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紫砂壺為什麼有不刮底的?

青金朱雀


如果是手工的紫砂壺,一般都會留有刮底的痕跡,這也是手工壺的一個辨別點。

如果不是全手工,而是模具壺,一般壺內底部和壺壁都很平整。

但沒有刮底不代表就是模具壺,因為模具壺也會做刮底。


是不是有點亂了。那我們先來看下什麼是刮底


1.什麼是刮底

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壺內壁出現凹凸不平時,為了使表面光滑平整,工手們使用工具去進行整理,這就是"推牆刮底"。



紫砂壺製作的過程中,先打泥條,裁好尺寸,圍起來,拍打成型,然後封底、封口,形成一個壺身。


然後是裝嘴把、開口等步驟,把壺口打開,壺內,這時候就需要“推牆刮底”了,就是拿一把小竹片,薄薄的,刮壺內的底部。因為壺底和身筒接縫的一圈,會留有多餘的“脂泥”,刮底的目的是去除壺底多餘的脂泥,使壺內保持乾淨。


2.如何辨別

手工壺和模具壺都有推牆刮底,主要還是為了清潔壺底殘留的泥料顆粒,使壺底顯得更規整些。

經過刮底的壺,可以看見有“太陽線”的痕跡。


3.沒有刮底是什麼原因

一般現在不管是手工壺還是模具壺都會刮底,因為會使整把壺更加美觀,賣價也會更好。

如果遇到沒有刮底的,可能是大批量的粗糙製作,或者是製作過程中少殘留,索性就不刮底。而一些老紫砂壺沒有刮底,跟其當時製作的審美也有關係。紫砂壺既有講究極其精細的,也有講究大氣韻味的。一些老紫砂做工不講究精細,在這樣的細節上就沒有太過計較。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芒果街的小茶屋


“老紫砂壺為什麼有不刮底的?”這個問題應該是“新紫砂壺為什麼要推牆刮底?”因為我所接觸過的老紫砂壺基本上都沒有推牆刮底!

實際上,老紫砂壺不刮底是常態,刮底的才是非常態!

如果以2000年作為分界線,之前的紫砂壺稱為老紫砂壺的話,這些紫砂壺很少有推牆刮底的,就是徐漢棠大師的紫砂壺也只是簡單的刮刮底,根本沒有現在的紫砂壺的推牆刮底規矩和整潔。顧景舟大師基本上不刮底,只是把脂泥用手平復一下,紫砂壺內甚至還留有很多指甲印指紋印。其他大師或者老工手製的紫砂壺基本上也都是無刮底。

2000年以後,我接觸過的紫砂壺刮底的現象越來越多,刮的底越來越好看,規整。現在新制作的不刮底的紫砂壺基本上不存在了,紫砂壺也越來越精緻漂亮了。

作為一個紫砂壺愛好者,我是有實物作證的,下面的配圖都是老紫砂壺的內壁,供大家參考學習,如有不同意見,請批評指正!

一一喜茗堂龍新久

2019年1月6日

生活中有茶,茶中有文化。關注喜茗堂!


喜茗堂


一把紫砂壺的製作過程,先是打泥條,裁好尺寸,圍起來,拍打成型,然後封底、封口,形成一個壺身。


然後是裝嘴把、開口等步驟,把壺口打開,壺內,這時候就需要“推牆刮底”了,就是拿一把小竹片,薄薄的,刮壺內的底部,因為壺底和身筒接縫的一圈,會留有多餘的“脂泥”(這“脂泥”,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是粘合劑,它是泥料變幹後,加一點點水,使勁摻和而成),刮底的目的是去除壺底多餘的脂泥,使壺內保持乾淨,“推牆”,推牆指的是拿這小竹片,刮壺壁,目的也是去除壺內多餘的泥點痕跡。


一般,全手工製作的紫砂壺,只刮個底部,你壺買回去後,會看見所謂的“太陽線”。壺內壁,它是不處理的,全手工拍打的壺內壁,會有自然褶皺,可以用來判斷是否為全手工,所以一般做壺師傅是不會把壺內壁破壞了,保留其自然褶皺,供大家辨識,只會刮下底部。

(太陽線)


半手工製作,壺內壁比較光滑,做壺師傅都會直接推牆刮底,把壺內壁的牆也推上去。

(半手工的內壁,推牆很高)


但,不一定,每一把壺,它都會“推牆刮底”,它推牆刮底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壺內的乾淨,不留殘餘泥點,如果做壺到最後,壺內,還是乾淨的,師傅也不會再去特地推個牆刮個底,這個看做壺習慣,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醉品春秋


看到有朋友聊到這個紫砂壺的製作,雖然小福不專業,但是也瞭解一點,一起交流下吧,要知道制壺過程中有一項工序叫“推牆刮底”,它的目的是為了刮掉壺底與壺身的接片殘留的脂泥痕跡和接片處的不平整,也有一些是為了裝飾,總的來說就是為了美觀。然而,推刮往往是不可能刮的非常平整乾淨,更不能刮的太深,否則用力過度還會將壺的身筒頂變形。所以刮底一般能夠達到效果就好。再說假如你看到的壺刮底刮的很深,推牆推的很高,刮到連任何痕跡都看不到了,那毫無疑問不可能是全手工壺。現在的全手工的推牆刮底一般只把底颳了就行了,少有推牆推的很高的。既然做全手工壺,賣全手工價,沒必要把作為全手特徵之一的泥凳紋等手工痕跡刮掉從而留下尾巴被人揪著問話。徹底把所有痕跡推掉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現實。對制壺藝人來說完全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至於題主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明白了吧,根據情況而定,哈哈,大家覺得小福說的對嗎,不足之處歡迎補充留言哦。


小福藏幣


紫砂壺製作工藝是隨著用壺人的需求逐步發展提升的,精工製作是從顧景舟顧老開始逐步推廣開來的,刮底只是精工工序中的一個步驟。所以很多老壺是不刮底的。


陶礫紫砂掌櫃


個人看法,紫砂壺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作為一種生活用品,這就反應了一種需求現象,當大批量的壺能夠帶來利益的時候,工匠就會大批量的生產這些商品,所以質量上可能會粗糙一些。而名家的壺都是當做作品來對待,費時費力的精心製作一把好壺,然後被人稱做xx 大師。可能這就是作品與商品的區別,享受刮不刮底的待遇了。


一季春秋yang


我有個楊彭年的東坡提樑大紅袍石銚壺,就沒刮底


鍾靈毓秀140


本來就沒有這個工序的!刮的太明顯都是你懂的!


樂天知命孫智敏


老壺不刮底真貨得多,刮底仿造老壺多


用戶103600038404


推牆刮底是手工紫砂壺內壁處理的一種工藝。因為手工紫砂壺成型後,底部和壺身銜接處有瑕疵和殘留,可能影響到壺的美觀,需要用刮片對其進行處理,處理後留下的紋路是對瑕疵的掩蓋,也是對壺內壁的一種美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