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被殺後,隋朝軍隊主要領導者是誰?

司徒王朗


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在揚州遇弒,這時候算起,隋朝是滅亡了。隋朝,公認的皇帝,只有兩個,一個是隋文帝楊堅,一個是隋煬帝楊廣。但在隋煬帝楊廣被殺之後,隋朝還出了三個皇帝,雖然都是傀儡皇帝,但或許這些傀儡皇帝,對回答這個問題,有一些幫助。

說句實在話,讀史書,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抱著看故事的心態去讀歷史,興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要是再往深裡看,真是相當痛苦。

你翻開一本文言文的史書,左邊,必須有一本漢語字典,一本古漢語字典,一本繁簡字字典,右邊,必須有一本地圖冊,書桌上還必須有一個小筆記本。這些裝備都齊全了,才敢翻開書,去探尋那些古老的故事。

看歷史,地圖真的是一件神器。就拿隋煬帝被殺之後來說,當時的中國,有三大勢力和N多小勢力。這三大勢力,都有著自己的地盤,重要的是,他們都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用來獲得更多支持。

宇文化及

我們先從殺隋煬帝的兇手,宇文化及說起,宇文化及在殺死隋煬帝之後,立刻擁立秦王楊浩當了皇帝,自己當上了大丞相,並且將原來楊廣首先對隋朝軍隊大部分收編近自己的軍隊裡,然後,宇文化及控制了揚州江淮一帶,也就是說,這一帶的隋朝軍隊,大部分都成了宇文化及在控制。

宇文化及控制了隋煬帝的嫡系部隊,加上自己的軍隊,足有十萬之眾,開始浩浩蕩蕩向著關中前進,這時候的關中,已經是李家的天下了。

宇文化及的西行之路並不順利,先後遭到了山東流寇的騷擾,又遭到唐將李神通的進攻,加上宇文化及本身沒有什麼本事,指揮無方,十多萬大軍如同喪家之犬一般,絲毫沒有體現出隋朝精銳部隊的戰鬥力。

整個大軍,在各種攻擊下,終於土崩瓦解,宇文化及被殺,當然,在宇文化及被殺之前,他順手就殺了秦王浩,於是,這支隋朝的精銳部隊消失,一些人逃走,一些人投靠唐軍,還有很多人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新東家。

王世充

我們第二個要說的,是盤踞在洛陽一帶的另一個厲害人物,叫做王世充。這個王世充,在隋煬帝時期,就已經有了很大的名氣,在鎮壓叛亂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和李密不對付,可以算作是一生之敵,在隋煬帝被殺的前一年,他還被李密擊敗,不得不退守洛陽一帶。

王世充得知隋煬帝被殺,宇文化及擁立秦王楊浩當了皇帝,自己當了大丞相,頓時惱怒起來,他的憤怒方式很特別,不是靖難,而是,他也擁立了一個傀儡皇帝,從而,搖身一變,成了興復隋王室的功臣。

這個很倒黴的,被王世充擁立的皇帝,叫做楊侗,在隋朝時被封為越王。擁立完皇帝后,王世充名正言順的收編了隋朝的軍隊,然後,王世充很簡單粗暴的,在一年之後,解決了這個傀儡皇帝,自立為鄭王。在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眼中,能夠收編隋朝的軍隊,比皇帝要強很多。

王世充最後的結局,大家應該都清楚,最終,他被秦王李世民擊敗,而他的部隊,也成了唐帝國的軍隊。

李淵

第三個要說的,就是李淵了。其實李淵和王世充,宇文化及沒啥本質的區別,可能區別在於,王世充是西域胡人,宇文化及是匈奴人,他們都喜歡簡單粗暴的辦法,而李淵是漢人,漢人喜歡用比較溫和的辦法奪權。

李淵是三個人之中,唯一一個在隋煬帝活著的時候起兵的,他的口號很簡單,隋煬帝任用奸佞,謀害忠良,他要當霍光,廢了隋煬帝,另立一個英主。於是,李淵一路南下,先後擊敗宋老生,降伏屈突通,他採用很多保境安民的措施,讓關中的隋朝官員心悅誠服,然後,李淵入主關中。

進入關中後,李淵履行了自己的承諾,沒有自立為皇帝,而是擁立了楊侑為皇帝,這就是隋恭帝,有了這個傀儡皇帝,李淵開始收編隋朝的軍隊,降伏隋朝的舊臣,始得自己的實力大為增強。

做完這些事,李淵開始了一些場間的政治秀,叫做禪讓。過程很簡單,隋恭帝深明大義,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當上隋朝的皇帝,而李淵非常有本事,而且所有人都臣服,一定可以治理好這個國家,所以,我要學習古代的禪讓,把皇位讓給李淵(原文比較拗口,但大致意思就是這樣的)。

李淵再三推辭,才勉為其難的當了這個皇帝,於是,在618年,改國號為唐,從此唐帝國正式成立。而隋朝的大部分軍隊,也成了唐軍,服從李淵的指揮。

李淵、宇文化及、王世充三個人,基本上收編了隋王朝所有的正規軍,至於說像竇建德,杜伏威,蕭銑,李軌,劉武周這類人的手下的部隊,除了少量地方部隊和少量突厥武裝力量以外,大部分都是一些流民組成的部隊,很少有隋朝的正規軍。


小小嬴政


隋煬帝被殺以後,隋朝就已經實存名亡了,那些隋朝軍隊其實變成了軍閥手中的工具。

主要就是殺害隋煬帝的那些人。這裡介紹一下隋煬帝的死亡經過。

“好頭頸,誰當斫之!”

