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白酒是純糧釀造的還是勾兌的?

星辰菸酒筱筱


其實我也可以對天發誓,市場上銷售的70%以上的白酒都是利用食用酒精加工出來的新工藝白酒。這是國家大力推廣的,因為它也是糧食酒,但製作簡單,同樣的糧食出酒率高,省糧食,省人工,更節省能源。

你所說的純糧酒應該指的固態發酵的傳統白酒。


看標誌

國家其實早就頒佈了這個標誌,有些酒會有這個標籤的。這是法定的標識。

但是不是人人都喜歡用,茅臺上面就沒有的。

早在2005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就推行“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誌但遭到白酒行業的抵制,理由是: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節約糧食,是國家大力支持的,大家都是白酒你卻要弄出一個正宮出來推行“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誌。那液態法白酒不是沒得玩了。

而且這個東西沒得技術檢驗的,在純糧固態發酵白酒中加入少量食用酒精是法檢測出來;所以,如果某廠獲得“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誌以後,仍可能以酒精勾兌白酒欺騙酒友。所以這個標誌成了一塊雞肋。


看原料

一些誠信企業是很實在的,直接標註出來”食用酒精“。如下圖,它可能是一種串香酒,就是用傳統固態法濃香型白酒的剩下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再來蒸餾,那樣固態法白酒的一些風味物質就進去了。不過這種成本還高一點。

最簡單的就是加香料來調配,或者拿濃香酒一瓶兌出個N瓶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產品的類型不是:濃香型白酒,而是濃香風味白酒。只是有它的風味感覺而已。

另外,如果配料裡含有玉米一般多為食用酒精酒了。因為食用酒精的原料多為玉米,我們東北產玉米,所以亞洲最大的食用酒精加工廠就在東北。


看執行標準

如果它打國標GB,你網上查一下就知道了。上圖的GB/T20822,是固液結合法白酒標準。固液結合法可以理解為傳統釀造白酒與酒精混合勾兌生產的白酒。就明白了。

如果執行的是地方工企業標準,甚至是衛生標準,那就打個大問號吧。

不寫國標的,一種是很牛的飛天茅臺,一種是垃圾。


最後想說的

市場上70%以上的酒是都是食用酒精來做的。所以,判斷已沒有多大意思。便宜酒就喝個好喝就好。

真想喝傳統純糧固態法的就喝高端酒去吧。因為固態法有也高有低,一分錢一分貨。


從口感上我就不說了,你不多多的品飲各種類型檔次的酒,你是感受不出來的。

至於其他加什麼,用手挫,很多方法都太主觀,太抽象。就說辣味吧,明明我跟服務員說微辣,結果還是辣得我不行,人家說我們店裡這就是微辣。


老三說酒


釀造酒和酒精酒的判斷,有兩套經驗標準。隨著酒精勾兌技術的提高,原有的標準已經無法鑑別。譬如現在的酒精酒一樣可以做到喝著順口、醉酒頭不痛、酒淚掛杯等等,幾乎達到亂真程度。

但是畢竟是酒精勾兌的,和釀造酒有著根本的區別,還是可以辨別。也是經驗做法,分享如下:


第一,如今的酒精酒不是過去的酒精酒。

按照國家的行業標準,釀造酒也是經過“勾兌”,才可以成為商品。但是,明令禁止釀造酒的勾兌不允許摻入任何物質,只能是酒兌酒。

酒精酒的勾兌,通稱“三精一水”,酒精、糖精、香精和水,以達到酒精度數和模仿釀造酒味道、口感。如今的酒精酒成分更復雜。喝酒人喝怕了酒精酒,也喝出了經驗,知道怎麼檢驗。譬如釀造酒兌水變渾而酒精酒不變色;釀造酒掛杯而酒精酒空杯沒淚;釀造酒喝了頭不痛而酒精酒喝了頭痛欲裂。

如今的酒精酒勾兌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以致這套檢驗辦法失效,沒用了。針對上述問題,如今的酒精酒裡添加了醇類,兌水也渾;添加了脂類,俗稱“塑化劑”,一樣的掛杯,就是比三聚氰胺毒性大20倍;添加了頭痛粉,喝了頭不再痛。


第二,釀造酒與酒精酒的根本區別。

外形、口感和風味再怎麼相像,釀造酒和酒精酒還是有著根本的區別。這個區別很簡單,一個是通過糧食發酵蒸餾,一個是幾種物質兌出。再進一步分析,釀造酒裡保持了兩千多種活性物質,酒精酒裡就是兌進去的幾種化學物質,所以高低立判。白酒的所有風味口感完全依靠這些活性物質決定,這就是釀造酒的魅力所在,也是酒精酒所無法達到的境界。酒精酒儘管能模仿的很像,也只是模仿而已。

