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中明玉和趙美蘭誰更慘?原生家庭的毒如何才能不擴散

《都挺好》終於結束了,從開始大家就議論紛紛覺得明玉太苦了,明玉簡直就是高配版的樊勝美。

明玉確實挺慘的,但是在《都挺好》中另外一個人戲份最少,她也許才算得上真實版的“樊勝美”,那就是明玉的媽媽趙美蘭。

趙美蘭本來是一個農村姑娘,但是貌美有才華,所以當年趙家就把自己這個姑娘當做了跳板,為了讓她啃老的弟弟可以去城市落戶,所以趙美蘭嫁給了猥瑣,懦弱,沒有什麼本事的蘇大強。

對於趙美蘭和蘇大強的婚姻,趙美玉的父母很是開心,畢竟以後閨女是城裡人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女兒可以把自己家的兒子也弄到了城裡去。他們不管趙美蘭是否喜歡蘇大強,只要蘇大強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就可以了。


《都挺好》中明玉和趙美蘭誰更慘?原生家庭的毒如何才能不擴散


趙美蘭結婚之後不負孃家的希望真的把弟弟弄到了城裡,而且自己辛苦 的工資除了養孩子還要填補孩子的舅舅,她的弟弟。

明玉只是不滿父母對與哥哥們的偏心,希望獲得更多的生活資源,當她求而不得的時候,就斷然的和父母斷絕了關係,雖然在後面他又是買墓地,又是買房子,但這是主動承擔的,而不是被動被要求的。

這個時候你們覺得誰和樊勝美比較像?


《都挺好》中明玉和趙美蘭誰更慘?原生家庭的毒如何才能不擴散


樊勝美也是仗著自己的年輕漂亮,獨自在上海打拼,但是她的一切積蓄都給了自己的家人,填補了哥嫂和他們的孩子

條件一般的不敢和她結婚,因為害怕她身後的無底黑洞。那些對她有所圖的人,她之所會虛以逶迤是因為人家有錢,人家會送她名牌包包,可是轉身那些包包就會被她拿到二手市場去賣掉,好把錢補貼到家裡。

一個為了家人不敢結婚,一個用自己的婚姻和以後成全了家人,他們才是真正象呢!不同的是樊勝美最終幡然醒悟決定為自己活一回。趙美蘭終其一生都犧牲在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和小家庭上。


《都挺好》中明玉和趙美蘭誰更慘?原生家庭的毒如何才能不擴散


趙美蘭之所以會這樣對明玉和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在她的家庭裡,父母就是以犧牲她的幸福來換得兒子的出息,那麼他們家自然是犧牲明玉成全兒子了,這在趙美蘭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明玉並不是趙美蘭,她有自己的個性和看法,所以他無法接受這種安排,因此悍然做出和家庭斷絕關係的決定。

其實可以說趙美蘭或者樊勝美不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處境繼續做原生家庭的供養者的話,他們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像蘇明玉這樣,資源被其他人侵佔。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有限,當他顧了孃家和兒子的時候,他實在是沒有能力再顧自己的女兒了。


《都挺好》中明玉和趙美蘭誰更慘?原生家庭的毒如何才能不擴散


如何才能讓自己不成為現實版的樊勝美、趙美蘭,讓原生家庭不再毒害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呢?

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多年工作中接觸了大量的真實案例和經過學術分析後,最終給了我們以下三個解決辦法:

1、和自己的父母對峙,找到自己的邊界

通過樊勝美和趙美蘭的人生,我們很容易發現她們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是捆綁在一起的,無論他們情緣還是不情願,最初他們根本認識不到,父母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會傷害到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大部分人除非等到山窮水盡,否則幾乎是發現不了自己和原生家庭的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的,這可能和我們中國曆來強調孝道有關係。父母偏心兒子,家產,好的資源都給了兒子,到年老的時候,兒子不管往往還是女兒的事!但是很多人是強硬的說:“我生了你,你必須管我,否則你就是不孝順。”


《都挺好》中明玉和趙美蘭誰更慘?原生家庭的毒如何才能不擴散


這種指責尤其是以樊勝美的媽媽最為強烈,主要是在《都挺好》中趙美玉的父母沒有出現,如果我們可以腦補一下的話,她的父母說不定比樊勝美媽媽更為惡劣。

所以我們需要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一個邊界,確定哪些事情是自己願意做,並且有能力承擔的,哪些是自己做不了的,那麼我就拒接,我不做。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產生和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對峙!

