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北宋汝窯專家說汝窯完整器現在不到五十件了,您怎麼看?

古今寶藏


汝窯乃北宋官窯中的佼佼者,其所出青瓷也品質極佳,一句“天青色等煙雨”口耳相傳,可見汝窯青瓷之美麗深入人心,並且由於開窯時間較短,自南宋始出品甚少,是當之無愧的收藏界珍品。

1.宋 汝窯獸面青釉五足洗,拍賣成交價格:95,344,200元,尺寸:高127.49999999999999px;口徑347.5px。

就目前而言,世界上有記錄在冊的傳世汝窯瓷器,僅存67件,其中還包括部分殘品;這個數字可以說是官窯系統中最少的了,即使在珍寶林立的臺北故宮裡,也只有21件,實在是“一瓷難求”。

2.宋 汝窯青釉花口瓶,拍賣成交價格:77,832,000元,尺寸:高667.5px;口徑200px。

在歷代的墓葬出品中,至今都沒有一件汝窯青瓷面世,這也給收藏鑑定帶來了難度——沒有足夠的參考物。

3.宋 汝窯青釉長頸瓶,拍賣成交價格:77,832,000元,尺寸:高625px;口徑105px。

因此我們在鑑賞汝窯青瓷時,不能妄下結論,特別是汝窯青釉器和汝窯青瓷是有部分相似的,常常有魚龍混珠的藏品,但要注意汝窯青釉器的價值較低,只是民窯所產,這與汝窯青瓷的出身與價值完全不一樣的。

4.宋 汝窯青釉B型盞託,拍賣成交價格:41,710,500元,尺寸:高157.5px;長440.00000000000006px。

不同於其他名窯,花色繁多,據歷代文獻與藏家分享,汝窯青瓷的釉色僅八種。對此《遵生八箋》中高濂已有較生動的刻畫,說顏色就是“其色卵白”,並且其中“汁水瑩厚”,瑩潤“如堆脂”,可見坯體本身的瑩潤,又不僅僅如此,“汁中棕眼隱若蟹爪”,但“底有蘑細小掙針”,除了瑩潤之外又還獨具汝窯青瓷的特色。

5.宋 汝窯青釉水仙盆,拍賣成交價格:34,523,000元,尺寸:高157.5px;長509.99999999999994px;寬355px。橢圓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邊稜,四雲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體滿布天青釉,極勻潤;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口緣與稜角釉薄處呈淺粉色。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此種傳世稀少、溫潤素雅的色澤,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過天青的寧靜開朗的美感。

在汝窯古址裡發掘出土的青瓷,釉色基本如文獻記載所述,五彩紛呈,素淨如月白、純淨如天藍、瑩潤如天青、澄澈如粉青、溫婉如豆青、質樸如卵白等等,但所有顏色,都是在一個基調上衍生出來的,那就是——天青。汝窯青瓷的天青色釉色是基礎,也是一絕,是鑑賞時汝窯青瓷時不可忽略的一方面。

6.宋 汝窯青釉賞瓶,拍賣成交價格:29,187,000元,尺寸:高480px;口徑140px。

在青瓷的裝飾方面,早期汝窯青瓷很少有額外的裝飾,除開花口盞托盤面、三足尊等器形有凸稜、弦紋外,其他汝窯青瓷基本是無多餘裝飾的,一般整體花紋都簡單大氣,如蓮紋就很常見,還有龍紋、雙魚紋,還有構思精巧的鋪首銜環。此外,近來出土的汝窯青瓷中開始出現較生動的裝飾,如游龍、鴛鴦、野鴨、雄獅等等精巧入微的雕塑,或盤或蹲於爐蓋上,非常搶眼,所以在鑑賞汝窯青瓷時,應當注意不能對其裝飾的繁簡一概而論。

7.宋 汝窯天青釉水仙盆,拍賣成交價格:32,000,000元,尺寸:高162.5px;長550px。

最後,汝窯青瓷的瓷胎也是鑑別真偽的重要依據,青瓷胎骨雖然堅硬,但土質是極為細膩的。又因為汝窯青瓷胎土中有銅元素,所以胎色反而微微泛紅。收藏大家馬未都就早有言論:“汝窯青瓷實乃夾生胎。”

8.宋 汝窯青釉瓜稜瓶,拍賣成交價格:16,274,304元,尺寸:高470px。

何出此言?皆是因為汝窯青瓷燒製過程中是絕不能熟的,否則釉色會不理想。誰能想到“天青色”之底竟會泛紅呢?所以鑑賞汝窯青瓷,必看瓷胎。

9.宋 汝窯青釉三足洗,拍賣成交價格:16,192,000元,尺寸:18×150px。

10.宋 汝窯青釉雙耳盤口瓶,拍賣成交價格:13,960,800元,尺寸:直徑204.99999999999997px;高500px。

11.宋 汝窯青釉多稜方口洗,拍賣成交價格:12,900,000元,尺寸:4.2×312.5px。

12.宋 汝窯天青釉高足盤,拍賣成交價格:14,000,000元,尺寸:高375px。此高足碗,造型優美,古樸大方,施天青釉,釉色漂亮,釉層勻淨,胎體結實,底有支釘痕跡,保存完好,十分難得。

13.宋 汝窯青釉紙槌瓶,拍賣成交價格:8,505,400元,尺寸:高517.5px;口徑180px。

14.宋 汝窯青釉小筆洗,拍賣成交價格:7,783,200元,尺寸:高75px;口徑200px。

“芝麻開門收藏網”專注古玩收藏鑑定估價,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意見!


