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1》

學會泡茶,在茶圈是永恆不變時的話題。

一款好白茶到手,泡出其最佳的風采,方才不負好茶。

沖泡白茶的技巧,莫過於在茶器選擇上,用110ml白瓷蓋碗搭配5克幹茶,組成超強泡茶黃金搭檔。

在泡茶操作上,選用沸水泡茶和快出水的方式,如此三管齊下之後,得出好茶味已不成大問題。

然,前段時間卻遇到了這樣的泡茶特殊情況。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一位朋友問到,這三大基礎要訣都做到位了,為什麼泡出來的春壽眉還是會有點澀?

咦,這就奇怪了,在茶的品質,泡茶方式和泡茶用水等,都沒有問題的情況下,為什麼泡出來的茶味會不對勁呢?

後來揭開蓋碗,拍來圖片一瞧,原來問題的癥結所在,是蓋碗內有不少茶水沒瀝乾!

這些遺留在蓋碗中的茶水,長時間悶泡之下變得苦澀不堪,在下一衝注水沖泡後,兌入其中,自然會導致後面的茶味變苦變澀。

由此看來,要泡出一杯好茶,細節之處可別忽視,將茶湯徹底瀝乾,很重要!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2》

沖泡白茶,為何要把茶湯瀝乾?

蓋碗沖泡白茶,要將茶湯徹底瀝乾,目的很簡單,是為了讓茶湯滋味更好!

泡白茶,出湯時間快與慢,對茶湯風味有著直接影響。

在此同時,蓋碗內的茶湯,有沒有徹底瀝乾,對後續的茶味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正確的沖泡白茶,就該像排兵佈陣式的,將白茶的內在物質安排得明明白白。

品質好的白茶中,積攢了不少好東西,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果膠物、茶多糖等。

這些內在物質,各有所長,在一杯清鮮醇厚的白茶茶湯中,有序的進行組合。

茶多酚和咖啡鹼形成絡合物,為茶湯提供鮮爽滋味;

茶氨酸則提供著纖維感和清甜風味;

茶多糖和果膠物質,則是茶湯稠厚感的來源。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在沖泡白茶過程中,運用快出水和徹底瀝乾茶湯的策略,是為了對白茶的內質物,進行更好的排兵遣將,讓這些內含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

沖泡白茶,為何要將茶湯徹底瀝乾,基本的原因,仍是在於,白茶不能悶泡,尤其是內質物豐富的好白茶。

吶,試想一下,用蓋碗沖泡白茶,悶泡是什麼樣的情景。

將白茶長時間悶在蓋碗中,不倒出茶湯,會打破白茶內質物釋放的節奏,過多的茶多酚、咖啡鹼析出溶入茶湯中,造成滋味苦澀不堪。

要吃進嘴裡的東西,舌尖上的滋味,素來是要講求五味的調和,喝茶也是如此。

悶泡之下的白茶,內質物過多提前釋放,會打破滋味的中和感,還會影響到白茶的後續沖泡。

因此,在沖泡白茶的時候,尤其是前期沖泡的時候,是最忌坐杯悶泡的,要採用快出水的方式。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一邊注入沸水泡茶後,另一邊就要快速徹底的將茶湯傾倒出來,倒出茶湯的時間,控制在十秒內為宜,手速快者,五秒內即能完成。

這套快出水的泡茶功夫,除了要快,還要好,準確徹底的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確保蓋碗內滴茶不剩、徹底瀝乾。

要是沒有將茶湯徹底的瀝乾,蓋碗底部殘留大量茶水,這些畏縮在蓋碗內的茶湯,會破壞後續整體的茶湯風味大局。

就像軍事謀劃再好,遇上臨陣退縮,陣前畏敵的士兵,全盤大局會受到影響。

這些停留在蓋碗底部的茶水,在水和茶長時間作用下,滋味不斷釋放,濃重不堪。

若是有探索精神的茶友,不妨試試這殘留在蓋碗內的茶水,滋味苦澀濃重得簡直讓人懷疑人生!

這就是為什麼,在用蓋碗沖泡白茶時,除了快出水,還要將茶水徹底瀝乾,目的正是為了不讓這部分遺留在蓋碗中苦澀不堪的茶水,破壞白茶整體的風味!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3》

沖泡白茶,什麼情況下,會導致茶湯瀝不乾淨?

