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裝逼失敗的案例?

用戶93194042350


歪史認為能符合這個題目的首選宋襄公稱霸。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宋襄公,子姓,宋氏,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姑且不已成敗論英雄,這位老兄,即位以後,野心勃勃,一些想有所作為,他即位的時間正好是齊桓公晚年。

齊桓公在位期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時間成了天下國君的榜樣,爭相模仿學習,所以,宋襄公在齊桓公死後,迫不及待的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公子目夷勸諫說小國圖謀霸主是不行的,但是老兄不聽!

當時,正好齊國發生內亂,齊太子奔宋,於是宋襄公糾合幾個小國家組成聯軍,浩浩蕩蕩的奔赴齊國,由於齊國這個時候被奸臣搞得烏煙瘴氣,齊國人於是配合宋軍,裡應外合,共同擁立齊孝公即位。

就這樣,宋襄公聲明大增!這個就給他希望稱霸給了信心也給了錯覺。於是他裝模做樣的號令諸侯,以盟主之位號令,結果這樣招來齊國楚國的不滿。

當時周天子封分的諸侯國還剩下不少,好多都是袖珍型的國家,在宋國周圍也有這一些,譬如,曹國,衛國,滑國,邾國等等。

宋襄公第一次會盟就在這一些小國家之間開始,過程非常精彩,為了震懾小國家,宋襄公命令人把鄫國國君押去祭祀,又因為曹國國君不停話發兵包圍了曹國。

然後,終於等來諸侯大會盟,圍在宋國身邊的都是小國家。

但是都沒有發作,宋襄公定下來下次會盟的時間和地點,然後有約定說都不帶軍隊,在出發前,他哥哥叫他帶軍隊保護,說楚國人是不講信用的,但是宋襄公剛愎自用不聽哥哥的勸諫。

在會上,果然,楚成王與他爭奪盟主的位子,一言不合隨即命令人把宋襄公抓起來帶到楚國囚禁,想以此威逼宋國。沒多久在魯國的調停下釋放。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宋襄公因為會盟栽了個大跟頭,相比就會長點記性吧!但是,可能這句話這個時候還沒有,也就是說,宋襄公這位老兄沒有長記性。

在他回國以後,聽說鄭國幫助楚國,為了洩憤,便率軍攻打鄭國。楚國好不容易等來藉口,前來救援鄭國,宋兵回軍與楚兵交戰於泓水,宋兵已經列好陣,楚兵還沒有渡河,宋襄公沒有攻擊,楚兵過河以後,宋襄公沒有攻擊,楚兵準備好以後,宋襄公攻擊,然後大敗。宋襄公本人也中了一箭。因此喪命。

留下了一個宋襄之仁的成語。可以說是活生生的例子!


歪史


1968年美蘇之間的兩極冷戰正玩的有聲有色,雙方經常跑到對方家門口撩閒刷刷存在感。這年的5月,美國航母埃塞克斯號結束了地中海巡航,溜達到北歐附近。既然到了毛熊的家門口,不撩閒似乎有點違背傳統,於是他們興高采烈的在挪威海玩起了反潛演習。

挪威海是蘇聯出入大西洋的咽喉,美國佬在家門口這麼玩毛熊肯定不能熱烈歡迎就是了。他們每隔4小時就派兩架圖-16轟炸機去抵近埃塞克斯號,大概的意思就是,孫子,你猜老子會不會請你們吃一發大伊萬?但是眾所周知毛熊不是幹細活的料,一星期之後他們把埃塞克斯號給跟丟了。這就有點卡臉了,說好四小時一次的問候說沒就沒了,美國佬肯定認為咱們慫了啊!

關鍵時刻必須得有英雄站出來,而英雄這玩意毛熊從來都不缺。王牌飛行員普力夫中校果斷的站了出來,小崽子們,看好大爺是怎麼玩的!話說普力夫同志真不是吹牛比,他是玩轟炸機的老手,最擅長超低空飛行,是少數能駕駛起飛重量達70噸的圖-16轟炸機玩超低空掠海突防的超級王牌。有地勤小熊表示,在他駕駛的飛機舷窗上經常能看到海水。

要說王牌就是王牌,普力夫沒用多長時間就找到了埃塞克斯號,但只是發現目標並不能滿足普力夫同志突(zuo)進(si)的慾望。他要讓美國佬見識一下蘇維埃真正的技術,現在是showtime!他果斷從航母的頭頂兩次穿越,然後回頭以每小時500公里的速度貼海面超低空飛行,距離海面高度僅15米,與埃塞克斯號的甲板平行著再次超過航母。

普力夫同志志得意滿,濺起的海水都能糊美國佬一臉,就問你們一句話,爺到底吊不弔?當時一群美國大兵目瞪口呆的看著普力夫秀微操,全體跑到甲板看上帝,甚至還拿珍貴的錄像機記錄這牛逼的時刻,當時美國佬的表情大概是這樣的:

被非人技術折服的美國大兵紛紛要求普力夫再來一發,那架圖-16果然開始拉昇、掉頭,然後一頭扎進了大海,還冒出滾滾濃煙。美國大兵們再次全體懵逼,我擦,這是玩啥?熊哥!我們可真的啥也沒幹!碰瓷得講基本法,你們不能搞這麼低級的栽贓!這邊還錄著像呢!

