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父母愛情》中,喜歡“文化人”的老丁為什麼不敢娶葛老師?

八卦氣象臺


主觀上不想娶的成分要大於客觀上不敢娶的成分。

不敢娶是客觀。劇中說“老丁的上面不同意”。那個時代,家庭成分是婚姻關係考慮的首要因素,最講究門當戶對。老丁不是老江,做不到不要軍籍、黨籍,也要安傑。老丁有老丁的負擔與責任,上有八十老母要贍養,下有如狼似虎的四個兒子,他不是當年的江德福“光棍一條”。我們理解老丁的難處,也對葛老師表示愧疚,幸好王政委出現了,他給葛老師帶來了夢寐以求的晚年生活。

不想娶是主觀。對比江德福和安傑,老江對安傑是喜歡更是愛,他從第一眼看到安傑,就認定非她不娶,為了她練字、尋藥,甚至回家種地。反觀老丁對葛老師,是喜歡不是愛,是好感、是興趣、是與秀娥的不一樣,是與安傑的小相似,是多年來擇偶的初步標準。但就不是愛,沒有感情基礎,只是心心念唸的一時衝動。所以,在遇到難關的時候,想到的是不是堅持,是不想、是逃避和回頭。

所以,與其說是不敢,更不如說是不想。為了德華,我支持老丁!


拙筆生花


我想,老丁不敢娶有文化的漁霸女兒葛老師,是因為老丁犯有生活作風錯誤的"前科"。老丁從青島炮校調動到海島守備師,沒有升職,還是中校團級幹部,肯定是出了事被"發配"過去的。在當時那個年代,軍官在部隊犯了錯誤,只要是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幾乎沒有例外都會脫軍裝轉業到地方去的。只有生活作風問題,只要沒有造成大的影響,一般就是異地調動的,不會轉業,老丁或許就是這種情況的。而且,在炮校時,老丁的原配秀娥嫂子 ,就多次數落過老公是花花腸子,這就是在給觀眾暗示老丁很可能會在生活作風上栽跟斗的。正因為這樣,在娶葛老師的問題上,他退卻了,放棄了找個文化人做老婆的夢想,以避免在個人問題上再栽跟頭。


一線天


在電視連續劇《父母愛情》中,主線是“父母”的愛情,即海軍軍官江德福和資本家小姐安傑的50年愛情。但為了襯托,也用較重的筆墨描述了老丁的愛情婚姻生活。

老丁的第一任妻子留下四個“樣兒”,在生四樣兒時大出血死去。他工作調動,從青島炮校帶著四樣兒來到島上。

老丁是一位有文化的海軍軍官,想找一個有文化的對象,多一些共同語言;也不排除他有同老戰友、老同學江德福攀比的心理。這都無關大局,無可非議。

老丁在這個小島上首先看中了學校女老師葛美霞。正當他們悄悄地打得火熱,到了談婚論嫁、生米要做成熟飯的時候,一盆冷水潑得他們暈頭轉向、垂頭喪氣。對他們的婚事,組織上(其實就是王政委)堅決不予批准,因為葛老師是漁霸的女兒。

年紀大一些的人都知道,老丁談情說愛的那個年代,特別注重“階級成份”,反動“血統論”也曾盛興一時。尤其是軍隊幹部,找對象找誰,更要經過組織的嚴格審查。找家庭出身好的,誰都可以,批准;找家庭出身不好的,誰都不行,不批准。

那麼江德福怎麼就能和資本家的女兒安傑結為夫妻呢?因為江德福能豁出去脫軍裝、回農村也在所不惜,更在於他們遇到了炮校一位好校長及其妻子醫院楊書記,懂政策,不極左,通情達理。老丁就不一樣:上有老,下有小,脫了軍裝就養不活家;遇到的“組織”王政委又是一個思想很“左”、心眼很死的人。可憐老丁和葛老師這對有情人最終未成眷屬。

老丁只好又相中醫院一位護士,未成想是一隻“母老虎”,八字未見一撇,臉上被挖出幾道血印,無顏見江東父老。最終,老丁還是和沒有文化但心裡一直有他的德華組成了幸福的家庭。

