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初不是嫡出的純元先嫁入王府?

小王談談


在《甄嬛傳》中,有一個極其完美的人物存在,她雖然死了,卻永永遠遠地活在所有人的心裡。

皇上對其念念不忘,思之若狂;太后對其愧疚難當;皇后對她恨之入骨;其他的妃嬪都對她敬重有加;宮女太監們都讚不絕口。這個人就是皇上心目中唯一承認的妻——純元皇后。


純元皇后名為烏拉那拉氏柔則,是皇后宜修同父異母的親姐姐。她出身名門望族,貌美如花,琴棋書畫,六藝精通,善良仁善,換做現代的說法就是實實在在的白富美,而且還是那種氣質如蘭,內外兼修型的白富美。經她改編的驚鴻舞一舞動天下,讓甄嬛跳得像就是東施效顰,跳得不像就是失了敬意衝撞純元;她的歌喉無人能及,安陵容歌聲清麗婉約,哪怕模仿的只有5分像了,皇上也覺得難得了;她的琵琶技藝冠絕,端妃得她真傳就已成了宮中一絕!這樣完美的人物怪不得死了還是讓所有妃子望塵莫及!這樣神一樣存在的純元,讓人不得不懷疑她是家族為政治發展培養的一顆棋子啊!


劇中她的死是自己親妹妹宜修的傑作。姐妹兩人同侍一夫,純元第一次看望有孕的妹妹宜修時,皇上對她一見鍾情,直接作為嫡福晉迎入府,入府後就是專房之寵。她的出現讓皇上對宜修從前所有的承諾都不做數了,而且還讓宜修失去了丈夫的愛。女人的嫉妒之心是一把鋒利的匕首,終於宜修在自己的孩子弘暉夭折後,性格扭曲到殘害手足!

不禁對這樣的慘劇感慨萬千啊!最後皇上對宜修說迎她進府是個錯誤,而宜修說既生瑜,何生亮,皇上錯的是不該迎姐姐入府。倘若直接迎純元入府,也就不會有這樣殘害姐妹的悲劇了,為什麼當時不先娶純元呢?

由於劇中沒有提到過這個問題,我們就劇和當時的背景做以下猜測!

第一種,當時的四阿哥並不夠格娶嫡出純元

在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而且特別講究門當戶對。烏拉那拉氏是滿洲鑲黃旗,如此高門戶,而且又是嫡出的初元被家族培養的如此完美,他們是打算要純元匹配皇上的嫡子或者將來的天子的,以鞏固家族勢力的。而當時的四阿哥只是一個庶出,也並不是特別得寵的阿哥,所以並不夠格求娶到烏拉那拉氏家族的嫡女,而宜修作為烏拉那拉氏庶女,娶她就門當戶對的多了。


第二種,過於仁善的純元坐不穩後位,維護不了家族的地位。

在劇中皇上和太后曾多次提到過純元皇后的仁善,尤其是太后,她出生烏雅氏和烏拉那拉氏家族是同氣連枝的,讓自己家族的人登上後位,坐穩後位,維護好整個家族的利益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宜修害純元時,太后明明知道也默許了。

純元是嫡出,一直受到的都是家族的保護,天生過於柔善,後宮爭鬥殘酷,是坐不穩那個位置的。而庶出的宜修經歷了嫡庶之間的鬥爭,更加懂得怎樣維護好自己的位置,所以宜修入府才更能成為四阿哥的左膀右臂。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皇上竟然對純元一見鍾情,還是執意要娶她做福晉。

第三種,太后有私心,想把純元另作他許

太后是康熙的德妃,手上有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兩個皇子,而且十四阿哥是養在她身邊一手帶大的,相比於從小就送給孝懿仁皇后養的四阿哥,她更喜愛老十四,這在劇中是有明確體現的。老十四也是很得康熙皇帝的看中的,也曾被議儲的。太后也許想把純元許給老十四,成就老十四的也未可知。

以上都是猜測,不知道大家看後有什麼想法?或者認可那種呢?歡迎留言!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因為由始至終,宜修也都是烏雅氏與烏拉那拉氏家族的棋子,她的存在是為了“拋磚引玉”。是烏拉那拉氏家族為了皇后尊位做出的考慮。

