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做舊如何識別?

律界諸葛


以下是真老白茶的特徵。

1、看外觀

一般情況下,老白茶會被壓成茶餅或茶磚,當我們拿到茶餅(磚)時,首先觀其外表。真的老白茶,由於陳年,外表被氧化,整體會呈現暗色,但色澤均勻;而做舊的老白茶,往往色澤不統一,有些地方呈暗色,而有些地方又發亮。

撬開茶餅,內外一致

2、撬茶餅

接著,我們可以撬開茶餅(磚),如果是真的老白茶,撬開後的茶葉與未撬開時的表面是統一的;而假的老白茶,往往是表面發酵做舊,而撬開後,裡面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外觀和色澤。

茶湯呈黃色且透亮

3、觀湯色

真的老白茶,沖泡出水後,湯色呈黃色或琥珀色,年份越長湯色越深,但無論如何,色澤都是透亮鮮明,絲毫不渾濁。而做舊的發酵後的老白茶,尤其是已經變質的白茶,湯色往往渾濁不堪。

4、品茶香

真的老白茶,會有一股濃濃的藥香,聞之沁人心脾,隨著年份的增加這股香味會逐漸加強。茶湯入口,甘甜生津,藥香融入柔滑、粘稠的湯液中,經由喉嚨直擊心窩,回味無窮。而假的老白茶,聞起來出來一股發酵後的茶湯味之外,別無其他。

5、看耐泡度

真的老白茶,泡過十幾泡之後,湯色和味道依然不比初泡時差多少;而假的老白茶,到了十幾泡之後早已淡而無光,索然寡味。

13年陳老白茶葉底

6、辨葉底

真的老白茶,即使是陳期十多年以上的,經過多次沖泡後,葉底仍然可以看到棕色;而假的老白茶,有些因為發酵過度,沖泡後的葉底往往呈黑色。

以上六招就是老林辨別真假老白茶的“六脈神劍”。老林提醒我們,以上六點必須全部滿足,才算是真的老白茶,有一點不滿足,就可推翻全部。其實,這些步驟看起來分離,實際在鑑別過程中,往往得相互結合,反覆比對,才能練出火眼金睛。


懂茶帝


我的建議就是不要識別,最高買3年左右的茶就好了。這個時間點的茶,做舊又沒意思,老茶也不一定比新茶貴(因為新茶茶青的價格上漲)。喝起來口感已經不錯了。如果自己屯兩三年時間年份就足夠老了。下面幾個都是自己存的,可以看看做參考。年份太老的,不太敢做,因為總有走眼的時候。萬一賣了水貨被人識破就丟人了……


18年牡丹餅

17年白露茶餅


16年貢眉餅


15年壽眉

拍照手殘請見諒😅


正牌海天孤客


我們常聽說古董做舊古董做舊。

可是,你知道麼,連白茶也可以做舊。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白茶的身價起來以後,發覺有利可圖的奸商就動了念頭。

看著人家花真金白銀換回來的所謂十年二十年的陳茶。

我都不好意思張嘴告訴他們這是做舊的茶餅。

一般來說,做舊的白茶,是在蒸汽軟化之前,先灑水,然後再高溫“發酵”。

這種做法對於白茶的品質會造成極大的損壞。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三招辨別是否是做舊的白茶。

看外觀

正常來說,真的陳化白茶都是“五顏六色”的。

而做舊的白茶都是清一色的褐色或者黑色。

口感和香味

大家都知道,白茶有這麼個特點,放的時間越長,香味約獨特。

白茶講究“毫香蜜韻”,3~8年的白茶有荷葉香,

8~15年的白茶有棗香,15年以上呈藥香。

而做舊的白茶一般只有一種陳香,口感接近普洱。

看葉底

自然陳化的白茶葉底靜脈走水清晰,有活性,

而後期加工、造舊的白茶脈絡不清晰,用手一捏就爛掉了。


以上三招就可以鑑別出市場上八成以上的做舊白茶了。

其餘剩下的那些,就只能靠著豐富的經驗去鑑別了。

不要太貪心,老想著佔小便宜,就不容易吃虧了。


悠然歲月


1老白茶量少,不會白菜價。2做舊的茶色彩較暗而單一。3幹茶香味不自然,或有渥味。4口感方面是最好區分的,做舊的白茶會帶有少許苦味,茶湯單薄,香氣較混濁,無回甘。5做舊的白茶葉底有碳化現象,彈性差,葉底不鮮活。6由於做舊的白茶價格低,茶青等級一般也較低,一般用的茶青都是修剪後的殘枝和敗葉作原料,茶梗就會較多,有時部分茶梗可以看到修剪的痕跡。以上只是簡單的鑑別,現在的茶葉店都是免費試喝的,做不做舊還是靠自己的嘴巴去判斷吧。新手建議還是先找大品牌入手吧。喝多了自然會知道做不做舊。


長空小羽


真假老白茶怎麼辨認?

一.要辨別假茶,首先得知道什麼是真茶,只有知道真,才能舉證假。

二.那我們聊聊好白茶是怎麼做出來的?

製作一款好白茶有以下幾條重點:1.原料,2.製作白茶時的天氣,3.製茶師的技術水平,等環環相扣,也就是說好白茶=好原料+好天氣+好工藝,一款好白茶色香味俱全。

三.老白茶關係到包裝材料,存儲環節等因素影響。所以建議大家不要盲目追老,因為剖析一款新白茶好不好都不是那麼容易,更何況老白茶經過歲月滄桑洗禮就更難還原真相了。

四.相信大家通過各種渠道都可以瞭解到關於真假老白茶的資料,其實大家也有疑問這些資料到底是不是真相。真相留給能夠打開真相的人去解答,我們喝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