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每年從巴西和美國進口很多大豆,為什麼國內不大面積種植呢?

靜芯靜叻137884573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從我國曆史大豆進口數據看,巴西、美國、阿根廷三國的大豆進口量超過95%,其中美國和巴西的大豆進口量就高達92%。2017年全年中國進口大豆量高達9553萬噸,國產大豆1300萬噸,2018年進口大豆8800萬噸,其中國產大豆1400萬噸,即便是在2018年為大豆推出高額補貼的情況下,我國大豆進口依賴度依舊高達84%。有鑑於此,為何我國不能舉全國之力大面積種植大豆呢?科學興農認為有以下兩大因素。

耕地資源有限

我國提出了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的準則,而實際上來說18億畝已經很難維持了,比如說2018年我國的糧食耕地總面積為17.56億畝,其中用於秋糧生產的面積僅有12.8億畝,細分下來再看的話我們就明白了,其中玉米6.3億畝,水稻3.8億畝,大豆1.2億畝,而其餘雜糧2.7億畝。也就是說1.2億畝耕地生產了1400萬噸大豆,如果我國生產出1億噸大豆,需要多少耕地呢?很簡單做個乘除也就出來了8.6億畝耕地!也就是說如果要實現我國大豆自食其力的情況的話,我國夏糧就需要拿出8.6億畝的耕地,加上水稻的3.8億畝耕地,這也就意味著玉米和雜糧的份額完全就沒有種植空間了。

對於近些年的玉米,國家一直在高喊去庫存,優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等,但是你可曾知道單單2018年我國的玉米淨增量就高達3300萬噸,也就是說隨著我國國內玉米需求的不斷增加,國內玉米供給量已經顯得有些乏力了。更不要說不種植玉米了。參照當前玉米生產,如果種植大豆8.6億畝的話,這也就意味著我國糧食中玉米短缺2.3億噸,雜糧1億噸。由當前的糧食年進口1億噸轉變為進口3.3億噸。

當然也可能會疑問,為何種植玉米我國糧食結構就能夠維持,反而種植大豆就短缺那麼多了呢?這樣疑問的朋友估計是真的沒下過田的主,大豆屬於富含高蛋白,高油脂農產品,這類作物的共性就是產量非常低,比如說花生妹每畝400斤,菜籽350斤,大豆350斤。反觀玉米,產量就高達1200斤甚至一些高產田可以達到1500斤,大豆行嗎?顯然不行!

大豆生產效益偏低

下面咱們就來說說第二個因素,大豆生產效益偏低也是制約大豆產量增加的一大原因。大家知道玉米玉米怎麼擴大起來的嗎?曾幾何時,我國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大豆生產國,然而近些年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張,大豆種植面積逐步受到擠壓縮減,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當屬雜交玉米的推廣,使得玉米種植經濟效益迅速增加。對於大豆來說就顯得比較尷尬了,以2018年來說,在4月份農業農村部就明確了大豆高補貼的消息,同時又給各地下達大豆種植指標提高大豆種植滿級,然而大豆種植面積僅僅增加千萬畝,說起來制約大豆麵積增加的原因還不是效益偏低!從當前大豆效益看,如果不算補貼的話,每畝收益僅僅200-400元,而玉米經濟效益普遍超過500元,當然這同玉米產量比較高是離不開的。雖說大豆價位比玉米高出許多,但是由於價位偏低,整體效益依舊難以跟上玉米的步伐。

綜上來說,當前我們國家的生產國情決定了我國不可能全面性的種植大豆,而大豆生產效益偏低的現狀也決定了農民不可能放開手腳大面積的種植大豆。在去年我國為大豆提供高額補貼之後,相信在今年大豆種植面積會有不小幅度的增加,但是由於今年大豆進口渠道的增加,預計國內大豆也難言樂觀。


