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量子通信為什麼被有些人稱為偽科學?

未來探索菌


先回答一個更簡單的問題:有些人到底指的哪些人?

“有些人”有沒有在《自然》《科學》等知名媒體雜誌上發表過自己的言論和觀點?有沒有自己的學術論文?

哪怕都沒有,最低的要求,有證據嗎?不是想象中的證據,不是“也許”“可能”“大概”“怎麼可能”這樣完全主觀臆斷想象的證據,有嗎?沒有!

如果真的有,“有些人”也就不是“有些人”了,會成為你我都認識的人,而不是用“有些人”稱呼他們!

再直白點,“有些人”真的懂量子力學的本質嗎?誠然,“有些人”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懂量子力學,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恐怕也只是在鍵盤上是最懂量子力學!

不說別的,國家能夠把量子通信列為“國家品牌計劃”(央視3套一直做的國家品牌廣告宣傳),還有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已經說明了一切,國家會拿“偽科學”去做品牌計劃?

在“有些人”眼裡,如果是美國正在做量子通信,他們很可能會誇美國真厲害,而對於我國研究量子通信就嗤之以鼻,好像什麼東西都必須是美國領先才正常!

標準的奴性使然!

最後說一點,奉勸“有些人”先去了解我國量子通信到底研究的是什麼,同時靜下心來認真研究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10個基本公式),這10個基本公式“有些人”瞭解嗎?

不要僅僅瞭解一些量子力學的皮毛或者受到網絡上各種抨擊量子力學的“段子”影響就隨波逐流,加入“鍵盤俠”行列,通過這種方式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這種方式很無趣,無聊,更無知!


宇宙探索


講一個故事吧。

我在上個世紀末,剛上大學的時候,學校的新圖書館正好開張,中小學從來沒有真正進入圖書館的我,簡直就是狂喜。我辦好了圖書卡,每個星期都要去借書還書好幾次,那時候年輕,讀書也快。借書處的阿姨都記住我了,她很詫異的說,難道你不用上課嗎?我讀的快,而且也不求甚解,好玩的就多看仔細看,不好玩了就趕緊還掉。我逛遍了圖書館的幾乎每一個角落,在一個拐角處的書架上(那個位置有點隱蔽),看到了一本中國現代科技思想史,具體書名忘記了。

那書上有些內容讓我大吃一驚,上面記載了我們在6070年代,跟在蘇聯後面批判量子力學,批判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稱之為資本主義的唯心主義觀點。我們要注意那個時代的大批判,簡直就是全民的一大樂事。資本主義的錯誤和醜陋,當然要讓(正在餓肚子的)老百姓們都知道,提高我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樂觀主義精神,對吧?我現在注意到,有很多人仍然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稱為唯心主義,我想可能有些人是那個時候受的教育吧?

上海某一大學,從海外聘請一位教授。他有一個科普講座就是在“挑戰霍金”,認為時間的速度是不會變的,不可能存在穿越時空這樣荒唐的事情。我查詢了一下他的背景,他就是那個時代受的教育,所以他的講座中才會言必稱唯物主義云云。我們會把年輕時候接受的那些知識教育當作真理,遇到不一樣的新說法的時候,就認為那是荒謬。

當然啦,我後來發現在那個時代還有更荒謬的事情。因為凡是有一些水平的教授都被稱為牛什麼鬼蛇什麼神,被打翻在地,還要再踏上一隻腳。後來因為需要,不得不請的一些人再度站上講臺。所以在那個時代一些科普著作裡,會出現戲劇化的場景。那些老教授們在黑板上吭哧吭哧寫字,聲嘶力竭的解釋。然後一個揹著竹簍的小姑娘,或者腳上踩著牛糞的老大爺進來了,聽了一會兒就嚴正指出,你這位教授把基礎知識都講錯了。然後他或者她就拿起粉筆在黑板上沙沙寫了幾個字,然後老教授一看慚愧的低下了頭。

