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蝸居》你有什麼感想?

木易楊9894


2009年看完《蝸居》:房價太高,降了再買!
2019年再看《蝸居》:當時看完,就應該買!

《蝸居》滕華濤導演,海清、張嘉譯、文章、李念,鄔君梅主演。

2009年播出,以當時社會熱點---“房價過高”為主題,講述了兩姐妹的生活、工作、愛情。

這部電視劇非常成功,因為熱點主題關乎每一位老百姓,當時房價正處於瘋長的風口浪尖,所以觀眾每天追劇,創新收視率。

優秀的劇本把每一位演員的角色都刻畫的入木三分,全劇演員幾乎在播出後一炮而紅或者更紅。

張嘉譯和李念扮演的角色臺詞新穎,行事大膽,是整劇一大亮點,李念扮演的角色也是婚姻當中一個敏感的話題,在當時播出時,極具討論性。

文章的暖男角色,被綠的可憐勁兒招人心疼,幾段哭戲,讓我們看到他的演技。

海清的角色完全沒有被掩蓋,出色地表演出買房落地紮根的強烈慾望和中產階級生存的壓力。

鄔君梅飾演張嘉譯的妻子,第一次刷,覺得她演的真好。第二次刷,發現她把原配的做派和尺度拿捏的如此好,無奈、隱忍、顧全大局。

當年看《蝸居》感慨很多。

感慨張嘉譯有錢有勢,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不理解海清,對買房的執著,急切的心情,和她說買就得買的決心。

感慨房價真高,電視劇都拍了,這事兒得管,房價太高,降了再買!

十年過去了,2019年的今天再看《蝸居》感想不同。

海清怎麼這麼高瞻遠矚,眼光決定一切,早該聽她的。

蝸居的播出竟然是最後的提醒:再不買,你就被動了。

要是早領會到精神,現在躺著吃。

你也有和我一樣的感慨和經歷嗎?


大臉先生MrBigFace


這個電視劇播出很久了,那個時候看跟現在看心情完全不一樣,看法也完全不一樣。

《蝸居》是2009年播出的電視劇,那個時候我在上初中,我只看到了劇中海藻和宋思明還有小貝的愛情,青春期嘛,看東西比較淺,而且情竇初開的年紀,看什麼都是愛情。我記得只有放學回家了才能看一兩集,當時我還小,我所能看到的就是海藻是個不要臉的小三,這種人最後活該流產,房子太貴不買,出租房就挺好的。



前幾天看了李念出演的《都挺好》,思緒一下子扯到《蝸居》劇裡了,好吧,又看了一遍,這次我看到了愛情,金錢和地位,我一邊看一邊在想,如果在2009年我看完這部劇就勸我媽買房,我爸媽現在就不會這麼辛辛苦苦的攢了大半輩子的錢卻只能付個首付了,如果那時候我勸我媽買房說不準我現在就是富二代呢!哈哈,異想天開了~



我再看的時候沒有那麼痛恨海藻反而覺得她可憐,海藻是愛宋思明的,但是她也愛錢,她沒有錯,唯一的錯就是宋思明是已婚男人,但是放在現在這個時代還真的不足為奇,看看娛樂圈的人和事,看看自己身邊的人,多少人為了錢而撕破臉,多少人為了房子而當小三,突然覺得一點都不奇怪了,時代變了,連我的三觀都變得扭曲了,我知道!



最後還有地位,宋思明所身處的位置應該為人民服務,他卻讓人民服務了他,而且太貪心,太貪財,最後的結局他自殺了,在09年時看的大快人心,貪官終於死了,但是現在我倒覺得死了算便宜他了,受一下牢獄之災比較適合他!



好了,最後說一下總結感受:

第一: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二:小三沒有好下場第三:貪得無厭會犯法

西門東門南門北門


電視劇中宋思明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他長袖善舞,風度翩翩,溫文儒雅,溫存柔情,對家人安排妥貼,對愛人不離不棄,宋雖是貪汙腐敗,卻不會讓人痛恨,反倒很是惋惜。張嘉譯成功塑造了完美情人,好父親,好丈夫形象,卻把貪汙腐敗人員善良一面烘托的太好,成就了一個讓人稱道典型,一度讓人覺得宋是個好人,他死時竟然心生憐憫之情。