科學興農


2我們每年進口大豆約9000-10000萬噸,從巴西進口量約6000萬噸,阿根廷約500萬噸,還有3000多萬噸需要從美國進口。

全部國產需地量

我們以預測的9700萬噸進口量計算,我們國家一年大豆進口量9700萬噸,我們的大豆產量以200公斤1畝計算,需要48500萬畝耕地種植。如果算上我們大豆的出油率,那麼全部國產需要9-10億畝耕地。我們的耕地紅線是二十億畝,用近一半的土地來種植大豆,這個不太現實。

國家鼓勵種大豆

貿易戰打響以後,大豆進口關稅增加雖然是一把雙刃劍,但是我們也要考慮這個缺口,3000萬噸。我們國家每畝補貼300多塊來鼓勵大家種植大豆,我們分析很大的原因是在填補這個漏洞。



並不是我們不種大豆,我們的大豆種植產量實在太低,國家不補貼的話,農民只能賠錢。但是全部國產,10億畝補貼要3000億,太大的量。

產量低,產油率低

大豆產量低,大家都知道,農民積極性不高,同樣的收入的話,農民會更願意種玉米,沒有積極性的話也很難種出出來。


再有產油率地的問題也不太好解決,跟進口的還是有差距的。

所以我們不能全部依靠國產,還是要進口一部分,我們鼓勵自己種植,實際上應該還是用來補漏洞的,畢竟我們國家養活了世界上1/5的人口呢。


農科小孫說


我國每年進口大豆達到9000多萬噸,主要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國產大豆才1400萬噸。

有時候人們會想,為什麼天天嚷著去庫存,煤炭也過剩、鋼材也過剩、冰箱彩電也過剩,唯獨糧食要進口? 這是因為不管是鋼材還是冰箱,只要肯投資,買設備,加班加點幹,就能提高產量,唯獨糧食不行,因為糧食依賴耕地,而耕地無法增加。 我國需要七億噸糧食,自己生產六億噸,就必須進口一億噸,我們選擇了進口大豆。我們也可以做到自己生產大豆,實現大豆自給,但這樣就無法生產同樣多的玉米或小麥,於是就需要進口玉米或小麥。這是一個死結。

幸虧現在全球還有些“餘糧”,還有幾個國家的農民指望向中國出口糧食換錢,否則想進口都找不到貨源。

目前全球這點“餘糧”也是暫時的。每年全球出口四億噸糧食,一億噸來中國了,3億噸去了別的地方。想想看,如果人口再增長20億,按目前消費水平,另需要糧食7.2億噸,這點“餘糧”也就沒有了。

還有一點更可怕。現在世界許多國家還處於低消費狀態。非洲、南美人均消費糧食270公斤,而我國人均消費500公斤,美國1000公斤。全球人均消費量是360公斤。全球人口即使不增加,消費水平不用說跟美國比,只要想達到中國目前的水平,則另需要糧食10億噸。到那個時候,就不是靠提高關稅來將糧食堵在國門之外了,而是各個國家拼命搶著進口糧食來活命。

平心靜氣地想一下,從大的趨勢上看,什麼有機農業不用化肥呀不用農藥呀,小面積種一點賺賺富人的錢可以,大面積推廣根本就是脫離實際,把這些招兒都用上,糧食夠吃就不錯了。


種田博士後


有人說中國每年從巴西和美國進口很多大豆,為什麼國內不大面積種植呢?我國每年國內大豆需求都比較大,而且缺口更大,但是由於我國耕地面積有限,從國家戰略角度出發,我國首先要保證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的種植面積,才能保證產量,因此大豆在缺口的情況下只能依賴進口。



2017年我國進口大豆將近9500萬噸,而國產大豆不過1500萬噸左右,國產大豆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大豆需求。但是我國的國產大豆屬於非轉基因大豆,這些大豆基本都是用於食用加工,用於食用。

而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則主要用於壓榨、製作豆粕等飼料用途。根據市場消息,我國大豆缺口在2019年3月之前預計在1000萬噸左右。