給普力夫當僚機的毛熊也好半天才回過神來,表示好像剛才普爺飛的太低,濺起的海水進了發動機。美國大兵們則表示普爺貌似飛的太低,翅膀拍海面上了,反正我們真的啥也沒幹,熊哥,你們一定要相信我們,俺們過來只是撩閒,沒想開片。沒回過神來的毛熊也表示,沒事,沒事,我們經常玩脫,已經習慣了。你們早點回去吧,沒事別老過來浪,挺危險的,這次是砸海里了,萬一哪次砸你們船上就真鬧出大事件了。

就這樣,王牌飛行員普力夫同志實力裝逼不成,掛了。未來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回過神來的美國佬一直拿來嘲笑毛熊,毛熊也只能恨恨的表示,當初怎麼就沒砸你們船上?


歷史吐槽機


裝逼名詞解釋:以賣弄、做作獲取虛榮心的自我滿足甚至欺騙性質的行為,向別人表現出自己所缺少不具備的氣質。

最初裝B這個“B”不是你想象的那種器官,而是指英文boast,意思是自吹自擂。



裝逼這種行為是人類所特有的,只要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就有裝逼行為,裝的成功者沾沾自喜,裝的失敗者啪啪打臉,歷史上有哪些裝逼失敗的案例呢?

No.1 卡爾達諾

卡爾達諾是個私生子,在十五世紀的意大利備受歧視,性格變得孤僻和倔強。這種性格的人極易成才,但人生往往以悲劇收場。果不其然,在達芬奇的指點和影響下,卡爾達諾醉心於研究醫學、數學、物理以及占星術,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當時中世紀的意大利,不論皇室還是民間,都非常流行占星術。卡爾達諾也醉心於此,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到處給人家算命,不僅給親戚朋友算命,最後突發奇想還給耶穌算了一掛,結果因為褻瀆神靈被捕入獄。

出獄之後,卡爾達諾技癢難耐,又給自己算了一卦,算出自己將死於1576年9月21日。可是,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那一天很快到來,卡爾達諾發現自己健健康康活蹦亂跳的,絲毫沒有要死的跡象。生命事小,名節事大,於是在當天,卡爾達諾自殺了!



用生命來裝逼,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No.2 王朗

王朗是魏國老臣,都七十六歲高齡了,不回家抱孫子,非要繼續發揮餘熱,跟著曹真去打諸葛亮。曹睿一勸再勸,王朗一再堅持,曹睿不好駁老同志面子,只能同意。



大戰前一天,王朗突發奇想,他準備不用計謀,不用武力,不用一兵一卒,他要走到陣前,憑三寸不爛之舌讓諸葛亮知難而退,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老爺子,哪來的盲目自信呢?曹真也不相信,大家都不相信,但拗不過老爺子,就巴望著奇蹟出現了!



奇蹟沒有出現,論罵戰,王郎根本不是諸葛亮對手,諸葛亮一頓老狗老賊老不死的痛罵,王朗氣急敗壞,一口氣沒喘上來憋死了!

諸葛亮:“這老傢伙碰到我活該你倒黴,我就是裝逼終結者!”

No.3 魏延

魏延腦後有反骨,這個劉備沒發現,張飛沒發現,魏延自己也沒發現,就只有諸葛亮發現了!魏延剛投降劉備,諸葛亮就要殺他,說他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

魏延一肚子委屈,我這是家族遺傳,我爺爺後腦勺凸一塊,我爸爸也凸一塊,這怎麼就是反骨了!



後來,劉備說情,諸葛亮這才放過他。魏延後來跟著劉備徵劉璋,平張魯,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死後,跟著諸葛亮六出祁山,也立功無數。諸葛亮五丈原昇天之前,料定魏延在他死後必反,於是授給馬岱密計,讓他如此如此。

後來,就有了魏延三聲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大喊“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重要的事情準備喊三遍,但第三遍這個“我”字還沒喊出口,身後不遠的馬岱手起刀落,魏延人頭落地。



裝逼有風險,裝時需謹慎!


一半秋色


抗戰時期,淞滬會戰國軍全線潰敗之後,國民政府已經撤離南京,轉進武漢。這時候,國軍高級將領中的有識之士基本上普遍認為,日軍從上海登陸以後沿江西進,南京已經無險可守,再在南京死守只是徒增傷亡,沒有太多意義。

尤其是國軍原定的國土防禦作戰方案中,掩護南京和長江航道的東部防線並不在南京附近,而在江陰一線。1930年代初,國民政府曾投入巨資,在江陰一帶修築了大量堡壘,作為國防工事。張發奎曾經奉命監修。

按照原定計劃,國軍在上海失守之後,退下來的國軍應當進入江陰一帶的國防工事,依託工事持久防禦,掩護南京。但淞滬會戰潰敗之後,國軍無心戀戰,撤下來的國軍建制已經完全混亂,無法指揮,潰軍一路潰逃,直接到了南京附近。

李宗仁認為,在當時的局面下,國軍不應再繼續死守南京,而應當把剩餘國軍組織起來,轉入南京外圍的山區,打運動戰和游擊戰,以遲滯日軍進攻,爭取時間。如果再以潰敗下來的國軍死守南京,不僅南京守不住,而且會損失更多有生力量。

但委員長認為,南京是國民政府的首都,國際觀瞻所繫,不能一槍不放就逃走,必須要抵抗一下。所以,委員長召開高級將領軍事會議,徵求意見。在會上,委員長問,誰願意留下來守南京?