第三,釀造酒和酒精酒鑑別方法。

正是因為兩種酒的根本區別,釀造酒的無法模仿性質,判斷酒精酒的方法就很簡單了,只要一招,立馬現原形。這就是滴幾滴手掌心,搓搓後聞到酒糟味就是釀造酒,其他味道的就是酒精酒。


當然還有其他幾個輔助辦法:①看標牌上的執行標準(見上圖);②看價格,市場上除了幾大名酒,95%以上都是酒精酒,百元之內的基本都是酒精酒;③直接買到酒廠和農村槽坊的酒,基本都是釀造酒。


普濟


實用方法一:看。/<font>

1、看酒花。看酒花及酒色是否清澈透亮。白酒裝在瓶內,必須是無懸浮物、無沉澱。鑑別時,可選兩瓶酒猛地同時倒置或搖晃,如果酒花(氣泡)消失得慢的那瓶酒質量好,氣泡消失得慢,說明優質酒。一般酒花持續的時間為7~15秒為宜。如果酒花(氣泡)密集上翻且立即消失,則為劣質酒(酒精酒)。/<font>

2、看是否有懸浮物或沉澱把酒瓶顛倒過來,朝著光亮處觀察,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瓶內有雜物、沉澱物,酒質就成問題。/<font>

實用方法二:搓。/<font>

取一滴白酒放在手心裡,然後合掌使兩手心接觸用力摩擦幾下,如酒生熱後發出的氣味清香,則為優質酒;如氣味發甜,則為中檔酒;氣味苦臭,則為劣質酒。醬香型的純糧白酒,手搓後,會出現酒糟味和酸味。/<font>

最後,還是講講江湖上流傳的關中君比較認可的檢驗方法。/<font>


/<font>

一.火檢法
​/<font>

《固態發酵法》的糧食酒中包含6種物質:水、酸、酯、醇、醛、酮,把白酒點燃。
/<font>

看:燒去酒精的液體是渾濁的,因為糧食酒中乙醇被燒掉了,脂類物質就無法和其他物質相溶,產生酸脂分離——濁變現象;
/<font>

聞:穀物發酵的香氣,酸味。/<font>

嘗:酸味。/<font>

《液態發酵法》的化學勾兌酒是由:酒精加水降度,添加化學添香劑。/<font>

看:燒去酒精的液體,清澈透明,說明是水和酒精加化學添加劑勾兌而成的,酒精燒掉了,剩下水和化學添加劑都是無色透明的;/<font>

聞:騷澀難聞的化學味道、塑料味道。/<font>

嘗:白水味加化學試劑的令人作嘔的味道。/<font>

《固液法》半化學酒。/<font>

看:也有濁變現象,但是顏色偏藍,不似純糧酒的濁變,顏色偏黃。/<font>

聞:騷澀難聞的化學味道、塑料味道。/<font>

嘗:酸味加化學試劑的令人作嘔的味道。/<font>

/<font>

二.水檢法/<font>

​/<font>

“糧食酒”加入等比的水,產生濁變現象。因為,酒中的酯類物質無法和外加的水相容,產生濁變現象。
/<font>

“化學酒”加入等比的水,依然清澈透明。/<font>

“半化學酒”加入等比的水,也會產生濁變,但是懸濁液顏色偏藍。/<font>

/<font>

三.蒸餾法/<font>


把被檢驗的白酒放入蒸餾器中,經過高溫蒸煮,蒸流器中剩下的液體按照“火檢法”檢驗標準檢測。/<font>

四.空調法/<font>


/<font>

一杯酒放在空調風口處,2-3分鐘杯中的酒精會快速揮發,如果剩餘液體成為渾濁液體則說明是糧食酒,否則為化學酒。/<font>

/<font>

六.加鹼法 /<font>

​/<font>

50:1的比例在白酒中加入食用鹼,加熱白酒到100度,酒體變黃,則說明是純糧酒,如果不變色則是化學酒。/<font>


幸福關中


首先我曾經發過一篇文章為勾兌一詞正名。勾兌一詞是白酒工藝中的一種,所有的酒都需要經過勾兌。差別在於酒精勾兌跟糧食酒勾兌。現在酒水釀造跟古時候不同,現在酒水釀出來經過窖藏度數都非常高,而且往往比較衝,需要經過專業大師根據當下人口感需要進行與新酒等進行調配勾兌出適合的口感。原文見http://www.toutiao.com/i6285891624308310529


目前最簡單的方法是,看配料表,所有正規酒廠家國家有規定必須標註明確,固態釀造為糧食釀造酒,或是標註高粱等等糧食的即為含糧食釀造酒。標註為液態釀造、食用酒精的則為食用酒精進行勾兌。其他鑑別方法如下:(原文見http://www.toutiao.com/i6277329247673516546/)

