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亞科技 遊戲收入佔比持續下滑 騰訊或迎來轉型加速期

日前,騰訊發佈了2018年四季度與全年業績報告。騰訊2018年全年營收達到3126.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淨利潤774.69億元,同比增長19%。不過,四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32%,環比下滑39%,以及遊戲業務佔比持續下跌的現實卻讓人捏了把汗。遊戲業務佔比的下降,也意味著未來騰訊更多將依託新業務的收入,騰訊或迎來轉型加速期。

遊戲營收佔比持續下滑

總體而言,騰訊過去一年的“成績單”,還是不錯的,但是遊戲營收持續佔比持續下滑成為了各方關注的重點。

騰訊雖然在國內互聯網領域實力領先,旗下的QQ、微信等產品基本是網民的“剛需”,但是論“吸金”能力,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遊戲業務。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之後,騰訊遊戲收入佔比迅速增長,2015年的佔比居然高達78%,在2016年之前一直佔據50%的半壁江山。2016年和2017年遊戲佔營業收入下降至47%和41.47%。而此次2018年第四季度下降至35.57%,對騰訊營收的貢獻率則降至30%以下。將遊戲業務拆分來看,PC端遊戲收入在近三個季度都是負增長,分別為同比降低5%、15%和13%,手遊增速已經從2017年的50%以上,降至2018年的20%以下。這意味著,以遊戲業務為代表的增值服務增速下滑,將降低騰訊整體的盈利水平。因為最賺錢的業務漲不動了。

當然,騰訊依靠遊戲業務在過去成為大贏家,但是這也帶來了諸多爭議。最典型的是,未成年的學生遊戲成癮,成為影響青少兒身心健康的因素,並引發政府關注。甚至有人因此認為,騰訊雖然在盈利和投資回報上表現驚豔,但卻未能成為一家“讓人尊敬”的互聯網公司。

“後起之秀”表現搶眼

雖然,遊戲業務有所“滯漲”,但是騰訊旗下的多個“後起之秀”表現搶眼。

騰訊的營收結構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增值服務、廣告、其他。2018年,騰訊的“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0%至779.69億元,騰訊在年報中表示,該項增長主要是由於金融科技與雲服務的收入增長所致。

在金融科技方面,財報顯示,2018年騰訊金融業務收入為688.69億元,收入的增長來自向商戶收取商業交易手續率、向用戶收取提現費用及信用卡還款費用等方面。微信用戶2018年月活用戶數同比增長11%至10.97億,用戶整年使用微信支付的日均交易量超過10億次,其中商業支付的佔比就達到一半以上。

在雲服務方面,2018年,雲收入的增長超過100%至91億元。雲服務還處初步階段,91億元的收入在騰訊三千億元的營收數字面前,也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不能忽視它在騰訊未來發展戰略中佔據的重要地位。馬化騰表示,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簡單一個雲收入,而是整個服務從消費轉向產業互聯網這個未來大的風口,為這個大浪潮而做積極準備。按照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騰訊雲在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市場份額首次超過Google,位居亞太區雲服務第四,這也說明騰訊雲的增長速度相當快。

或迎來轉型加速期

傳統業務營收佔比下滑,新興業務“漲勢喜人”,騰訊或迎來轉型加速期。

今年3月,馬化騰曾表示:互聯網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也就是互聯網需要更多地與實際的產業結合,以尋找更多的利潤突破口,而不僅僅是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全國“兩會”,馬化騰也帶來一份關於“加快發展產業互聯網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去年騰訊公佈了20年來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方案,轉型擁抱產業互聯網。2013年才成立的騰訊雲,也開始被騰訊高層頻頻推向臺前。去年底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更是體現了騰訊佈局雲計算和產業互聯網的決心和行動力。不過,轉型往往意味著短期利潤的犧牲,最新的財報就是體現,但是這點代價,“家大業大”的騰訊是可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有利時機實現轉型。

目前騰訊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雲服務等新業務正在培育之中。騰訊的優勢在於,傳統業務目前還能提供足夠的支撐,而新興業務發展迅速,未來騰訊金融科技服務有何新動作?雲服務等企業級解決方案的如何進一步開拓市場等,都將是很大的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