國軍高級將領面面相覷,槍炮無眼,誰也怕自己在南京變成日軍槍炮之下的遊魂野鬼,所以都不願意,誰也不肯站起來接受這個命令。李宗仁在回憶錄裡說,他當時正想說服委員長放棄守衛南京,儘早把部隊撤離南京的時候,突然有人主動站起來了,說他願意守南京。

這個人就是北伐時期的國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

唐生智原任湘軍師長,處在與廣東國民政府對峙的前線,1926年湖南督軍調整之後,唐生智本認為應該是他升任軍長,但結果卻並不是他,於是他斷然聲明,脫離北洋政府,倒戈國民政府。湘軍進攻唐生智,唐生智向廣西和廣東求援,於是才有了北伐戰爭。

唐生智投降國軍之後,他所率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唐生智任軍長。率先出動救援唐生智的桂軍則被改編為第七軍,廣東粵軍為主的第四軍則出動了兩個師,其中葉挺是第十師先遣團的團長。第七軍、第八軍和第四軍的這兩個師從攻下長沙後,向武漢進攻,是為北伐軍的西路軍。

在寧漢對立時期,唐生智一度成為武漢政府的實際控制人,因為當時第七軍和第四軍都已經在攻南昌的時候東調,武漢一帶實際上只有唐生智下屬的湘軍部隊。當時唐生智麾下部隊總共約有十多萬人。武漢決心東進討蔣時,也是以唐生智為總司令。

但討蔣失敗後,唐生智通電下野,這之後他基本上就脫離了軍隊,再未能東山再起。因此,在沒有人願意接盤留守南京的情況下,唐生智主動請纓,倒不完全是因為他有多愛國,而是因為他把這視為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

唐生智接手南京防務後,名義上從淞滬戰場撤退到南京附近的部隊都要受他節制,統一指揮。但他很顯然忽略了一點,此時南京附近的國軍幾乎全部是黃埔系將領控制下的部隊,除了委員長,誰都不放在眼裡,唐生智這種多年坐冷板凳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南京失守後,唐生智到了武漢,蔣委員長主持召開會議總結教訓,會上一些黃埔系將領就認為,南京失守時部隊損失比較大,主要是唐生智指揮有問題,而且在南京已經被日軍攻破的情況下,唐生智沒有及時下令全軍撤退,造成部隊比較大的損失。

委員長對此十分憤怒,一度揚言要嚴辦唐生智,黃埔系將領中甚至有人認為應該殺唐生智以謝天下。但按照最近臺灣披露的史料所述,實際上唐生智是下過全軍撤退命令的,只是在他下命令之前,黃埔系將領已經各自帶著自己的部隊先逃跑了,根本沒等到唐生智的命令發下來。


蕭武


歷史上愛裝逼的人很多,有些人裝逼成功,有些人,卻裝逼失敗,貽笑大方。人是如此,有的時候國家也是如此。近代發生的裝逼失敗的事件,而且發生在我們國家的就有一起很有名的事件。那就是炮擊英國軍艦紫石英號事件。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剛剛結束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百萬雄師陳兵長江北岸。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雙方談判好的協議書上簽字,正式宣告談判破裂,中共百萬大軍蓄勢待發,準備渡江。可是就在此時,長江霧氣瀰漫的江面之上卻突然出現了一個黑乎乎的龐然大物,一艘掛著米字旗的英國驅逐艦正從上海開來,由東向西方向緩緩前進。當時在渡江戰役打響之前,毛主席和黨中央曾經明確說過:如果我們和帝國主義的軍事力量有衝突,我們不能打第一槍,放第一炮。但是如果對方敢於開槍開炮,我們就要堅決回擊。



前線部隊看到紫石英號航線直接威脅到我渡江部隊的渡江路線,於是鳴炮警告,英國軍艦對中方警告的回答是展開大幅國旗表明身份,開足馬力繼續前進,各炮塔轉向中方,準備還擊。這挑釁的舉動說明紫石英號艦長認為中國人民可欺,後來據說此艦長還放話說:解放軍最後通牒要4月20號撤離,我就偏要在這天航行,中國人是不敢向外國軍艦開炮的,看中共能把我怎麼樣!面對英國軍艦如此囂張,前線部隊忍無可忍,在多次警告無效之後,開炮射擊。這炮聲一響打破了帝國主義認為我們中國人好欺負的腐朽陳規。遭到炮擊以後,紫石英號艦長斯金勒下令軍艦全速前進,全力開炮還擊!在雙方的炮擊下,紫石英號艦身,甲板,指揮台,炮塔等多處中彈,有兩發炮彈直接命中艦橋。斯金勒和他的副艦長重傷倒地,操舵兵當場死亡。不可一世的紫石英號頓時威風掃地。傲慢的英軍此時此刻慌忙掛上白旗表示投降。解放軍看到對方投降,便停止了還擊。後來統計紫石英號死亡45人,受傷93人,我人民解放軍傷亡243人。




紫石英號為什麼敢於在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軍面前還如此囂張,就是因為對自己過於自信,認為中國人還是和鴉片戰爭時期一樣,任人宰割。故才會在我們面前耀武揚威,肆無忌憚。進入中國內河也大搖大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聲讓他們所謂日不落帝國裝逼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可以說是近代裝逼失敗的一起很典型的案例了。


塵埃檔案館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後,周圍的國家都很怕他。即便是金國這種帶甲百萬的大國,也不會主動招惹他。但是偏偏在中亞地區有個新崛起的國家不信邪,不僅主動招惹他,還三番四次的進行羞辱。於是最後,這個國家就被蒙古從地球上給抹去了。