芝麻開門收藏


基本沒有人提到汝窯完整器不到五十件的說法,較早的文博系統統計的汝窯館藏品是六十七件半,這個說法誤導了大量初涉收藏的愛好者。


臺北故宮藏

六十七件半的大體統計:21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16件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15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8件藏於上海博物館,兩件藏於瑞典哥德堡勒斯卡設計與裝飾藝術博物館。此外,中國國家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香港藝術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美術館、費城美術館、聖路易斯美術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及牛津Ashmolean博物館各藏一件。

天津博物館藏汝窯盤

大英博物館藏汝窯

除早期已統計這些館藏六十七件半,這些年隨著新發現館藏數量在不斷增加,只是很多“專家”還在外講六十七件半說法,實在滯後和無知。

近些年發現和出土大量汝窯,其型、色、紋、款都在不斷的更新已知的認知:


龍紋瓶

鴛鴦形器蓋蓮瓣紋燻爐

汝窯釉色也非只有天青色

汝窯瓷器極少裝飾,除花口盞托盤面有凸稜、三足尊腹部飾弦紋外,僅見橢圓洗內底部刻以雙魚紋。與傳世品不同的是,在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出土的不少器物表面還飾以花紋。汝官窯瓷裝飾手法有刻、劃、堆塑、鏤空和模印,紋樣題材有蓮花紋、龍紋、菊花紋、弦紋、祥雲紋、魚紋、鏤孔和仿青銅器的獸面紋等,造型裝飾有龍、鴛鴦、鴨、獅、麒麟。


汝窯有大器

在寶豐清涼寺官窯未被髮掘之前,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及私人收藏中所見汝窯瓷器一般都較小,超過30釐米的幾乎沒有,故有“汝窯無大器”之說,凡超過一市尺,均視為民窯。

從汝窯址考古發掘現場出土的瓶、尊、爐、罐、套盒及荷口瓜稜瓶尊,均超過30釐米;有的高達近40釐米。由此“汝窯無大器”之說亦不攻自破。


重新定義汝窯窯口

汝窯是宋代汝州燒造青瓷窯口的統稱。它既有被壟斷為官窯之前的魯山段店窯臨汝窯的生產,又有被壟斷為官窯的寶豐清涼寺汝窯的燒製,更有因戰亂致清涼寺汝窯停燒後的汝州文廟窯,

張公巷窯以及東溝窯的延續。這些窯口所燒造的青瓷在燒造技術和工藝上相互借鑑與影響,共同充實和豐富了汝窯的藝術內涵。


通過不斷深入研究,不斷髮現,汝窯的數量說,早已到了沒法統計的數量。



古瓷精舍


圖1.2,乃上海博物館從清涼寺王留現手中取得的真汝,並不是蟹爪紋;圖3仍玩熟透了的古玉,二者差異大嗎?古人說“蟹爪紋者真”,那是因為他見識太窄,誤導後人去按圖索驥;明宣德、清雍正乾隆,聚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智慧,也仿不出瑩潤如玉的釉質,感嘆“仿汝不是汝”;現在自稱大師的個體仿汝作坊,哪家能做到釉質瑩潤如玉,或者具有明顯的酥油質感呢?;所以,你手中的藏品,只要是具有明顯的酥油質感,即已珍稀無比了,具備了以上一點,自然能滿足汝窯的隨光變幻、開片、棕眼、芝麻支釘、銅骨香灰胎、木音、手感、歲月痕跡等其他特徵,自然也能得到把玩過汝窯實物的專家的肯定;至於“片片幫”的鑑定,是將無理數當作有理數去解,走入了死衚衕,不可信的。











手機用戶62734627798


北宋汝窯,釉色如凝脂,天青猶翠,冰裂瑩澈,底部一般有幾隻芝麻花細小支釘,至今約有一千餘年的歷史,是當時主流的宮廷御用瓷器之一。

那麼北宋汝窯完整器究竟有多少呢? 上海博物館著名學者汪慶正先生生前曾兩次統計過汝窯瓷的存世數量,1987年統計為65件,1991年更改69件。2009年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學者,出川哲朗統計為70件。


至2018年,目前被認可的北宋汝窯完整的瓷器大約增加到了79件,大致收藏情況如下:

21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17件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15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8件藏於上海博物館,2件藏於瑞典哥德堡勒斯卡設計與裝飾藝術博物館。

