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眾在美國銷量沒進前十,在中國卻是霸主呢?

塞德趨黑


中國市場與美國市場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大眾國內銷量第一,在美國就遜色很多;豪華品牌奧迪國內銷量冠軍,美國一樣進不了前五;英菲尼迪、謳歌等國內銷量平平,美國卻很受歡迎。不同的汽車在國內與美國出現較大的差距,與品牌認可度還是有很大關係的。

大眾汽車是國內最受歡迎的品牌,作為最早進入國內市場的汽車品牌,具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並且大眾非常重視國內市場,能夠清楚的知道國人喜歡什麼汽車,並且努力性格國人用車需求和審美。大眾在國內的成功,有歷史和時間的優勢,當然與大眾的努力密不可分。

大眾汽車在美國的表現還是會遜色一些,上次排放造假的問題,讓大眾吃了鉅額罰單,讓美國消費者對大眾汽車的好感降低了不少,這也波及到了奧迪,奧迪在美國同樣不是很受歡迎,相比奔馳和寶馬還是會遜色一些,並且也不如雷克薩斯和謳歌等。

日系車能夠在美國混的如魚得水,與歷史也有關係。日系車在美國受歡迎,是從石油危機開始的,因為便宜和省油,被美國消費者認可,並且雷克薩斯、英菲尼迪、謳歌等是在美國成立的品牌,能夠很好的迎合美國消費者的用車需求。日系車豪華車在美國的成功,與大眾在國內的成功原因大致一樣。

因為大眾汽車進入國內市場的時間長,具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並且大眾重視國內市場,用心經營,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反面教材是法系車,與大眾同時間進入國內市場,但是因為傲慢和不重視國內市場,有了今天被邊緣化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哪裡努力和付出,就會在哪裡得到收穫。用在汽車上,一樣成立。





小強說說車


美國是汽車大國,也是汽車強國,不僅汽車消費歷史、擁有量排名世界前列,對於汽車的認知水平也領先全球。無論是其最早推出的互聯網造車、無人駕駛技術汽車,還是IIHS汽車碰撞安全測試,抑或是消費者報告,對於汽車選用而言,無疑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大眾汽車在國內銷量份額排名靠前,而在美國毫無存在感,個人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大眾汽車製造技術粗糙落後

乘用汽車的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空間性以及舒適性是決定車輛質量的關鍵要素,在這些方面,大眾汽車與美國銷量靠前的雪佛蘭、豐田、本田汽車相比,幾乎每一項都差距明顯,IIHS碰撞測試,大眾汽車一塌糊塗,途觀、邁騰在中國保險協會碰撞測試中排名倒數,多年的消費者報告顯示,大眾汽車質量永遠倒數,排放作弊軟件的安裝,說明大眾汽車連最起碼的廢氣排放指標都無法達到,更不要說油耗指標了,漏油燒機油這些故障,不僅僅影響駕乘感受,也會推高用車成本,耽誤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雖然大眾汽車更早進入美國,反而逐漸被美國消費者淘汰棄用。

2.政治因素對消費選擇的影響

日本對中國的傷害,是國人心目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抵制日貨是再正常不過的愛國情節。因為如此,即便明知道大眾車質量糟糕,仍然會有國人喊出打死不買日本車的口號,甚至偏激者會說日本車送給我都不要。這些政治因素卻正好成為了別有用心的商家利用的話題,釣魚島事件中就出現了打砸日本車主的極端情況,導致了大眾汽車銷售受益的客觀事實。反觀美國社會,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國家,包容性很強,消費選擇的理性明顯大於感性。新加坡、香港、深圳這些移民城市也一樣呈現這樣的特點。

3.國內消費層次更低

大眾汽車在國內銷售的主打產品集中在捷達、桑塔納、朗逸、寶來這些在國際上已被淘汰的品種,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又指向出租車,而出租車的購買,其實並不是車主說了算的,就像狗到底吃哪種狗糧,實際上是主人做主。這充分說明,大眾汽車銷售份額,主要在於大眾汽車長期的銷售策略以及銷售渠道,也不排除銷量造假壓庫存的原因,而不在於產品質量。畢竟像上個世紀的捷達、桑塔納,無論是安全性、舒適性還是空間性,在國際上都早已過時,卻符合當下的國情,就是消費能力仍然較低。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消費選擇的更加包容、理性,尤其是國產乘用車的崛起,相信更多的消費者會如同美國社會一樣,更加理智成熟。


鍾永德抄襲


中國人特別喜歡大眾,是有幾個原因的。

1.關門聲音“砰”一聲。一個車豪華不豪華,中國人是認車門的,“砰”一聲的是好車,豪車,而大眾對中國人喜愛車門這個事已經研究透了,其實一個車“砰”一聲,是不能說明這個車門厚實的,大眾幾萬塊的捷達也會“砰”一聲,難道它也用料足?這顯然不可能的,一分錢一分貨,只有奔馳寶馬那個才是真的厚實,而大眾的車門,只是比日本車多做了一段鉸鏈,這樣關起車門來就非常用力才能關上了,這鉸鏈的成本也就100多塊,只是給消費者心理安慰。

