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風光一時的阿拉伯合眾國為何成立僅僅三年就解散了?

幻翠


這好歹也是一個當時就人口過億的國家,然而僅僅存在了三年,就曇花一現地消失了。包括敘利亞,北也門,埃及,其中埃及和敘利亞是重頭戲。



其成立本身就不是多麼你情我願——敘利亞本身長期與以色列處於戰爭狀態,1955年巴格達條約組織的建立更讓其面臨新的安全隱患,因此在1955年10月敘利亞不得不和埃及簽署軍事合作協議。1957年的時候,土耳其軍隊進駐敘利亞邊境的土方一側。敘利亞被迫尋求埃及軍隊實行援助。


1958年2月兩國正式合併形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但很快1961年10月來自大馬士革的遜尼派軍官納赫拉維發動了政變,驅逐埃及官員,廢除國有化和土地改革的相關政策。傳統土地貴族和城市商人重新主導了敘利亞政治舞臺。

所以,第一點,敘利亞和埃及國情不同,埃及處於自由軍官領袖納賽爾的集權統治下,軍隊是其最大依仗。

但敘利亞卻是從1947年獨立後開始至1950年有三次軍事政變,而1954年軍人獨裁結束,文官政治開始。

因此敘利亞本身的政治環境就是極其不穩固的,國內的保守派力量根深蒂固,左翼政治勢力在外國勢力的介入下實行觸及他們根本利益的改革更是不能容忍。

第二點,雙方經濟政治地位的不平等。敘利亞不願意從屬於埃及,經濟受操控,因此阿拉伯民族主義標榜的團結在現實利益面前實在脆弱。


普魯士之魂


在歷史上,中東地區出現過阿拉伯帝國,這可是個非常強大的帝國,強大到都敢跟那時候的唐朝爆發戰爭。

但再怎麼強大,也總有衰落的那一天。隨著12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建立及擴張,到16世紀阿拉伯各國便都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小弟,被迫接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從19世紀開始,阿拉伯各國便逐漸的換老大,因為在歷次戰爭中,奧斯曼帝國都輸給歐洲列強,因此阿拉伯各國的新老大,就是歐洲列強們。這可把阿拉伯各國給氣的,一群國家湊在一起便討論,到底要咋樣才可以擺脫歐洲列強的控制。

終於,兩次世界大戰給他們帶來了機會,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元氣大傷,很難維持這麼多殖民地的統治。因此在二戰過後,許多阿拉伯國家趁著機會趕緊獨立,擺脫了給歐洲列強當小弟的命運。

但獨立後的各個國家,都是存在不少問題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他們實力都很弱,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很難提高國家實力。萬一歐洲各國鐵定了心要在逼迫他們當小弟,阿拉伯各國還真不能做些什麼。

於是阿拉伯各國聯合起來,共同發展,共同應對威脅和挑戰,一起排除西方列強對阿拉伯地區影響的想法,在各個阿拉伯國家中出現,埃及更是身體力行,去跟各個阿拉伯國家談判,說大家一起組成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聯盟。只要他們十幾個國家團結聯合起來,那以後的,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想法很不錯,現實卻很無奈,畢竟各過個的,自己都是老大。要是聯合起來,那誰聽誰的?天天聚在一起開會也很煩。因此從一開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約旦便十分反對這個想法。到1958年,埃及的支持者都還只有敘利亞一個國家。

但這個時候埃及也想開了,一個就一個吧,畢竟兩個國家在一起,那也能算是聯合,只是數量少了些。因此在1958年2月1日,埃及和敘利亞簽署條約,兩個國家正式聯合。不久之後,也門終於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於是在1958年3月8日也加入了進去。

就這麼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便成立了。從字面上說是聯合,三個國家都應該是平等的,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因為埃及的胃口非常大,他說聯合共和國的首都要定在開羅,新政府的領導班子也全部由埃及主導,全國上下要實行同樣的經濟政治制度,敘利亞和也門的國有資產要在限定日期內全部交給埃及。

這可把敘利亞和也門給氣的。他倆放下政見跟埃及聯合在一起,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不是給埃及當小弟的。因此在1961年,敘利亞宣佈退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也門在幾個月後也宣佈退出。這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就只剩下埃及孤家寡人一個。

饒是如此,埃及還是一直將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名號沿用到1972年。雖是如此,但認真追究的話,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是隻存在3年多的。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歸根結底的原因,是埃及的胃口太大了,結果人心不足蛇吞象,把敘利亞和也門給惹毛了。

試想,如果敘利亞和也門同意埃及的要求,那跟殖民地會有什麼區別?更何況還是給埃及當小弟,這傳出去,兩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上豈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

至少,如果是當小弟,給西方列強當,總比給埃及當小弟要好聽吧?