這種文盲就可以挑戰專業權威的虛假宣傳暴露了我們是多麼缺少科學精神。就像一些科普書裡所寫的,很多人認為科學就是就是勞動人民的創造,應該“造福於人類”,學習和發展科學也不需要付出太辛苦的勞動,只要熱愛,就可以做出偉大貢獻。

可是科學的發展根本就不是這樣的好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經驗,其實並不那麼靠譜。甚至很多經驗本身就是虛假的,頂多在非常狹隘的條件下才有用。但是科學致力於尋找的是更加普遍的規律。而且這些規律是隱藏在表象之下的。想找的規律首先是要推翻我們自己頭腦中的錯誤認識,這個工作非常非常非常的不容易。因為很多時候,錯誤認識也是一代一代積累下來的。由於人類盲目崇拜古代的情結,註定了要推翻這些錯誤的認識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為什麼在60年前我們會批判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因為這些科學規律的建立是以推翻我們以前的經典哲學為代價的。而且所謂的唯物主義認識,恰恰是經典哲學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才會有很多人打著哲學的旗號來批判新的科學發現,因為這些科學發現挑戰了過去的哲學認識,讓信奉傳統哲學的人難以接受。

可是我們要知道,哲學的認識並不能代替科學研究本身。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發現真相,掌握真正的規律。但是哲學只是對過去科學研究的某種總結,哲學認識,有些好用,有些並不好用。在研究自然科學的時候,科學家們並沒有先入為主的把哪種哲學認識作為前提。

在科學發展的前沿,是沒有任何既定的方向的。科學家們必須要首先小心翼翼的尋找可能的方向。在這個過程當中要避免無數的犯錯誤的可能性。當然更可能是避免不了犯錯誤。這個時候就需要按照科學的標準來發表自己的發現和觀點,讓科學同行們共同來檢驗這些究竟是不是真實的。

2019年有一個重要的醜聞暴露出來,有一個大醫院的德高望重的科學家,獨立開拓了關於心臟幹細胞的研究。在國內也有人跟著做這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但是2019年有人發現,其實心臟裡面並沒有什麼幹細胞。就是這個研究領域,其實根本就不存在。

我們要注意否定這這個研究方向仍然是一位非常專業的科學家。所以才能發現心臟裡面其實並不存在幹細胞。如果你不知道心臟本身的特徵,不知道什麼叫做幹細胞,更不知道如何去驗證或者否定一個科學概念,那麼無論你吃多少個雞心豬心,在朋友圈裡表多少“比心”的姿勢,對科學研究都不會有任何的貢獻。在量子通信這個領域裡,無論是要證實還是想要證偽,專業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松鼠老孫


看到上面流淌著很多民族自豪感,我就放心地來潑個冷水吧:

1、量子物理學存在本身是無疑的,但在量子通訊的本質理論層面是有爭議的,(即量子隱形傳態是否真實,是否成立),即便是在很多認為量子隱形傳態成立的科學家中,也很少有人認為可以很快的產業化。這是理論基礎方面的缺陷。

2、在國際上,除了中國,沒有任何國家原因在量子通信產業化上投入如此巨量的資金。美國目前已經停止對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領域的資金支持。理由很簡單,基本的理論還沒搞清楚,就想工業化,顯然有點不切實際。

3、我們習慣了大投資便有大回報的思維,以前搞原子彈是這樣,現在搞投資也是這樣,但是理論物理並不是這樣,可能投入個1000億,最後連個響都聽不到。

4、在國際上,雖然量子通信的推動者潘建偉宣稱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和成果,但是呢,國際量子物理學界卻對此並不怎麼重視,這讓人很是吃驚。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搞出這麼大動靜,竟然沒有國際同行的認可?

5、之於潘建偉本人,如上所說,他並不是量子通信的絕世高人,曾被人懷疑存在誇大自身學術背景的問題,在學術上只能算是二流水準。而且,其在聚光燈下,給出的很多說法都閃爍其詞,讓人莫衷一是。

量子物理學極為高深,它不是原子彈,已經有成熟的理論擺在那裡,它不是三峽大壩,鋼鐵水泥隨便用。

漢芯事件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一個歸國學者買了人家的芯片,然後刮掉商標,貼上“漢芯”商標,轉眼就成了民族驕傲,真相被揭穿,民族驕傲成了民族恥辱,多麼丟人的國恥。

科學最重要的是懷疑精神,我們當然特別希望潘建偉的科研成果都是響噹噹的過硬成就。但在此之外,我們需要一個客觀的角度,需要一點問號,不能一提咱國家的不好就雞血上湧,先罵為敬吧。


如上是我的一些個人瞭解,歡迎拍磚。

科學重口味,回答有意思的科學問題,歡迎關注哦!