一、國家標準編號標註差異

糧食酒的編號通常只標註香型,比如醬香型白酒的標準號是GB/T 26760,濃香型白酒的標準號是GB/T10781.1,而勾兌酒中液態法酒的標準號是GB/T 20821,固液法酒的標準號是GB/T 20822,標註的是其生產工藝。所以可以從標註編號區分。

二、原料標註差異

糧食酒的原料是高粱、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酒精勾兌酒原料是食用酒精和水。其中,食用酒精由蔗糖、薯乾等經工業手法轉化而來。

由於國家規定,原料務必真實註明,所以正規酒水標註都會準確。

三、釀造工藝有差異

糧食酒的釀造在曲的作用下,經歷蒸煮、發酵、取酒,在不同批次的酒中勾兌出口感豐富,層次分明的酒體。

酒精勾兌酒直接由食用酒精和水勾兌而成,沒有經歷釀造過程,通過添加香精香料都呈香物質,調成不同度數、不同香型的白酒。

四、釀酒成本差異

糧食酒的釀造成本包括原料成本和時間、人工等。

酒精勾兌酒所用的食用酒精,市場價5000元一噸,差一些的4000元一噸,以勾兌成53度白酒為例,一噸食用酒精可以勾兌出近4000瓶,每瓶成本2元左右。成本低是勾兌酒氾濫的一大原因。

五、釀造週期差異

糧食酒釀造週期,以女兒紅白酒為例,從制曲到成酒,歷時近一年,之後還要窖藏1年以上才上市。

酒精勾兌酒直接用食用酒精兌水,半個月就能夠批量完成生產。

六、產出量差異

糧食酒投入產出比相對固定,投入多少原料,釀出多少白酒,比例基本都是固定的。

酒精勾兌酒通過工業流水線生產,只要酒精足夠,基本相當於無限量產出。這是市場上酒精勾兌酒氾濫的另一重要原因。

七、飲酒感覺差異

糧食酒,以52度濃香型女兒紅白酒H9為例,入口能夠品味到酸甜苦辣澀多種滋味,口感豐富,層次分明;入喉能夠清晰地感覺到一股熱流像線一樣順喉而下。酒後嘴裡回甘,喝多也不上頭。

酒精勾兌酒,喝完之後,口乾舌燥,一旦喝醉,頭痛欲裂。


太易生活



元旦前和一品牌酒廠一個經理聊過這件事,用他的話說,市面上的酒沒有不勾兌的,所謂的純糧釀造和酒精勾兌的區別,只是在勾兌中有沒有加入原漿。而所謂的純糧釀造,說出來可不信,能用滴管在一瓶酒裡面滴一滴原漿就算是良心企業了!市面上一百元一下的酒,不管牌子大小,一律不含原漿。



其實想想就明白了。每個品牌的酒窖就那麼些,產酒量有限,釀酒又需要時間,而全國白酒需求量又那麼大,怎麼可能給你喝到純原漿酒。所謂十年、二十年陳釀,也只是在普通酒裡面滴上一滴十年、二十年的原漿,所以,愛喝酒的也不會糾結於酒裡糧食成分有多純。


據說大以前的酒都是純糧釀造,有人很生動的描述“以前的酒灑在地上滿屋裡都是酒香味,現在的酒灑在地上一會就臭了!”

其實古代的酒都是純糧釀造,酒度數都不高,武松十八碗酒酒跟米酒那個度數差不多,高度酒是後來學會蒸餾法蒸餾出來的,當然蒸餾出來的也依然是純糧釀造。勾兌也是早已有之只不過老輩子是奸商用水勾兌,現在是合法商人光明正大的用酒精勾兌!


情感滴滴


科普一下,其他白酒我不知道,醬香白酒中所說的勾兌是指以酒勾酒,茅臺鎮醬香型白酒都秉承三高三長工藝,經歷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發酵,七次取酒,一年一個生產週期等工藝。所以那個輪次出得酒都有區別,每個輪次的區別如下,/<font> 一輪次: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略有生糧味、澀味,微酸,後味微苦;酒精度≥57.0%(voI)。 二輪次: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味甜,後味乾淨,略有酸澀味:酒精度≥54.5%(v01)。 三輪次:無色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醇和、尾淨;酒精度≥53.5%(voI)。 四輪次:無色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醇和、後味長:酒精度≥52.5%(v01)。 五輪次: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後味長、略有焦香味;酒精度≥52.5%(v01)。 六輪次: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明顯、後味長、略有焦糊味;酒精度≥52.0%(v01)。 七輪次: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明顯、後味長、有焦糊味:酒精度≥52.0%(voI)。最後經過那個輪次進行摻和,然後品嚐;口感、質量指標達到出廠標準的,白酒勾兌比例進行擴大酒樣混合勾兌。然後化驗、品嚐。發現不足之處進行微量調整,滿意後灌裝出廠。當然也有不法商家使用酒精勾酒,還需要大家細心甄別,我是土生土長的茅臺人,有什麼能幫上的可以回覆我,歡迎大家一起圍觀討論,希望能幫到大家