江都迷樓的寢殿裡一個男人手握銅鏡,不無惆悵地嘆了這一句。鏡裡映著一張留有美須,五官端重的臉,以美學而論,確是一顆好頭頸。

這顆人頭是屬於楊廣的。楊廣搬到揚州已經快二年了。

而且此時,楊廣大帝還有另一個極其響亮的稱號:太上皇。那是長安的李淵送給他的。楊廣陛下的職務漲了一級,但他本人應該不會高興。

現在唯一能讓他高興的只有眼前的美景了。

閒暇時候,楊廣經常登上迷樓的高處,迷樓是他在江都修建的一座高樓。建築規格相當高,樓接樓,房套房,陌生人譬如劉姥姥們進了去,肯定迷路走不出來。另,迷樓是楊廣親自取的名。

如同樓名,楊廣的心頭大概也是一片迷茫吧。

仰望星空,楊廣的眼神異常空洞。

不過數年間,富強的帝國四分五裂,硝煙遍佈神州大地,當年離開時,他還跟沒能同行的宮女許諾,讓大家注意保養,明年我就回來(但存顏色在,離別只今年)。

看來,只能放那些宮女的鴿子了,中原再也不回去了,那些美麗的妃子再也見不著,他再也沒有平定中原的信心,也沒有稱雄天下的壯志。

雄心勃勃的天子可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著青衫短褲,駐著柺杖,形態頗似逛頣和園的普通老漢。

史書所記,退朝之後,楊廣就會換上這一身蹬三輪的打扮,在行宮的樓臺館舍裡遊走,眼睛貪婪地望著這美麗的一切。一直到了夜晚,才戀戀不捨得回寢殿。

江山如此多嬌,儂真想再活五百年。

史書將此事記下,以印證楊廣的荒誕。外面烽火四起,不想著出去平定,卻天天搞自助遊,這實在不像話。

可是,誰又能理解楊廣此刻的心情,曾經的楊廣也算有為青年,修長城,鑿運河,通西域,平邊亂,收四夷。但數場大敗洗盡了他的英雄氣。現在的他已經看到自己悲慘的結局。

人世間最痛苦的莫過於心有壯志的人發現自己的軟弱無力。

也只有看不盡的美景,醉人的烈酒能麻醉自己吧。只有這些才能暫時消除內心的惶恐,無比的失望與絕望吧。

李密,李淵,竇建德,還有天下的群豪,你們都想取我這項上人頭吧。

來吧,我等著你們。

楊廣沒有料到,最終取他人頭的不是外面的豪傑,而是他最信任的驍果。

驍果軍是楊廣的御林軍,這支軍隊由軍中壯士挑出,有一些還是死囚犯裡撿出來的,左臂刺以血鷹,以示效忠。

想起事的人正是率領驍果軍的虎賁郎將司馬德戡。此人扶風人,小時候是殺豬的,也不知道怎麼的就從了軍,還成了楊廣的親信,此時率領著一萬驍果軍駐在東城。

其實也不是司馬德戡想殺楊廣,他是被逼的。最近這段時間,司馬德戡發現部下情緒相當不穩定,斷斷續續還有些驍果兵逃跑了。驍果兵逃跑也不能怪這些人沒組織沒紀律,其實都是楊廣逼的,楊廣這些日子正在策劃遷都丹陽,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驍果軍都是關中人,老婆孩子多在老家,跑到揚州本以為度個假,來年還能回去,現在竟然要遷到長江以南,那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手下的兵一個個逃跑,要是追查起來,司馬德戡怕是脫不了干係。為了擺脫困境,司馬德戡先生想了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後來被認為是餿主意。

這個辦法是:要是驍果大規模逃亡,那我也逃!

為了實現勝利大逃亡,司馬德戡串聯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這些人身份各有不同,計有楊廣的秘書(內史舍人),各種武將(虎牙郎將,鷹揚郎將),替楊廣管印章的(符璽郎牛),門下省助理(直長)以及管城門的,看病的,站崗的以及宮女太監等等。從規模之廣來看,司馬德戡不逃則已,一逃就要把江都給掏空了。

史書記司馬德戡陰險,看來,史書誠不欺人,但史書忘了記,這個人有點笨,你拉擾這麼多人逃跑,到時雖然可以讓楊廣抓這個顧不了那個,但未兔人多了壞事,走漏了風聲。

司馬德戡大概是不知道保密是怎麼回事,不但大搞串聯,還毫不避諱,經常跟這些人到酒樓開會,聚眾賭博,稱兄道弟,並公然討論逃跑事宜。

消息傳到了宮內。

楊廣的髮妻

一個宮人決定告發司馬德戡,她不是第一個聽到消息的人,但應該是第一個決定告發的人。這是一個有勇氣的人。但估計地位比較低,無法在楊廣面前說上話,於是,她要告發,只有找自己的主管領導,也就是後宮之主的皇后。