後來,已經退休、曾不讓老丁和漁霸的女兒葛老師結婚的王政委,卻主動求婚,和漁霸的女兒葛老師喜結良緣。

這叫人說什麼好呢?我只能說:這是對反動“血統論”的絕妙諷刺、有力批判。


一眼千年58


有他人阻撓的因素,但主要還是為前途考慮,不敢娶成分太高的葛老師。後來反而讓王振彪撿了便宜。

王振彪是松山島的政委,因為阻止老丁和葛美霞結婚,讓江德福、江德華、安傑等人對他意見非常大。後來在原配張桂英去世後不久就要娶葛美霞,還讓安傑做媒人,實際兩人已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了。

首先一個是因為安傑,安傑一上松山島真是引起了大的轟動,一改軍官太太是滿腳泥的農村婦女的形象,安傑挑個水都能成為滿海島的焦點。王振彪和老丁一樣,內心裡是無比羨慕江德福能娶上這樣一個有文化、又漂亮又知書達理的老婆,可反觀自已的老婆,真是慘不忍睹啊!

一次王振彪和江德福走在路上,先是碰到了挑水還挑得很美的安傑,隨後是趕海回來赤著雙腳、裹著頭巾、挎著籃子、大笑大喊的張桂英。兩相一對比,王振彪心生感嘆,為什麼別人老婆挑個水都挑得那麼好看,對著自已的老婆冷哼一聲。可見王振彪對有一個知性漂亮的老婆是非常渴望的。

葛美霞是松山島上唯一一個與安傑類似的有氣質的女子了。有一次,王海洋在吃飯時說葛美霞是個老姑娘,將來指不定嫁給什麼醜八怪呢。當時王振彪就發火了,一巴掌就朝著自已兒子頭上打了過去。可見那時候王振彪就從心底裡很維護葛美霞了。

因此在老丁申請與葛美霞結婚的時候下狠手阻撓。所以,王振彪雖離島多年,卻在張桂英死後要娶還在松山島的葛美霞。


小凡侃侃侃


《父母愛情》裡,老丁的人設,在娶媳婦這方面,就是和江德福進行對比。

江德福不顧一切,娶了安傑。

老丁思前想後,不敢娶葛老師。



首先在娶媳婦的時機不同。

江德福娶安傑時,屬於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回家種地去。豁出去的就是他自己。他的退路就是一無所有,回老家當農民。

老丁在海島上,他已經是上有父母,下有四個大兒子的人,拖累太廣。而且他已經遭受了領導王振彪的警告。所以,他不僅面臨著一無所有,而且還更有可能無法養家養老養兒子的艱難境地。



其次,性格上和愛情上。

江德福還是很有勇氣,敢作敢為,老丁有點瞻前顧後。但是,究其根本原因,江德福是真的愛安傑,老丁,說實在的,真不是那麼愛葛老師,你看老丁,一會和一個牙醫勾勾搭搭,一會和葛老師眉來眼去,真說明,他並不是非葛老師不娶。

所以,他並不真的非要娶葛老師不可。而江德福,一定要娶安傑。

所以,在最後,老丁,左思右想,還是娶了德華,還是過上了“熱乎乎”的小日子。


老丁前老婆和後老婆,都是那種心腸熱,說話直,疼愛丈夫的好老婆,老丁還是很有福氣的


Longsuixinyuan


還在海軍學校上學的他對於江德福能娶到“資本主義”大小姐安傑這件事,雖面上不屑,但內心卻是羨慕的,安傑美麗大方,優雅又富有才情,這對於軍人們來說,自然吸引力十足。

喜歡文化人,也是對老丁命運的嘲諷。

農村出身的他,早在當兵前就在家鄉娶了親,妻子王秀娥是河南典型的農村婦女,在老丁眼中,粗俗,蠻橫,毫無修養,在學校上課後,才把妻子和兒子接到了青島,開始真正的家庭生活。

