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名著這四本書中分別選擇一個最喜歡的人物,你會選擇誰?

蘇格拉底之吉法師


如果要從四大名著中分別選擇一個最喜歡的人物,我會選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忍耐),《紅樓夢》中的焦大(忠誠),《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理性),《水滸傳》中的武松(智慧)。

一、最欣賞《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忍耐”。

孫悟空本性屬猴,按道理“猴急”的人是最沒有忍耐心的,但孫悟空卻能剋制“猴急”的本性,每到重大時刻和緊要關頭都能忍耐,承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痛與煎熬,終於戰勝重重困難,迎來人生高光時刻。

孫悟空的“忍耐”有三個境界。

一是忍耐肉體之痛。孫悟空皈依佛門之後,聽從觀音菩薩的教化,跟著唐僧遠赴西天取經。觀音菩薩怕孫悟空頑性不改,讓唐僧哄騙他戴下了那頂特製的帽子,就此受到唐僧的制約,每逢孫悟空忤逆,緊箍咒就成為唐僧的致勝法寶。可憐的孫悟空,戰勝九九八十一難之中不知道經受了多少次頭疼欲裂的折磨。

二是忍耐孤獨之苦。孫悟空大鬧天宮,攪得玉皇大帝都不得安寧,最後只得請出至尊如來佛,終於把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這一壓就是五百年,五百年滄海桑田,頑石都長滿了青苔,漫漫五百年,孤獨的孫悟空在狹小侷促的空間裡數著日子,好不容易熬到了唐僧的到來。漫長五百年的孤獨,讓他完成從妖到神的蛻變。

三是忍耐內心之慾。有人會說,孫悟空不是豬八戒,他不好色、不貪財,他能有什麼難耐之慾呢?其實,孫悟空最大的慾望就是渴望自由,內心受不得拘束和管制,大鬧天宮也是為爭得自由。經歷了五百年的孤獨之苦,孫悟空終於學會了剋制、忍耐內心的自由之慾。戰勝了這個最難戰勝的心魔,孫悟空最終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進階為佛。

二、最欣賞《紅樓夢》中焦大的“忠誠”。

《紅樓夢》中的焦大,是一個特別觸動靈魂的人物。焦大是寧國府的老僕,從小跟寧國公賈演出過三四回兵,曾經從死人堆裡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來。沒有飯吃,他餓著肚子去偷東西給主子吃,沒有水喝,他自己喝馬尿,把得來的半碗水給主子喝。

焦大對主子的這份忠誠,並不容易做到,古代主僕之間,很多時候是一種壓迫與被壓迫的關係,像焦大這樣忠心耿耿的老僕並不多見。倘若不是焦大,賈府的富貴從何而來?本來,依著焦大曾經的這份功勞,他往後的日子應該是不愁的。但事實上呢?

表面上看,雖然由於以往的功勞情分,寧府的主子們對他另眼相看,不大難為他。但當焦大對寧國府後代糜爛的生活深惡痛絕,喝醉酒後大罵這些不肖子孫:“每日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這一下不得了,嚇得眾小廝魂飛魄喪,把他捆起來,用土和馬糞滿滿填了他一嘴。

焦大為什麼要藉著醉酒之後大罵賈府這些不肖子孫呢?他又不傻,難道不知道罵完之後,會沒有好果子吃嗎?倘若昔日的主子還在,或許即便是焦大罵得難聽,也不至於受到太大的懲處,但今非昔比,這些後世子孫,又有誰會惦記焦大對賈府的這份功勞呢?由此可見,焦大之罵,表達的其實是焦大之愛,他愛著這個家族,所以忍受不了這些後世子孫的糜爛生活,擔心長此以往必將導致賈府的頹敗。足見焦大對賈家這個家族的忠誠。

三、最欣賞《三國演義》中曹操的“理性”。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雄才大略、氣度恢弘,滿腹文韜武略,最終能在三足鼎立之中一家獨大,實在是天經地義了。但我最欽佩的卻是曹操的“理性”。最能體現曹操“理性”的就在於他面對失敗時的表現。即便是慘敗也能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立即從失敗中走出來,謀求更大的發展。