科學重口味


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呢?查閱了國外資料,也都是對中國的量子通訊發展成果大張旗鼓地正面報道。

看下面BBC的報道:


(上圖:BBC報道:中國發射具備量子功能的衛星墨子號)

並且比國內對量子通訊原理講解地透徹許多

譯文:它如何工作?衛星會創造成對的所謂糾纏光子——微小的構成光的次原子粒子——其屬性相互依賴,將每對糾纏光子之一發送到中國和奧地利的基站。這種特殊的激光有幾個有趣的特性,其中之一是“觀察者效應”-在沒有改變其量子態的前提下無法對其進行觀察。因此,如果衛星要用那種量子態來編碼一個秘鑰,任何竊聽動作都會變得顯而易見。竊聽會改變秘鑰,使其失效。如果這個原理可行,它將解決加密通訊中的核心問題——如何在無竊聽的環境下分發秘鑰——這將使得抗破解的通訊成為可能。加密信息本身則可以在秘鑰分發後通過正常方式傳輸。

美國《科學》雜誌官網也報道了中國墨子號的相關新聞

(上圖:《科學》報道:中國量子衛星成功實現破紀錄距離上的“鬼魅作用”)

量子糾纏——奇怪至極的物理學現象——已經從我們的世界移步至空間。在一項展現中國不斷成長的對量子世界和空間科學此兩種技術的掌握狀況的研究,一隊物理學家稱他們將糾纏的量子粒子從距離地面1200公里的衛星上發送到了地面,打破了之前的世界紀錄。此結果將是超安全通訊網絡的敲門磚,最終實現天基的量子互聯網。

(上圖:《科學》文章中專業的說明配圖)

翻譯:

2016年發射的墨子號衛星如今在1200km的距離上創紀錄地驗證了愛因斯坦痛恨的“鬼魅作用”。此團隊還在規劃其他的玩法。1.鬼魅作用——糾纏光子被髮送到不同的站點。測量一個光子的量子態瞬間決定了另一個的量子態,無論他們相距多遠。2.量子秘鑰分發——墨子號將發送糾纏光子束到數個站點,生成抗竊聽通訊秘鑰。3.量子傳輸——墨子號將一個糾纏光子發送到地球,然後將其糾纏夥伴保留在衛星上。當第三個未知態的光子與發送到地球的那個光子發生糾纏,它們狀態將被聯合測量,後一個光子的屬性將被瞬間傳輸到墨子號上。4.全球網絡——未來衛星和地面站可以啟用量子互聯網。

結論

國外的主流公共媒體和業界專業媒體對中國的量子通訊都是認可的,不存在偽科學一說。


小宇堂


我國的量子通信為什麼被有些人稱為偽科學?

真正瞭解量子通訊或者量子力學的人士是不會跑出來噴這個的,各位看看那個業內人士在噴量子通信?無非就是幾個打算兜售自己那一套理論而不停的操作自己罷了!

現在研究的量子通信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糾纏通信,因為從海森堡確定理論上來理解,糾纏態是無法通訊的!當前使用的只是量子密鑰,並且分發密鑰仍然需要通過傳統的光線或者激光通信信道!

上圖是BB84協議,這個早在1984年Bennett和Brassard就已經確定了通過偏振方式加密的密鑰理論,加密方式非常成熟,但製作與分發這個光子卻不是那麼容易!

而我國在量子通信行業首屈一指的科學家潘建偉在這條道路上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點,達到了量子加密通訊商業化的前夜,甚至都已經建立了實驗線路在試運行,隨著墨子號量子加密驗證通訊衛星的一個個技術的突破,未來實現不可竊聽與破解的加密通訊正在逐步展開!問題來了,為何傳統方式容易被竊聽?