因此前段時間我國就像美國進口大約296萬噸大豆,而巴西、阿根廷等國家也向其進口了數量不等的轉基因大豆,雖然轉基因大豆目前仍存在熱議,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轉基因大豆都人體的有害之處。

而且進口轉基因大豆價格跟國內大豆相比低了很多,因此國內更多的大豆加工企業更願意採購進口大豆,而不是國內種植大豆。



根據統計,2018/19年度,根據國內採購進度,預期到本月底大豆到港量在645萬噸左右。一部分進口大豆用於壓榨,而另一部分進口大豆則用於儲備需要。

然而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摩擦持續,我國減少了進口美國大豆,而轉向巴西、阿根廷等國家,但在進口大豆價格逐漸增長的情況下,今年我國也加大了國內大豆種植補貼力度,希望以此增加國內大豆供應需求。


鄉村波比


我國每年進口的大豆數量是十分龐大的,如果按照進口量,大約需要9億多畝的耕地來種植大豆才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

我國耕地面積大約在20億畝,主要以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和一些蔬菜等作為種植的主要作物,我國人口眾多,對於糧食、飼料、蔬菜等農作物需求大,同時又有對於畜禽、奶蛋、食用油等的大量需求。這就要求要有大量的基礎性產品作為支撐。



小麥、水稻、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這也是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一產糧大國,但也是世界第一的進口國,國內糧食的生產量遠遠不能滿足糧食的需求。同時大量的養殖業需要飼料,日常消費需要大量的食用油,而大豆是最佳的油料作物,榨油後的廢料又是作為飼料的最佳選擇,這也是我國大量進口國外大豆的主要原因。



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來考慮,我國出口小麥、水稻的量是極低的,主要是我們沒有足夠的糧食來供應國民的需求,但我國始終也沒有放開糧食中小麥、水稻、玉米的進口限制,也是考慮到國家安全穩定的需要。



更進一步的便是,不能以犧牲大面積種植大豆,而降低小麥、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種植量,這樣必然國內糧食種植量下降,必然又要通過進口小麥、稻穀等滿足國內對此的需求,這會讓國家陷入受他國控制的險地。


瓜農之友馬博士


確實,這些年,我國的大豆消費一直都是依賴於進口,其中巴西,美國是最主要的兩大來源國。與此同時,國產大豆供給量和消費量非常之低,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夠做到大豆消費自給自足,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我國每年的大豆需求量太大了;

第二,國產大豆的產量太低,全部自產後果太嚴重!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筆者此前已經有過多次的解答,今天再為大家仔細解釋一番吧。

中國大豆消費之高超乎想象!

曾經,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但是這個名號早就被巴西和美國搶走多年了,但是世界大豆消費第一大國的稱號一直被中國所保留。

現在中國每年的大豆消費總量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而且是遙遙領先的位置,2017年這個數值是1.1億噸,2018年這數值也突破了1億噸,要知道,全世界現在的大豆產量也不過是3.6億噸左右,這些年一直佔據市場大豆消費的30%左右,大到幾乎買光了全球大豆貿易中的所有!<strong>

而中國每年的大豆進口量在全球大豆貿易中更是起到了支配作用,幾乎佔據了絕大多數的份額,說一句中國買光了世界上所有的大豆都不為過!

大豆消費全部自給,成本過高!

其實不考慮後果的話,中國的大豆消費即便是如此之高,但是要想實現全部自產從理論上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畢竟中國還有20億畝左右的耕地,每年的耕地面積保持在16億畝左右,以國產大豆的畝產能力,實現每年1億噸以上的產量並不難。

但是為什麼我們沒有這麼做呢?因為成本太高了。粗略計算,指望大豆全部國產大概需要8億畝耕地,約佔我國耕地總量的40%,約佔我國糧食種植面積的50%。

如果這些土地全部種上大豆,也就意味著中國的稻穀和玉米種植面積大幅度減少,屆時,中國人還吃什麼?

