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車3萬公里才換機油,為何到中國變成5千公里?

不二文旅


歐洲車3萬公里才換機油,為何到中國變成5千公里?

首先糾正一下,歐洲的機油里程也沒有達到三萬公里更換,咱們國內的全合成也不至於只有五千公里,相反用到一萬公里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鄙人用過幾款純進口的全合成機油,里程最長的1.6萬英里,而換算成公里為2.6萬公里,這幾乎可以算是歐洲銷售機油中里程最長的!而實際上機油具體的使用里程是多少,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機構、部門可以提供出具體的數據,而現在的規定的使用里程標準如全合成1萬公里、半合成8千公里、礦物油6千公里都是根據國內車主一年的平均用車裡程來制定的!


鄙人曾經和某石化公司的一位朋友溝通過關於機油使用里程到底是怎麼制定的,朋友表示完全根據國內車主的年平均里程來制定的;國內的家用車平均一年的使用里程在1.5-2萬公里左右,所以取個提前值一萬公里最為更換的里程標準,實際上卡的是週期12個月,機油的使用週期往往比使用里程更重要;而歐洲、尤其是德國,家用車平均每年的里程都在三萬公里左右,所以他們的制定的使用里程也是在三萬公里以內,比如前文提到的某機油2.6萬公里的最大使用里程。。。但人家的使用週期依然還是卡在12個月上;所以機油在歐洲能用2.6萬公里並不是說歐洲的機油好,而是制定機油使用標準的參照數據不同。。。

國內: 1萬公里/12個月

歐洲:2.6萬公里/12個月

這麼一比較就明白了吧?在咱們國內並不是機油的使用里程變短了,而是在制定標準時要參考咱們國內的實際數據,里程多少根本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保證使用到12個月時,可以及時的進行更換;所以歐洲可以定2.6萬公里,因為人家一年跑到3萬公里左右,所以12個月的使用週期確保人家可以及時的更換;而咱們國內家用車的平均年使用里程僅僅是在1.5-2萬公里,而更是有大部分車主一年甚至連1萬公里都跑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咱們的機油使用里程也標註成2.6萬公里,那麼將有很多車主因為12個月內跑不出這個里程而選擇延期更換機油,本該在12個月內更換的機油,硬是給拖到24個月,這樣就容易出現問題了!


對於機油的使用週期、里程至今沒有一個相對標準的說法,而12個月的使用週期更多是根據機油中添加劑保質期來制定的,過了12個月機油的性狀到底怎麼樣,沒有人能說清、全世界都沒人能說明白,只是大概、可能、或添加劑過期,所以週期就卡在了12個月;有了時間標準其餘的就容易確定了,歐洲家用車年平均里程在3萬公里左右,那麼機油使用里程就提前到2.6萬公里更換;而咱們國內家用車年平均里程在1.5-2萬公里左右,那麼也提前點,將機油的使用里程卡在1萬公里左右,說到底無論咱們國內機油、歐洲機油都是以12個月為更換週期的,在這個週期內能跑多少公里,那就看各自的本事了;質疑礦物油6個月、半合成機油9個月的週期標準怎麼來的,鄙人也不是很清楚,可能週期短一些、收益大一些吧!好事的朋友其實可以去研究下那些高使用里程的進口機油,它們的使用週期其實和我們一樣,都是12個月,雖然它們的里程很長!


非專業車評


我2017.6.6號,從中國自駕房車出發,在歐洲走過了42國,行駛了30000多公里,在歐洲旅行更換了3次機油,因為我的國產車是長城車,而且是柴油的,正常國內更換機油一般是7000公里更換一次,但是我在歐洲都是一萬公里更換一次,為什麼,這裡歐洲那些修理廠的技術工人告訴我們,第一他們的柴油品質要好於國內的品質,在純淨度方面比我們好很多。第二他們的機油也是分級別的,有保證3000公里的,有7000公里的,還有15000公里的,機油品質不同,更換公里數也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汽油的我沒有細緻瞭解,歐洲的柴油車機油比國內貴1.5倍左右,但是工時費貴多了,是國內的5倍左右。換機油工時費150歐元左右。


山村野夫2502


首先糾正一下國外保養的里程數,不可能達到3萬一保養。大部分為1.5萬最高不超過2.5萬。但國內幾千公里保養一次絕對是利益因素的驅使,我出過國回國也在奔馳4S待了一整年,對於國內這套令人發笑的保養理論實在不敢恭維。

  • 行駛環境惡劣:我去了歐洲很多國家,說實在的除了德國以外。中國的道路環境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尤其在道路基建方面中國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實在想不出同樣是柏油馬路、綠化覆蓋,單憑大氣的汙染就能減少汽車2/3的保養里程?車都受不了,中國人是怎麼活下來的?