作為庶出的次女,她先嫁入雍親王府,如果雍親王多嫡成功,宜修就等於幫純元佔了個位子;如果雍親王在九王奪嫡中失敗,那麼宜修一個庶女成為陪葬犧牲品,也沒什麼太可惜的地方。


封建社會,嫡庶尊卑有別,家族中女兒出閣自然以嫡以長優先。純元是烏拉那拉氏的嫡出女兒,而宜修是庶出的次女。按照宜修自己的話該說“臣妾和臣妾的額娘,很少受到重視”,想必宜修在府中也是受盡冷落。

當時九王奪嫡越來越激烈,雖然局勢已經相當明瞭,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太后烏雅氏的親兒子優勢已經相當明顯,不過凡事不到最後關頭都不太好說。未來的皇后之位一定要留給自己人,不過一開始就讓純元入府還是要承擔很大風險的。怎麼辦呢——拋磚引玉。


烏拉那拉氏宜修,雖然是庶出的女兒,不過容貌也算出眾,心機更加勝過純元。嫁入王府之中,對付其他的側福晉侍妾們自然不在話下。將來,胤禛一旦掌握權勢,再讓純元入府也不遲;而胤禛一旦失勢,烏拉那拉氏家族還有一顆棋子,宜修不過庶出,做了犧牲也沒什麼可惜的。

宜修城府極深,又如何不知母族到底盤算什麼呢?內心充斥的恨讓宜修最終對自己的親姐姐下了手,而後在內廷,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嫡位無所不用其極。只不過,太后與皇后怎麼都想不到,最終後位的確留在了烏拉那拉氏家族之中,卻是以宜修的人生悲劇為代價。


澹奕


任何上流階層的聯姻,都和政治脫不了干係。封建社會的女子,生來就肩負著家族的榮耀。古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電視劇《甄嬛傳》中雖然將這層關係表達的比較隱晦,我們卻能從中發現蛛絲馬跡。

從《甄嬛傳》後面包括太后的隻言片語中,我們知道皇后宜修較純元要早進王府3-5年。嫡出的女兒生來就比庶出的要高人一等,為何是庶出的宜修先進王府,而不是嫡出的純元?我們可以這樣猜想,宜修嫁到王府時,應該是雍正在“九王奪位”中佔據的優勢並不十分明顯,勝算不大。所以才會有庶出的宜修嫁到了王府,否則哪有宜修什麼事。

宜修嫁到王府後的幾年中,雍正在這期間奪嫡的優勢日漸明朗、勝算在握了。這時,烏拉那拉氏家族才把手中重要的棋子純元送到王府。如果此時是另一位皇子成為皇上的機會更大,純元就會被送往另一個王府。這點從純元初次見雍正即盛裝可見端倪,名為看妹妹,實則為了引起雍正的注意。果然,雍正對純元一見鍾情,很快就被迎娶進到王府成了福晉。烏拉那拉氏家族的目的達到了,至於宜修的感受,沒有人會去關注。宜修在剪秋下毒後,與皇上的對話中,說了這樣一句:“你以為姐姐真的愛你嗎?”說明一開始,純元並沒有愛上皇上,但為了家族的使命,違心進的王府,只不過在後來的日子裡,才對雍正日久生情。

當然,雍正奪位成功,烏拉那拉氏家族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可能也不小,雍正對純元一見鍾情,隨後娶進府做了福晉,是否是與烏拉那拉氏家族的一種交易,也就不得而知了。當然,純元單純的性格,是在奪位之戰見識了各種醜惡嘴臉的皇上最為欣賞的。

為了家族的利益,宜修不得不讓出即將是自己的福晉之位,對純元,她有恨,但不是最要緊的。對太后,宜修應該是恨之入骨。因為這個主意,是太后與烏拉那拉氏家族商議的結果,所以,劇中宜修對太后一直是淡淡的,關係說不上親近更談不上親密。宜修殘害皇上的子嗣,太后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其中,除了家族利益,更多的是對宜修的愧疚。

到後面,皇后宜修又把烏拉那拉氏家族的女子青櫻,安排給三阿哥,因為此時的皇后權勢還在,三阿哥成為太子的機會很大。有朝一日三阿哥成了皇上,皇后的寶座依然還在烏拉那拉氏家族手中。只不過青櫻陰差陽錯成了四阿哥的側福晉,富察氏成了嫡福晉,也就是後來的皇后。太后和宜修皇后的使命,終究是沒有完成。