這個裝逼失敗的國家叫花刺子模,裝逼失敗的國王叫阿拉烏丁·摩訶末。



花剌子模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主要的領地在現在的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最強盛的時候還將邊界推到了今天的阿富汗、伊朗境內。

不過花剌子模的歷史雖然悠久,但是在崛起之前,這個國家一直都在給人當小弟。這種藩屬國的身份,從公元前六世紀就開始了。

據史料記載,第一個征服花刺子模的國家是公元前六世紀的波斯帝國。波斯在征服花刺子模後,將他們併入帝國的領土。

公元前四世紀初,波斯衰落,花剌子模乘機宣佈獨立。但沒高興多久,被匈奴人趕到中亞的月氏人建立了強大的貴霜帝國。在月氏人的大兵壓境下,花剌子模再次臣服。這是花刺子模第二次被征服。

幾百年後,波斯薩珊王朝崛起,波斯人趕走月氏人,又重新控制了花剌子模。花刺子模第三次被征服。

到了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帝國征服波斯,也順帶徵服了花剌子模人。於是花剌子模又變成了阿拉伯帝國的小弟。這是花刺子模第四次被征服。

幾百年後,到了相當於中國北宋時期,中東的塞爾柱帝國崛起,又控制了花剌子模。這是花刺子模第五次被征服。

若是按照最早被征服的時間算起,截止到這個時候,花刺子模已經整整被奴役了1600年之久。



在被塞爾柱帝國統治的初期,花拉子模再也不甘心當附庸,便有獨立的想法。對此,塞爾柱帝國當然不同意了,於是出兵鎮壓,花拉子模的獨立夢想再次破碎。

但沒過多久,發生了一件很有“蝴蝶效應”的事情。終於讓花刺子模人實現了自己的獨立美夢。

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崛起後,推翻了契丹人的統治。不服女真人的一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率領下西遷,滅掉了西域地區的東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鶻,並在西域當地建立了西遼王朝。

新建立的西遼在向東擴張(找金國報仇)失敗後,轉而向西擴張。這就難以倖免的與花剌子模的宗主國塞爾柱帝國開戰了。

公元1142年,西遼大軍與塞爾柱決戰。塞爾柱人戰敗,連退幾百裡。西遼的大軍乘勢入侵了花剌子模,逼迫其稱臣,每年進貢三萬金第納爾。於是花剌子模又變成了西遼的小弟。這是花刺子模第六次給人當小弟。

但是這一次當小弟的時間不算長,只有六十年時間。


六十年後,由於西遼王朝衰退,對花刺子模的統治力大不如前。而此時,花拉子模也迎來了自己的新任國王—阿拉丁·摩訶末。




在摩訶末的治理下,花剌子模國勢逐漸反超了西遼。於是,摩訶末大膽的向西遼展開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攻打臣屬西遼的撒馬爾罕(在今烏茲別克斯坦),但被西遼軍反殺。

雖說被打敗了,但是摩訶末一點也不怕西遼報復。因為當時的西遼已經是要分崩離析的節奏了,就連撒馬爾罕的國王也看出了西遼要完的節奏。於是被揍的撒馬爾罕國王和揍人花刺子模聯手,一起趕走了騎在他們頭上收保護費的西遼,並將西遼的勢力趕出了河中地區。

後來這兩家又因為利益反目成仇,摩訶末便滅了撒馬爾罕王國,獨霸了河中地區,接著向阿富汗和伊拉克進攻。先是在1215年征服了古爾王朝,接著又在1217年把苟延殘喘的阿拉伯帝國打得向他求饒。

此時,花剌子模人在摩訶末的率領下,連連幹翻了此前騎在他們頭上耀武揚威的宗主國。一時間,花剌子模人的腰桿硬了,覺得自屬於花剌子模人的時代要來了。因而對誰都看不上,也包括同時間崛起的蒙古。


當時的蒙古跟花刺子模一樣,也是一個剛剛擺脫金國統治的國家。由於成吉思汗要專心對付金國,不願意四處結仇,就主動派人跟花刺子模溝通,希望能互通商務,大家一起賺錢。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節到花剌子模締結了通商貿易協定。按照簽署的協定,蒙古人派出了一支450人,500頭駱駝,攜帶大批金銀珠寶的龐大商隊到花刺子模。

結果誰都沒有想到,這支蒙古的大商隊到達花剌子模的至訛答剌城後,居然被該城的總督看上。總督見財起意,派人誣告蒙古商隊的隨行人員當中有間諜,上報摩訶末,請求把商隊的人全部都殺了。摩訶末在沒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況下,便下令處決蒙古商隊的成員,並沒收了全部財物。

這個事件傳回蒙古後,成吉思汗大怒。但鑑於不想招惹是非,全力攻金國,成吉思汗便沒有出兵報復,而是又派出了使者,爭取和平解決這個事件。

結果蒙古使臣到達撒馬爾罕後,又被囂張跋扈的摩訶末給殺了。(蒙古正使被殺,副使被羞辱性的剃光了鬍鬚)


這一連兩隊使臣被殺害,換誰也不能忍。成吉思汗在深思熟慮後,決定暫緩攻金,調兵全力攻打花剌子模。一方面是為了報仇,另一方面是將花刺子模這個處於上升期的帝國直接消滅掉,免留後患。