2.按按車頭,夠硬。大眾又把中國人買車的這個特點給研究透了,車硬不硬,去按按車頭蓋就知道,這又是典型的錯誤。因為很多人去按日本車的車頭,是可以按下去的,按大眾的車頭,是按不下去的,所以就得出大眾很硬的結論。其實,車子安全不安全,看的是車架硬不硬,並不是看車頭蓋硬不硬,而車架硬不硬,在碰撞測試中就可以反映出來。全新的凱美瑞,雅閣,在美國都是獲得G級,在中國都拿了優,相反,很多大眾車的評級已經很低了。

目前總結出來的兩點國人喜歡大眾的原因,雖然這兩個原因很膚淺,但是卻在人們買車的過程中確實存在的。還有哪些原因,歡迎大家補充!


詩人袁公


最近網絡上有一些人經常拿美國車市來說事,其實美國和中國路況、國情、政治、民情完全不同,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中國跟歐洲路況相似,山川、丘陵、彎路地帶遍佈大江南北,地區之間高速連接,所以國內選車大多是注重性能、安全性;中國與歐亞國家關係相對穩定,相互經濟相容度更高,國民對歐洲、南亞、南美、中東友好感更強,這些地區對中國也相對友好,所以從感情上講也更願意選擇歐洲或者本國汽車,這種選擇不會被國民排斥。

再者我國國民對於汽車的象徵意義更加註重,買一款車代表著一種文化和麵子,而歐洲汽車文化更加久遠、高檔,同一級別的車型,歐洲尤其是德國車系更加精緻、大氣、性能好、科技配置更豐富、更高檔豪華,所以中國人選擇德系的概率極高。而美國的粗礦、日韓的激進誇張的造型和廉價的內飾材質並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

美國、日本、韓國地形平原居多、山地少、公路平坦,汽車性能不是關注的焦點,反而更多是作為一種出行工具來選擇,所以價高、性能好、科技配置更豐富、更高檔豪華的歐系車在美日韓難以大賣;更兼美日韓對中國敵對、封鎖、經濟排擠非常明顯,造成國民對美日韓好感度極低,在中國買美日韓車系其實是很受大多數國民情感牴觸的。

日韓作為美國的小弟很受美國人待見,而歐洲汽車作為美國汽車業的最大競爭者,美國其實對歐洲汽車一直是比較排斥的,就連美國總統都點名要阻止奔馳寶馬佔領美國豪華車市場,美國對大眾、奔馳寶馬的打壓是很明顯的,這是意識形態在作怪,所以美國市場美日韓車系賣得好就不奇怪了,相反中國民眾雖然內心反感美日韓,但沒有像美國那樣採取公然的打壓措施,所以在這方面中國的包容心態做得更好。

再者日韓系都是在美國建廠,以本地產的方式在賣車,而大眾在美國沒有工廠,在美國是以進口車的身份在賣車,所以並沒有任何價格和成本優勢,銷售不景氣是自然的。

不要聽信這些日系粉和被收買的小編、大V們在這裡拿美國市場來作對比胡扯,以美日韓對中國產品、市場的打壓、貶低、敵意封鎖,作為中國人,我們更要從自身做起,少買美日韓產品及汽車,多選國產車和對我們國家友好的國家的汽車產品,不是更好嗎?



暖風悠揚


因為進來的早,也算是中國到現在回饋給大眾的禮物。

日系車別嫉妒,日系車粉也別嫉妒,人家進來的早,人家享受最大是應該的,誰意志不堅定,左右搖擺,自己被打臉也純粹是活該。


大眾從1984年進入中國後,就一直堅定的培養本地的零部件供應商,85年開始生產桑塔納,87年國產化率為2.7%,在大眾集團和上海市的支持下,在1991年就迅速上升到了70%,到1996年,桑塔納的國產化率高達90%,而且大眾並沒有因為國產零部件所以就放鬆了標準,而是堅持把國產化零部件送到狼堡,由大眾進行技術認證。


而就是說,大眾集團一直堅持支持者中國汽車的事業,你知道日系車什麼情況嗎?一直到2006年,一汽豐田的國產化率不過區區14.9%,豐田一直打不開局面,這幾年豐田國產化突飛猛進,於是乎滿大街都看到了豐田,你也知道了所謂的神車卡羅拉。

這其實不是日系車的毛病,這是所有日本企業的毛病,喜歡搞連帶,一個日本企業會連帶一大堆的日本企業。


對於高層看來,大眾從入華開始,就堅定的支持中國汽車工業,堅定的培養中國本土供應商,在80年代中國還很貧窮的時候,大眾有如此長的戰略眼光,讓人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反觀某些國家----比如說法國,不能說他們來的晚,都還記得當年的廣州標緻吧,法國人壓根就沒心思好好經營中國市場,而是指望靠進口零配件來搞差價,既然法國人沒心思,市場自然狠狠給了法國人一耳光,至於後來的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毫不客氣的說,桑塔納伴隨著整整一代中國人長大的,甚至能造成桑塔納=轎車這個形象,大眾深耕中國市場這麼多年,到了現在,大眾汽車有四成在中國銷售,中國是大眾最重要的市場,沒有之一。