所以,並不是中國沒有能力實現大豆自足,而是成本太高,我們承擔不起。


鍾情三農


想起姚明的一句公益廣告詞“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大豆進口也是如此,沒有國內的強勁需求,企業哪有動力去進口呢?回到題目裡的矛盾,竟然進口這麼為何不自己種,其實很多不瞭解情況的網友都如此一問,今晚還和一問網友就此探討了。其實我最近寫的專欄文章也針對此問題做了詳細的數據分析,在此簡單介紹一下。

一、國內需求巨大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地高,對肉蛋奶油的消費量日益劇增,為保持充足的肉蛋奶油供應,所以大力發展了養殖業,養殖就需要飼料啊。豆粕就是做飼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下圖就是我國的飼用粕的消費量,其中豆粕是絕對主力。

二、耕地不足導致大豆自產量嚴重不足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中,2017年種植大豆1.15億畝,產量在1500萬噸左右。但是我們同年的進口高達9554萬噸,這些進口的大豆靠自己種的話需要7億多畝耕地與2018年水稻和小麥種植的總面積差不了多少!要知道水稻和小麥的單產是大豆的3-4倍,若完全種大豆的話,意味著我們2018年生產的2.1億噸的稻穀和1.3億噸小麥就全的靠進口!

三、國際上的非轉基因大豆嚴重不足

還有網友說,雖然要進口為何不買非轉基因的。對不起,買不到!2018年進口俄羅斯、烏克蘭的非轉基因大豆之和都不超過100萬噸,這但進口量還不及益海嘉裡一個月的消耗量。國際大豆貿易中轉基因大豆佔據90%左右,我們的需求量是國際大豆貿易量的70%,這就是現實。巴西美國阿根廷供應著全球絕大部分的大豆貿易。

這就是為啥我們要進口不自己種,而且主要從巴西美國進口的原因。


柳小慶


有人說中國每年從巴西和美國進口很多大豆,為什麼國內不大面積種植呢?

先看一組數據:根據海關公佈的進口量數據,2017年我國共進口大豆9553萬噸,同比增長13.8%,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來自於巴西的大豆5000多萬噸,美國的大豆3000多萬噸。2018年1-11月份,已經累計進口大豆達到8231萬噸,同比下降4.3%,目前看中美貿易關係導致美國大豆進口減少的影響已經在顯現,而且後期特別是2019年一季度會表現更明顯。

進口了這麼多大豆,跟國內的消費增長是直接相關的:一方面增長的需求來自於豆粕,即飼料加工中的蛋白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來自於食用豆油的消費增加。這兩方面都和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關。特別是最近10多年來,消費結構的多樣化和食物需求的優化,使得大豆的需求也在提升,而且是逐年增加。

那麼回到題主所討論的為什麼不國內生產?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進口的大豆便宜,壓榨上出油率高,相比國產大豆更具有性價比;二是因為國內的耕地面積無法同時滿足日益增長的各類糧食需求。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也是農業農村部大豆產業鏈監測預警方面的首席分析師司偉測算,根據當前國內大豆每年的消費需求來算,若不進口的話,那麼需要種植7億畝大豆才能滿足需求。

而我國現在每年的糧食播種面積是多少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是17.56億畝,其中秋糧品種總的播種面積是12.8億畝。秋糧作物裡面,玉米的面積是6.3億畝,中晚稻3.8億畝,還剩下2.7億畝左右還需要種植薯類、雜糧類等作用,大豆的播種面積目前是1.2億畝,這還是供給側改革下推進大豆生產後的面積。

當然,在糧小咖個人看來,為什麼國內不大面積種植大豆,和種植收益有著直接關係。相比著稻穀和玉米,大豆的種植收益較低,特別是東北產區,還面臨收購季節無人問津的“尷尬壓力”。雖然說中國大豆的非轉基因特性,使得其本身價值相對較高,但在國內市場來說,一直以來卻是價值高、價格不高,農民自然種植積極性不高!


糧小咖


有人說中國每年從巴西和美國進口很多大豆,為什麼國內不大面積種植呢?