醬酒肖先生


一大群人在這鬼扯半天,幾乎沒幾個搞懂勾兌是什麼意思。先科普一下,不管什麼白酒,不勾兌基本無法喝,未經勾兌的白酒俗稱原漿。我們這裡區分,一般稱酒精酒、純糧酒。前者用酒精勾兌,後者用糧食釀造。回到小編的命題,一般人要區分兩種酒,可能性基本為零,只有連續喝過十年以上純糧酒的人才有區別的可能。別的不說,一個大酒廠要做酒精酒,起碼投資上千萬買現代化設備、建廠房,還要每年花二三百萬請專家,所有的勾兌流程全部電腦控制,這樣的酒精酒你一般人能品出來,除非你是國家級品酒師。另外扯點題外話,高檔酒基本都用純糧酒,但價格高。中檔酒大部份含一定量的純糧酒。低檔酒嘛就只能嘿嘿了。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全中國的濃香型酒企業只要規模稍微大點的都在我們這買酒回去勾兌包裝。我們這裡遍地酒廠,家人親朋好友在酒廠就業的人多了去。我們這裡招待客人,通常除了紅酒,啤酒以外,會上兩種白酒,一種品牌酒,一種散酒。懂行的就會選散裝酒喝,百分之百純糧酒勾兌,一般是親朋好友在酒廠買回來,對外不零售。


手機用戶50254339309


真正流通的酒,沒有不是勾兌的,只是勾兌的原材料不同而已!勾兌,對於白酒來說,只是個術語,並不是貶義詞,不經過勾兌的酒只有在偏遠的農村才有,而且那種酒,無論從口感,質感和營養成分都不值得提倡和推廣。我們區分酒品的好壞,只需要瞭解勾兌原材料就好了。在酒精原材料中,有工業酒精,醫藥酒精和食用酒精,白酒的主要勾兌原料是食用酒精就是對的。其次是口感,口感是根據勾兌原料的主原料,發酵工藝,水質情況,飲酒者口感喜好等等諸多因素而調配勾兌的。勾兌,簡單的說是一種加工,調配,改善原材料的營養結構和口感的過程,和是否是純糧酒不矛盾,所以筆者認為,這個題目完全是個外行提出來的矛盾話題!正如怎樣區別大米和做飯方法的區別這樣的問題一樣!糊塗問題糊塗答案。


向天一笑29150837


  這裡大神實在太多,所知有限,瞭解最多的也只是茅臺鎮的酒,可能多少會有些片面,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這裡只討論酒,言盡我所知,不忽悠。

  先說下我的基本觀點吧,沒什麼邏輯性,想哪說哪吧。

  1白酒市場混亂,但也沒網上傳的那麼黑心,對於品牌酒,中小廠50以下無純糧基本成立,百元以下就有點扯大了。

  2各種檢測方法可以做為參考,但不要定論。檢測方法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3買酒最簡單的方法,認準大廠嫡系,中小廠的嫡系只認它的中高端。大廠酒其實有時候比中小廠的酒還更有性價比。

  4對於大廠的開發酒,存疑不入,不多入,無好價不入。

  5對於各種噱頭酒,所謂老酒,長毛酒,洞藏酒,竹筒酒等等,還有各種擦邊酒,看都不要看。

  6散酒的話,如果非要定個價格區間,20以上吧。如果不論釀造方法,用曲種類,原料等等因素,純糧的確可以做到10以內的成本,但如果加上運輸,存儲,貸款等等諸多因素,20以內純糧不太可能,不要相信什麼廠家直銷,這是個最大的謊言。

  7添加劑的話,國家允許單體添加劑,但不允許複合添加劑,對這,很多小作坊,甚至中小廠是沒有底線的,可以看下面這張圖,這都是從某著名批發網弄來的。


YMS黑板報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喝酒,這樣一來,真的假的就無所謂了,勾兌也好,真釀也罷,與我無關。

雖說有酒文化一說,但酒這東西畢竟不是人的生活必需品,人只吃飯不喝酒,可以正常生存,誰見過只靠喝酒不吃飯活著的人?酒的品類繁多,香型各異,消費者不可能具備那麼多的專業知識,來鑑別真偽,再說長期飲酒傷胃傷肝,傷腦,還有酒駕出事,酒後行為失常,打架鬥毆傷人害命,觸犯刑律的屢見不鮮,勞心費財何苦呢?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直接不喝酒,以不變應萬變,一勞永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