狼群講歷史


曾經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何其廣大,如今卻分裂成大小几十個國家,這些擁有共同信仰的伊斯蘭國家有可能重新走向統一嗎?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名噪一時的阿拉伯合眾國就是中東國家走向統一的首次嘗試,雖然僅僅三年之後成員國便分道揚鑣,但這些國家拋開成見融於一體的努力還是值得後人借鑑的。

五十年代初,埃及爆發七月革命,納賽爾執掌全國軍政大權,這位在埃及政壇叱吒風雲數十年的強勢總統從執政之初便表現出驚人的鐵腕手段。他不僅修建了阿斯旺大壩,收回了蘇伊士運河,還在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時之間埃及國力蒸蒸日上,納賽爾本人則在阿拉伯世界聲望日隆,儼然成為那個時代的領軍人物。

當時適逢二戰結束不久,百年積弱的中東國家正在逐步擺脫列強的殖民統治,伴隨著民族運動的風起雲湧,“泛阿拉伯主義”開始在這片土地上抬頭。而納賽爾本人正是這種主義的積極鼓吹者,他呼籲整個阿拉伯世界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國家,恢復昔日阿拉伯帝國的無上榮光。這種激進的言論在招致批評和諷刺的同時竟也得到了部分國家的響應,而第一個願意與埃及聯合的國家就是敘利亞。

彼時敘利亞剛剛獨立不久,國內政局動盪,國外受到土耳其的軍事威脅,面對埃及拋出的橄欖枝,敘利亞沒有理由不去抱團取暖。於是在1958年,埃及和敘利亞簽訂協議,兩國合併為一個國家,新國家的名字就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僅僅一個月之後,北也門也宣佈加入,於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與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組成新的邦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拉伯合眾國。

在阿拉伯合眾國的組成框架裡,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和也門分別是兩個獨立主權的邦聯成員,雖然組成了合眾國但各自並沒有放棄自己在聯合國中的主權席位。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則是一個新的國家,成立之後其內部不再有埃及和敘利亞,全國實行統一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政策。正在所有人都對中東走向統一的進程充滿期待的時候,新國家建立之初的喜悅很快就被接踵而至的矛盾一掃而光。

阿拉伯合眾國的首都定在開羅,新政府的領導班子竟然也是由埃及人主導,這讓剩下的兩個國家異常窩火。此外埃及還要求全國實行統一的貨幣和金融政策,敘利亞和也門的國有資產在限期之內統一上交,這下兩國不幹了。難道我們放下成見不顧一切與你聯合,為的是最後成為你的一個省?

於是在1961年敘利亞率先宣佈退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緊接著也門也宣佈退出,阿拉伯合眾國就此解散。敘利亞將國名改為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而埃及卻繼續保留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名號直到1972年。


地圖帝


阿拉伯合眾國這個國家廣大國民都沒聽說過,也不願大家這個國家僅僅享有國運三年而已。那讓我們來看看到底這個國家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1958年3月8日阿拉伯合眾國成立,首都定在埃及,總統是納賽爾,由埃及,敘利亞還有也門三個阿拉伯國家合併組成。至於為什麼要合併呢?這主要是二戰後在阿拉伯世界的大阿拉伯主義。同時在二戰後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中東的土地並不是那麼平靜,所以抱團取暖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我們說說它成立的原因:二戰後阿拉伯世界的眾多國家都開始有了一定的自主權,阿拉伯的民族主義開始抬頭,希望將阿拉伯世界組成一個新的國家。重新恢復到阿拉伯的穆斯林擴張時期,眾所周知,阿拉伯國家最強大的時候在哈里發統治下曾經也是橫跨三大洲的超級強國,科技和經濟飛速發展,在世界範圍都處於領先地位,那時候的阿拉伯世界不同於現在的封閉是個很開放的國度,而自從蒙古人摧毀了巴格達以後,阿拉伯人一直沒有再次恢復過來。