  • 潤滑油質量問題:這個更是令人發笑,那麼直接購買進口的不就解決了麼?而且國產的礦物油,半合成油和全合成油雖然存在質量差異,但正常代步駕駛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 造成里程短去保養的主要原因是時間,每年做一次保養這是必須的。潤滑油本身有一定的活性時間。過了時間的確會對發動機產生較大的傷害。


其實網絡信息發達以及大眾受教育層面的提升,各家車企也慢慢改變了這種搶錢式的保養里程規定。頻繁更換機油其實也對發動機有影響,剛到最佳時間和里程就被換掉了也是對自己愛車的不負責。現在國產車1萬1保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更別說進口的或者合資的品牌了。

在西藏跑旅遊的都清楚,掙錢的日子就那麼幾天。這期間哪有功夫去店裡保養?那些牛頭車不就是跑完了這一個夏天以後(3萬多公里)才去保養的麼?當然豐田的品質的確過硬,但也變相證明了2萬多保養並不會損傷發動機。而且哪個地方能比西藏的駕駛環境差?


正太的鏟屎官


國內現在很多車型的保養手冊上,也是建議一萬公里一換,或者一萬五千公里一換。以前很多人都說日系車比較坑,保養間隔太短,有些車現在也建議一萬公里一換。下圖是漢蘭達的保養計劃。

老實說,以前機油5000公里一換多少是有點浪費的。特別有些人比較愛車,機油用的比較好,它們的設計壽命可以用一兩萬公里,5000公里剛好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性能來,結果就被換掉了,你說可惜不可惜……

下圖的最大換油週期,大部分都是3萬公里。不過要說咱們國內的保養間隔,達到歐洲那樣30000公里也不太現實。

首先咱們國內的油品是比較差的,汽油裡面含硫量較高。有些車型的用車手冊上會明確說明,如果汽油含硫量高,會影響機油壽命,應該縮短機油更換週期。

其次,我們有些地方的用車環境不是太好。像經常短途行駛(不超過10公里),頻繁啟動車輛,走走停停這都是廠家認為的惡劣用車環境,而廠家也說了,惡劣用車環境是需要縮短機油更換週期的。

有些車不但5000公里一保養,保養的時候還得加添加劑呢,不然它就有可能撂挑子,所以還是建議按照用車手冊、保養手冊來保養愛車。


老胡評車


國內車輛和國外車輛的保養間隔確實有差別,但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誇張,有很多人質疑國內5000公里保養是坑人,國外都是2-3萬公里保養一次。但這裡有一個誤區,國內使用的機油,燃油,路況都和國外不一樣,所以保養間隔並沒有什麼可比性,保養間隔需要綜合考慮才是客觀的。

比如國內5000公里保養一次使用的是礦物油,而且國內路況普遍比較堵,車輛平均時速都比較低,所以在行駛相同里程數的情況下,國內車輛發動機運轉時間明顯要更多。國外路況相對來說更暢通,車輛平均時速會更高,國外2-3萬公里保養一次是需要使用長效性更好的全合成機油,並且配合長效型機濾才能做到的,不是大家想象的使用礦物油就能跑2-3萬公里的。
其實在國內使用全合成機油保養間隔也可以達到10000-15000公里,並不比國外低太多,如果你非要用礦物油和人家全合成機油去PK保養間隔,那樣肯定是不客觀的。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汽車多少公里進行保養?這是一直比較有爭議的問題,因為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一般的礦物質油更換的時間是5000公里更換一次,半合成機油是7500公里更換一次,而全合成機油是1萬公里更換一次。

但是這個更換的里程數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因為每個人的駕駛習慣行駛的路況加了機油好看都不一樣,所以說可以用一些機油檢測的方法,比如說機油試紙進行檢查等等。這樣的話能夠做到每一輛車都有每一輛車獨特的更換時間。

那麼為什麼都說歐洲的國家他們的汽車更換里程數比較高呢?具體多少公里,說實話沒有去過,他們國家也不知道3萬公里,是不是道聽途說還是真是這樣。但是像一些德系車確實到了,國內以後,汽車出現了一些減配的情況,而且加上國內的油品不好,肯定會增加機油更換的時間,比如說一些汽車零部件加工的精度不夠,對機油的要求就更苛刻。

汽車油環以及氣環,活塞,曲軸連桿軸瓦等等這些部件的質量和機油相應的更換時間有很大的關係。你想一想,如果是本身這些機械產品剛性比較好,而且耐磨,那麼即使是機油出現一點問題,也對發動機造成特別大的影響,但是加工精度達不到就會造成發動機的磨損。