曹操最大的失敗在於赤壁之戰,可謂慘敗。赤壁一戰,曹操得知敗局已定,當機立斷,首先想到的是要千方百計保住性命逃出去,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而沒有破罐子破摔,斷送自己的將來。回到自己的根據地之後重整旗鼓,發佈《求賢令》,採取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收羅到一大批需要的人才,為下一步發展做好了人才儲備。

接著平定關中、南征孫權,激化孫權與劉備的矛盾,協助孫權趁機擒殺關羽、奪取荊州,打破孫劉聯盟。通過這些舉措,曹操在朝中的地位與日俱增,“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進公爵為為王”,成了比皇帝更像皇帝的最大實權派人物。

由此來看,曹操才是真英雄,而劉備卻是個偽英雄,因關羽被殺、荊州被奪,一時方寸大亂,倉促、瘋狂出兵想要滅了東吳,結果迎來的卻是自己大敗身死的結局。與曹操的“理性”比起來,劉備不過是“跳樑小醜”般的促狹、無知。

四、最欣賞《水滸傳》中武松的“智慧”。

在很多人心裡,武松的形象或許就是“威猛帥氣、俠肝義膽、武力爆表”,往往忽略了武松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特質:極具智慧。他並不是只擅長打打殺殺,在很多時候都體現出他遠超常人的智慧,他的智慧在他為兄長復仇的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東京出差回來,武松就敏銳地察覺到了哥哥武大“死得蹊蹺”,武松知道哥哥武大因身材和長相一輩子受盡屈辱和欺負,再聯想嫂嫂潘金蓮多次對自己的曖昧態度,盡顯她風流本色。這些因素疊加起來,讓武松心裡猜測到,哥哥武大的死一定事出有因!

武松就哥哥死的時間、得了什麼病、吃誰的藥、誰買的棺材、墳地在哪裡、誰來斂屍等等細節詢問潘金蓮和王婆等,找到破解哥哥死因的突破口在何九叔。武松先以恩威並施的手段迫使何九叔說出實情,再由何九叔順藤摸瓜找到人證鄆哥。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再次以恩威並施的手段把幾個鄰居和王婆、潘金蓮約到一起吃晚飯,藉此逼問出潘金蓮和王婆作惡的口供。至此,武松蒐集到了所有有利的人證、物證和口供。

武松最高明之處體現在,他到縣衙告狀失敗後,立即採取“迂迴戰術”,先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一招非常絕,讓知縣來自西門慶的所有壓力和負擔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這麼一來,知縣自然是偏向武松這一面了。

武松在整個復仇過程中,說話做事幹脆利落、一針見血,且極有手段,讓人不得不心服口服。武松在蒐集證據、逼問實情、殺掉元兇等三個環節上可以說做得滴水不漏,且節奏把握得十分緊湊,還沒有等幾個元兇想好應對之策,就一步緊接著一步實施完畢。他以一己之力完美實施復仇計劃,既為哥哥武大郎報了殺身之仇,還將自己的風險降到最低,只是判了個刺配孟州,武松這種“智”在整個《水滸傳》裡,可以說幾乎找不到第二個了。


喬鞅


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紅樓夢》裡最欣賞的是寶釵。有人說寶姑娘太世故,但人活在世界上,真正只是為自己而活那是任性,不知好歹。小時候曾經喜歡人云亦云追捧林黛玉,因為她是寶玉所愛,經久長年之後才知道,原來要是和林黛玉在一起,有誰經得起她那番折騰呢。


《紅樓夢》是出悲劇,作者有意安排寶黛配,讓人家的跟林黛玉一起婉轉凝眉從冬到夏,從春到秋。還是寶釵好,讓人既舒心又省心,是個會過日子的人兒,至於窗下吟詩,聽泉撫琴,那些文藝範和小資情,寶姑那一點比林黛玉遜色呢。《紅樓夢》芸芸眾釵中,寶姑娘才學、情商等綜合素質最高。

《三國演義》中最欣賞曹操,人家懂得唯才是舉。劉備搞的是股份公司,他的弟兄們早早就持有了原始股份,在劉氏公司裡再能幹也超越不了那些大股東。而孫權那邊更像是家族聯合經營公司,豪門士族聯手壟斷,沒有一點經濟或政治背景,很難混進他們的朋友圈。