公元1219年,蒙古十五萬大軍西征。這一次西征,除了木華黎之外,蒙古的所有大將全部出征。

幾個月後,蒙古軍隊突入花剌子模境內。然後大軍直撲花剌子模的首都撒馬爾罕。

當時撒馬爾罕的守軍有十一萬人,進攻的蒙古軍兵力相當,也是十萬人左右。雙方先是在城外激戰六天,花拉子模大軍被打得總潰敗,隨即便撤入城內,不敢出戰。

這一戰打得花刺子模人心驚膽戰,尤其是國王摩訶末在見識到蒙古騎兵的厲害後,膽子都被嚇破了。從開戰前的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直接變成了畏蒙古如鼠,見到蒙古旗幟就撒丫子跑路的一個人。國王摩訶末的性情轉變,這也是後來花刺子模被蒙古人輕而易舉消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後,蒙古大軍對撒馬爾罕進行圍攻。在城破之前,摩訶末偷偷的逃走了,成吉思汗聽說之後,派哲別和速不臺率三萬人,在後面追殺摩訶末。並分兵給窩闊臺、朮赤、察合臺等,讓他們各自作戰,率軍攻打花剌子模的腹地。

同年七月,窩闊臺率領的一支兵馬攻破了花剌子模的另一個大城市烏爾根奇。城內十一萬俘虜全部被殺,一個不留。只有工匠和婦女和兒童被當作俘虜,押回了蒙古。

經此兩戰,花剌子模的四十萬大軍被幹掉了一半,而此時距離蒙古宣戰才一年時間。成吉思汗在決定出徵前,心裡還覺得沒譜,不知道花刺子模的底細如何。等到開戰後才發現,這群人實在是渣渣,連“弱弱”的女真人都比這些所謂的河中強國要厲害的多。(正是因為花刺子模的不堪一擊,直接導致了成吉思汗後來對西亞的繼續侵略)



連續大勝後,蒙古軍隊繼續追殺花刺子模的殘餘勢力。當初囂張且不可一世的國王摩訶末在哲別的追殺下,逃到了裡海的一座小島上。沒過多久,摩訶末一病不起,最後氣死在了這個小島上。

摩訶末死後,他的兒子扎蘭丁繼位。這位花刺子模的新國王剛繼位,就立即糾結殘餘部隊與蒙古決戰,結果又被打得大敗,六萬花剌子模軍被斬殺,扎蘭丁僅率四千殘兵逃往印度。

這一戰後,花拉子模軍隊徹底被消滅。被打得膽戰心驚的花刺子模貴族向蒙古投降。一個坐擁四十萬大軍,面積比南宋還要大,剛剛才崛起的大帝國,僅僅才五年時間,就被成吉思汗給滅掉了。

花刺子模滅亡後,摩訶末的兒子扎蘭丁從印度潛回到波斯,並向伊拉克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借兵,聲稱要復仇,佔據了克爾曼、伊斯法汗等地區。不久後,他又乘阿拉伯內戰,出兵攻佔阿塞拜疆等地區。儼然有恢復花刺子模昔日榮耀的勢頭。

蒙古人聽說扎蘭定死灰復燃後,決定第二次西征,追殺扎蘭丁。在追殺他的過程中,蒙古趁機攻入伊朗,如順手牽羊一般,佔領了伊朗地區。後來扎蘭丁逃到了高加索山區的阿塞拜疆地區,蒙古又繼續追殺。(後來扎蘭丁死在了阿塞拜疆)

總之就是扎蘭丁往哪裡跑,蒙古就往他逃跑的方向追殺,然後再順手牽羊,攻滅一大片西亞當地的國家。可以說,蒙古帝國後來會有那麼大的疆域面積,摩訶末和扎蘭丁兩父子的“貢獻度”很高。

被蒙古人摧毀了稱霸夢想後,花刺子模人再次回到了他們最熟悉的生存方式:給人當小弟。這是他們在歷史上第七次給人當小弟。

一百五十年後,元朝和統治花刺子模的察合臺汗國先後覆滅。西亞地區被新崛起的帖木兒征服,花拉子模遂臣服於帖木兒帝國。這是第八次給人當小弟。

後來波斯王朝崛起,花拉子模轉投波斯,這是第九次被人征服。

到了1540年左右,花剌子模人為了擺脫波斯的壓迫,舉行起義,建立希瓦汗國。但最後還是被沙俄所滅,併入了沙俄帝國。這是花剌子模第十次被人征服,也是最後一次。

現在已經沒有花剌子模了,昔日花剌子模的領土,分別位於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兩國境內。


Mer86


歷史上有個力舉寶鼎裝逼失敗被落下的大鼎砸死的君王,他就是秦惠王的兒子——秦武王贏蕩。

秦武王嬴蕩生來爭強鬥狠,炫耀武力,事事都想壓別人一頭,這種逞強好勝的性格為他離奇死亡埋下了伏筆。

提起秦武王嬴蕩大家可能不熟悉,也許是他的生命很短暫的緣故,只活了23歲就被寶鼎砸死了。

提起他的老爸秦惠王可是大大有名,他老爸以善用人才,精於權謀而聞名一時,在位期間曾重用張儀,白起等人才,在戰國七雄中名列第一。




話說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秦惠王因病去世,嬴蕩即位稱王,時年19歲。

嬴蕩從小長得人高馬大,天生神力,當政期間他不是選賢任能,而是崇拜武力,喜歡和勇武過人的猛士交往。當時秦國有名的大力士烏獲、任鄙都是因為有神力而被任命為將領。

當時衛國有個大力士叫孟賁,兩膀一晃有千斤之力,曾經腳踢斑斕猛虎,手擒東海蛟龍。以力大無窮聞名列國。

當時孟賁聽說秦武王重用天下勇士,於是就趕赴咸陽面見秦武王。有道是:“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秦武王經過一番測試,發現孟賁比烏獲、任鄙還要勇猛,當即任命其為驃騎將軍,位在烏獲、任鄙之上。

