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中學與普通中學的差距是怎麼拉開的?如何縮短差距呢?

劉歡吉


從學校的政策定位開始

其實重點中學一開始也是普通中學,並非天生就是重點。之所以與其他中學拉開差距,其實關鍵在於教育局或者政府對學校的定位。從定位確定那一刻開始,差距就開始拉開了。例如某縣要建設一所縣重點中學,那這所學校就是重點建設對象,無論是學校面積、規模、師資的配套、基礎建設都是重點扶持的,也必將大概率的成為重點中學。其實國內無數重點中學就這麼來的,對於生源、師資等,都是可以人為操作的。


生源、師資其實是後話

學校建設成為重點中學之後,無論是生源還是師資,都是優先進入重點中學的。重點中學、普通中學兩者選擇,自然是選擇重點中學的。從此重點中學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最優秀的老師才能進入學校,最優秀的生源優先進入學校;在接下來的高考中,成績自然是不會差到哪裡去的,這樣重點中學的從此名聲響起。最好的生源,最好的老師,能不優秀嘛?

差距繼續拉大

普通中學與重點中學差距拉開後的結果就是我們在看到的樣子:普通中學管理松,學生質量差,老師水平不行;而重點中學的學生優秀、老師也是相當牛的老師,管理嚴格。目前現在的樣子也直接決定了,家長和學生們紛紛擠破腦袋進入重點中學。重點中學也順勢將學校的規模擴大,增加班級、建設新校區、龔斷生源等,這一系列動作下來,學校幾乎霸佔了很大一部分優秀的生源,成績自然也是越來越好,名氣也越來越大。甚至有些地方,重點學校已經成為一項生意了,招生方面設置門檻,建設校區方面又能獲得政府補貼,真真的一筆好生意。


學霸數學


重點中學與普通中學的差距從政府給它的定位開始,一切資源都向重點中學傾斜,而普通中學獲得的資源較少。升學考試和學科競賽當然就是重點中學成績突出。於是政府的獎勵重點就落在重點中學了,報紙電視跟著廣為宣傳。重點中學的名氣更大,普通中學就相形見絀了。如此往復循環,兩種學校的差距就進一步加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