曹操這人最大的優點就是能“海納百川”,無論出身和門第,只要精勤於業,有用之才,願意為他的集團公司效力,他照單全收。當然你不能和他耍心眼,因為你耍不過他,在這種老闆手下幹活,只需要埋頭苦幹,不需要溜鬚拍馬,稱兄道弟,有業績他自然會發現你。

《西遊記》裡最喜歡的是沙和尚,孫悟空是網紅,豬八戒讓人嫌,唐僧只有妖怪喜歡,別小看沙僧,他可是唐僧的基本盤。沙僧雖然本領有限,但忠誠可靠緊跟師傅,不像孫猴子持強自傲,也不像豬八戒遇到妖怪動不動就要分了盤纏各奔東西。



沙僧的可愛之處還在於他經常處於唐僧和團隊其他人中間的立場,成為西行隊伍中的潤滑劑。儘管在妖怪來襲時,沙僧多數場合只能在事後通知大師兄,但個人能力本來就有高低,出頭露臉的事當然只能讓大師兄包辦了,但任勞任怨手擔肩挑,勤勤懇懇服侍師傅日常生活同樣是為團隊成功作貢獻。試想在平常人生活中能有幾個像孫猴子那樣拳腳通天的,大多數只是勤懇循規的“沙僧”罷了。


《水滸傳》裡最欣賞誰,筆者不想標新立異,當然是行者武松。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喋血飛雲浦,哪個不是恩怨分明,快意恩仇,作為個體,整本小說裡作者在他身上所用的筆墨最多。

武松不僅僅是一武夫,他也看穿奸臣當道,官場腐敗,當梁山大佬們忙著招安時,別人裝聾作啞,支吾不定,只有武松和李逵跳了出來。那李逵只會耍橫罵“鳥招安”,說不出個道道來,武松卻直接指責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的心”。


武松的這一句話表明了他對招安的態度不是藏著掖著,是從心底裡發出的吶喊。但又是出於他的江湖義氣,他在表白之後並沒有拋棄梁山,義無反顧地緊密團結在梁山大佬周圍,隨梁山集體投入到徵方臘的戰鬥中去,並且拼命賣力,最後獨臂擒得方臘。

如果三觀不同,除非炒老闆魷魚,否則保留個人意見,服從組織安排認真工作,在小說裡是屬於愚忠,但拋開階級是非立場,這種素質也是現代職業人的操守。所幸武松比其他些好漢頭腦還冷靜點,在梁山集體被和諧地納入體制之前夜,及時抽身而退,保得個身家性命。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先說水滸。

梁山108將,多數是臉譜化的人物,諸多號稱快意恩仇,實則殺人越貨的主。宋江本人就是一個一心洗白當官的低配梟雄,為了招攬秦明不惜屠戮村民。吳用更是隻知道出下三濫毒計的狗頭軍師。李逵嗜殺成性。甚至連第一快人武松,血濺鴛鴦樓時也沒少殺無辜丫鬟僕役。林教頭算是相對比較溫和的人,可又懦弱得過了頭。

數來數去,魯大師最得我心。他武藝高強,為人豪爽耿直。雖然最後圓寂前自稱“慣好殺人放火”,可是縱觀全書,他不曾殺害一個無辜之人,相反,屢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甚至為了救助和自己無親無故的路人,而搭上自己的前途和安危。

當初他在陝西好好當軍官,為了救無辜受逼的賣唱女子金翠蓮,打死鎮關西,當不成軍官,只好去當和尚;當和尚途中,為了救劉小姐,又痛打小霸王周通。後來為了救好友林沖,得罪高太尉,連和尚都當不成,只好去落草。在華州為了救好友史進,差點賠了性命,連草寇都做不得了。關鍵是吃了這麼多虧,魯智深依然古道熱腸,無怨無悔,堪稱是水滸傳中第一為真正的大俠,武俠版的濟公活佛。

