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人不一定是書法家,但書法家一定是文人”這句話?

詩人澤淵


我覺得這句話是針對古代而言的。在古代,能夠受到教育的人是極度少的,因此能受教育的人都會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專心學習,熟讀書籍。書讀得多了,吸收到知識,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獨立的三觀,變成有文化的人。並不是所有人既讀書,又專心練習寫字,所以“文人不一定是書法家”。我們都知道要想寫得一手好字,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做到,更別說成為書法家了。在古代這麼貧苦的時代,人們首先面對的是解決溫飽的問題,沒有知識文化和經濟基礎的人是不可能想到要花那麼長的時間、那麼多的精力去練習書法的。能成為書法家,其中的艱辛是我們常人無法想象的,也只有文人墨客才有毅力為了夢想而堅持去做。因此,我覺得“書法家一定是文人”。


文在青


書法大家都是文人,不是文人也不可能成為書法家。沒文化,字寫得漂亮,再有功夫實力,充其量算是個手藝人,被稱為抄書匠。古代賬房先生字寫得好的多了去了,宮庭衙門謄寫官方文書的字吏能寫會畫的多了去了,沒一個成了書法大家。這不能怪歷史太現實,因為歷史本來就是由文人撰寫的。



從古到今,書法從來都不只是簡單的寫字,而是深入滲透著書法者的文化、性情、甚至是家庭出身、家族血統、社會地位等等。比如王羲之出身貴族,顏真卿官居高位,趙孟頫皇族血親……。這也正常,古時的文化人要麼是耕讀之家,要麼是書香門弟,要麼就是名門望族,肚皮都填不飽,怎可能舞文弄墨。



歷數歷代書法名家,基本可以得出書法家必然是文化人的結論。

從內涵角度,沒文化的書法作品缺少藝術底蘊。作品沒有歷史由頭,沒有書者自身的歷史存在感,本身就會使書法作品在品質價值上大打折扣。比如顏魯公的《祭侄文稿》,本身就是一個歷史事件,也因此滲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



從文學角度,文學與書法在藝術上互為承載。王右軍的《蘭亭序》文采飛場、辭章華美,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看看宋四家,哪個不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文學翹楚。文因字而更精妙,字因文而更出彩,二者相得益彰。



從原創角度,書法名家必須在集成之上而有所創新。古人學書也是要臨帖的,有的可以臨摩出和原作幾乎一模一樣的作品,明清時代各大仿製品書坊,就靠這個來吃飯的。沒有紮實的文化修養,要領會貫通書法義理,融塑打磨出新的氣質風格,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抱庸齋主


書法家一定是文化人,這句話有邏輯,因書法具有文化屬性,如果沒有文化,或文化水準低,對書法創作有著很大的制約。

書法學習過程,也是學文化,或提高文化水平的一種良好的方式,漢字之學,語言學,寫文章,修辭,皆與漢字組成的句讀都有一定的密切聯繫,而書寫漢字,具備一定的漢字學瞭解,識讀漢字義形意,有利書法藝術學習。

那麼從書者,熱愛詩賦文章,藉以書之,表達情致,算是文化人的雅興,於今杜會喧囂,找了一塊靜土,也是自我其樂。自得趣詣,人生之奢享,藝術屬性,令人興焉,一種無界的侈望,在現實而無法得到的東西,於此而淡忘,名利或許成了逝者如斯,之水流,也算過往雲煙。愛好一種雅趣。少些煩惱與傷逝,只有痛快與愉樂,心中由生。

也是文化人,窮則曠達,富則賦閒,各自於己之生存境界彼方,而自陶心性。這種人性,而區分文雅與市俗之別。

由此再說,文化人有雅緻,便從藝自尋心境之浪漫,文化人無雅,不從書藝,而喜釣魚,或騎獵其它。

一世一生,書法伴隨,或是書生意氣,不枉辜負一身之文化才氣。


狂喜淡墨a


筆者理解您的問答“文人不一定是書法家,但書法家必須是文人”其意:

一.書法家應多讀些、多學習相關知識的書籍,特別是古傳的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

二.書法家應多學一些文史哲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加強自身修行。

三.古時的人們如是說“書如其人”,書法家創作的作品風格其精氣神,必須是自己修行得來的,是其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真情所繪。