周郝王八年(公元前307年),23歲血氣方剛的秦武王率領孟賁、烏獲、任鄙等一批勇士前往周天子的都城洛陽。秦武王想在周天子面前顯擺威風,提出要參觀周天子保管的天下九鼎。




這九鼎傳說是大禹採天下之金屬鑄成,鼎上刻有各州的山川、人物、土地貢賦之數,代表著荊、梁、豫、雍、揚、徐、青、兗、冀九州,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王權。

參觀了一會,秦武王看到雍州鼎,雍州代表著陝西這一片,即秦國所在地。秦武王心想:“我應該把這隻鼎帶回去。”他轉頭問周天子是否有人舉起過這隻鼎,周天子知道秦武王的用心,就淡然回答說:“此鼎重若千鈞,從來沒人能挪動半步。”

秦武王一聽來精神了,“這正是我裝逼的時候,讓周天子見識一下我的本事”。秦武王先象徵性地詢問任鄙、烏獲兩人能否舉起雍州鼎。

這兩人知道秦武王的脾氣,他倆可不想搶了武王的風頭,紛紛表態說舉不起來。

孟賁剛來不久,不瞭解秦武王喜歡裝逼,他走到鼎前,對秦武王說:“大王請讓臣試舉”。說完,孟賁把衣袍撩起,收緊腰帶,下蹲馬步,探臂膀抓住兩個鼎耳,一叫丹田力,大喝一聲“起!”只見雍州鼎被孟賁抬離地面大約半尺高。

因為用力過猛,孟賁的雙眼充血,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秦武王眼見孟賁舉鼎成功,心中很不服氣,心想我必須超過孟賁。



秦武王走到了鼎前,這時候烏獲、任鄙急忙上前勸阻,生怕嬴蕩有什麼閃失。“大王萬乘之軀,不要輕易嘗試危險的活動。”二人齊聲勸道。

可秦武王我行我素慣了,況且這是在周天子面前,豈肯放過炫耀武力的機會。只見他脫下錦袍,束了束玉帶,走到了雍州鼎前。

這時烏獲、任鄙再次苦苦相勸。秦武王不高興了,生氣地說:“你舉不起來,還不讓本王舉,你是嫉妒本王嗎?”

這下烏獲、任鄙再不敢勸了。只見秦武王伸手抓住鼎耳,使出全身力氣,果然將雍州鼎舉起半尺多高。

秦武王並不滿意,他覺得自己的勇力在孟賁之上,怎麼也要舉著鼎走幾步才顯出威風,裝逼也要裝到極致。

秦武王剛要移動腳步,可是他的力氣已經用盡了,就好比強弩之末不能透紙一樣,他不能移動半步。



但是自負的秦武王強行邁步,剛挪出一隻腳,重心不穩就摔倒在地,雍州鼎正好砸在他的右腳上,當即粉碎性骨折,鑽心的劇痛讓他昏死過去。

儘管秦國右丞相樗裡疾當即組織醫生進行救治,但秦武王流血過多,於當夜死去,這就是秦武王裝逼失敗的下場。

結語:事後,樗裡疾追究責任,逞強好勝的孟賁被五馬分屍,有勸諫之功的烏獲、任鄙則被升職。堂堂一國之君,為了顯擺自己武力,在大好年華時卻被大鼎砸死了,實在是可悲可笑可嘆也!


秉燭讀春秋


俗話說“做人莫裝X,裝X遭雷劈;做人不要吊,裝吊被狗咬”,可芸芸眾生,總有一些特立獨行的人不聽老人言,總想著挑戰一些真理名言。


普通人倒也罷了,最多尷尬一下就過去了,可有些本已歷史留名的人也來湊這個熱鬧,也許是怕後人記不住。比如下面幾位:

一、秦武王

秦武王就是《羋月傳》中秦昭襄王的異母哥哥。正因為秦武王死了,秦昭襄王才得以上位,羋八子才能垂簾聽政。

那秦武王是怎麼死的呢?裝X過頭,自己作死了。

秦武王名蕩(浪蕩的蕩,浪死了),孔武有力,喜歡和人比力氣,手下軍事將領也都是大力士。

武王四年,嬴蕩帶著手下任鄙、孟說來到了周天子的地盤。

可能周天子比較窮,國都沒有什麼好玩的給嬴蕩玩,嬴蕩就看上了宮殿前面的九鼎。

九鼎乃大禹治水之後所鑄以鎮九州,每尊鼎有千鈞之重。

嬴蕩問手下:“你們誰能舉起這鼎?”

手下知道他要比試,都說不能。孟說不識時務的站出來說:“要不我試試?舉不起來不要怪我。”

孟說做完準備,真的把鼎舉起來了,也是累的眼珠迸出,目眥流血。

武王一看不服了:你能舉,我也能舉。最後武王也舉起來了。武王想:孟說舉起來我也舉起來,這也沒分勝負啊,不行我得走兩步。

範偉走了兩步,瘸了,智商也降低了,武王更厲害,走了兩步把命搭進去了。

武王舉著鼎,一邁腿,吃不住勁了,鼎掉下來了,正好砸他腿上,粉碎性骨折。

武王大喊一聲:“疼死我了。”說完暈過去了。

手下人七手八腳的把他送回驛站,支撐到晚上一命嗚呼了,年僅23歲,還是太年輕氣盛啊。孟說因為比賽間接害了武王,被滅三族。何苦來得呢?


