型。顧景舟在滿瓢的基礎上充分創作改良,使滿瓢更具實用性。滿瓢雖沒有桀驁的文人風骨,但體現了經歷人生百味後那種中庸和圓融。最著名的要數顧景舟和幾位民國大家合作的五把傳奇滿瓢了,這也算把滿瓢傳播得更有價值。

其他的石瓢器型隨著發展還有:東瓢、納瓢、三足瓢等。


紅泥堂主


題主這個問題真的是問的非常刁鑽,這個應該沒有標準答案。


石瓢的演變非常多,從最早的曼生石瓢,到子冶石瓢,到矮石瓢,到滿石瓢,到筋囊石瓢,到高石瓢,捺瓢……


可以說有某個石瓢款式中有最經典的,但是沒有最經典的石瓢。


摶砂問道


感覺子冶石瓢最耐看


龍天魄1


我覺得這個拋去名氣市場不說,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風格,每個人眼光不一樣,因人而異,說到經典,什麼算經典呢,是做到大部分人喜歡算經典呢還是說做的跟以前的大師最相似才算經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