我國是世界上大豆進口的第一大國,而且大度的消費需求2018年達到了1.1億噸,其中90%需要靠進口,也就是說今年我國同巴西美國等地進口的大豆達到9000萬噸,其中巴西達到了7600多萬噸,美國只有700多萬噸。

對於我國的大豆生產狀況,今年雖然鼓勵了大豆種植面積,並增加了大豆的補貼標準,但是大豆的生產總量也只有在1300多萬噸左右,所以大豆成為我國一個瓶頸的產業。國家為了鼓勵大豆種植戶,在近五年內籌資35億元,對大豆種植戶加大力度補貼,已改善國內的大豆的市場狀況。



為什麼國內不能大面積種植大豆呢?主要是大豆的生產總量比較低,每畝只有三百斤左右,而且大豆的價格也只有1.6到1.8元每斤之間。而且國內的大豆種植成本比較高,機械化作業比較少,一般都是小農的傳統的種植方式,這也是大豆的種植成本增加,而且土地的承包租金也進一步提升,機械費的操作費用也逐步提高,這一切都使得我國大陸種植戶種植大都沒有更多的種植利潤。

2019年我國從俄羅斯東部租賃了一千三百一十七萬畝的耕地用於種植大豆,也就是說,我國明年的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27億畝,直接增加了1000萬畝的大豆種植面積。並且我國明年的大度種植補貼會進一步增加,比如今年的基本大豆補貼,達到了300元以上,所以明年大豆補貼力度還會加大,使得大豆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來解決我國大豆總產量。



總之,我國大陸的種植面積比較小的主要原因,一是大豆價格比較便宜,外國的大豆到岸價格都比國內的大豆的價格要低,而且外國的基本上是轉基因大豆,畝產量比我國的大豆種植的畝產量要高,也就是效益要好。而且外國的大豆種植成本比較低,都是機械化操作,大面積操作,這也使得大陸的利潤比較高,加上大豆的種植補貼增加,所以外國的大豆種植利潤較高,國內的大豆種植利潤較低。這就是國內農民為什麼不種植大豆的主要原因。


宗元三農堂


有人說中國每年從巴西和美國進口那麼多的大豆,為什麼國內不大面積種植呢?

這個問題提的好!不是國內不大面積種植大豆,實際情況是近幾年國內大豆的種植面積,一直在不斷的在增長,但是面對我國日益增長的大豆需求,國內的大豆根本就不夠我們消費,只能靠進口,這也是我國目前大豆產業的現狀!


首先我國目前的三大主糧是水稻,小麥和玉米,大豆種植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北,別的地方不是不可以種大豆,相反在我們河南以前也是大豆的主產區,但是隨著國外大豆的進入,國產大豆價格的走低,種植成本的上漲,大豆種植利潤越來越低,所以種植大豆的積極性不高,而隨著前幾年玉米價格的走高,所以很多農戶也都改為種植玉米花生等農作物。

另一方面國外大豆確實便宜,而且出油率高,人家萬里迢迢的進口過來,刨去運費和貿易關稅等雜七雜八的費用,也比國產大豆便宜的噸,所以比較受到糧油企業的親睞!


很多人會說為什麼不提高國產大豆的價格,刺激大豆的種植呢?目前國產大豆價格就已經沒有優勢,如果提價的話糧油企業就更會親睞進口大豆,所以為了保護國產大豆,目前我國不光在提高進口大豆的關稅,另一方面也在不斷提高大豆的種植補貼。所以目前我國的大豆產業是以補貼為主,價格為輔助!


綜上所述,我國的國情不一樣,地少人多,可用耕地有限,想要吃飽的話是不用進口國外大豆,但是想要生活條件提高,就不得不進口人家的國外大豆,進口大豆不只是為了榨油,最大的需求就是養殖飼料豆粕的添加。尤其是養豬行業每年對豆粕的需求量非常巨大!關於進口大豆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發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