所以為了恢復阿拉伯世界的榮光,也是為了抱團取暖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需求。埃及總統納賽爾向當時的各主要阿拉伯國家發出號召,希望大家聯合起來,共同應對西方。但是當時的沙特,伊拉克等大部分國家都沒什麼太大的興趣,只有敘利亞的總統表示支持。於是在1958年,埃及和敘利亞簽署協議,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之後也門也加入,於是改名為阿拉伯合眾國。

但是之所以三年這個國家就解散了呢。首先我們看這個國家的性質,她是一個合眾國由三個各懷鬼胎的國家組成,事實是他們三個誰都沒有壓倒性的力量來控制其他部分,而且彼此並不相連,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組成如果是經過戰爭形式獲得的領土往往比和平加盟的形式穩固很多。這三個國家名義為一個國家,但其實他們各自的自主性都很大,埃及並沒有太多的力量來制約敘利亞和也門。即使埃及想這麼做也無法達到他的目的。

內部矛盾加深最終導致了這個國家的毀滅,自從建國後埃及不斷開始加強對敘利亞和也門的控制,但是統治階級卻是大量的埃及人,在經濟方面埃及希望控制敘利亞和也門的經濟命脈,對兩個國家開始指手畫腳。而且到後來合眾國開始向社會主義方面發展,這更讓兩國恐懼,並且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的稻草。

首先是敘利亞總統宣佈退出合眾國,接著也門也離開了,只剩下埃及。最後埃及不得不宣佈合眾國解體,這個曇花一現的國家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所以這個國家的消失給我們的啟示是凡是不依靠武力打下的土地都不會是穩固的,而且組成的部分和中央政府實力相當,並且只是以抱團取暖的心態聯合在一起的國家,國家成立過短而要強行改變其他加盟國家的方式。那麼等待這個國家的命運除了分裂也不會有其他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眼中了。


松昭


阿拉伯合眾國是由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與北也門共和國在1958年到1961年組建的鬆散邦聯。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指的是1958年敘利亞與埃及組建的合體國家。與敘利亞、埃及不同的是,北也門(也門王國)仍舊保持著獨立性。1961年,由於反對埃及的個別霸權主義,敘利亞退出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合眾國也隨之解體。


1952年,埃及總統納賽爾提出了“泛阿拉伯主義”,主張解放阿拉伯國家,排除西方勢力。然而這一主張,除了敘利亞,其他保守阿拉伯國家都分分反對。當時的敘利亞受到土耳其的威脅,而埃及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孤立,所以刺激了兩國之間的聯合。

但是這個國家最終只存在了三年就解體了,為何呢?主要還是因為其內部埃及一家獨大。當時阿拉伯合眾國的首都在埃及的開羅,統治的幾乎都是埃及人,也門與敘利亞的利益受到了嚴重侵害,同時不滿自己被邊緣化,最終敘利亞與也門退出了聯合。

最終,這個曾經令沙特阿拉伯等保守主義的阿拉伯國家擔驚受怕的國家,僅僅存在了不到3年就消失了。


澹奕


大而不強,沒有凝聚力。

這個阿拉伯合眾國的成立既不是內部人民之間強烈的聚合願望,也不是外部強烈的壓力所致,純粹是一些政治人物對於阿拉伯帝國榮光進行的緬懷。

一個沒有實際的人民基礎,沒有強大的相互關聯紐帶,靠幾個國家政治上的聚合,面對成立後現實的利益劃分,衝突,比然無法長久,解散也是情理之中了。


時光之意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這三個國家的領土並不接壤,在實力上也是埃及較為雄厚,此次聯合,也是埃及提出,但在這個時候,敘利亞由於剛獨立不久,國內政局動盪,國外面臨土耳其的威脅,面對危機重重,不得不抱團取暖,於是1958年,埃及和敘利亞簽訂協議,合併為一個國家,不久也門也加入進來,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但是這個主權的擁有者也得讓手下的人心服口服,這樣的組織才會長久存在,但是埃及管理者過於一家獨大,所為引起聯合國其他兩國非常不滿,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便紛紛推出組合。


尋歡作樂40


因為制度、國情都不太一樣,還有就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是否悠久,它在3年內,會有很多的原因


525青春夢想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伊斯蘭教。宗教信仰沒有孕育出現代文明的基礎,卻被其他強勢文明擠壓的各種變異,套用醫學上對體質評判的一個專業術語 那叫做“惡病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