皇后姓蕭,史稱蕭皇后,出身高貴,是西梁孝明帝的女兒,但生又貧苦,因為出生在二月,那時我國盛行封建迷信,認為二月生的兒女不吉利,就送了出去。導致蕭氏生為公主,生活水平卻跟跟勞動人民保持高度一致辭(躬親勞苦)。

當然,自從嫁給楊廣之後,她還是過上了好日子。楊廣雖然好色,但跟蕭氏關係很好,基本做到了外面彩旗飄飄,家裡紅旗不倒。這大概跟關於蕭氏的預言有關,隋唐最著盛名的算命先生袁天綱給了她八個字:“母儀天下,命帶桃花。”

聽到宮女的報告後,蕭後沉默了一會,然後告訴她:

“好吧,你去奏稟聖上吧。”

出來後,這位正直而勇敢的宮女被拉到宮外斬首,罪名是妄議朝政!

據說駝鳥在碰到危險時會將腦袋伸進土裡,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駝鳥只是將頭靠近地面,偵察敵情以及偽裝自己,世界上,真正在危險面前將頭鑽進土裡的,應該是人這種生物。

不久之後,又有宮女報告聽到宿衛的士兵在低聲談謀反的事,請求將這一情報稟報給楊廣。

蕭氏攔住了她:

“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已經無可救了,告訴聖上這些話,無非是讓聖上徒增煩惱。”

二十九年前,只有九歲的蕭氏嫁給了楊廣,這麼多年,她見證過楊廣的謀略(主要是陰謀),也共享過楊廣的榮耀,現在一切都要結束了。

宇文家的三兄弟

事情已經無可逆轉的朝最終點奔馳而去,司馬德戡甚至已經定了日子,就在三月十五左右大家集體跑路,不知道誰發令槍由誰打響。

照司馬德戡的計劃來看,還不是最糟糕的,畢竟司馬德戡只是想逃跑,就算他竄掇著所有的人都跑了,楊廣大不了當個光桿皇帝。

因為司馬德戡大力發展跑路下線,有一個人也收到了風聲,他直接要求會見一下跑路總指揮司馬先生。

新加入的小弟還想見總指揮?但接收到這個信息後,司馬德戡馬上決定見一見對方,因為對方的來頭太大了。

這個人是宇文述的兒子。順便說一下,當年炒掉李密的宇文述在二年前就去世了。

在演義裡,宇文家有一個很了得的兒子叫宇文成都,在隋唐十八條好漢裡排第二,僅次於李淵家的傻小子李元霸。此人相貌堂堂,武藝出眾,勇猛無雙。。。但,可惜的是,宇文家的基因不可能出產這樣的優質品,宇文成都跟李元霸都是虛構人物。

除了宇文成都之外,演義裡宇文述還有一個花花太歲叫宇文惠及的,在大街上強搶民女,後被秦叔寶一鐧打死。這個宇文惠及是虛構的,但他的光輝事蹟還是有原型的,原型就是要來見司馬德戡的人。此人叫宇文智及,史書記載跟演義裡的宇文惠及一樣是色鬼,但宇文智及這位原型還有另一項特長:搞陰謀!

見到司馬德戡,宇文智及認真聽取了總指揮的逃跑計劃,然後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對方的一個大漏洞:

“楊廣雖然失去了道義,但威風還在,要是聽聞你們逃跑,一定嚴令追捕,你們是竇賢一樣,自取其死!”

竇賢是隋朝郎將,是逃跑主義的先行者,不久前率部下逃亡回家,被楊廣派兵追上斬殺。

司馬德戡嚇出一身冷汗,千算萬算,沒算到楊廣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要是惹怒了他,就算逃到西天佛祖那裡都會被他挖出來。

“那怎麼辦?”

宇文智及壓低了聲音,說出了另一個計劃:

“不如糾集兵馬,攻向宮殿,廢昏君,立明哲。如果事情成功,公自然榮華富貴!”

這個就太跳躍了,司馬德戡只想跑路,讓他殺楊廣,實在沒有心理準備,但宇文智及馬上用一句話給司馬跑跑吃了一顆定心丸:

“就算不成功,也能嚇楊廣一跳,那時,你們再逃,楊廣必定膽怯,不敢追討!”

進可改朝換代,退還可以跑路,這實在是萬全之策,司馬德戡馬上同意了這一方案,還表示事情成功之後,將奉宇文智及為主。

宇文智及笑了,他告訴對方,我還不能領頭,但我已經有了一個最佳的人選。

“誰?”