通過彎曲的光纖的洩漏的光信號,傳統的光纖通訊非常容易被竊聽,甚至美國的潛艇上直接就有將海底光纜破拆竊聽通訊的設備,因此後來才製造了那種彎曲後極其容易斷裂的光纖防止竊聽,但竊聽技術仍然可以做到拾取微弱彎曲的洩漏的光信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竊聽與反竊聽之間的戰爭!

但隨著量子加密密鑰的分發,竊聽量子密鑰會造成量子態潰縮,從而使加密密鑰無法傳輸,那麼加密方就能主動發現有第三者在窺探密鑰,那麼將可以立即終止加密信號傳輸!從而避免了密鑰的洩漏或者及時更新!

當然那些別有用心、夾帶私貨噴量子通信的個別大神可不管這些事情,甚至他們都不會去看這個過程,僅僅抓住了非真正的量子糾纏通信和不可能製作單光子兩點不放,為了噴而噴,目的並不是量子通信,只不過剛好找到了這個噴點,讓全國人民都認識了一番,當然也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被矇蔽,似乎這也就是他們想要的結果,但絕大部分群眾都明白他們的套路,所以最近這幾年逐漸銷聲匿跡也是最終的結局!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潘建偉量子神學大師對量子力學處於"懂"與"不懂"的疊加態,當需要詐騙經費與量子股金時,他對量子力學是無所不懂,無所不能,可出神入化地瞬間從金華到北京,也可不需要在月球佈置檢測設備,便能完成地球與月亮之間的貝爾不等式驗證,還可以不需要鏈接便能進行中奧之間的量子通信視頻通話,更為神奇的是:還可以進行反事實量子通信;但當我們對他窮追不捨地發起連續的大量質疑時,他便"塌縮"為"完全不懂"的狀態!

有人說光量子科技的論文發表到《自然》雜誌上,它就代表真理與權威,那麼請問:《自然》授予潘建偉"量子之父"之稱,這是大笑話嗎?發表數千篇心肌細胞再生術等虛假論文是大笑話嗎?它何來權威?它能代表真理嗎?

實際上,光量子通信、計算與探測等一系列偽科技,與震驚世界的心肌細胞再生術一樣,正在走向全球性詐騙!

有人對我們質疑量子偽科技的能力表示懷疑,常常問我們會不會寫薛定諤方程或量子力學的十條公式,在此我要告訴大家:脫離了事物本質與客觀規律的量子力學公式,僅僅是一種數學遊戲,沒有任何科學意義,甚至誤導人類量子科技掉入萬丈深淵!

面對我們窮追不捨的連續質疑,光量子團隊中多名進駐頭條的成員都已很久不敢宣揚光量子偽科技了,但目前仍有一些水軍時不時發表一些粉飾偽科技的垃圾文章,為量子詐騙開路!

本人再三強調,所有光量子通信、計算與探測等一系列偽科技,均居於量子糾纏與疊加態等超自然力的神學理論原理,以及不具可行性的單光子操控技術。所有的光量子科技,其所謂的應用,是畫餅充飢與掛羊頭賣狗肉!所謂的償試,是1+1=3的常識性的明知故犯!一切為了詐騙經費與量子股金!

如有疑問,請用本人姓名"池昭新"在頭條搜索相關質疑文章。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這個提問標題是不合適的,量子通訊和量子加密通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基於bb84協議的量子通訊是經過驗證的,從80年代後期以後就已經做得很好了。這個提問者很可能想提的問題是這樣的,量子加密通訊!請記住,量子加密通訊是兩個名詞的疊加。首先是量子通訊,其次是依據疊加態對它進行加密。

目前量子科學產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個產品,我這裡用到了產品一詞,至少根據新聞報道,應該具有這個詞彙。包含了量子加密通訊,和量子計算機。