同樣的,我並不同情海藻,性格決定命運,她搖擺不定,對物質對肉慾都缺乏抵抗力,她以為享受當下就可以,最後落得個人財兩失。小佳強烈建議未婚女性看一下這部劇,尤其是還未戀愛,剛踏入社會的女性。小佳覺得女人要儘早建立牢固的金錢觀。愛錢不可恥,愛男人的錢也不可恥,最恐怖的事情就是人生早期很重自然屬性但是後來很重視社會屬性而且因為這個轉變見異思遷,這樣的女人最容易被男人拋棄,前任窮男友可能指責其拜金,後任富男友若知道真相也會很不愉快的。






最佳電影


 這部電視劇已經播出這麼久了,現在來說有點過時了,但是小時候看的感覺跟現在一點都不一樣,剛剛突發奇想,重新看了結局2集,剛在晚上看到有人自編,宋思明沒死,當官這麼久總有手段,海藻到了國外之後,接到了宋思明的電話,多少人心裡都會期待這樣的結局,彷彿他們忘了宋思明已經結婚還有個孩子,我想,因為,這個是愛情,一個成熟的男人和小女孩所演繹的最好的愛情,如果宋思明沒有結婚,他擁有現在的金錢和條件卻不是貪官,說不定會得到真正的幸福

  宋思明年輕的時候沒錢,可能這個時候有那麼個女人對你很好,即使並不是喜歡的類型,也會出於感激然後結婚,可是在以後的生活中,又會遇到他真正喜歡的那個女孩,可是時間會把人變老,會有家庭的責任,但是宋思明的心卻未冷,海藻的幼稚,她的單純,她眼睛露出對未來生活的期望,和要六萬都會小心翼翼的舉動,都會深深打動他,就是個需要照顧的小女孩,所以宋思明是真的愛上海藻,希望能夠照顧她,不光是為了肉體的歡愉,而是他這個時候好像重新回到了年輕的時候,充滿活力,有理想,有個小女孩依賴他,索要的東西在他看來,微薄的可愛,海藻也從他那得到了年輕的小貝無法給予的安全感,從而深深的愛上了這個能解決她所有的問題,幫她遮風避雨的男人

  男人年輕時候無法得到的東西,當有能力了,都會想要彌補,就像愛情,其實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這個玩意真的是奢侈品,誰不喜歡漂亮的女孩,但這個社會如此現實,埋葬了太多感情

  宋思明與其說是愛上了海藻,不如說他是愛上了年輕時候的自己,那種激情的感覺在官場中勾心鬥角和回家面對幫他處理錢的問題的老婆那裡是感受不到的,那就是簡單的戀愛,給予小小的物質,就能得到滿滿的真心,而他缺少的,可能就是這種心動的感覺。


中國傳媒大學自媒體A


一定要學會自己選擇,海藻受海萍的影響太多了。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女生,人生軌跡註定是不同的。

海藻剛畢業的時候,家裡給找了銀行的工作,其實她是想回去的,海萍給攔了下來。對於妹妹她是好的,但是她沒考慮到她是大人了,她們的不同,替她做了太多的選擇。

海萍個性軟弱,單純天真,沒有主見擔當,並不太適合在大的城市打拼。

海藻自己是和自己賭了一口氣,包括樓下的老李,阿姨,之類的。但是卻對海藻造成了太大的影響,包括她後期知道海藻和宋思明的事情,沒有勸阻,反而默認,並且從中獲利。





華沙之城池


十年前《蝸居》熱播時,那會還在讀大學。對這部劇並沒有太大的追捧,當時認為它主要的兩個主題,雖然很現實,但“房價”和“小三”都離自己太遠。

房價,當時看著真是高,也就是因為高房價,因為五萬塊,海藻一步步當上了小三。當時還在讀大學的自己還不是很明白,房子的重要性,為了個房子,至於嗎?


十年過去,工作將近九年,又是在一線城市工作,眼睜睜看著房子一直一直地漲,回過頭去看,當時《蝸居》裡面的房價真是便宜,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也可以這麼說吧!