此外,中國國家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香港藝術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美術館,費城美術館,聖路易斯美術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及牛津Ashmolean博物館各藏一件。


汝窯近千年來的地位甚高,收藏價值極高。據學者研究,汝官窯燒造時間極短,普遍認為或只有二十年的燒製時間,且未大規模燒製,同一器型往往僅見一兩例。 造型簡素則尺寸各異,底作三或五顆支釘。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目前統計的78件汝瓷數量還會逐漸增加,民間的收藏的存在還是一個不可小視的點。但依舊會有上線,預計2030年後這個數量會達到90件左右。正是因為存世量的稀少珍貴,所以汝瓷在各大拍賣行的也屬炙手可熱的,民間相傳“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還是有依據的。


國朝古窯文化傳播



關於北宋汝窯器的數量,一直是存在爭義。館藏以傳世計,既從宋代始就從宮廷收藏至今的汝窯器,在全世界各地博物館中,僅存不超過七十件。其中確證為北宋官窯傳世的或更少。清宮所藏汝窯器,或巳有元明時出土而入藏清宮的,至今也算是傳世汝窯。汝窯的傳世之作少而珍罕,是事實。因此從這些傳世的汝窯器,可以看到北宋官窯傳世的確非常困難。戰亂與時代更替不說,僅是近千年的藏品保存,就巳十分難得。更何況這千年之間的天災人禍,傳至今曰,如果數量很多,那才是不正常現象。不用說宋代的汝窯官器,就是任何一件可考確證的器件,傳世至今也都同樣非常珍罕。
。。但是民間出土的汝窯器,應該不在少數。只是這些器物,原本並不為人所識,又混跡於海量的現代仿古之中,就更不易辨別。當然北宋汝窯器自身所具有的基本特點,並不會因為仿古品眾多而失去,不為人識。這件北宋汝窯瓶,為我自己所藏。收於O五年左右,無論釉色、釉面、支頂、器形都具典型汝窯特徵。在中國民藏之中,這類汝窯器並不在少量。現在已是難得,但要被官方認可卻存在不小難度。也正是認證的難度,才使民藏舉步唯艱。


乾德堂1


據《坦齋筆衡》記載:“本朝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燒造青窯器”。說明汝窯是北宋晚期,宋徽宗命汝州燒造的進御器玩。

根據《清波雜誌》記載:“汝窯瑪瑙末入釉,宮中禁燒,唯供御撿退方可出賣”。以及《宋史職官志》記載:“凡進御器玩,分隸文思院,後苑造作所”。說明這種青窯器由後苑造作所督造,宋徽宗驗收,撿退之件才能買賣。

進御器玩屬於特供範疇,沒有官民之分,就算撿退也不易得到,紹興年間高宗幸張府節次略,進奉汝瓷十六件就是證明。根據《宋史》記載,張俊在宣和年間只是一名低級軍官,南渡後受高宗賞識一路升遷,晚年晉封清河郡王,說明這些汝瓷只能在南渡之後尋覓所得。由於靖康之役,北宋宮廷被金人洗劫一空,說明這些汝瓷就是供御撿退的落選器件。

這些汝瓷有十種器形,相比當代館藏南轅北轍,說明什麼問題?用腳趾丫去想也應該明白的!陶瓷專家陳萬里推論說,汝窯燒造只有二十年,根據是什麼?沒人知道,反正就此一說,大家就信了。可是這一退論,卻在清涼寺考古發掘中因為一枚元祐通寶得到印證,說明清涼寺考古只是一場自編自演的荒誕話劇。

農耕社會經濟模式,還是家庭作坊小農生產,宋徽宗命汝州燒造青窯器,必遣內府宦官負責督造,包括選料,制樣,預檢,押運一應俱全,汝州只是提供窯爐,材料,燒造藝人。

汝窯認知基本常識,內府督造必然嚴格,徽宗驗收必然嚴苛,進御器玩必然珍惜!反觀故宮清淡含蓄汝窯展,形制粗俗,釉色雜亂,怎能堪稱名窯之冠?粗製濫造,貽笑大方!


空谷mm


《汝窯》有“蟹爪璺”者為真,這是古人早已的定論。而後來至今的人們對“蟹爪璺”卻含糊不清,用古瓷器上的冰裂紋某一局部釋解定論為“蟹爪璺”。縱觀兩岸故宮所藏的所謂汝瓷也是如此,唯一相同之處只是天青顏色而已。清乾隆帝在器物底足之上題刻詩詞更是後來學者藏家等無人深究何謂“蟹爪璺”。至今皆以兩岸故宮舊藏為標準去衡量判定汝窯瓷器.存世量的多少……

每當看到有關汝窯的信息,心裡總有個念頭,只有破解了什麼是“蟹爪璺”,關於汝窯的用途和它的各種謎團及真實的面目就會迎刃而解。到哪時.至於存世多少數量它會不攻自破


三七和


瞎說!


楚天愚人1


真與假,假與真,隔行如隔山。





古今寶藏


我是清涼寺人!給你們看看啥是真正的汝官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