我也是反對一些量子科學產品的人士之一。但我反對的東西是這個世界上沒有量子計算機,既然沒有真實可靠的量子計算機產生,為什麼要談到量子計算機真實產品這個問題?請注意量子計算機必須具有量子糾纏態才可以實現量子霸權!這裡筆者認為包括IBM和谷歌,dwave,他們所研製的量子計算機,是否是真實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必須打一個問號,理由如下(請注意美國科學院最近對量子計算機的看法,答案很簡單量子計算機離我們還很遙遠,同時請注意我國著名科學家郭光燦院士也給出了相同的答案,那就是量子計算機離我們相當遙遠)

基於量子模擬計算,這裡用到的模擬一詞,已經充分的說明了量子計算機沒有成型的產品出現。一個錯誤率過高的量子計算機,不能稱之為量子計算機。(經典計算機上也有容錯一詞,但是顯然的是量子計算機中的容錯不同於經典計算機上的容錯,基於對概率分佈的認識,我認為量子計算機基本上可以化為100年以後的科技甚至是永無可能)但無論是哪一種說法,也和五年之內,三年之內實現量子計算機相距甚遠,而這個五年之內,三年之內的說法是什麼時候引起的?請參考今日頭條,閱讀者自己得出答案。

這裡我一定要談到美國科學院,不存在什麼崇洋媚外,美國科學院在50年代麥卡錫主義的盛行的時候,他們能頂住壓力,對錢學森同志施以援手。以及現在的物理中心和數學中心現在都在美國,就足以證明美國科學院是一個頂級的科學機構,可以這樣講美國的各級單位都有說謊的通病,但是相對而言美國科學院是值得全世界科學愛好者信任的!

第2個問題是,談量子科學可以,但不能談神仙,更不能談佛學,凡是利用科學談神談佛的,我就認為他是騙子,我們國家的政治體制是不允許在科學上談這些東西的,作者認為,基於對科學的理解,或者是對科學概念的認識,這個世界沒有神仙,沒有佛,我們國家尊重每個人的宗教信仰,但不代表我們支持他們用科學來證明神!在這種論調的支持下,量子鞋墊,量子針灸粉墨登場,是誰給了他們的勇氣和膽量去宣傳這些東西的?

第三個問題是,我主張國家對量子科學進行審核審查監管,我對量子通訊不瞭解,不能做過多的評價,但是從媒體報道上,從量子糾纏態的否定,到量子疊加態(是否應用不知),直到偏振態通訊,媒體(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自媒體)不能無故的去互換概念,不可以隨意更改這些概念,這也談不上失密。

如果說我反對量子加密通訊,我很可能反對的是媒體報道下的量子加密通訊,而這很可能不是科學家本意的表示。但是誰給媒體給了這麼大的膽量去反覆重複更改自己的言論?這個就應該問問是誰告訴他們的!

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們國家對量子科學的投入是巨大的,每個人都應該有榮譽感,誰敢損害我們國家的榮譽感,必須要付出代價。守護國家的榮譽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有人以為只有懂科學技術的人才要反對量子科學,那是胡說八道,人們關心量子科學的發展,是為了讓我們國家在任何時候能夠把科學技術用於真正的國防需要,而在這種思路下,任何假的的高科技都會對我們國家造成傷害。

基於科學觀點的質疑,是在科學上允許的!在這裡我談的更多的是媒體報道給很多人造成的困惑。我尊重每一個對我們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人士,但我請他們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要嚴謹並且對自己的講話負責!

請恕我直言,目前為止,在今日頭條上,發表支持量子科學理論的最權威作者是九維空間先生。首先它是量子學專業的,其次,他對各個層面的理解非常專業化,他才應該算作量子科學的捍衛者,其他作者還是算了吧,基本是一大抄一小抄有什麼意思嗎?九維空間先生寫的是科普文章,不管觀點如何,他是在用科學講解,其他很多作者寫的那是什麼科普文章?用抄襲兩個字形容更為合適。甚至有人把好好的科普文章寫成了社會文章……

更加奉勸那些自媒體作者,尤其是那些為了稿費而稿費的所謂科學達人,你們是否在搜索引擎上搜索過量子科學的反對者有多少人的問題?量子科學的反對者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很可能就是你們的所謂科普文章水分太多,漏洞太多!而造成了現在的困局。你們真的表達了那些著名科學家的觀點嗎?我看未必!