最後就是如果對汽車瞭解特別少,沒有什麼保養維修經驗的話,還是建議到4s店進行更換保養比較好,雖然價格貴一點,但是術業有專攻,花錢請人做專業的事情更有利於汽車的保養和壽命。


66號車坊


具體的行駛里程跟機油有關。我以前使用道達爾疾馳9000,大約7000公里後會明顯感覺到衰減,行駛加速慢,收油減速快。現在換的嘉實多極護高里程,目前8600公里,幾乎沒有衰減,絲般順滑。這款機油官方標示15000英里更換,我覺得跑12000公里應該沒問題,這還是考慮機濾壽命。另外要根據發動機特性選擇機油,不是光看什麼5w30可以決定的。主要參數是100度粘度和高溫剪切值。另外閃點,灰度也能代表機油的科技含量。選對機油,發動機行駛感受會有極大的提升。


甲乙男


關於國內外機油更換里程不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兩方面:1.我國的汽車技術落後,目前是礦物機油過度到合成機油使用階段,機油品質差別很大,加上主機廠,汽車後市場的服務理念,商業模式停留在多修多換的盈利模式,因此更換機油還是以傳統行駛里程5000公里的礦物機油為標準,造成使用合成機油的巨大浪費;2.客觀上我國的燃油品質較差,發動機核心部件的材質,生產工藝存在落差,在發動機運行過程中對機油的汙染較嚴重等,由於技術的不同步,反而繼續推行5000公里更換機油,是保障車輛正常行駛的有效措施,反過來又是造成使用合成機油的巨大浪費。


小夥伴3


歐洲汽車30000公里才更換機油,為何到了國內變成了5000公里?這個說法也並不確切,5000公里一次保養說的礦物油。國內礦物油的更換週期是半年或者5000公里,而半合成機油可以在6-9個月或者7500-10000公里更換,全合成可以達到一年或者10000到15000公里更換。

汽車更換機油有兩個參考因素,時間和里程。一般都是以先到者為準,如果汽車開的比較多,以公里數為準。跑的比較少,那麼按照時間來保養。機油也有保質期,即便是跑的少也是需要及時更換的。汽車保養可以適當提前,也可以稍微晚一點,這個沒多大問題,汽車也沒有那麼脆弱的。



相比較而言,國內汽車保養的頻率確實比國外高一些。原因還是有的,包括空氣質量、燃油質量、機油質量等。我們知道歐洲是環保法最為嚴苛,其空氣質量非常好,在燃油品質和機油品質方面也更有保障一些。國內路況、空氣質量、以及燃油和機油質量與歐洲相比還是遜色一些的。


其實保養的問題大家也不用太過糾結。每臺車上都會有保養手冊,汽車嚴格按照保養手冊來進行一般是沒有什麼問題,這個保養週期也是廠家綜合了各種因素而決定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4S有時候也會通知大家提前去保養,這個是沒有必要的,無非就是多賺消費者的錢財罷了。

很多朋友覺得4S保養頻率太高或者價格太貴,後期脫保就自己保養了。脫保有利也有弊,脫保以後汽車出現問題4S會有各種扯皮的問題,而消費者又很難取證,如果能夠接受4S的價格個人還是建議在4S保養比較靠譜,畢竟4S各方面也有一定優勢,只要不對4S偏聽偏信一般也不會吃虧上當的。如果是脫保了,那麼維護保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機油等配件的質量,保證機油品質一般也不會有啥問題。


小強說說車


樓主,你好……!

汽車對於換機油來說,是因為每個國家生產的車的標準不同,歐洲國家對生產汽車的要求及標準要比中國高。對機油生產廠家的要求也很高,所以才會造成國外的車更換機油的週期比國內長的多。

對於在國內車輛更換機油來說,5000公里更換機油,先不說機油的質量如何,這完全是4S店的人告訴車主,車子必須5000公里進行保養,這麼給你說的原因主要是以盈利為準,這完全就是一個坑,4S店使用的機油的價格要比外面門店高很多,再者說,5000公里更換機油,完全沒有必要,甚至可以說是浪費,更換新機油以後,在5000公里的時候,是機油各種性能最好的時候。所以,也建議樓主及各位車主,不要一味的聽4S店的人瞎忽悠,只要是使用正規的機油,5000公里以上是一點問題沒有的。礦物油可以5000公里更換,因為很便宜,油品質量相對較低。半合成機油可以跑7000-8000公里,低等級全合成機油可以跑8000-10000公里,高等級全合成機油可以跑10000公里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