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古玩市場裡,你是撿漏多還是打眼多?

大漠樓蘭2


身在小縣城,每月都期盼著初一與十五,因為這兩天有廟會,廟會上有不少賣古玩的攤點。不過,逛是沒少逛,撿漏的機會沒遇到,倒是打眼的次數多,交了不少的學費。

愛上古玩後,便不斷地上網瀏覽相關知識,也買回了幾套古玩鑑賞方面的書籍,起早趕晚的讀書看照片,自認為對宋五大名窯瞭如指掌了,可到了古玩市場,看著一件件耳熟能詳,而又說不出道道的歷代瓷器,頓時傻眼了。就這水平,別說撿漏了,不被打眼就燒高香了。

貴重的東西不敢下手,就挑選民國以來的練手。一次,抱著一件民國的淺絳彩瓷器,左看右看,看有沒有賊光;用手摸來摸去,摸摸是否有柔順的包漿。在確定不是贗品後,掏了800元拿下了,在家把壺清洗乾淨,再滾水消毒,接著泡上一壺茶,本想盡情的享受美妙的古與今的一段美妙時光,可當掀開壺蓋時,一股濃濃的化工味把茶香抹殺在壺裡了。

民國的也不敢買了,那就買現代的吧。看中了一把底款寫著“中南海懷仁堂珍品陶瓷研究所監製”的梅花小瓷壺,論質地沒啥說,認為這東西沒有年份,不會作假吧,就花了300元買下了,誰知讓一位懂瓷器的老師一看,又打眼了,真是防不勝防啊。

聽一位古玩商說,目前市場上的古玩佔90%以上都是假的,特別是瓷器、青銅器、古錢幣、古字畫等,有的作假手段讓古玩行家都難以鑑別。

這是我初涉古玩市場的親身感受:不但沒有撿到漏,反而沒少打眼。一句話:古玩市場水太深!


視天下i


撿漏只是一個美麗的自欺欺人的傳說罷了,我說一個在我身邊真實的故事吧,幾年前單位有一個長期上門收破爛河南籍老朱,後來突然不幹了,又後來換了好幾個收廢品的,前幾天和新換收破爛的聊天,提起了老朱,他說認識他,他說老朱當年去一個突然去世海軍老幹部家裡收破爛,老幹部的兒子讓老朱把屋裡全部收拾淨,東西全部給他,結果裡面有三幅字畫,老朱也不懂,本著試試看到琉璃廠古玩店去看看,結果人家給了150萬,老朱拿錢就回老家了。


於wz


如今的古玩市場,撿漏是沒可能了,只有被撿漏。你覺得去市場撿了別人的漏,殊不知人家數著錢還心裡嘀咕著這人是個棒槌,這樣的大假貨都看不出來。

目前的古玩市場基本上分成三類,一類是純粹買新活的,他們的貨源很簡單,就是直接在淘寶上進貨。這樣的攤位一般都是琳琅滿目,從紅山玉器到珍品錢幣,從商周青銅器到元青花,總之是琳琅滿目,件件都是國寶級大珍品。這種攤位最吸引一些剛入行的,和對古玩一知半解而又自信心爆棚的“棒槌”,基本上一抓一個準,每個人買了東西都會憋著一股子撿大漏的喜悅回去的,可謂是買賣“雙贏”。



&這樣的攤位都是“大漏”,國寶一大堆。

另一種就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攤位,這種攤位一般在行業內有一定口碑,以前好收貨的時候全賣真貨,也在鄉下鏟過不少好東西。現在收不到好東西了,就會夾雜一些高仿賣。這樣的攤位沒有漏,真品可能會高於市場價,高仿會適當放漏,這樣提高成交率。逛這樣的攤位就要靠眼力了,一般只有行內人喜歡逛這樣的攤位。


&這樣的攤位真品比較多,但是還是會有高仿,也許攤主自己也不知道。

最後一種攤位或許不能叫攤位了,這樣的攤位往往就是一張報紙一塊布,賣的都是農村裡那些不值錢的老物件,都是一些生活用品。什麼鹽罐、民窯的粗瓷、銅鎖、銀簪子、繩子穿著的不值錢的老銅錢什麼的,東西都夠老,就是沒有工藝,所以就沒有市場價值和收藏價值。不過一些玩民俗的喜歡在這些攤位淘一些他們喜歡的老物件,也談不上撿漏了,只是自己喜歡。

&這樣的民國窗花雖然市場價值不大,但在一些專門收集木窗的人眼裡,就是寶貝。

我玩收藏也不少時間了,以前還能偶爾撿到個把漏,現在基本上都是在藏友手裡實打實的花錢買,漏是別指望了,誰手裡的東西不是研究來研究去無數遍了,那還有漏讓誰撿,自己喜歡那就是漏。


風雲說收藏


透過現象看本質。

1、好的上拍賣,破的上地攤兒。

古玩行裡的好東西賣價最高、成交量最大的都在拍賣會。既然拍賣行掙得多週轉快,那為什麼不把好東西送到拍賣行裡呢?是因為拍賣行不收。

拍賣行都會找頂尖兒的專家把關,只要是沒把握的都會拒絕,這些貨都會留在古玩市場。那您到了古玩市場您覺得是能撿漏還是能打眼?