四.書法家必須集精湛的技藝,從文化中吸收更多的營養,豐富自己的知識面,苦讀萬卷書和要有極其廣泛的想象力於一身,古今書法家如是這樣:例如魯公的《祭姪文稿》、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等,舉不勝舉。因此,書法家必須是真文人,由不得半點參假。

五.文人不一定是書法家

例1:魯迅先生的字文氣沖天,但書法的藝術性還不能算合格。

例2:著名學者錢鍾書先生,他的字與他文相差太大,他的字沒有什麼技法可言,只能算是手寫體而已,故在書法上不能稱“家”

筆者以上的一些粗淺看法,只代表個人觀點。

謝謝“霍小姐的八卦爐”的問答邀請!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評論留言。

插圖-來自筆者的書法作品選。








祥禎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古代雖然沒有“書法家”這個稱謂,但古代的書法家一定都是文人。現在就不同了,文人不會書法的多的是,書法家不是文人的也多的是。因為現在的文人與古代不一樣,現在的“書法家”也不一定是文人。



認識一個會寫幾個字的人,不知道他有何神通,不久前還加入了級別高的書協機構成為會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書沒讀幾天,詩不會寫,詞不會作,甚至連像樣的文章都不會寫,只會鑽窟窿打洞,只會搞投機取巧,可就是這樣的人,日子卻過得非常滋潤,其“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大家說,像這樣的人配當文人嗎?



時下,有不少所謂的書法大家,也只是會寫幾筆字,他們也根本算不上文人,但是,他們卻非常想往文人圈裡擠,因為他們愛面子嘛。為了向人們證明他們是文人,有人還把朋友圈裡互發的短信而毛筆書寫,之後作為自己的“著作”出版發行。大家說可笑不可笑啊?



另外,還有一些所謂的書法家,只是抄詩抄詞抄先賢聖人的名言名句,而沒有自己東西。這類人,只知道靠名氣寫字賣錢,從不知道讀書,更不知道研究學問。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與文化密不可分。書法所表現的主體是文字。文字是文化的載體。雖然如此緊密的連為一體,卻不能劃等號。文是心,書法是藝。

書法是藝能。古代的藝能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凝鍊的物象。在古代要成為書法家,沒有傳統的文化作基石,字寫的再好也不為人重。

隋唐時期的經生,他們就是職業抄經手。論書寫的技能,他們不比任何大書法家的技能差。敦煌寫經便能證明。誰知道龐大的敦煌寫經,他們的書者叫什麼名字?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來,書法家之稱就無從談起。職業寫字的人,在古代稱為字匠。實際就和現在的從事專業書法經營的人差不多。抄抄寫寫,以此賺錢,在以前是被人看不起的職業。



現在對書法家的要求標準降低了許多。主要在文化內涵方面,個人的文化素養基本忽略掉。有的書法家,不論到哪裡,提起筆來便是“兩個黃鸝鳴一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一生寫此三千遍都不厭倦。咱也佩服他的韌勁。“厚德載物”“海納百川”“天道酬勤”,現在學書法的人不寫這幾個字,就不是書法家似的。滿大街全是一樣的內容,難道中國傳統文化就這麼幾個字才能代表我們的文化精髓?寫這幾個字才能體現出文人氣息?竊以為,這才是沒文化的表現。德不配位,殆已。庶人小民,有庶人小民之德。超出了自己的範圍,不但無益,反而害身。庖廚不逾樽爼,各司其職,各守其規。守住自己的本份,是庶人小民之德。

現在的書法家一定是文人?能當此者,能湊足兩位數,就算不錯了!


子衿書法


書法家肯定應該是文人。

毋庸置疑,由於創作的主體是人,那麼人的文化素養,必然會影響你作品的審美格調,以及筆下流淌的筆墨線條。

從古自今,即是書家又是文人者,不勝枚舉。蔡邕、王羲之、蘇黃米蔡、趙孟頫、祝枝山、董其昌等等,他們的綜合素養都很高,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藝術理論等樣樣精通。

中國書法是以傳統文化為根基的,如果學養不夠,必然會導致你藝術創作的先天不足,創新乏力。當下展賽頻頻,誘惑很多。普遍存在著“三浮”現象,即浮躁、浮誇、浮淺。我們應遠離喧囂和“三浮”,靜下心來,耐住寂寞,沉入水底,浸淫傳統。不得技法,不學理論,免談創新。對此,鄭板橋的論述很精彩:“精神專一,奮鬥數十年,神將相之,鬼將告之,人將啟之,物將發之。不奮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時浮誇,老來窘隘而已。”