八卦氣象臺


因為在康熙皇帝初期,作為四皇子的雍正還不是非常得寵,沒有看到繼位的可能性,所以並不是很受烏拉那拉氏的重視,所以只是把庶女宜修嫁給他,而更重要的嫡女純元皇后則是準備嫁給另外比較重要的人物的。



後來隨著局勢的變化,雍正越來越得到康熙皇帝的重視,繼位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此時烏拉那拉氏越來越重視雍正的地位。太后和家族經過緊密商議後,派純元皇后穿著妃嬪的衣服到王府去勾引還是親王的雍正。當時宜修是作為雍正的側福晉,並且還懷著孕待產,結果純元皇后趁此良機,得到了雍正的寵愛,並被立為嫡福晉。



宜修自然是非常的不滿,眼看自己要登上正室的位置,卻被純元皇后搶去,所以後來使了陰謀詭計,害死了純元皇后。太后雖然察覺到了這一點,但是最終也無可奈何,最終為了烏拉那拉氏的前途,還是將宜修扶上了皇后的位置。



所以,作為嫡女的純元沒有先嫁入王府是因為在早期,雍正的優勢還不是很明顯,並不值得烏拉那拉氏去做巨大的投資。


平安讀史


古代世家和皇子的聯姻是一場利益的交換,贏了,家族可以繼續興旺,輸了,家族可能會覆滅。

在古代,嫡庶之分十分的嚴苛,嫡女的政治價值要比庶女高太多,如果一個家族將自己最重視的嫡女嫁給了一個皇子,那麼這必定是一個家族權衡之後的決定,從此之後這個家族便於這個皇子集團綁定在一起。

相反,如果一個家族並沒有做好決定但是又不得不送一個女兒過去的時候,庶女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一般庶女過去都是做妾,相對的風險也就沒那麼大,這個皇子失敗了,對他們家族影響也不會很大,他們隨時可以捨棄這個庶女,反之,這個皇子成功的繼承了皇位,這個庶女的價值就上去了,他們可以通過這個庶女獲取更多的利益,甚至通過這個庶女將家裡更多的女孩送進宮。


微三峽


對於高門之家來說,女人經常是被作為政治中所用的一種籌碼而用於聯姻,那麼聯姻從門第來說,第一等的自然是皇子。太后出身於的烏拉那拉氏是清朝大姓,自然是名門望族了。一般來講,這樣的人家出來的女兒,肯定嫁個皇子都是不成問題,但是作為嫡女的純元被那麼精心的培養著長大,她的第一目標人選肯定是未來的天子。

所謂待價而沽,那麼首先家族裡為純元選擇的對象應該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儲君的人,而作為庶出子女的宜修也要作為一種投資被嫁給某位皇子,所以宜修是作為側福晉嫁入王府,一個庶出的女兒尚且一入府就是側福晉之位,所以可以想見一下烏拉那拉氏家族的顯貴,要不然一般官宦人家估計要做側福晉怎麼也要送個嫡女去。

所以,純元當時待字閨中,一個原因就是可能沒有合適的姻緣,比如皇子之中年紀合適的都已經有了嫡福晉,而純元之貴肯定不會屈尊做側福晉的,至於宜修所嫁的四皇子,估計當時在皇位競爭中不具備優勢,所以只是嫁去一個庶女;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純元在等待一個更顯貴的位置,譬如說太子妃。但因為電視劇裡對純元皇后所提之事甚少,所以她的事情也只能是推測。

況且從電視劇的劇情來看,果郡王應是很得先帝喜愛的,而現今的太后喜愛的可不是現在當皇上的四皇子,而是自己的另一個親生兒子——十四,《甄嬛傳》中太后臨死之時,還想著的是十四,可見這個皇上在做皇子時是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角色,那麼當時至少是在宜修出嫁之時,這位四皇子還沒能入了烏拉那拉氏家族的眼。

至於後來為何又要把純元嫁入,推測應該是雍正在後期的儲位之爭中逐漸顯露鋒芒,成為了比較有力的候選人之一;再者也不排除烏拉那拉氏家族與這位四皇子達成了某種的協議,比如可以祝他登基為帝,但皇后的人選要出自烏拉那拉氏家族。以上這兩種可能都會促使烏拉那拉氏家族把嫡出的女兒嫁給四皇子,所以純元才後入王府。


