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藥材產業開發的幾點關鍵性思考

关于中药材产业开发的几点关键性思考

中藥材是中醫藥體系裡的重要產業鏈,近年來,形成了以中藥材種植養殖、產地初加工和專業市場為主要環節的中藥材產業,呈現出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我國中藥材管理正不斷加強,但受多種因素影響,中藥材產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標準化管理落實不到位,重金屬、農藥殘留超標;中藥材採收不規範,產地初加工設備簡陋;中藥領域科研投入仍需提高,某些研究欠缺中醫藥特色、不夠系統;中藥材市場以次充好、摻假售假、違法經營中藥飲片和其他藥品現象屢禁不止。對於中藥材產業未來發展,可以從“兩個抓手、三個目標、四個開發”中找尋解決中藥材產業發展問題的方法與突破點。

一、建設“行政服務”和“技術服務”體系

(一)行政服務體系

政策方面,從2009年的《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13年《關於進一步加強中藥材管理的通知》,再到2016年的《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和《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可見國家對全面發展中醫藥事業、構建中國特色健康服務體系的重視和決心。

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地方政府應加強統一領導,積極組織協調,落實各環節管理責任;積極培育中藥材種植企業、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各類市場主體,在人才引進、資金籌集和科研等方面上出臺和落實優惠政策;支持中藥材行業協會、產業發展基金等組織發展,發揮行業自律、行業監管作用;加強對中藥材的日常管理,嚴格監督檢查,嚴懲違法犯罪行為;根據本地區和中藥材產業的發展規律,合理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適時、適度發展。

(二)技術服務體系

加強對中藥材相關科研方向的投入與管理,積極引進中藥研究的領域科學家、品種科學家及專業崗位科學家,加強基層中藥領域技術人才的培養,形成覆蓋全國、比較系統、結構合理、由不同層次構成的中藥產業科研創新體系,完善科研創新體系。

建設中藥種子種苗繁育示範基地和中藥種質資源庫,保障優良中藥材種質資源的供給與貯存;開展道地藥材認證與標準指導,保證道地藥材的質量和特色;在此基礎上建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信息和技術服務體系,形成穩定的科研組織架構和共建共享的合作與成果分享機制,加強科研成果向中藥材生產一線的轉化應用,充實技術服務體系內容。在全國現有的中藥材市場網絡的基礎上,加強國家中藥材信息網站和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擴建中藥材邊貿市場,完善國家現有藥材市場,建立中藥材倉儲及物流平臺,形成全國中藥材現代倉儲配送網絡。

二、實現中藥材產業“規範化、規模化、產業化”

(一)生產管理規範化

中藥材生產規範化是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和關鍵,中藥材的質量已經成為制約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大瓶頸,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不規範的生產管理造成的,藥材質量的提高必須實現藥材生產管理規範化。中藥材的種植是一個農業過程,按照SOP標準操作規程進行,保證中藥材質量的穩定性、均一性。同時,任何具體方法的使用都離不開其自身理論體系的指導,這樣的規律在藥材GAP推行中同樣存在。

中醫藥強調“辨證”,即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基地和藥材雙方的性質都要進行詳審,如此才能發揮最大效果。如若不然,千篇一律機械地採用某個基地的種植指標,生搬硬套,必不能達到理想的種植效果。如今,各種違規經營中藥材現象依然存在。對於中藥材市場經營中的各種違法行為和違法、違規人員,要加大執法力度,促進中藥材市場的良性循環發展。

(二)種植規模化

目前我國中藥材種植主要是以農戶為單位進行,中藥材種植戶負責中藥材種植的全過程,其個體分散,種植模式粗放,造成我國中藥材質量整體較差、生產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導致市場控制力差,易造成無序競爭,致使行業信譽度下降,種植戶的經濟利益得不到保障。

規模化種植能夠將土地集中起來,合理利用,實現統籌管理。集約化的種植環境更適宜機械的大規模使用,有利於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時能夠更快應對市場行情的變化,為當地增加就業機會。實施中藥材的區域佈局和規模化種植,對於中藥材的長遠發展而言,要做到合理佈局,做大做強區域生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規劃,合理發展生產,加強中藥材發展的領導和管理機制,制定相關保護和扶持政策,促進中藥材市場的發展。