由於當時的軍人身份,老丁無法拒絕糟糠之妻,只能一邊忍受著生活,一邊對文化人心中抱有幻想。

直到妻子王秀娥在生第四個孩子時,難產而亡,年輕力壯的老丁有了重新選擇的機會。

這時,已經上島的他,對島上的葛老師留了心。

葛老師溫柔善良,長相柔美,又能教書也能畫畫,自然很對老丁對文化人的想象,但由於葛老師出身不好,即便條件不錯,在島上也是被人各種看不起,就連學生們都敢背後辱罵。

老丁雖對其有意,但抵不住輿論的壓力和自己軍人身份,為了名聲和未來,他不得不狠心拋棄葛老師,讓兩個原本看到希望的兩個人重新回到黑暗中。

老丁雖然睿智聰慧,但在這件事上,明顯還是遲疑了。

因為葛老師的出身問題,他選擇了退讓,這點上,當年執意要娶富家小姐的江德福,要勇敢許多,他不顧前程和指責,哪怕未來麻煩重重也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

優柔寡斷的老丁註定不敢和葛老師在一起,娶文化人的心願也成了畢生遺憾。


盤娛樂


老丁和葛老師算是有緣無分吧

首先是老丁和葛老師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老丁是因為學校鬧革命被下放到小島上去的。只是由於江德福的關照,在小島上沒有人很為難老丁。但是和江德福的順風順水,顯然老丁的日子過得很艱難。缺衣少食,還需要德華從家裡拿東西被褥救濟。而葛老師更不用說了,是漁霸的女兒,屬於被打擊的對象。開始還能在學校教教書,後來連教書的資格都沒有了。

其次是當時特定的生活條件。不能說老丁不如江德福有魄力,畢竟他還有四個兒子,不能僅僅考慮自己的愛情,更要考慮兒子的生活。當時王政委不批准他和丁老師結婚,如果他一意孤行,很難想象他們一家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只能是有緣無分吧。


靜靜和你話八卦


因為老丁真心暗戀的人是安傑。以前因為有王秀娥,所以只有心裡想一下而已啦,後來王秀娥去世了,老丁就把按照安傑的標準找對象列入計劃,所以才對安傑的好朋友葛老師一見鍾情,但是,葛老師必竟只是一個漁村裡面長大的漂亮女人,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下,處處表現的唯唯諾諾,自卑感極強,氣質學識都比不上安老師,雖然是讀過書的人,但比較當過高級炮校教員的老丁,教小學的葛老師也算不上啥文化人……

儘管如此,如果沒有王政委反對,已經是四個兒子父親的老丁還是會娶沒結過婚的葛老師的,他之所以放棄了葛老師,一方面是來自王政委的壓力,另一方面是他從沒有像江德福愛安傑那樣的愛過葛老師(包括後來的吳醫助),所以稍微有點外界壓力就選擇放棄了。

老丁之所以選擇了沒有文化的德華,應該是他深思熟慮後做出來的決定,用一句話就是:既然找不到他愛的就找個愛他的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德華是江司令的親妹妹,與江家攀上親,對他自己以及兒子們都有好處。


愛喝咖啡的大媽


跟江德福不一樣,同樣都是結婚遇到政治審查,要麼結婚回家種地,要麼不結留在軍隊高升,江德福選擇結婚回家種地,是因為他當時上沒有老下沒有小,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當然他很幸運,沒有被開除軍籍,而老丁上有老下有小,還有4個孩子,如果為了結婚被開除,那他的父母孩子誰來負擔,老丁不敢賭,也是不能賭,如果他敢賭,同樣也證明老丁太自私了,為了自己的婚姻,置父母孩子於不顧,所以老丁權衡利弊,作出了不跟葛老師結婚的決定


正直的憤青


老丁更愛自己。不要拿什麼養老和養四個兒子說話。至少他還有四個兒子。好像他回到農村就會餓死似的。真那樣的話,五六十年代中國農民都餓死了,是不是早就實現城鎮化了?老丁的表現,就和今天的女人明明在婚姻中受虐待,卻抓著兒子女兒說捨不得他們,所以才不離,是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