“我的兄長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長子,這位仁兄算是典型的貴族子弟了,在長安的時候,就仗著他父親的威風,成天價在大興城內乘肥挾彈,馳騖道中,長安市民避之不及,憤恨之下,給他起了一個輕薄公子的花名。

宇文智士大力推薦其兄長,不是兄長比他更渾,而是兄長跟他關係很好,宇文智及認為這樣的好事不該忘了兄長。

於是,宇文智及將司馬德戡們領到宇文化及的面前。鄭重告訴他這個好消息。奇怪的一幕出現了。

宇文化及臉色大變,全身流汗,差點休克過去。

這位仁兄來到江都以後,倒不忘本,接著幹壞人壞事,但弒君這樣的事還是有點超過他的承受力。

後來,司馬德戡想起這一幕,後悔自己早該看出對方是個膿包的。

當然,現在整個計劃都告訴你了,你不幹,就是跟大家過不去了。過了一會,宇文化及終於點頭同意。

宇文家的加入,讓一起逃跑事件演變升級為改朝換代事件,另外,種種跡象表明,宇文家的第三個兒子也參與了進來,這個人是多年前就跟李淵談論大事的宇文士及。因為宇文士及後來當了唐朝的宰相,而隋史又是唐朝人編的,他們說宇文士及沒有參與到這一弒君事件,那就算沒有吧。

江都的氣氛越來越壓抑,所有人都知道要出事了。但接下來傳開的這個消息,還是將江都的關中漢子們給驚住了。

據傳聞,楊廣準備遷都丹陽,而怕關中驍果不聽命令,已經決定他們全部毒死,這個消息傳得有板有眼,比如,楊廣已經準備了毒藥醞了二十石的毒酒,連日子都選好了,就在三月十六日那天宴請百官跟,據估算,隋制一石有一百多斤,一石足以毒殺千人,二十石夠二萬人用的。

搞這麼大規模的毒殺事件,楊廣果然是大手筆慣了。

這個消息據說很準確,是從皇宮裡的御醫傳出來的。

當然,我們已經說過,跟司馬德戡喝酒拜把子組成跑路同盟的人裡頭就有太醫院的醫生,而三月十六日,很巧,那原本是司馬德戡準確起跑的日子。

現在,計劃有變,目標變了,日子也提前了。

三月十日,弒君為亂的大幕拉開。

那一天,風很大,卷的風塵掃蕩了揚州這座美麗城的每個角落,天空變得昏暗如夜,風沙之中,沒有多少人注意到,城東,一支部隊悄無聲息的集結起來。

那是司馬德戡跟他率領的驍果。司馬德戡宣佈了他的計劃,並很快得到了驍果的響應。

造反還是過五天去吃楊廣的毒酒。這並不是一道難做的選擇題。

在這一天的黃昏,司馬德戡偷走了廄馬,備齊了武器,只等夜色的降臨。

風高,月黑,弒君!

梆!梆!梆!

打更聲似遠似近的響起來,約定的時間終於到了。

“點火把!”黑暗中,司馬德戡用陰沉的聲音下達了命令,無數火把點了起來,照亮了城的東邊,火光下,是數萬準備起事的大兵,那些臉孔因為而興奮而顯得格外發亮發紅。

楊廣發現了不對勁。

想來,楊廣貪玩,也屬夜貓子,都三更天了,竟然沒睡著,還望到了東邊的火光以及聽到宮外的喧譁聲。

“宮外何事喧譁!”

很快,楊廣定下心來,他得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外面的草坊失火了,大家正在救火。”

給出這個回答的是值班的侍衛武官裴虔通,此人是楊廣的親信,在楊廣還是王爺時,就是楊廣的跟班,當然,現在裴虔通是司馬德戡的人。

楊廣又躺下去,他並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揚州街頭,刀已出鞘。

楊廣之死

揚州的大街上,值班的士兵正在巡察街道,突然衝過來了一群禁衛軍,這幫兄弟單位的人來了之後,毫不客氣,立刻就將負責巡夜的隋將控制了起來,並告訴下面的士兵,你們可以回去休息了,現在揚州城防由我們按管。

率領這支部隊的是宇文智及,很快,各個街頭都佈置了新的士兵,揚州城落在了反軍的手裡。

與時同時,有宮殿的芳林門外,出現了一個人的身影。

此人是楊廣的孫子,燕王楊倓,因為宇文化及們的動作太大,總算有人發現了不對勁。楊倓連夜從家裡跑出來,準備給楊廣報信。

來到芳林門,門已經關上了,沒有令牌是進不去的。想了一會,楊倓捏著鼻子從下水道鑽了進去,總算過了第一關。

下一關是玄武門,這是最後一道門,進去後就是楊廣的寢殿,可玄武門是沒有下水道供人去鑽的。情急之下,楊倓大聲對樓上招呼:

“臣中風了,命懸一刻,請求見聖上最後一面。”這個理由編得還不如逃課的小學生。中風了還能鑽下水道?還能如此大喊?

玄武門的門打開了,楊倓一進去,就被裴虔通請到小單間關了起來。

裴虔通早在玄武門外等了很久,但截獲楊倓只是意外收入,他本來等的人是司馬德戡。

司馬德戡一路小跑來到了玄武門前,他倒是大搖大擺從正門進來的,在這之前,司馬德戡早已經做好工作,各大城門都沒有上鎖,這樣看來,楊倓的下水道是白爬了。

來到玄武門前,看到迎接他的是裴虔通後,司馬德戡鬆了一口氣,在計劃裡,玄武門是最關鍵的一環。這裡原本駐紮著對楊廣效忠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勇猛善戰,待遇優厚,楊廣還經常做媒,將宮人許配給他們。這支部隊稱為“給使”。

玄武門外,數百名給使已經全部撤走。這一天的早先時候,給使接到聖旨,將他們調出城外。他們絲毫沒有懷疑這道聖旨的真實性,因為前來宣讀聖旨的是楊廣的一位親信大監魏氏(姓魏的太監就是奸啊)。

誠然,魏太監也是逃跑團的成員。

楊廣的處境稱得上眾叛親離了,但混到這一步,能怪誰呢。下面發生的這件事也許能解釋為什麼最後關頭親信都選擇背叛。

在司馬德戡抵達玄武門時,另一支部隊來到了玄覽門,領軍的是他的舅舅獨孤開遠。來到門外,獨孤開遠大力敲門:

“兵仗尚全,猶堪破賊。陛下若出臨戰,人情自定;不然,禍今至矣!”

