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便溏,《參苓白朮丸》和《補中益氣丸》的區別,不知道別瞎用

在臨床上,《參苓白朮丸》和《補中益氣丸》是調理便溏的常用方子。而中醫上首要的原則就是“辨證論治”,那麼

同是調理便溏,《參苓白朮丸》和《補中益氣丸》之間有什麼區別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調理便溏,《參苓白朮丸》和《補中益氣丸》的區別,不知道別瞎用

它們兩者雖然都可以調理便溏,但是兩者針對的便溏證候卻有著很大差別。

《參苓白朮丸》主要針對的是脾胃氣虛導致的便溏,而《補中益氣丸》主要針對的是中氣下陷導致的便溏。

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溼,脾主升則清陽發媵理,實五臟,胃主降則濁陰下腸道,通六腑。脾胃乃氣機升降之樞紐,關係到氣血、陰陽、津液、水谷精徽的敷布與代謝。而脾胃之氣又稱為中氣。脾胃虛弱,運化失職致水溼內停而下利腸道則便溏。因此,脾胃虛弱便溏與中氣下陷便溏臨床表現相近,除大便稀薄外。常見疲倦乏力,少氣懶言之症。而中氣下陷便溏又兼見大便下墜不暢,脫盯,四肢欠溫等症,可資鑑別。(靈樞·口問):“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

調理便溏,《參苓白朮丸》和《補中益氣丸》的區別,不知道別瞎用

因而脾胃氣虛便溏的調理原則是健脾和胃,方選《參苓白朮散》;中氣下陷便溏則以補中益氣為原則,因而方選為《補中益氣丸》。

《參苓白朮散》方中,人參有補益脾胃之氣的功效,白朮、茯苓健脾滲溼;山藥可以補脾益肺,蓮子肉健脾澀腸,扁豆健脾化溼,薏苡仁健脾滲溼,均有健脾止瀉之力;縮砂仁芳香醒脾,行氣和胃,化溼止瀉;桔梗宣利肺氣,一者配砂仁調暢氣機,治胸脘痞悶,二者開提肺氣,以通調水道,三者以其為舟楫之藥,載藥上行;炙甘草、大棗補脾和中,調和諸藥。諸藥相合,益氣健脾,滲溼止瀉。本方補脾與利溼並用,而以補脾為主,祛溼止瀉。

調理便溏,《參苓白朮丸》和《補中益氣丸》的區別,不知道別瞎用

而《補中益氣丸》方中,黃芪補中氣、固表氣,且昇陽舉陷;人參,大補元氣;炙甘草補脾和中;白朮補氣健脾,助脾運化,以資氣血生化之源;當歸以補養營血,使所補之氣有所依附;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升麻、柴胡昇陽舉陷,與人參、黃芪配伍,可升提下陷之中氣。諸藥合用,既補益中焦脾胃之氣,又升提下陷之氣,且全方皆為甘溫之藥而能治氣虛發熱證。

調理便溏,《參苓白朮丸》和《補中益氣丸》的區別,不知道別瞎用

但是服用這兩者的時候,需要注意下面幾點。

如果打算久服《補中益氣丸》的話,首先要確定自己所患脾氣虛的證型符合藥物所治,否則會滋養陽氣,會引起上火的症狀。

而《參苓白朮散》應用廣泛,臨床經過辯證,無論外感與內傷,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久服《參苓白朮散》的話,也可能會引起一些不適,比如便秘等。

調理便溏,《參苓白朮丸》和《補中益氣丸》的區別,不知道別瞎用

五行相生相剋,一髒失衡,則其餘五臟皆失守,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鬱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徵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