不僅好打不平,而且魯智深有悲憫之心,這在打打殺殺的水滸中最難得見的。只舉一個例子:魯智深貪杯好吃,在五臺山為了一桶村酒,一隻熟狗,居然怒打山門,最後被趕出五臺山。但是下山之後,他途經瓦罐寺,明明自己已經飢腸轆轆,居然忍住了不去搶幾個老和尚的粥,甚至因此飢餓乏力,差點死在飛天夜叉和生鐵佛手中。這種剋制精神,只怕連現代人也沒幾個能具有。難怪師傅說魯智深有佛性,最後他也坐地成佛了。聖公方臘雖然為民請命,畢竟堪不破富貴紅塵,死在這位活佛手中也是不冤。


再說西遊記。

西遊記是神怪小說,想象最豐富,情節最誇張搞笑。裡面的神仙鬼怪,其實是寫進人間百態,諸多嘲諷暗喻。所以裡面大部分角色我都不討厭,包括很多被剿滅的妖怪也有可愛之處。

不過想來想去,最喜歡的還是第一主角孫悟空。不僅是為他武藝高強,降妖除魔,享盡蟠桃仙丹、美酒佳餚的口福,更是為他曲折的一生。五指山之前酣暢淋漓,敢鬧天宮,敢逼玉帝,叛逆到了極致;五指山後含辛茹苦,歷經八十一難,終成正果。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從年少輕狂到不惑前行的真實寫照麼?

作為一個已年滿四旬,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對此感受頗深。雖然,我之年少時固然遠不如他輕狂瀟灑,我之今日也難修成他一般的正果。

再說紅樓。

紅樓中每個人從形象上是最立體的,也是最值得咀嚼的。我喜歡的探春三丫頭,在於其聰慧而不失個性,與寶玉之間真正的兄妹手足之情在大觀園中頗值得珍惜。而她與不成器的親孃和兄弟之間的互動,又隨著87版電視劇遠嫁一場的展現而更富生機。當然,這本書我看得較少,也就說不上來太多。或許喜歡探春,是受另一位也喜歡探春的才女影響吧。

至於男主角賈寶玉老實說我並不太喜歡。倒不是嫌他荒淫或娘炮,而是覺得他太沒擔當。晴雯要被轟出去了,他一不去求老祖宗開恩,二不去找王夫人認錯,三不去幫忙租房子請醫生,寧可等她死了後文採飛揚地寫《芙蓉女兒誄》。這不是他虛偽,而是他無能的真實寫照。作為男人,只怕賈璉都比他靠譜。

最後說三國。

三國是我在四大名著中讀得最多的,瞭解最透的。正因為如此,要說最喜歡哪個也是最難的。因為對書中人物的評價又難免參合了歷史上他們的形象,糾葛不清。

我曾喜歡過曹操的豪爽瀟灑,劉備的惟賢惟德,關羽的傲骨凌霜,趙雲的完美人格,張飛的快人快語……不過綜合說來,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吧。這不僅因為諸葛亮是演義中的絕對主角,也因為他在歷史上表現出的千秋典範。這裡就不必多說了。


巴山夜雨涮鍋


我喜歡《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之一的史湘雲。她是金陵省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但是可惜的是父母在她還是襁褓中嬰兒的時候就已經亡故了。她由叔叔嬸嬸撫養長大。她是賈母的內侄孫女,賈府通稱史大姑娘。她是我最喜歡的女子形象:心直口快,開朗豪爽,愛淘氣,甚至敢於喝醉酒後在園子裡的大青石上睡大覺;偶爾身著男裝,大說大笑;風流倜儻,不拘小節;詩思敏銳,才情超逸;說話‘咬舌’,經常把‘二哥哥’叫成‘愛哥哥’。她是個真性情的有趣女子。




我喜歡《西遊記》中的觀世音菩薩。她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來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她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她就可以聽見世上苦難的聲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她幫助孫悟空收服紅孩兒、天蓬元帥、西海龍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師徒到西天取得真經,是使人間萬民得到慈愛、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我喜歡《水滸傳》中的母大蟲——顧大嫂。顧大嫂,梁山第二位女英雄。她有一身本領,原來在登州城東門外開酒店,是解珍姑媽的女兒。解珍,解寶被毛太公陷害關入大牢後,顧大嫂請來鄒潤。鄒潤叔侄和丈夫孫新、夫哥孫立等劫了大牢。顧大嫂又以孫立女眷的身份打入祝家莊內,和梁山其他好漢一起,裡應外合攻破了祝家莊。顧大嫂為何叫母大蟲呢?在古代,大蟲特指老虎,而母大蟲就是現代人說的母老虎。由於她豪邁爽快,性格剛烈,所以人們叫她母大蟲,生動形象的把她的性格展露無疑。