2、一分錢一分貨

古玩行業有一句賺錢的密語叫:“按行市買”,就是按照當下的市場定價進貨,貨物總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就像股票的大盤指數上漲了,你的股票也會漲。

民國早期會有沒落的八旗子弟和前清王爺急等著拿家裡的東西換錢吃飯,把國寶買漏了,就會有撿漏的情況。今天的古玩市場都是賣進銷差價的商人,您看哪一位是王爺和八旗子弟?

3、買的沒有賣的精

俗話說:“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買貨的商人整天都在行業裡面混,知道的比消費者多得多。消費者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或者是成功人,但是二者要是論說對古玩認知方面的知識,那是明顯的知識不對等。

要說運氣好您撿到了漏,一定是碰到了傻傻的古玩商。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自己打眼,只不過這種自己犯傻的事沒人願意往外說。


於鴻雁老於




天生快樂4


看眼力吧,眼力好的撿漏多打眼少,只是大家對這市場看淡了,不是見真品就買。畢竟都知道這不過是玩具,不太可能高價變現的。只要是賣古董的攤子或古董店,或大或小總會有些好東西,除非那攤子是專門賣手串、核桃之類文玩的。最簡單的,就是每個古董攤或古董店裡隨意擺著讓人挑選的銅錢,真品肯定是有的。

很多做古董生意的,到現在為止兩三代人都靠這個為生了,他們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民間很多藏品,老一輩喜歡收藏,下一輩不喜歡處理的也不少。說起藏品每個人都說自己的真精珍,說到來源就對地攤不屑一顧,其實,有多少人的藏品不是地攤來的?再說了,地攤跟古董店就是絕對分開的?北京有多少家庭既花著萬八千的月租開著古董店,又有家成員力所能及的到處擺攤?反正導遊郎交往的這樣的家庭就不少。

說什麼哪年前還有漏,現在不可能,好象誰就有能力在時間長河劃一道三八線似的,可能嗎?國防大學一個喜歡收藏的老教授八十多歲過世了,女兒在國外都沒回來,直接委託中價賣房,他妹妹讓當時在仙鶴樓市場的一個古董商在中介去之前趕緊把東西拉走,時逢仙鶴樓市場也面臨拆遷,那幾天有多少藏友在搶買東西你們看過?導遊郎在那次買到的一本冊頁裡意外得到一幅大概一米寬的吳邦國副總理的題詞:傳播知識,服務育人。這是意外收穫,沒算錢的。


導遊郎


以當今市場的信息透明度,大漏兒談不上;話說一物一主~

經過長時間的市場實戰及日常不斷學習積累經驗,基本靠對器物歷史文化價值的認知和對其市場經濟價值的判斷,從不同市場和不同渠道買些利差或是入藏些低價精品還是時常可以有的~當然機遇只會在你有準備的時候砸在你的頭上~有時也會撿到一些相對大些的漏兒(比中彩票的機會大很多)~哈哈😄哈~

在古雜堆裡~

淘的是樂趣~

比的是眼力~

玩的是智慧~

更重要的是心有懷古~

有通過器物對話歷史的一分靈性。。。


抖玩堂


大家好,我來說說吧,現在的古玩市場撿漏估計沒有,打眼吃虧就看個人眼力和經驗了!

藏友們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古玩市場人流量是越來越少,市場裡冷冷清清呢,還有越來越多的古玩店關門的呢?這是市場不景氣嗎?其實不是的!

現在是網絡高速發達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藏友加入收藏大軍中,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特點,愛上網,能網上解決的儘量網上解決,不愛起早,賴床。這樣,網絡給他們帶來了巨大便利和交通成本!

我相信隨著以後網絡發展,收藏人數越來越多的,實體古玩店會越來越少,剩下的就是大眾口碑美評,稱讚。以後的藏品價格會越來越透明,假貨,以次充好的古玩只會被淘汰!

現在古玩交易市場亂,雜,坑多,沒辦法,這需要一個過程,貪便宜是大多數剛入行的藏友本性,只有通過不對學習,交學費,才會變得敏銳。

所以,市場撿漏只會越來越少,價格會越來越透明的!


用戶75442405894


打眼與撿漏並存,有打眼時,也有撿漏日!地攤貨
總之就是玩為主!


文武珍藏


個人認為:有些人講當今地攤與古玩店99%是贗品,其實這是一種忽悠,講這種話有兩種可能,一是沒眼力,二是另有他意。玩收藏三年四年打過眼,上過當,到了市場看什麼卻是假的,玩個十年八年的,悟性高的有眼力的藏家,總會找到真東西,重點是眼力,運氣是次要的。古往今來,沒有老貨真品,古玩市場也不會延續到今天。如果你有雄厚的財力,還是去大中型拍賣行淘貨撿漏,那裡的藏品都是經過權威專家認真篩選的,95%是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