楊廣終於知道外面已經反了,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問自己的老婆蕭氏:

“難道是阿孩做亂?”

阿孩是楊廣兒子齊王楊暕的小名,因為失寵,正被軟禁在家。在第一時間,楊廣想到的造反者竟然是自己的兒子。

想到這裡之後,楊廣選擇不回應外面的請求,誰知道外面那些兵馬是不是楊暕騙來賺他大門的。

最後的希望溜走了,裴虔通領著反兵衝到了成象殿前。

迎接裴虔通的是一聲聲的喊聲:

“有賊!”

我們不是賊,今天我們是來誅國賊!

裴虔通衝進大殿,大聲喝斥守衛放下兵器。

正當殿內守衛舉棋不定時,一聲暴喝響起:

“天子在此!你們想幹什麼。”

站出來的右屯衛將軍獨孤盛。因為事出突然,獨孤盛來不及披上鎧甲,猶拿著大刀,擋在了裴虔通的前面。

沒想到到了這時,還有人願意給楊廣陪葬,裴虔通上前一步,講起了道理:

“事情已經這樣了,不關將軍的事,請將軍不要亂動。”

獨孤盛以一聲乾脆利落的回答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老賊,休得胡言!”

說完,獨孤盛喝令值班的士兵前去迎戰,但很快,他絕望地發現,士兵們紛紛放下武器,離開了現場。

誰都知道拿起武器是死,放下武器是生。但敢於堅持原則具有直面死亡的勇氣。

揮舞著大刀,獨孤盛衝向了箭雨刀林,倒在了大殿的臺階之下。

跨過獨孤盛的屍體,裴虔通向寢殿進發,天已經微微亮了。

前面就是寢殿,裡面住著那位不可一世,權傾天下的人,擒拿他,一切將劃上句號。

殿門緊閉著,裴虔通下令:

撞門!

門卻吱呀一聲開了,優秀內應魏公公打開了大門。

殺進來之後,裴虔通四下尋找,已經不見了楊廣的蹤影。楊廣是不會等著來抓他的,聽到外面兵亂的聲音後,他換了身衣服逃走了。

楊廣那裡去了?

裴虔通率兵跑出了寢殿,來到了永巷,我們已經說過,迷樓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是一座迷宮,要是楊廣存心躲貓貓,一時半會還真抓不著。正在無奈之時,旁邊有位美人伸出了頭。

“陛下在那裡?”裴虔通抱著僥倖地心理說了一句。沒成想,美人輕抬玉手,指向了西邊。

陛下逃到西苑去了!

嬪妃也出賣楊廣了,當然,不能怪美女薄情,要知道,這裡是永巷,永巷向來是宮中幽禁失寵妃子的地方。

亂兵終於找到了楊廣。

隔著窗子,楊廣看到白晃晃的大刀,他倒沒有慌亂,大概他早就在等待這項上一刀,於是,楊陛下認真地問對方:

“你這是要來殺我嗎?”

這一反問,倒讓亂兵搞得很不適應,你要是大喊大叫,我趁著頭腦發熱,就一刀結束了你不是甚好?

驚慌之下,亂兵表示自己不敢,這次前來只是請陛下回長安。

原來如此,楊廣步出房門,他見到了裴虔通。

“你不是我的故人嗎?對我有什麼怨恨?也來反我?”

大概是對過口徑的,裴虔通也表示自己不是造反,只是奉陛下還京而已。

好吧,你們都演戲,我就陪你們玩一玩吧。

“朕正準備回京,等江上的米船到了,我就領你們回去!”

天終於亮了。

宇文化及正在家裡焦急地等待,很快,門外有人稟報,司馬德戡已經派兵前來接他去主持大局。

顯然,一下從一個輕薄公子變成主持大局的人,宇文化及十分不適應這個轉變,行到街上,很多消息靈通的人知道這位宇文大少爺將是話事者,紛紛上前拜碼頭。

宇文化及渾身顫抖,說不出一句話來,只會低頭靠在馬鞍上連聲回就:罪過罪過。

來到城門,司馬德戡早已經等候多時,他將宇文化及領進朝堂,告訴他,事情已經在掌控之中,你現在是丞相,主持一切大局。

緊接著,司馬德戡說了一句讓宇文化及跳將起來的話: “陛下馬上就要到這裡來見我們。”

西苑,裴虔通正在請楊廣上馬,按照他們的流程,這會應該請楊廣到大街上溜一圈,然後到朝堂宣佈退位。

這就太不厚道了,到大街上溜一圈,不就是遊街示眾嗎?這種做法嚴重違反人權。這種辦法一般用來小偷,偷奸等犯罪份子身上,皇帝被遊街的好像沒有先例。

可楊廣並沒有意見,他只對將要騎的那匹馬有意見:

“馬鞍太舊了!”楊廣嚴肅抗議道。

這大概也是世界上最挑剔的遊街示眾犯了。最後,裴虔通又搞了一副新馬鞍,好不容易將楊廣請上了馬。裴虔通一手拿刀,一手拉著韁繩拉著楊廣大帝到大街上溜了一圈,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圍觀的群眾(以亂兵居多)歡呼雀躍。

是的,對他們來說,楊廣的時代終於過去了,再沒有人強迫他們遠征遼東,也沒有人請他們喝毒酒,也不需要渡長江,到南方蠻夷之地。也許,他們馬上就可以回家了。

在楊廣被押到朝堂之前,宇文化及制止了對方的前來。

雖然楊廣已經是階下囚,宇文化及已經號稱丞相,但楊廣的氣場依然讓宇文化及直接面對。

事情到了這裡,也就算完事了,派一個大兵將楊廣的頭砍下來,然後宣佈宇文化及攝政。政變完美收官,可不知道是誰出的主意,他們還想在取楊廣性命之前,羞辱一下對方。

這是一個自取其辱的想法。

他們找來了一個叫封德彝的人,此人據說才思敏捷,口才了得。果然,上去之後,封德彝就給楊廣宣佈了數條罪行。

楊廣輕篾地看著對方:

“我實在對不起百姓,但你們這些人,跟著我享盡了榮華富貴,你們有什麼資格來反我!”

“還有你,封德彝,你是一個讀書人,為什麼參與到這些武夫的逆謀中來。”

不要再安排罪名了,楊廣就算罪行浩天,也該竇建德們來取他的人頭,但你們要取,也就取了去吧。

裴虔通的大刀揮出,楊廣十二歲的兒子倒在了地上,楊廣無能為力。

大刀伸向了楊廣,突然被打斷了。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怎麼能動刀,給朕取鴆酒來!”

楊廣在維護人生最後的一點尊嚴,據記載,他早已經算到這一天,為了不麻煩群眾,自已備了毒酒放在身邊,交待寵幸的待妾到時拿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顯然,這時候還想服務人員倒酒是不現實的,而裴虔通也沒想到楊廣這麼麻煩。

你們啊,檔次太低,弒君連個準備工作也做不好。

嘆口氣,楊廣解下頭巾交給對方:

“你們用這個吧。”

這個曾經氣吞河山,夢想建立一個偉大的帝國,一個空前絕後超越秦漢的偉大帝國的人,這個以千古一帝自許的帝王,這個至高無上的專制君王, 這個主宰天下的雄者,這個雄視四海的統治者,倒在了揚州迷樓寢殿的洗手間裡。

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他大概知道自己是一位失敗者了,他應該也會猜到一個失敗者是不會見容於史冊的,他的那些功績將被描寫成負面工程,而他自己,也成了暴君的代名詞。

遠在長安的李淵得到消息後,哭得十分傷心,然後化悲痛為力量,專門開會,討論後給他一個“煬”的溢號。

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 ----《溢法》

這就是說,楊廣是個色魔+流氓+獨夫+暴君。李淵也算是報了當年被稱阿面婆的仇,出了一口惡氣。

當年秦始皇比楊廣更猛,也沒有被人加上煬的大號。這不公平,但這就是歷史。


腦洞歷史觀


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死,奪權者當然是宇文化及了,就連蕭美娘都被宇文化及霸佔了。

隋煬帝死之前也沒有什麼軍隊了,大將張須陀戰死,裴仁基、裴行儼父子又歸降了瓦崗軍,他的手裡只剩下了10萬禁衛軍,也就是隋朝精銳驍果軍。


(宇文化及劇照)

此時,全國各地方割據勢力已經形成,比如佔據武威的李軌集團,勾結突厥人的宋金剛勢力,佔據夏州、朔方的梁師都,佔據蘭州、天水的薛舉集團,還有在關中蠢蠢欲動的李淵集團,以及居心叵測的洛陽王世充,雄居河北的竇建德等等。因此隋煬帝眼見天下大勢已去,自己也變的心灰意冷,乾脆賴在江都坐吃等死。

但是十萬禁衛並不想陪隋煬帝殉葬,而且這些軍士都是關中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所以都想回去。隋煬帝不允許,只能逃跑,被追了回來自然就被殺頭,如此一來勢必人心惶惶,離心離德。這時,早就心懷不軌的宇文化及覺得自己“成大事”的時機到了,於是煽動了禁衛軍叛亂。


(隋煬帝劇照)

宇文化及殺死了隋煬帝,然後帶著士兵趕往長安,當時在洛陽的越王楊侗(皇泰主)想攔截宇文化及,但自己又沒有那個實力。後來王世充給皇泰主出了一個主意,讓瓦崗軍李密去攻打宇文化及。當然不能白去,又是封官,又是送財寶。李密覺得自己滅宇文化及不廢吹灰之力,反過手再消滅皇太主也不存在問題,所以權衡再三,覺得有利可圖,於是就同意了。