我喜歡《三國演義》中的孫夫人。孫夫人全名孫尚香。是劉備的夫人,孫權的妹妹。她是一位忠貞,堅毅,剛烈,聰慧的女中豪傑。為了鞏固孫劉聯盟,孫夫人嫁給劉備三年,後來又迴歸大吳。她夾在兩國之間,左右為難。有著與傳統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驁不馴的個性。據說她和劉備的新婚之夜時,她也刀不離手。簡直是太個性了。


愛笑的小丫頭2009


四大名著作為中華文化的國粹,裡面的人物形形色色,各有千秋,要從中挑選出最喜歡的人實在是無異於雞蛋裡挑骨頭,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再三斟酌,腦海裡蹦出幾個人來。

以下排名按照個人喜愛程度來分。

第一,《紅樓夢》

談到《紅樓夢》,首當其衝要談的非王熙鳳不可,此女人非比尋常,著作裡面說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足以可見這個女人的不簡單,言談舉止之間無不透露著這個女人的刁鑽,潑辣,典型的女強人形象,本人不僅僅喜歡她潑辣,對其姿色和管家這兩方面的優點也是倍加讚賞。其姿色:一雙丹鳳眼,一葉柳月眉足以攝人心魄,讓人魂牽夢縈,日思夜想,不知道迷住了多少清純少男的浪子心,她不屬於典型的東方女性的美,她屬於帶妖媚的女性。她對於管家也是井井有條,諾大個賈府被她掌管的有條有理,管家的過程中無不透露出她過人的縱橫之術,御人之法,有人說,賈府的敗落和她有莫大的關係,然,究其本質,賈府的敗落是氣數已盡的必然產物。統籌全局,個人覺得王熙鳳情商最高,不僅情商高而且智商也遙遙領先。



第二,《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可謂是英雄輩出,美女如雲,如此亂花迷人之情景中挑選最愛之人實屬不易,勉為其難,斷然選曹操,如果說曹操是老奸巨猾,那再也找不到別人能和他媲美,隨口就能說出他卑鄙而又充滿智慧的兩件事,而這兩件事足以以點蓋面,論證他的品行,一為,行軍過程中望梅止渴的典故,這也是他聰明過度的一個例子,足以驗證他過人的營銷手段和心理戰的過硬水平,但也逃不了別人給他定位的大騙子形象,忽悠人的本事可以說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出來個謊話。二為,本來是軍中糧草欠缺的厲害,但為了掩人耳目就給糧官施加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最後糧官慘死在他的手下,活生生將罪名加在一個死人身上,這就是他的偷樑換柱,掩人耳目之策,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此計無人能比,這兩件小事足以證明他的軍事才能,說他是梟雄,他當之無愧。所以,這兩人能死在梟雄手中也是一種殊榮,不枉此生吶。



第三,《西遊記》

《西遊記》裡我最喜歡豬八戒,之所以喜歡他,就是因為他身上有很多優點,說成優點,也許你們會質疑,但在他身上,讓我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到他對於厚黑學的解讀,理解以及顯露,豬八戒沒文化,有背景,有一技之長,好吃懶做,什麼事都不操心,專門哄領導開心,領導是愛恨交加,欲罷不能,偶爾還可以調戲一下姑娘,典型的不要臉,但還能在職場混的風生水起,如魚得水,這就是他的優點,一般人學不來。所以,雖然孫悟空本事大,沙僧過於老實,論綜合實力還是豬八戒功勞最大。要知道,團體的凝聚力才是最重要的,而豬八戒卻是這個凝聚力的首要人物。