這正是:

裝X不成性命丟,身後未有子孫留。

九鼎自古無人覬,自己作死不怨周。

二、晉景公和他的太監

晉景公,知名度很高,晉文公重耳的孫子,沒有吃到新糧食就掉到茅坑淹死的君主,“趙氏孤兒”的始作俑者,他也是裝X界的一朵奇葩。

晉景公病重算命,算命先生說你吃不到今年的新糧食了。等糧食收穫那天,晉景公專門吩咐用新糧做飯,召來占卜師:“你不是說我吃不上新糧食嗎?現在飯就擺在我面前,你還有什麼好說的?砍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算作死。晉景公還沒動筷子,突然肚子不舒服,一口飯都沒吃就去廁所了,然後就變成了歷史上最臭的君主——掉進茅坑淹死了。

晉景公這個X裝的不漂亮,要是我怎麼也要吃一口飯,哪怕一粒呢。

晉景公裝一下就好了,可笑的是他身邊的近臣太監,稀裡糊塗就把自己裝進墳墓了。

在晉景公去廁所的這段時間,這個太監和別人吹虛:“唉,知道嗎?我早晨做夢,夢見我揹著主公登天成仙了,你們說是不是好兆頭?我肯定要升職了。說這麼半天,主公怎麼還不出來呢?咱們去廁所看看。”

好嘛,他們進去一看,嚇傻了,立馬通知太子大臣。

太子他們來了,趕緊令這個太監講晉景公背出來了,“你不是要揹著主公成仙嘛,那你去陪葬吧。”

太監卒。


正是:

心魔附體身有疾,不食新麥茅廁斃。

太監吹牛陪葬去,主僕裝吊無人敵。

三、宋襄公

俗話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可這句話對於宋襄公來說不適應。

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皆用拳頭說話,只有宋襄公恪守周禮,以德服人。但是當你的德遇到別人的拳頭的時候,就會鬧笑話。正所謂“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宋襄公有兩次著名的裝X不成反被打臉的事蹟。

第一次,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召集眾諸侯國會盟,其中就包括齊國楚國等強國,以盟主自居。之前齊國內亂,得到了宋襄公的幫助,這次會盟大家都忍了。

可是宋襄公不和大家商量,又約定秋天再次會盟。齊楚大國很是不滿。這就好比印度想要召集中美俄法英來開會,以確定印度的全球霸主地位。

宋襄公的哥哥目夷勸他,以小國當霸主,必定招災,再次會盟你應該帶兵前去,因為大國是不講信用的。

宋襄公反而說:“是我自己提出來不帶軍隊的,與楚人已約好,怎能不守信用呢?這不符合契約精神,我要以德服人。”

結果嘛,宋襄公被楚成王抓去吃了幾天免費牢飯,在其他諸侯國的調停下才被放回去。

按說,你一個小國,被現實教訓了,就老老實實過自己的日子好了。宋襄公可能覺得上次作的不夠,回到國家立馬發兵攻打楚國小弟鄭國。

這楚國能忍?立馬調撥軍隊攻打宋國首都。宋襄公在泓水迎戰。

宋襄公擺好了陣列,楚軍還在渡河。目夷一看這是好機會啊:“我軍兵少,我們可以半渡而擊。”

宋襄公說:“這怎麼行,我是仁義之人,我軍是仁義之師,這樣打敗了楚軍他們也不會服氣,我要以德服人。”

楚軍渡完河開始列陣。目夷又勸到:“趁他們陣腳未穩,我們可以攻擊。”

宋襄公翻著白眼說:“這不符合人道主義精神,我要以德服人。”

結果,在絕對實力面前,仁德就是一張廁紙,宋軍大敗,宋襄公受傷,回國不就,傷治不愈而亡。

正是:

小國爭盟禍難逃,滿口仁義真徒勞。

不納良言身消死,空留笑柄任人嘲。

四、侵華日軍將領飯冢國五郎

要說二戰時期作死的日本人不少,但卻沒有飯冢國五郎死的這麼離奇的。

飯冢國五郎是日軍101師團連隊長,因為長的稜角分明,滿腮落鬢胡,很符合戰神的形象,一直是日本宣傳界的寵兒。

1938年9月,日本一記者來到中國廬山前線採訪飯冢國五郎。當時日軍攻擊中國軍隊不利,雙方進入焦灼狀態。

記者採訪完了之後,被飯冢國五郎的形象吸引了。因為苦戰,飯冢曬得極黑,眼睛裡全是血絲,鬍子已經多日不刮,顯得相貌猙獰。尤其是天氣酷熱,他上身赤裸,顯得頗為兇猛。

記者提議為飯冢國五郎拍幾張照片。在記者的吹捧下,飯冢同意了。

在戰壕裡肯定不行,拍出來影響日軍光輝形象。記者們選了附近一個比較符合戰場氣氛的高地,飯冢頭戴頭盔,手握指揮刀,又吼又叫,又躥又跳。對此形象,大家都很滿意。

哪知對過的中國軍隊也發現了這邊的動靜。因為頭盔反光,中國哨兵就發現遠處有一個燈泡似的東西在那裡又躥又跳。

看見是看見了,中國兵也沒什麼辦法,距離太遠,中國軍隊手裡沒炮,手裡的漢陽造又夠不著。幾個中國軍人正生悶氣呢,這時候來了幾個老兵,拿的是三八大蓋。三八大蓋,射程遠,精度高,老兵的槍法又好。

