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真的不適合足球這項運動嗎?

飲者留名145


從馬拉多納出頭的那一屆世界盃算起,看了靠40年的足球,越看越索然寡味,不是足球失去魅力,也不是年老沒了激情,實在是看著國足男足一步步走向衰亡,從心疼到惋惜到期望到失望到無望。

男足曾經橫行亞洲,你說適不適應踢球?

泰國人適不適應踢球?越南人適不適應踢球?馬來人適不適應踢球?南韓北韓日本人,東亞還有哪幾個國家沒能踢贏我們?

不是國人的身體素質不適宜從事足球運動,實在是搞足球的頭腦不適宜,自身政治素質太差,文化水平太低,正經的沒學會,放棄選擇,我行我素,自以為是,沒有章法。

再這樣下去,男足真的到了自毀前程的時刻,毀掉的不是這批球員,主要是毀掉國人對足球的信心。

物極必反,爛透了才有新生。


布衣吳新建


三十幾年前跟我爸一起看國足踢球時,他就說了一句“中國隊個個都想爭頭功”。那些年國足就虧在臨門一腳,我爸的意思是國足起腳射門時只顧自己,根本不看有沒有人位置更好。後來,中國隊被罵多了,個個都想推卸責任,不敢停球,射門就更怵了。

我是2002年後再也不看中國男足了,真想不到當年踢不過香港,現在只能贏老撾。

中國人踢足球相對歐洲南美人各方面都差很多,可以說在那些強隊面前,中國人是不適合踢足球的。但在亞洲同樣人種面前應該更勝一籌的,特別在當今人民幣堆出來的球場上。

一切都怪罪於功利性。無論戰績如何,隊員年薪百萬千萬比比皆是,乃至於青少年選材時,窮人的孩子即使有天賦也難被選上,選上的是十幾歲就有肚腩的人。

另外,中國隊的隊員見不得別人好,我踢不進球也不能讓你踢進去搶功,這才是最可怕的。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中國人是不適合踢足球的。



妮呢128


中國在足球這個項目上雖然很弱,但是國人的身體條件和外國沒有多大區別。也就是說,中國人適合每項運動,110米跨欄可以出劉翔,100米短跑可以出蘇炳添,游泳可以出孫楊,要知道這些項目之前都是中國的弱項。

鑑於中國足球現在的成績,尤其是剛剛喜歡足球的球迷,我深深的抱歉,好不容易讓您喜歡上一項運動,但是卻給了你無限的失望,不過老球迷其實也該感到慶幸,因為國足曾經輝煌過,曾經拿到過亞洲盃的亞軍,曾經打進過世界盃的決賽圈。這就說明中國人的體質和各方面都適合踢足球,並不是天生與足球絕緣。

為什麼在之前可以出孫繼海,邵佳一這樣的球員,這也是我們中國足球的驕傲。武磊孤身一人闖蕩歐洲,為了國足不惜降薪,面對西甲媒體蹭熱點的“褒獎”。武磊仍可以清醒面對,因為他知道,武磊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中國足球。

所以從身體素質上來講,中國人非常適合這項運動,要不然就不會創造出“蹴鞠”。只是現在的中國人把足球變成了一個賺錢的工具,國足球員也會有一個心理,辛辛苦苦在國外打拼多年,一事無成,沒關係,只要回國,高薪待遇等著你,上場踢個幾十分鐘就可以敷衍了事。

這就是國足現在面對的問題,什麼是榮譽,什麼是冠軍,好像跟球員沒有任何關係,只要錢到手,管他什麼榮譽尊嚴,統統拋在一邊。


老樂說球


中國人適合,是中國足球的體制不適合!

韓國人適合踢、日本人適合踢、甚至比我們矮一頭的越南人、泰國人都適合踢,難道中國人就不適合嗎?哎,還真不適合!確切的說是我們現在的足球體制不適合!足球,說簡單也簡單,就是1+1=2的問題;但是說難也難,難於上青天!

論身高,我們有;論技術?論速度?論態度?想了半天,現在的中國足球好像只有身高了!是什麼造成了中國足球現在的“尷尬”局面?固步自封的思維和自以為是的態度!這種“坐井觀天”的思維方式,正是我們獨有的足球體制造成的!



中國足球的體制究竟是什麼?想必很多球迷都如同霧裡看花一樣,不明所以!其實簡單一句話:“在最短的時間裡,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和利益!”正是這種只注重結果而不看過程的思維,讓中國足球徹底沒轍!


結果重要不重要?當然重要!但是沒有一個好的過程,又哪會有一個好的結果?2002的世界盃,對於中國足球來說就是一個結果,但這其中的過程大家心知肚明!也正是因為足協看到了這個所謂的“好結果”,才不想把過程變得更好!相反,在足協看來,只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完全可以忽略過程!這個“開始”是什麼?就是洋帥!

中國足球特有的體制就是:誰都想插上一腳!足球這塊大蛋糕,除了帶來成績以外,更多的是名和利!