誰堅定的支持中國汽車工業,就應該給誰回報,這是應該的,這是天經地義的。


李建秋的世界


大眾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眾是進入中國最早的合資品牌,在選擇和大眾合作之前中國政府首選的是和日本某個品牌談合作,結果日本人根本就沒瞧得起中國人,提出的條件非常苛刻。後來中國政府又和美國的汽車廠家談過,結果也是對方條件提的太高,導致沒有打成合作協議。
最後中國政府在兩次尋找合作伙伴無果情況下選擇和大眾合作,大眾方面也很有誠意,接受了中國政府的條件,這樣上海大眾桑塔納就這樣誕生了。桑塔納一上市就依靠皮實耐用可靠的品質贏得了大家的青睞,也有了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先入為主的優勢讓大眾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遠遠高於其他品牌,這是大眾在中國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時大眾車優良的品質是成功的另一個原因。

而日系美系汽車廠家是在看到大眾在中國的成功,同時也看到中國發展起來以後才選擇進入中國市場的,這個時候進入中國市場顯然是沒有的天時地利的優勢了,銷量不如大眾也是很正常的。
美國和中國的情況不一樣,美國本身就是一個老牌汽車國家,汽車工業發展要比日本還要早的多,而且在早期美國人並不喜歡日系車,美國人比較喜歡大排量,大塊頭的肌肉車,日系車在美國根本就沒有市場。日系車是在一個特殊。情況下進入美國的。

當年美國出現了能源危機,大排量費油的美國車就有點尷尬了,在這個時候省油小巧的日本車趁機發展壯大起來了,才有了現在日系車在美國的成功。美國人買日系車大多數都是小排量轎車為主,大皮卡,全尺寸SUV還是美國車的天下,而高端豪華車還是德國車為主比如在東南亞地區銷量很大的鈴木,大發等日系車品牌,在中國就沒有什麼市場,所以沒有哪個品牌成功是無緣無故的,都是在一些特定條件下形成的。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汽車品牌在一個地區的銷量和很多因素有關,有些是歷史因素,有些是文化因素。這些因素和汽車本身質量和可靠性無關,但是又能很明顯地影響銷量和口碑。

在美國最暢銷的品牌就是美系、日系和韓系,德系車在平民車中毫無優勢,只在中高端細分市場裡有些優勢。在中國,日系車有部分民族原因,形象不高,韓系車更是被人瞧不起,稍微有點消費力的都會避免去買“棒子車”,這種思維在美國人眼裡是不可思議的。人家買車就考慮質量、性價比、實用性、售後等,哪裡能理解中國人對韓國的看不起?所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沒有可比性。

在中國的環境下形象最好、最上檔次的就是德系車。這個是事實,有“先入為主”的歷史原因,也有中國人對德國製造的崇拜心理。這一事實無對錯可講。

在歐洲則美系車除了福特能佔一席之地都不行,大眾絕對霸主,德系和法國車瓜分大半市場,這也是歐洲消費者的文化背景所致。美系肌肉車和大型車並不符合歐洲的需求。

其實全球範圍內看,日系車倒真的是發揮最平均的,比如豐田和雷克薩斯在每個地區都可以做得很好(儘管未必第一)。這真的是日系車的真實本領了,日系車不偏科、無明顯短板、質量可靠性良好,這是它在全球市場上到處都取得不錯成績的根本。


耳機俱樂部小白


看來回答這個問題基本都是“受邀”的五毛在回答,也就是日系水軍。

很正常,在美國首先自主品牌一定是受青睞,不要以為美國人沒有愛國情懷,那是隻有中國不能愛國,其它任何國家都是美德。其次,美國自主品牌必然最理解自己民族的嗜好,比如福特F150這種傻大粗的車年銷80多萬輛,在任何亞洲或者歐洲國家都不可能成為主流,唯獨美國和南美。

其次才是上班代步和滿足廉價需求,日系車從70年代石油危機樹立的便宜、省油形象依然不倒,加上曾經小毛病比美系、德系更少,在人工奇怪的美國形成了口碑優勢,但最關鍵美國人非常奇葩的汽車文化,屁股要夠軟和。

而大眾一直屬於歐洲品牌,地道的歐系車,小而靈,沒有皮卡的風範,注重操控而缺乏柔軟的座椅,曾經和美系車一樣不注重故障率,但最大的原因是進口車,在美沒有零部件供應商,任何維修和更換零件都必須進口,如同香港,不是香港人美國人不懂得德系車好,大眾車好,但是人家不願意把錢都花在車上而已。但是日本人在美國不僅建廠,而且壟斷了汽車相關媒體的發言權,公關做得很成功,這就是大眾在美銷量不能和他的實際實力相匹配的真實原因。


joshen1


平心而論,大眾值得買的車型個人認為就一款,高爾夫,


史密斯夫婦家的電飯煲


因為大眾這車比較高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