書法是一種文化,需要學識,不是純技法的。如果僅限於技巧,充其量是個匠人。所以,必須注重綜合素養的提高。比如文學、史學、美學、文字學、音樂舞蹈等其他姊妹藝術的借鑑與吸收。黃庭堅教育其孩子時說:“士大夫不時時以古今澆之,則俗塵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三國魏鍾繇說道:“筆跡者界也,留美者人也......。”正因為作品是由人創作的,創作的主體是人,那麼人的學識、修養、品行等諸多因素必將影響其筆下流動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格調。

(下圖是我的拙作)











四官殿人書畫


書法成家要有一定的天賦,手指靈巧及手臂恆穩,還需要一定的審美及個性。



作為文人能夠積累足夠量的文學知識及詞彙量,行筆可以寫出一些精彩的文章基本就能達到文人的標準了。



文人可以字寫不好,只要知識面足夠,文章精彩就是合格文人。



書法家則不然,除了把書法寫好之外,還需要擁有大量的文學知識,尤其是古典文學知識。因為你需要書寫作品,總不能下筆就月落烏啼霜滿天吧!你看,那些常見的詩詞書法都被書法愛好者寫爛了,沒有幾分的新奇是否也妄稱書法的家啊。



再者,書法家要寫一篇文章一定要先把文章的內涵吃透,理解了內涵才有利於抒發你的胸臆,讓文章的精彩與你的胸臆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頂級的書法感染力,才是最優質的作品。



還有,書法達到家的地步,需要足夠的技法,章法,墨法及書法所特質審美觀。這些因素如何獲得?現在還沒有通俗的文字能夠表達出,這些書法領域的玄奧與神秘,那麼,怎麼辦?這就需要閱讀與理解大量的書法古籍,只有那裡才有你需要的技法,章法,墨法及書法所特質的審美觀,可那些都是古文,你要翻譯理解吧!再說書法大家給我們留下的不是直觀的語言啊,你看屋漏痕,印印泥,錐畫沙,還有八面出鋒,蟲食枯葉,不好理解吧!只有多練,多思考,你才能在有一天豁然。



既然你是書法家了,你得有一些自己的書法理解與經驗吧?沒有!還能成為書法的家嗎?沒有一定的文筆能寫出來嗎?具備了這些,你才敢自稱,或是被別人成為書法家。


在你走向書法家的路上,你已經成為了一個,被潛移默化的文人了!


一笑貫長天


文人不一定是書法家,而書法家一定是文人這句話不難理解。有一些文人特別是現代文人,字寫的就不怎麼樣,但在詩歌,文學創作方面顯示了自己的才華。還有古往今來以文掩書的大有人在。唐代李白,他的書法也很了得。魯迅,茅葿等。寫字寫的好的人大有人在,為什麼成不了書法家呢。因為書法這東西和繪畫有些地方相似,繪畫給人的感觀是物像,畫像了人認可,畫不像了,人不認可。而書法不同,它是以字為載體,以詩詞句式為傳達心聲,把自已的情懷和事物的認知用筆墨或氣憤,或舒暢,或昂揚,或鬱悶灑脫地表現在紙上。五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無不滲透著書法家的情懷。它是給本來死呆的字賦予生命的活力,沒有文學功底的人是絕對寫不出來的,所以書法家一定是文人。而不是一般的文人,是詩書思想對社會認知的有血性的全能文人。


丁懷亮734


君不見,古代書法家,哪個不是寫原創作品而流芳千載的?一般都是當朝有地位的文化大咖,或官員或名流,或文豪或詩人,有文化,書法佳,相輔相成。

可惜現在的書協會員們,早已丟失了這個文化底蘊,只會浪得虛名,徒有虛表,腐敗不堪!

只會抄錄唐詩宋詞,沒有原創能力。這也不配稱為書法家!

而當代文人也不再是墨客,術業有專攻,書法真的需要畢生追求,偶爾塗鴉一次,就可以實至名歸了?那是在其它行業擁有的名氣,帶來的名人效應罷了。

因此,有文化的不一定是書法家,但書法家一定需要文化底蘊。否則,就不要自稱書法家!啟功就從來拒絕說自己是書法家,堅稱自己是書法愛好者,這是他的自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