沖泡白茶,茶湯沒有徹底瀝乾,茶友們千萬別覺得,這只是新手茶友剛開始泡茶,才會犯的錯誤。

有的時候,不少喝茶經驗老道的茶友,仍會忽略這個細節,導致茶湯沒有徹底瀝乾。

茶水沒有徹底瀝乾,主要有兩個因素的影響。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沖泡手法不當】

在用蓋碗沖泡白茶時,沖泡手法掌握不當,會導致茶湯容易殘留。

像是開篇中那位茶友,出茶湯沒有徹底,就是因為她當天穿了件復古寬袍大袖的衣服。

在泡茶的時候,一手要挽著袖子,一手快速的倒出茶湯,由於衣袖的影響,出湯動作受到侷限,就沒能將茶湯徹底瀝乾。

此外,在用蓋碗沖泡出湯時,蓋碗的開口大小沒有控制好,出水口太小,也會容易導致茶湯殘留,並且出湯的速度還會受影響。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茶器的器型侷限】

在泡白茶過程中,茶湯沒有徹底瀝乾,或是難以徹底瀝乾,和泡茶茶具的器型,有著直接的關聯。

對於沖泡白茶來說,敞口大肚的蓋碗,沖泡時開口可以隨心調整,熟練沖泡手法後,能將茶湯徹底瀝乾。

除了用蓋碗泡茶,不少茶友想必也嘗試過用其他茶具來泡白茶。

相較於蓋碗來說,難以徹底出茶湯的問題,用過紫砂壺和飄逸杯泡茶的茶友,是最有發言權的。

壺嘴小的紫砂壺,在泡茶出湯時,就如同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似的,出湯速度慢。並且若是有一兩片泡開過後的白茶,堵住了壺嘴口,後續的茶湯,就難以徹底傾倒出來。

有同一組杯構成的飄逸杯,摁下開關,就能實現茶水自動分離,操作方便。

但對於大部分的飄逸杯來說,內膽容量小,出水口的設計和沙漏同理,出湯速度慢,部分茶湯會被茶葉遮擋,難以全部倒出,這樣一來,遺留在內膽中的茶湯,就會被悶泡得苦澀不堪。

由此可見,在沖泡白茶時,將茶湯徹底倒出,也是門不小的學問,茶友們平日裡泡茶時可要多加留意。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4》

沖泡白茶,怎麼樣才能徹底出湯?

沖泡白茶,要將茶湯徹底瀝出,有沒有什麼訣竅呢?

下面就來以蓋碗沖泡為例,看看要怎麼樣,才能將茶湯徹底的傾倒出來。

在此之前,先來看看,要怎樣才判斷,蓋碗內的茶水是否完全瀝乾?

在揭開杯蓋觀察時,由於層層茶葉的阻擋,難以看清蓋碗底部是否有殘留茶水。

這時候,要判斷茶湯是否完全瀝乾,可以將蓋碗輕輕的傾斜,傾斜的方向,和出水口相反。

如果看到底部有茶湯出現,就意味著出湯沒有徹底,有湯水殘留。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若是放任這部分殘留茶湯繼續在蓋碗內悶泡,茶味會愈加苦澀。

這時候,該怎麼徹底的將茶湯傾倒出來呢?

蓋碗沖泡白茶,將茶湯徹底傾倒出來,有兩個訣竅。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出湯時,碗底背對自己】

要將茶湯徹底的瀝乾,在泡茶操作上,手法要得當。

蓋碗沖泡白茶,在出茶湯時,出湯手法要得當。

泡茶注水完成後,將蓋碗輕輕撥開適合的出湯口大小,傾斜45度角,將蓋碗提起,對準公道杯方向出湯。

在提起蓋碗出湯時,要將蓋碗翻轉,讓蓋碗的碗底背對自己,確保茶湯徹底倒出,呈現小瀑布般出茶湯。

若在出湯時,沒有將蓋碗進行翻轉,茶湯被杯蓋阻擋,茶湯像涓涓細流般,不好順暢徹底的倒出。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重複幾遍出湯的動作】

在用蓋碗沖泡白茶時,在操作不熟練的情況下,若擔心蓋碗內茶湯沒有徹底傾倒出來,可以重複上述的出湯動作。

最後將蓋碗平放後,輕輕傾斜,檢查一下蓋碗底部,是否有殘留的茶水。

沖泡白茶,將細節做到位,將茶湯徹底瀝出,才能得出絕佳的茶味。

這個細節,會毀掉你的白茶,蓋碗沖泡時請多留意!

《5》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這般睥睨天下,運籌帷幄的句子,讓人心生澎湃。

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泡出一杯好茶,同樣需要有這樣排兵佈陣的意識。

好的白茶,物寶天華,大自然鍾靈毓秀而成,蘊藏著不少的內質物。

在沖泡過程中,需要用恰當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內質物有節奏的釋放出來。

蓋碗沖泡白茶,除了出湯速度要快,更好出湯出得好,將茶湯瀝乾。

如此,方能物盡其用,讓這些茶味得到精彩的綻放,得出一杯好茶。

這正所謂,泡茶技巧學得好,泡茶才能泡出好滋味!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