很多父母這個時候都會謾罵攻擊自己的女兒,說女兒不孝順,不為家人考慮,要斷絕家庭關係,讓女兒死在外面不要回來了。這是他們最初的反映,當他們發現他們的行為不起作用之後,他們就會進入談判階段,重新和子女之間建立界限。

這是最難的一個階段,因為每個子女內心都有對父母的恐懼,尤其是這些有毒的父母,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


《都挺好》中明玉和趙美蘭誰更慘?原生家庭的毒如何才能不擴散


2、接受現實,允許父母和自己憤怒。

武志紅老師說過一句話:“你所有的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來難以被別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納,然後根本無處安放的感受,其實就是來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來自於你與父母的關係,這是一個真相,我們必須尊重的真相。”我深以為然。

面對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痛苦,我們需要成長,我們需要改變,作為趙美玉她並不是甘心的守著父母給自己安排的這段婚姻,他也曾經想過離開這個家庭,離開蘇大強,只是條件當時不允許,沒有成行。

趙美蘭對明玉有特別嚴重的很。這種恨其實更多的不是對於自己的孩子,而是對於自己的父母。她把對父母的恨,轉移投射到了自己的女兒的身上。

所以我們要允許自己對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懷有仇恨,憤怒的情緒,我們也允許當我們和父母對峙的時候他們有憤怒情緒。試想之前我們屬於那種,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的乖乖女,現在突然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們覺得無法控制我們的時候就會用憤怒來控制我們,希望藉由憤怒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接受他們會憤怒,同樣我們也更要接受自己也會有憤怒和仇恨。


《都挺好》中明玉和趙美蘭誰更慘?原生家庭的毒如何才能不擴散


3重新定義愛,讓自己新生。

很多時候,子女不敢和父母對峙的重要原因是我們不願意接受,父母就是不喜歡我,父母就是不愛我,這個可能的結果。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之對於子女,他們並不是不愛,而且愛的方式不合適。趙美蘭真的不愛蘇明玉嗎?不一定,只是她愛的方式,不是自己女兒所能接受的,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像自己一樣,但是女兒並不是她。

很多時候,父母只能以他們認為愛的方式去愛自己的子女,就像趙美蘭的父母不會認為我把女兒嫁給蘇大成有什麼錯誤,他們反而會覺得,我把女兒嫁的很好,使她從農村人變成了城裡人,她還把弟弟的戶口也弄到了城裡,她過上了跟別人不一樣的生活。


《都挺好》中明玉和趙美蘭誰更慘?原生家庭的毒如何才能不擴散


這種愛在我們的眼裡或者是張美蘭的眼裡,這是一種犧牲。我犧牲了自己,才有了弟弟城市戶口的落實。其實很多時候父母所能給的只是他們的眼界內的一種愛,但是這種愛呢可能,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根本不合適。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重新去定義愛,瞭解正常的愛是什麼。

愛的行為不會折磨我,也不會讓我們失望,更不會讓我們產生自我憎惡,愛不會帶來傷害,愛是一種令人幸福的感覺,愛會滋養我們,讓我們擁有健康的情感。

當我們理解了愛的行為可能是這樣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意識到,有些時候不是父母不愛,而是他沒有能力也不知道怎麼來愛我們,儘管這個事實很可悲,但是我們也只能接受。

當我們建立起自己的邊界,不再做原生家庭供養者的時候,父母就會和我們陷入討價還價的過程,從新建立親子邊界。當我們重新定義了愛之後,我們也就能去了解他們當時的一些行為和選擇,最終做到原諒他們,放過自己,讓自己為自己負責,讓自己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