第四,《水滸傳》

《水滸傳》裡面我最喜歡的是潘金蓮,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很意外吧?沒錯,我最愛潘金蓮,我喜歡她那顰顰一笑的溫柔,像三月的桃花盛開在桃園,讓人沉醉其中,又像那陳年的香醇,聞一聞就能醉,彷彿在夢裡一樣朦朦朧朧,她那婉約倩影像池塘風中搖曳蓮花上的露珠一樣清純,冰清玉潔,給人流連忘返,如沐春風的感覺,典型的東方美的一位女性,心情溫柔,面貌賽西施,可以說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正是如此,所以潘金蓮的開窗行為,導致大郎斃命,武松上梁山,打方臘,既而有了靖康之恥,有了元朝,明朝等歷史線路,所以最有智慧莫過於潘金蓮。這不僅僅是一個女人,而是一個劃時代的女人。


如上所述,這四位人物就是四大名著裡面我個人最為最喜愛的幾個人物。我認為西遊記中豬八戒功勞最大,紅樓夢裡王熙鳳情商最高,水滸傳中潘金蓮最有智慧,三國演義中被曹操冤枉的此人最冤。


賈寶玉傳人賈三少


四大古典名著中,紅樓金釵、三國軍師、水滸好漢、西遊神仙讓人難忘,若說其中最喜歡哪一位,六甲番人當選薛寶釵、賈詡、武松和菩提祖師。

一、《紅樓夢》最溫婉的女子:

《紅樓夢》中的女子大多美麗動人,十二金釵正冊、副冊、又副冊共三十六位女子都惹人喜愛,其中薛寶釵的溫婉賢淑最是動人。

寶釵肌膚瑩潤,雍容豐美,恰如牡丹,豔冠群芳,單就容顏而言,紅樓中人恐怕只有林黛玉、薛寶琴和秦可卿可比;寶釵舉止嫻雅,體貼人情,就連情敵林妹妹都為之感動,主動檢討自己多心誤解;寶釵天質聰慧,博學宏覽,十二金釵中唯黛玉、妙玉可以相提並論。

而六甲番人還最愛寶釵的素淨,她不似尋常富貴女子,不喜奢華,從不薰香,毫無庸俗味道,如此佳人,與之相處,怎能不生“妻之”念想?

二、《三國演義》最會保全家人的謀士:

《三國演義》中聰明人實在太多,謀士軍師們更是驚豔,其中諸葛亮人格完美,多智而近妖,但過於小心謹慎,司馬懿韜光養晦,擅長隱忍,卻近乎小人,郭嘉、龐統、荀彧、田豐、周瑜、陳宮等皆多謀智士,卻無法保全己身。

唯有賈詡最讓六甲番人歎服,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但賈詡最善自保,他早年被叛氐抓獲時,言稱段熲外孫,叛氐猜忌不敢害之,他善於審時度勢,勸張繡投曹,不答曹操立嗣問題,終得善終。

最難得的是,賈詡會顧及家人,他投靠段煨期間,段煨擔心賈詡奪其兵權,偏又對賈詡十分禮遇,賈詡看破心不自安,藉口投奔南陽張繡,從而避免累及家人。

七尺男兒,若是連家人都照顧不了,那麼即便建立蓋世功業,也算不得真本事。

三、《水滸傳》的真英雄:

《水滸傳》梁山一百零八好漢,金聖嘆說“定考武松上上”,六甲番人深以為然。

梁山的真英雄其實並不多,大部分人只能算土匪山賊,黑旋風李逵、矮腳虎王英等猥瑣愚昧,讓人生厭,玉麒麟盧俊義、豹子頭林沖等任人魚肉,毫無英雄氣概,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等只懂計謀,不懂人性,而大哥及時雨宋江,更是奸詐虛偽之人,無法讓人敬佩。

一百零八好漢中,真正做到“為民除害”的,只有武松、魯智深、楊志、史進和李逵五人,而可稱真英雄者,或唯有武松、魯智深二人。

魯武二人皆豪爽灑脫、嫉惡如仇,最後又都淡泊名利,選擇出家,實在難得,尤其是武二郎,其仁義聖心為梁山少見,也為《水滸傳》這個灰色的世界平添幾分色彩。

四、《西遊記》唯一堅守本心的神仙:

《西遊記》以玉皇大帝為首的天庭只想維持現行的神界秩序,神仙們也只看到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諸神居然閉門閉戶,只有地位低微的王靈官拼死守護;以如來佛祖為首的佛家只知趁亂擴大勢力範圍,陰謀詭計層出不窮,最後導演了一出西天取經的鬧劇。

而菩提祖師精通儒道釋三教和諸子百家,卻又甘心長隱於這靈臺方寸山中,從不與神佛爭雄,他見到樵夫日常煩惱,便教其念《滿庭芳》以解憂,他又做到了有教無類,凡人求學,他因人施教,猴精訪道,他也一視同仁。

在西遊世界中,神佛滿天,妖魔橫行,只有菩提祖師本心不亂,最近乎道。

以上四大名著人物,不知您是否喜歡,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以小百姓見解,提及四大名著,閒來也閱視幾遍。但以小民之兄,還是以那本《水滸傳》稍有喜愛。但並不是對其另三部不喜歡,只是稍有偏差而已。那三部也具有很大特色,實不可小視。

《水滸傳》,對其所以喜歡,是由於其中很多丈義人物對本人產生了人生漫途的觸動與感化,對人世間處事的形形色色,對人性的開肚清腸的探晰!對當時事景清晰的暢解,對人與人的勾心鬥角,官官相護的淋瀝盡至的真情暢訴。讓當今的人們,清清晰晰地閱視了那個叫人痛惜地,難以料知的混雜世景。

不過,不能一概而論,不能只馬皆疾駿,哪朝無忠良?哪代無奸詐?忠奸自古長存,並不奇怪,有善便有惡,有鬼便具神。這便人世常態,不必大驚與怪。

閒話少說。我這裡主要提及的贊物人物就是《水滸傳》中一小人物,買雪梨的小童一一鄆哥。

鄆哥一個小小買雪梨的少兒,聰超丈義,靈利善良,討人喜歡。他家景貧寒,家過早逝,只有一六十歲多病老爹相依為命,靠他平買些梨子渡口。和武大平時形影相隨,性格相投,以知已相待,互幫互憐,交往頻繁。

叫人深感讚歎的是西門慶貪婪汙婦潘金蓮,夥同王婆藥死武大性命段落,敘述鄆哥小小年紀,見亊不公,仗儀疏財的無畏的英雄氣概!在武松為兄長武大搜取被謀害種種證椐時,鄆哥便挺身而出,向武松一件一件據實祥敘了整個謀害武大的過程,而在西門慶與潘金蓮私迎接遭受多次被西門慶的毒打和威協。

而力單年少的鄆哥不畏強勢,不顧個人家境安危,挺身而出,在個堂之上堅定地謀殺武大的案元旦當了有力證人。


文化領域創作者


1、《水滸傳》燕青,無論是影視劇還是原著中燕青都出場不多,但我卻很喜歡這個配角。他是李逵的剋星,理智,有情有義,雖然這個人身份不高但不忘充實自己,面對美女李師師也能機智拒絕又不得罪,對待主子盧俊義的誤會還是會掏心掏肺,打戰和兄弟們一起上,但是他從來沒對朝廷抱有不切實際的想象,他是一個難得的看的清,放的下的人,戰後挑著一箱財寶從此逍遙山水間也好,最大的遺憾大概是兄弟們不信他的判斷的無奈吧,最後我不會承認我就是個顏控的(我真的是看原著就喜歡這個人物的)

2、《紅樓夢》林黛玉,一直好心疼林姑娘,老爹是江南管鹽的不要太有錢,可憐寄人籬下,雖說有個疼自己的外婆吧,但在外婆心裡還是孫子最重要,一直在想如果不來外組家可能沒這麼慘,我本來不喜歡這種傷春悲秋的柔弱性子,但林姑娘實在太美好,可惜慧極必傷……

3、《西遊記》沙僧吧,沒什麼喜歡的角色啊,相比較而已沙僧不衝動,不優柔寡斷,不亂嚼舌根,十分有自知之明,也算是優點吧。

4、《三國演義》呼延覺羅.修(亂入的終極三國,開個玩笑),but真的沒有啊,感覺劉備太假,諸葛亮太裝,張飛關羽不夠有氣場,那就曹操吧,詩寫的不錯,其實沒有啦,曹操的梟雄氣質,用人眼光還是很好的,可惜兒子略坑……