聽晨A


首先要分清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一樣,屬於二十世紀的前沿物理,已經得到了大量的實驗證明,這是不容否認的,而量子通信則是利用量子力學的諸多理論原理實現通信,是新一代通信技術。

其次要注意,量子通信是偽科學這一觀點的提出是有一定的背景的。第一點量子力學理論不完備是最大的硬傷,儘管有大量的公式方程描述量子現象,但現象產生的本質卻有不同的解釋,現在我們接觸最多的是哥本哈根學派解釋,但把該學派解釋作為正統未免有失偏頗。在一個理論體系不完備的基礎上建立工業化應用更是很難想象的。第二是國際環境讓人難免產生懷疑,一方面歐美國家在量子通信方面投入極少,甚至有些直接被砍,如果量子通信是下一代通信技術,那為什麼歐美國家不跟進?都在期待中國趕超嚒?另一方面潘建偉的團隊在量子通信方面宣稱取得重大突破,為啥國際反應平淡?所以難免讓人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否則不會在歐美被冷遇。第三就是潘在很多采訪時遮遮掩掩,問題解釋不清,也容易讓人產生遐想。

然後就是我們國家產生過官方偽科學,這導致了很多人對重大科學進步持懷疑態度。官方偽科學太多,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簡直就是一波高峰,從批判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到全民學氣功(很多科學家都幹),再到九十年代的磨皮漢芯,大量的偽科學傷害的不僅僅是國家科學發展,更是傷害了民眾對國家科技的信心,因此量子通信一出來,必然會有一批人進行質疑。當然質疑的水平有高低之分,既有專業的,也有瞎起鬨的。

最後從我的角度來看,量子通信這個概念還是有一定的泡沫的。目前量子通信主要是用在密鑰分發上,增加了通信破解難度,但實際上的數據傳輸還是得靠傳統手段,用量子通信傳輸大塊數據,比如視頻音頻等,目前還無法做到,所以目前的量子通信還不能叫通信,叫量子密鑰分發更為恰當。而就算有量子密鑰分發,通信也並非絕對安全,因為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的,通信安全是一整套立體式的防護,從來不會依靠幾個加密手段就能防住,所以量子通信的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小羅同學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量子通信?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來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通訊方式。它作為一種新型的通信方式,是近二十年剛興起的交叉型的技術,毫無疑問,是量子學和信息學兩種相結合的新技術。量子通信是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在1982年發現的,它的基本部件是量子態發生器和量子通道,具有高效率的特點,並且安全性也很高。



我國在量子通信行業最傑出的就是物理學家潘建偉,他帶領他的團隊們致力於研究量子通信,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後來又發明了墨子號和量子號,實現了不可竊聽的技術突破,未來更有可能會破解加密的通訊技術。


對於有些人把我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短時間內取得的成就稱為偽科學,難道是不相信我國科技的發展?我國僅用三年就完成了外國沒有完成的量子通信夢想,可見成就十分巨大,我國已經在量子通信領域實現了全面的引領,不僅為中國自身,也為世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我國實現了墨子號升空,量子通信幹線的建成,還有量子糾纏實驗的成功等等都說明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方面的成熟與領先地位,突然面對如此高科技和巨大成就,有些人持懷疑態度,不敢相信,也就情有可原了,但我們作為國人,應該相信我國科學家的力量,對我國科技保有信心。

你們認為我國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為什麼呢?歡迎在下方評論。


時間史


雖然具體的原理不懂,但是對於你說的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主要是因為不懂,理論方面現在很多專家都沒有能夠徹底搞清楚,更不用說普及給大眾理解了。

而大家面對自己未知的東西就會產生懷疑,產生爭論,而量子通信也遠超過大眾的理解程度了,就算真的可以實現,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實現的,大家覺得是偽科學也是很正常的。

就好比幾百年面前有人要是告訴慈禧太后,人不光可以飛,還可以上天,她會說,休得妖言惑眾,拖下去大打七十大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