葡萄酒足球


人類歷史進程發展到現在,中國人還沒有證明不行的,中國足球的現狀是有原因的,是“人禍”,現今的社會,家長都知道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定的目標就是什麼“981”“233”等名校,想要孩子將來生活好,名校加公務員。而有一部分人發現了另一條捷徑,足球運動也可以讓自己家的孩子將來過上幸福的生活,哪怕孩子不夠聰明,不夠健碩,足球運動又不是需要高考那樣,只要手裡面掌握著選擇權和決定權,用誰不是用。中國的人口基數很大,但是能參與足球運動的人基數很小,很小,從國少開始,基本上是“子承父業”或者是投對師傅,通俗點就是足球運動在中國不是靠技術和實力,靠的是關係,從隊員到教練,上到“國家隊”,下到“省市隊”,從“世界盃”到“省運會”“市運會”,都被包乾到戶了,才會出現具有中國特色的足球運動,有能力的進不去,不會踢的瞎糊弄,國家的撥款花完為止,舉個例子:它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幾斤幾兩,常年混跡與中 假 聯賽,不敢衝超也不能衝超,衝超就是自己砸自己的飯碗。為了這些人的意志自然而然的 假 賭 黑。中國娛樂圈是暗著來,中國足球圈那可是明著來,只不過中國足球運動是表演給它們自己的,娛樂它們自己的,足協內部的“深喉”舉報就是自家人窩裡鬥,並非空穴來風。中國足球運動想屹立在世界之顛,還需要中紀委的掃黑除惡的春風颳進中國足球圈,近親繁殖不除,一切都是 空。順便說一句,我生活的這個城市,幾十年來足球運動的基礎很好,但是孩子想代表這個城市參加比賽,必須是這個城市的那麼一個學校,別的學校門都沒有,別說“體育特長生”了,也別說青訓跟不上了。總結一下,中國足球就是給一些內部人量身定做的,既得利益者完全固話。圈子裡就那麼幾十個人,剩下的都是陪太子讀書的。報國無門啊,非危言聳聽。


行天下噢


足球是我最喜歡的運動。籃球是我的啟蒙運動,大學選修足球,才感受到足球的魅力。男人真的就該去玩玩這種運動,足球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需要你有很好的爆發速度,耐力,力量,協調性,大局觀。然後足球技術真的需要刻苦的訓練,其次團隊的配合,戰術執行。我覺得可能我們亞洲人確實在先天的身體條件上會有些弱,但身體素質好的人還是非常多的。而且足球是團體項目,我覺得國內沒有很好的足球成長環境,至於選拔機制有問題沒,我也不懂。但大環境就限制了我們足球人才的底數,沒有充足的足球場地,沒有很好的足球氛圍。雖然我覺得不是說非要足球踢得多麼好,但作為一個大國,起碼像那麼回事,希望咱們國家足球事業發展越來越好


簡單很快樂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中國人適合,任何人或國家都適合, 從武磊就能看出來點滴。那為什麼成績很差

一:貪得無厭的索取使的我們被足球懲罰,以前吧可能人們都單純,為了榮譽不會把足球踢成私有化,現在吧就不好說了,例如高雷雷爆料,絕對真實。足球是運動,當變成某利益團體的工具,成績自然會一落千丈,一屆不如一屆,眾人眾多的國家,踢不過一個小小的泰國,還曾經5:0打輸,夠泰國炫耀一輩子了。大肚腩等等現象。

二:咱們國家是人情社會,人脈、公關無孔不入,足球運動被公關人脈也是情理之中,在利益面前足球選材又如何,在基層的沒人不知道,只是不說而已。

三:足球適合任何國家,只是一項遊戲而已,踢一踢就行了


雲眷


說到這個問題我發表下個人觀點。

1.起源:足球發源於我國宋朝,那時足球叫蹴鞠以藤條一些材質編制而成,球門是個龍門架上面一個小洞洞,在那時候這個運動成為了宋朝貴族的運動,咱們老祖先還是整的不錯的。從這點來說中國人還是很適合足球的。

2.在亞洲範圍內我國足球70.80年代還是可以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時球員繼承了咱們中國人大無畏精神,勇往直前氣魄,從這一點來說那時中國隊不輸任何一支國家隊(個人覺得這是每個運動員的靈魂,沒了這個註定失敗的),還有那時球員基本功也比較紮實,勇於訓練,以及球員打球目標方向還是很單純的,而現在球員大多數對國家榮譽不重視,以及精神氣欠缺,注重個人利益(這也是我國現代化發展進成中,國民發展遇到的一些問題)。

3.希望足協以及足球教育者,對球員或者事業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別大躍進,(結合現代化足球理念或者青訓規則)這樣我覺得我們還是能站起來的。成為世界體育大國足球大國。


卡卡卡的夏天


值得讓我們思考和受到啟發的是,中國國家女足球隊為什麼在條件差、待遇低和沒有那麼多的人熱捧的情況下,還有那麼好的成績,特別是敢與世界強隊一比高低?!難道這還不能夠說明一些問題嗎?!難道還能夠說中國人踢足球不行嗎?!


永川龍


歐美人身體強壯、爆發力強,亞洲人在身體上的確有差距,但足球是圓的,足球是大型的團體運動,強調整體性和統一性,講究技術、意識,非洲人身體也強壯但遇到歐美、南美球隊一樣被虐,所以中國人是適合踢足球的,中國人比較靈活聰明,關鍵是提高足球技術、配合意識,這才是中國足球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