玉崔嵬


四大名著裡,潤楊喜歡李逵敢說敢幹,坐縣衙,為民做主;喜歡孤膽英雄趙子龍,英俊瀟灑玉樹臨風;喜歡齊天大聖孫悟空的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喜歡怡紅公子賈寶玉溫柔體貼。

《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他是第一位中國紳士。

賈寶玉尊重女性,喜愛女性。他雖然和幾個丫頭有過雲雨,但那是時代造成的,他從未強迫過女性做什麼。對於他愛的林妹妹,他說話都不敢造次,怕唐突了林妹妹。如果林妹妹生氣了,他會千方百計地哄。放到現代社會,賈寶玉也是女孩子的男閨蜜。

《西遊記》裡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孫悟空本領高強,做事執著,還有人脈。天上,地下,人間到處都有他的朋友。

孫悟空為人正直,不走歪門邪道。他一心一意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三國演義》裡的常山趙子龍。

趙雲第一次出場非常出彩。公孫瓚被文丑殺得落荒而逃,馬失前蹄,瓚翻身落於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在這千鈞一髮之際

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這位少年將軍就是趙雲,趙子龍。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立功無數,可是官職不高,不過他依然對劉備忠心耿耿。

長坂坡大戰中,劉備敗得一塌糊塗,夫人兒子都丟了,趙雲單槍匹馬七進七出將阿斗救了出來。劉備出征西川時,孫權用計將妹妹和阿斗騙回東吳,趙雲得知消息,獨自乘小舟去追阿斗,趙雲不顧個人安危,躍上孫夫人的大船,搶過少主,抱在懷裡。

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趙雲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將領。

《水滸傳》裡喜歡黑旋風李逵。

李逵天真爛漫,笑料百出,是一顆開心果。他和小乙兄弟浪子燕青的友誼,令人羨慕。

李逵大鬧東京城後,不敢回梁山,他一人來到壽張縣,恰巧遇到新任縣令毆打百姓,他當即仗打縣令,讓其當街背大宋律法,他自認縣令。李逵當了縣令就讓有冤之人報冤。李逵親自斷案,他還開倉放糧救濟貧苦人家。因李逵為民作主,主持公道,壽張縣有了數日的“晴天白雲”。


潤楊的紅樓筆記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他是忠誠和智慧的化身,身兼儒家道家,積極入世,但是又想著“功成身退,我當歸隱”。當然歷史和小說都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因為“自從先主叮嚀後,星落秋風五丈原”。因為三顧茅廬因為白帝城託孤,蜀漢丞相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大業耗盡了最後的心血,難道不值得欽佩嗎?!

《西遊記》裡的唐僧唐三藏,他才是取經團隊的核心,信念堅定,目標明確,九死不悔,美色和溫情富貴都動搖不了他的初心,沒有他,取經大業早已夭折。當然他也有缺點,最大的缺點是人妖不分,沒辦法,他是肉眼凡胎,這是能力不足,好在有孫悟空作為補充,孫悟空也有缺點,所以說沒有一點缺點的人不存在,也不能因為人物有缺點就一棍子打死,要看大節,這就是喜歡唐僧的原因。

《紅樓夢》裡的薛寶衩,關於林黛玉和薛寶衩的對比已經吵了200多年,我是堅定的擁寶釵派,薛寶衩大氣、情商高,能力強,但是又不是像王熙鳳那樣事故狠毒唯利是圖,比林黛玉尖刻愛耍小性子吃醋好相處的多,如果是生活中,我相信沒幾個人會放棄薛寶衩而選擇林黛玉,實踐中“賈寶玉”是少數。

《水滸傳》最難選,因為主要人物都讓人不爽:高俅是大壞蛋,宋江是投降派,李逵魯智深殺人不眨眼的魔頭,林沖逆來順受,武松也濫殺無辜,盧俊義稀裡糊塗,因此只能從非主要人物裡找一找,浪子燕青算一個,能夠看透一切,又有本事,而且忠誠,最後還全身而退。如果從大宋這邊選,那就是宿元景宿太尉,他是個好官,如果都像他這樣做官,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就不會有官逼民反,打家劫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