啥也別說了,幹就完了。


倭奴眼裡的戰神就這麼被穿了個透心涼,死後還被追封為少將,記者拍的照片也成了遺照。

正是:

倭奴戰神犯漢關,狼煙四起到廬山。

為拍遺照出戰壕,一槍斃命心被穿。


別酒怯流年


美軍曾對日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登島作戰,結果,美軍傷亡122人,失蹤198人。而日軍卻無一人傷亡。

二戰時,日本曾佔領兩處美國領土。這兩個島也是軸心國唯一佔領的美國領土。

在二戰期間,日本在1942年中途島海戰後,曾佔領過兩處美國領土:阿圖島和基斯卡島。日軍為了長期佔領這兩個島,分別派駐了2000人和5000人駐紮,並準備在島上修建飛機場。可是,阿留申群島屬於凍土,日本的工業水平有限,直到日軍撤離時,機場也沒修好。

1943年時,美國在南太平洋騰出手來以後,開始準備收復這兩個島。美軍考慮到阿圖島上日軍較少,於是,先對阿圖島動手。最終,美軍以1700餘人傷亡的代價,全殲島上的2900名日軍。

此戰後,美軍和日軍都很吃驚,都沒想到對方戰鬥力竟然如此強悍。

美國方面,先對剩下的基斯卡島進行圍困,逼得日軍只能用水下艦艇給島上運送補給。同時,還不間斷的對島上進行炮擊和轟炸。

1943年8月15日,美軍動用了100多艘艦艇,3萬士兵,向基斯卡島發動登陸作戰。

第一天,美軍傷亡24人。第四天,美軍驅逐艦阿伯納·裡德號被日軍水雷炸沉,造成71人死亡。

而直到登陸作戰結束,日軍的傷亡依然是0!

原來,日軍發現打不過美軍,早就通過潛艇和水面艦艇的接應,將守軍從島上撤退了。日軍走的時候,還在島上佈置了很多地雷和陷阱,用以迷惑美軍。美軍步兵的傷亡,大都是來自友軍誤傷。

美軍從5月開始準備此次登陸作戰,直到8月中旬才開始重兵登陸作戰。但是,卻讓日本人溜走了。30000美軍和100多艘艦艇對著空島搞了一次“史上最大規模的實戰登陸演習”。對於這次撤離行動,日本人稱之為"太平洋的奇蹟作戰。"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說一個,二戰時期意大利軍隊總給一種弱不禁風、熱愛生活、喜歡和平、投降成風、遵守紀律的樣子,事實上也是如此,因為找不到撬棍來開彈藥箱就向英軍成建制的投降,蹲在戰壕裡煮意大利麵結果被英國人把整個陣地的人都俘虜了,臨走之前還要求把剛煮好的意大利麵吃完再走,再比如有一次意大利俘虜罕見地成群逃跑(英國人幾乎不怎麼管意大利俘虜),正在英國人納悶的時候發現他們又跑回來了,意大利人說他們就是去別的戰俘營看看伙食怎麼樣。根本就沒想跑。



但是有一隻意大利軍隊卻狠狠打了英國人的臉,用實際行動告訴英國人老子就是不想和你打才投降的,打起來弄不死你。


北非戰場開闢之初,僅僅三萬多的英軍就將十五萬入侵埃及的意大利軍隊擊敗。但是隨著“沙漠之狐”隆美爾和他的德國軍隊的到來,英軍迅速被趕出了埃及。

但是好景不長,北非戰場由於沒有得到希特勒足夠的重視(希特勒本來就沒想打,硬是被墨索里尼拖過來的)各種補給和兵力遲遲不到位,導致英國人傷而不死,並且很快就活了過來,集合部隊準備和隆美爾來場大的,

隆美爾手下的德軍精銳總共就那麼點,在部署軍隊的時候只能讓意大利軍隊去駐守古比井並負責監視英軍第十三軍的動向。

隨後戰爭打響,負責攻擊古比井的是英軍第二十二裝甲旅,這支軍隊有一百五十輛坦克和一定數量的裝甲車,相比駐守古比井的意大利王牌裝甲師來說裝備上是有一定優勢的,而且英軍聽說是意大利軍駐守古比井的時候一個個的瞬間生龍活虎,興高采烈的趕往古比井地區,而意大利王牌裝甲師聽說有英國人來了,立刻準備投降,但是仔細一想自己好歹是王牌師,就這麼投降太說不過去了,於是就和英國人商量,說我們就守在這裡不動,哥幾個想包抄就包抄,別打我們就行。但是英國人被德軍收拾了那麼長時間,好不容易碰上個軟柿子可以捏捏,怎麼可能就這麼放過呢?於是英國人斷然拒絕了意軍的請求,開著坦克車向意大利陣地橫衝直撞。

意大利人聽說英國人居然不同意自己的投降,一怒之下也擺開陣勢迎接英國人的攻擊,意大利軍隊用剛剛和德國老大哥學的步坦協同戰術迎頭痛擊自大的英軍。


幾次接戰英國二十二裝甲旅都被收拾慘了,無奈只能退出戰鬥,意大利人也因為這一仗極大的增漲了自信,在隨後的英軍第二次進攻古比井的戰役中又給予英國人迎頭痛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