(三)經營產業化

農民缺乏對信息的實時掌控,難免導致中藥材生產的盲目性。進行中藥材產業化經營,能夠將千萬農戶聯合起來,共同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動態,共同承擔風險,共同分享利益,保障農民的利益,保持中藥材生產的均衡發展。此外,分散的個體化生產使得中藥生產的產地不固定,也就沒有明晰的進貨、銷售渠道,中藥材質量難以保證。而建立生產基地,則能夠追蹤中藥材從土地到市場的流轉信息,穩定產銷關係,更能夠切實提高種植戶的收入水平。

由此,我們能夠建立起穩定的產銷構架,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主要推動力,依靠龍頭企業帶動,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積極為社會服務,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三、著重“藥材、飲片、藥品、保健品”的綜合開發

(一)藥材

藥材是中藥材產業產品的源頭,其質量是產業鏈產品質量優劣的基礎,只有做到源頭控制、全程把關,才能實現下游產品的高水準生產。需要保護現有中藥材資源,加快優良中藥材品種繁育,推進中藥材GAP基地種植。

(二)飲片

我國現代中醫臨床用藥最主要的形式即飲片,其質量好壞直接關係到中醫藥臨床治療效果,做好中藥飲片加工工藝繼承、創新工作尤為重要。繼承前人精湛工藝,不丟、不減;同時與時俱進,利用現代化的分析方法、藥效學研究方法及臨床醫學驗證方法,獲得準確、可靠的檢測數據,最終確定最佳的中藥飲片加工、使用標準,保證中藥飲片的療效和易用性,提高中藥材的利用率。

中藥飲片行業內企業的規模不斷壯大。2005年,行業內企業的平均收入只有3600萬元左右,而到了2012年,行業內企業的平均收入已經達到了1.5億元。市場份額不斷上升,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三)藥品

目前,中成藥行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創新能力差、規模小、國際品牌匱乏、市場體系開發不足等。藥材、飲片的質量決定藥品的質量,加強中成藥的開發,應立足於藥材種植栽培、飲片炮製加工。在此基礎上,重視生產投料質量均一性的控制,改進生產設備,生產過程把關。此外,應注重中成藥的“二次開發”,增強藥品的創新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

1.放眼全局,整合科技資源,建立“產、學、研”聯盟。

2.明確老產品的比較優勢,改進老產品的製備工藝、劑型,提高藥品有效性、安全性和衛生經濟性。

3.適時開展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個體化研究,著力於藥味配伍和中成藥組合機制的深入研究。

4.國內中成藥企業要嚴格要求自身,與國際標準接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打造國際品牌。

(四)保健品

中藥保健品、保健食品及具有保健作用的藥品,在健康服務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傳統的“食藥同源”等養生理論源遠流長,是我國發展中藥保健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國家藥監局網站了解,近些年我國獲批保健食品中中藥保健食品一直保持46%-53%,有學者調研分析認為,基於中草藥原料生產的保健食品將成為保健行業中極具活力的產業領域。

我國保健品市場,閉門造車和仿製抄襲現象嚴重,導致當前我國的保健品嚴重同質化。目前,我國市場上僅“免疫調節功能”產品就達1000多個,佔全部保健品的1/4多個,佔全部保健品的以上。在中藥保健品開發過程中,如何將現代科學和傳統的養生理論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挖掘新資源、新工藝,開發出具有高科技含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是中藥保健品的發展之路。加強對中藥原料的基礎科學研究,以現代科學技術結合傳統的中藥理論來研發、生產中藥保健品,嚴格遵守政策法規,保證中藥保健品的質量,杜絕虛假宣傳。

中藥材質量控制是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要著力解決好目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管理、科研、市場等方面的問題,以行政服務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力求生產管理規範化、種植規模化,實現經營產業化,以藥材、飲片、藥品、保健品的綜合開發為落腳點,構建全方位的科研創新體系,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由此,可進一步參與到大健康全產業鏈中,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李穎,李曉琳,楊光,黃璐琦. (2016). 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趨勢分析. 中華中醫藥雜誌(1),9-12.

[2]國家衛生和計劃盛譽委員會.中國衛生統計年鑑.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13

[3]陳莉 中國中藥材產業經營模式研究.成都.西南石油大學,2017:27-28

[4]李曉 中藥材市場的現狀和中藥材質量問題 中國當代醫藥 2011 1

[5]張方 我國中藥材生產發展對策研究 瀋陽 瀋陽藥科大學

[6]顧林娜 中藥飲片的現狀與研究 中華現代中醫學雜誌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中藥材天地網的觀點和立場。如有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