現在想買房,更是越來越買不起,如果當時看完《蝸居》,能夠咬咬牙,早點堅持,也許就已經上車了。


娛樂木夕


蝸居不知道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鳴。我無奈的也成為一個。暫不說演員的演技如何,就故事本生已敲響我們沉悶在心中的痛。是的,小貝的確沒有錢,的確沒有地位,那麼宋思明在像小貝這麼年輕的時候又是什麼樣呢?誰知道勤肯的小貝就不能成為像宋一樣的人呢!海藻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有錯嗎?海蘋為了買房子每天吃麵條甚至為一塊錢跟蘇純大吵有錯嗎?蘇純為了賺錢攬私活不慎洩露商業機密有錯嗎?都沒有。房子,這已成為現在人們最頭痛的字眼(搞房地產的,有錢人,go-vern-ment部門除外)。房價已遠遠超出大眾能承受的範圍。即使不吃不喝,在上海拿5000塊的工資,買一套房子要多少年?前兩天某知名人士,任某某說房價還要漲,中國人有錢,都放在炕底下,我真的很想代表中國9億老百姓掌你兩耳光。小貝身上雖然有獨生子女的特性,但是我們要承認他對海藻的好是有目共睹的,我是希望她們在一起的,但是從海藻背叛小貝的那刻起,我希望小貝離開。因為海藻不值得,如果你想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請先放開小貝,離開他以後再去追。你的背叛對小貝產生多大的傷害你知道嗎?看到小貝對著和海藻初次相遇的地方怒吼,我心痛了。絞痛!他竟然還是選擇跟你在一起,心裡承受著煎熬,還對你那麼好!那種痛苦別人是理解不了的。即使最後他沒有戰勝心裡的陰影,但是他努力了。小貝默默離開的時候我很難過,相信看過電視的人都很難過。為什麼這麼好的人你不去珍惜,海藻,我想問你,你愧疚嗎?很久沒有看到好的電視作品了,繼士兵突擊之後這是唯一觸動我的電視。也許是因為它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狀!單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它成功了,因為他表現的真實,能夠撥動人們心底的弦。但是他被禁播了,難道真是因為裡面有很多裸露的詞彙嗎?我想不是,因為有很多比蝸居更暴露的電視依然在上演。我想它暴露的是go-vern-ment的脊椎,心虛了嗎?反思:1,go-vern-ment應該做的不是禁播,而是解決蝸居現象。2,年輕人應該珍惜眼前人,在一起不容易,一起的奮鬥出來的成果才值得驕傲。3,有關人士應該知法守法,而不是謀財謀色。


小菜雞255


從“小三“熱看《蝸居》誘惑(10年前寫的,原文不作修改,跟大家分享,輕噴!)

《都挺好》結束了,在所有的演員中,可能只有朱麗扮演者李念的演技讓人出戏了。但第一次被她圈粉,還是從《蝸居》時候開始的,那時候的她很年輕、很可愛,也很清純。

迷失,是一個時代的,誘惑,又是無處不在的,而選擇,又是讓人難以割捨的……

最近電視劇《蝸居》熱播,很少追潮的我在鄰人的反覆推薦和謠傳要被封殺的信息慫恿下,終究沒有禁得住誘惑,看了。這部片子引起了人們熱議,看完第一集的時候朋友問,什麼感覺呢?我說:這導演太會賺錢了。朋友對於我的這種認知評判力表現出了無奈之舉,因為這個故事太真實了,現實得讓人心痛,真實得令人窒息,而在我看來,能在這個小三當道的時節進行這樣的演繹,導演是極其值得欽佩的。終於是看完了,也驚詫於人物的生動,語言的貼切,思想的傳神,很少有的嘖嘖“真是這樣”感覺,也許是因為生活的時代太貼近的緣故吧,朋友再問的時候,居然找不清喜歡或者討厭,只有一個對於作者的感慨:故事太真實,而結尾太故事。

是的,生活中就這麼幾類人,每個人都能找出自己相應的位子,而“海藻”不在少數,其他人的命運差不多,而唯獨這個小三卻是出人意料的,“海藻”隨馬克隻身出了國,留下了500萬的“撫卹”資產,無疑故事算是完滿了,但很難想象,一個一無所有的女人在國外應該怎麼生存呢?在生活面前,經常,頓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還有艱難,有人建議《蝸居》的作者六六再寫個續本,名字就叫《一個職業二奶的美國生活》,雖然言語苛責,但似乎,這樣的結局也在昭示著什麼。