花溪小妖


純元、宜修,包括太后。

她們都是烏拉那拉氏的一枚棋子。


電視劇中太后一直在強調烏拉那拉氏的家族地位,純元死了即使宜修壞事做絕,太后也要維護。皇后讓三阿哥娶青纓,也是在佈局下一任烏拉那拉氏的人(雖然最後跟了老四),畢竟皇上的兒子不多,那個時候老四還沒受重視,三阿哥做太子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可見烏拉那拉氏的女兒生來就是為皇室準備的。

純元作為家族嫡女,必然肩負著嫁給未來皇上的使命,畢竟嫡出封正室的可能性更大一點,競爭力也更強。從電視劇的蛛絲馬跡中可以看出,宜修入府比華妃早很多,九子奪嫡的結果尚不明朗,胤禛也未必就是皇上。幾年後形式逐漸明朗,嫡女純元才要去行使他的使命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純元被封為福晉,這是福晉啊!作為王爺的胤禛娶福晉怎麼可能想娶就娶,首先他的野心是當皇上,必然要娶個地位夠用的,其次在身份和禮節上,也是必須要皇上首肯。胤禛的母親當時的德妃現在的太后,怎麼可能不知道烏拉那拉氏嫡女的政治作用,所以純元入府看妹,還穿的那麼漂亮端莊,肯定是胤禛繼位十分有戲,太后用心為老四挑選的皇后人選才會入府。

另外再說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宜修對太后一點都不好。也許也是因為當初太后把姐姐安排進來,宜修的失寵和太后的暗中安排有著分不開的影響,所以才會甚至帶一點點恨吧!


王小鳧fu


宜修當年是以側福晉的身份嫁進雍王府的,也就是說只是個妾室,而非嫡妻。妾在古代地位是很下賤的,正妻坐桌吃飯小妾要站在旁邊伺候,逢年過節要跪下給正妻磕頭行禮,穿衣服也不能穿正紅色,自己生的孩子要問正妻叫娘,問自己叫姨娘。反正就是處處都低人一等,所以,一般平民人家不是萬不得已都不願意讓女兒去做妾室,更何況像烏喇那拉氏那樣的大家族,怎麼可能會讓一個嫡出的大小姐去給一個並不受寵的皇子做妾呢?




八旗特別講究門當戶對,家族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八旗貴族家的小姐更是為了家族榮耀而生,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要麼入宮為妃,要麼嫁給八旗子弟,雍正那時候只是個並不受寵的王爺,將來能不能登基為帝還是個未知數,把庶出的女兒嫁給他就行了,嫡出的純元肯定是留著嫁給更有可能當皇帝的人。


芝麻號南宮慕涵


這個我們先假定純元真的是傻白甜,不是心機婊吧,我們不能越過作者,自己腦補吧,那還不如自己寫一部,儘管腦補也許更合理。如果按作者本意,那就是純元不適合宮鬥 ,而且,當時也看不出玄凌(胤禛)能做太子 ,用庶女搏一搏就可以了。純元適合平常富貴人家的嫡妻,沒人會欺負,也就吃不了虧。就像迎春,如果賈府不倒黴,她低嫁一些,找個脾氣好些的公子,不要做主事的媳婦,比如嫁個嫡次子就行,不會這麼慘。孫紹祖,那是誰也搞不定的,除非賈府權勢通天,而且來個夏金桂似的過去。


五月


民間對於雍正皇帝如何登基有許多版本,但是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康熙年間讓雍正繼位的呼聲幾乎沒有。純元是烏拉那拉家族正室夫人生的掌上明珠,聰明美麗能歌善舞,烏家當然想把她嫁給今後的皇帝了,宜修只不過是庶出女兒,烏家的正室父母從來沒有把宜修母女當回事,認為讓宜修嫁個王爺當妾就很好了。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正當宜修滿心歡喜地盼著生個兒子當正福晉時,純元卻與雍正一見鍾情,做為純元的父母只能隨了寶貝女兒的心願,而做為雍正的母親,當然願意從本族中給自己兒子娶個正室生的女兒做媳婦了,只是這樣一來傷害了純元同父異母的妺妹宜修了,可是不管是純元雍正還是他們的父母都沒有人會把宜修母女的感覺當回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