當時李密已經握有30萬重兵,並且把隋朝的糧倉全部佔領,此時李密完可以把宇文化及甩給別人。如果宇文化及回到關中,那麼倒黴的肯定是李淵集團,說不定李淵就沒有得天下的可能。但是李密已經膨脹的找不到了北,所以執意要與宇文化及的10萬禁衛軍切磋一下。


(隋煬帝劇照)

當李密與宇文化及展開激戰的時候,李密大吃一驚,發現自己有點天真,被王世充給忽悠了,他沒料到禁衛軍的戰鬥力會如此強悍!沒辦法,李密騎虎難下,只好咬著牙拼敗了宇文化及,自己落了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痛結果。

宇文化及帶著殘兵敗將慌不擇路,後來竟然逃到了河北魏縣,當地正是竇建德的地盤兒。宇文化及也顧不上那麼多了,稍微喘了一氣,發現自己還有一件大事沒做。原來,宇文化及雖然狼狽不堪,但他還惦記著當皇帝呢,於是自己給自己封了一個皇帝,建國“許”,年號天壽。宇文化及還有情有義,將與自己風餐露宿的蕭美娘還冊封為皇后。


(宇文化及劇照)

正當宇文化及享受滋潤生活的時候,其實竇建德早就注意上了這個反客為主的小偷了,心想宇文化及你倒是不把自己當外人,跑到我老竇家快活來了。因此,只在魏縣苟延殘喘了半年的宇文化及就被竇建德以“討逆賊”的名義給擒殺了。到此為止,隋煬帝的軍隊完全土崩瓦解。
(隋煬帝劇照)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楊廣,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這個人文武雙全,軍政全能,堪為奇才。最終卻成為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留下千古罵名,遺臭萬年。

隋朝末年,隋煬帝不恤民力,開鑿大運。好大喜功,三次遠征高句麗。致使國內民怨沸騰叛亂不斷。一頓瞎折騰的隋煬帝卻依舊不願意停止自己作死的步伐。不說與民休息,反到是開始追求個人的奢靡生活

在楊廣為做太子之前。曾經督軍滅陳,還做過十年的揚州總管(揚州地區最大的地方行政長官)。所以他對於景色秀麗的江南地區有不一般的愛。那裡真是地方美,人更美。於是在大業年間他通過京杭大運河南下江淮。卻因為天下反叛四起,阻斷了其北返的道路,最終慘死於揚州城中

隨著隋煬帝的駕崩,隋朝已然名存實亡。要問隋朝的軍隊掌握在誰的手中。我們不算地方造反的郡守縣令。

隋朝的軍隊也應該主要分為三部分,對應隋煬帝死後,先後並立的三個偽隋政權。

一、反賊宇文化及手中的隋朝精銳驍果營。

隋煬帝命喪揚州。反叛依靠的就是隋煬帝身邊的近衛軍——驍果營。隋煬帝自刎後,宇文化及順理成章接管了揚州的一切,包括這支近衛軍。同時,將隋煬帝帶在身邊的隋朝宗室盡數屠殺,只留下隋煬帝侄子,秦王楊浩為傀儡皇帝。

結局:這支軍隊在宇文化及的帶領下北返關中。卻在中原地區遇到了當時反賊第一人的瓦崗寨李密。最終被徹底打散,一部分殘兵敗將潛回關中,歸附李唐

二、軍閥王世充手中的洛陽精兵。

洛陽作為帝國的陪都。同時也是當時中原地區的中心地帶,錢糧重要的集散地。隋煬帝為了便於征討高句麗。在洛陽附近建有大量戰略物資儲備庫。為了保衛這些重要的物資,留下了大量的精兵以及參與過實戰的遼東遠征軍的殘部。

隋煬帝命喪揚州的消息傳來。當時的洛陽留守王世充便成為了這支軍隊的名義最高統帥。他與留守洛陽的文武大臣共同擁立隋煬帝的孫子皇泰主楊侗為皇帝。“挾天子而令諸侯”真正控制住了隋朝在洛陽附近的精兵

結局:王世充控制著一直精兵,卻無法彌補地利上四戰之地的限制。先後擊敗數支意圖染指洛陽的叛軍。可惜手中精兵也逐漸消耗殆盡。最後敗在瞭如日中天的秦王李世民手中。

三、唐王李淵掌握的關中禁軍。

隋煬帝離開關中前往洛陽準備遊玩揚州。走的時間,帶在身邊的主要是新成立的驍果營。隋朝原本駐守在關中的禁軍,並未盡數抽調。反倒是留下不少以提防地處太原的李淵以及西涼方向的叛軍。

大業十三年,李淵晉陽起兵。在李世民的帶領下,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奪取了關中地區。這些中央禁軍。最終要麼在主帥的帶領下投降李唐,要麼是主帥被斬殺後被唐軍強行收編。