電視劇完結之後,看看在網絡的N多調查中,儘管有太多種的假設,而女人大多的選擇還是“宋”,忽然有個奇怪的想法,想問問女孩們,如果讓你當小三,你會選擇一個“宋”這樣的政界人物還是一個叱吒商場的富豪榜單人呢?政壇會讓你呼風喚雨,錢當然不在話下,但他最終是沒有結局的,政界人物要的是“作風”,而商人要的是“顏面”,政界的小三隻有許來的一個未來,而商界的小三可能爭來一個完美。當然也只是想想,不曾去問過任何一個人,儘管身邊有不少的小三,但註定這樣赤裸的問話是會遭到唾罵的,彷彿你才是真正讓人不齒的小三一般。

有人痛恨“小三”,有人同情“海藻”,有人說其實“小三”是不幸的,而我覺得“海藻”身為小三,幸運大於不幸,不管他們之間是否真的有愛,就只因為她有著厚忍的“小貝”,有著有權有錢的“宋”,我想並不是每個小三都這麼幸運吧?

看看生活中那麼多的“海藻”,今天的小三儼然成了一種職業,更或者是一種時尚,而不是一種恥辱,更有將地下工作轉到地上,併發揚光大的意思,而小三,似乎也並不都是為了享樂,她們有自己薪水不多的工作,她們被情人安置在城市邊緣的民房出租屋裡,他們沒有高檔的服裝,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他們也沒有太多的錢,但他們還會一樣膽戰心驚地快樂著。有時候會不解的想,他們不曾從“拜金”的起點走向“敗金”的原點,她們這般無圖無報、無怨無悔究竟為了什麼?難道只是證明自己還年輕,年輕就必須用來揮霍?小三,已經成了一個時代的標誌特色。

曾經有這樣一句話關於男女的言論:女人無所謂正派,正派是因為受到的引誘不夠;男人無所謂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看完《蝸居》,惟留一聲嘆息。

十年過去,才發現作者編劇都是厲害到與時俱進的,總能拍出大家愛看的。最後想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你覺得李念的演技有進步嗎?


火魚觀點


看完蝸居,突然懂得了一個道理,女生一定要學會獨立,學會去抵抗誘惑,不為眼前的小利和心理的虛榮所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情。喜歡名牌包包,擁有名牌化妝品,這不是錯,也不是一種虛榮,錯誤的是女生獲得它們的方式。在蝸居中,海藻為了獲得她們,享受它們,出賣自己的身體與愛情。但是她真正的快樂嗎?不,當獲取到它們的時候,她可能會短暫的擁有一種快感,但是時間長了呢,它們也就真正像平常物件一樣,再看再也沒有了激動的心情,喜悅的感覺。反而存在著一種空虛,不知道什麼事自己真正擁有的。所以當女生真正對一件東西渴望的時候,請自己去爭取,而不是依賴別人來給予。至少當你回過頭來看時,你還能想起當初的拼搏。故事的結尾是令人傷心的,海藻和宋思明在相互給予的過程中終於感覺到疲憊,不得已以一種悲劇的方式結束。宋思明的贈與是有時間限度的,因為他並不是真正的愛海藻,如果真正的海藻那麼也就不會讓她當小三了。所以女生們一定要自強起來,靠自己的雙手來獲得自己想要的!



千里馬影評


劇中宋思明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他長袖善舞,風度翩翩,溫文儒雅,溫存柔情,對家人安排妥貼,對愛人不離不棄,宋雖是貪汙腐敗,卻不會讓人痛恨,反倒很是惋惜。張嘉譯成功塑造了完美情人,好父親,好丈夫形象,卻把貪汙腐敗人員善良一面烘托的太好,成就了一個讓人稱道典型,一度讓人覺得宋是個好人,他死時竟然心生憐憫之情。

同樣的,我並不同情海藻,性格決定命運,她搖擺不定,對物質對肉慾都缺乏抵抗力,她以為享受當下就可以,最後落得個人財兩失。小佳強烈建議未婚女性看一下這部劇,尤其是還未戀愛,剛踏入社會的女性。小佳覺得女人要儘早建立牢固的金錢觀。愛錢不可恥,愛男人的錢也不可恥,最恐怖的事情就是人生早期很重自然屬性但是後來很重視社會屬性而且因為這個轉變見異思遷,這樣的女人最容易被男人拋棄,前任窮男友可能指責其拜金,後任富男友若知道真相也會很不愉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