之後,李淵擁立隋恭帝楊侑,控制住了這支中央禁軍。隋煬帝死後,李淵接受楊侑禪讓,終於讓這支精兵徹底改姓“唐”。

結局:這支禁兵加上逃歸的驍果營精兵成為李唐統一天下,北擊突厥的力量支柱。

結語:隋煬帝死後,隋朝已亡。隋朝原本的軍隊剩餘的部分一分為三。名義上掌控在他的繼承者身上,但是最終都成為其他野心家實現野心的工具。


歷史的拐點


大業九年(613年),煬帝為了擴充軍隊,除徵發府兵外,又招募新軍。這批新軍多是關中人,他們身強力壯,驍勇善戰,稱為驍果。大業十二年(616年),煬帝下江都時,以虎賁郎將司馬德戡統領一萬餘驍果為禁衛軍隨行,並屯於江都東城。驍果軍士兵因為是皇家近衛,所以匹配的都是汗血馬,裝備騎槍和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鎧甲,頭戴赤金豹頭盔,左臂上刺有血鷹。

由於瓦崗軍已逼近東都,煬帝無意西歸,但驍果卻思家心切。後煬帝便以江都寡婦和未嫁女子強配給驍果,使其在江都成家,但驍果仍不願留在江都,由是往往逃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由於驍果軍多為關中人,思念家鄉。在司馬德戡等的策劃下推宇文化及為首,煽動驍果軍兵變,並夜半闖入宮內,弒逆煬帝。事發時煬帝問究竟是何人主謀,叛賊司馬德戡道“普天同怨,何止一人”。

隋煬帝居然死於御林軍的兵變,煬帝既崩,宇文化及帥驍果十萬人西歸,驍果軍有說號稱十萬人。亦有說取死囚強壯者撿入,許其生路,這大概是揚州時的事 這支悍軍走到洛陽東邊的滑臺(今滑縣)時,軍糧吃盡,就向瓦崗軍佔領的黎陽糧倉發起攻擊,於是就和前來營救的李密大軍在淇水兩岸擺開了戰場。 留守洛陽的皇孫越王楊侗在煬帝被弒後,已即帝位改元皇泰。皇泰帝為了坐收漁翁之利,就派人招降李密,讓李密全力攻打宇文化及的驍果軍。李密也怕洛陽隋軍在背後夾擊自己,就立即應招,在童山下展開戰鬥。

李密知宇文軍糧將盡,於是使出花招,假意與宇文和談,並許諾借糧給宇文。宇文化及信以為真,大喜之下,允許部隊放開吃喝,也許還舉行聚餐之類,結果本來就所剩無幾的軍糧迅速耗盡。李密的計劃是到宇文消耗完全部軍糧後才翻臉,不料有部下叛變,把李密的花招告訴了宇文。宇文當然大怒,又知道軍糧已無法支持,於是全軍向李密進攻。

七月,雙方在童山大戰。歸心似箭的驍果軍與義軍之冠瓦崗軍苦戰一天,瓦崗軍幾乎不支,李密本人也中流矢受傷,如果不是秦叔寶拼死保護,幾乎被宇文軍生擒。李密拼盡全力,才勉強擊退了宇文的這次進攻。雖然童山之戰沒有能擊潰驍果軍,但李密還是勝利了,因為驍果已沒有軍糧,無法再與瓦崗軍相持,童山之戰後不久,驍果自行崩潰,將領陳智略、樊文超(是當年守洛陽戰楊玄感的大將樊子蓋之子)、張童兒等紛紛投降李密,宇文化及只剩下兩萬人,逃奔魏縣去了。精銳的驍果軍沒有輸在戰場上,卻敗在了宇文化及的無能指揮。

童山之戰,死拼整整一天,把宇文化及這支最強的軍隊擊敗了。宇文化及只好逃到魏郡(今安陽)去。然而,這兩支勁軍殊死的決鬥,幾乎是兩敗俱傷。瓦崗軍的勁卒良馬也死傷甚重。途中內訌,司馬德戡等被宇文化及所殺,其統率的驍果亦星散。


石魚湖中魚


公元617年,李淵以“匡扶隋室”的名義進軍關中,佔領了長安,並立12歲的小孩子楊侑為“隋恭帝”,同時將楊廣尊為太上皇,而這楊侑隨名為帝,實則是傀儡一名。公元618年,反臣宇文化及弒殺了隋煬帝,還大肆的誅殺隋室血脈。這時候的李淵深覺時機已經成熟,再也安奈不住內心的慾望,便逼楊侑退位,自己登基建國——大唐。一年之後,幼帝楊侑去世。在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后,消息很快便傳至洛陽,太府卿元文都,武衛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中盧楚經過商議,右立楊昭之子楊侗為帝。

楊侗在洛陽登基,改國號為皇泰,史稱皇泰帝。他在為期間,王世充專權跋扈,在扳倒李密之後,王世充捉拿輔政的元文都、皇甫無逸和盧楚,獨攬大權,於619年王世充篡權,稱王,並殺死了楊侗。

這期間宇文化及為了平衡長安稱帝的李淵和洛陽登基的楊侗,被迫立楊浩為帝,其實呢這也是以為傀儡皇帝,當上沒幾個月後,便被宇文化及殘忍的殺害了,而同時宇文化及自己也稱帝了。然而好景不長,幾年的時間咱們的唐太宗李世民便平掉了所有的勢力,宇文化及、王世充等輩,並滅突厥,天下太平了。此時的天下便是盛極幾百年的——大唐!


青眸小兜


隋煬帝被宇文化及驍果軍所殺,但實際上此時的隋朝軍隊已經分裂為各種割據的軍閥勢力。比如,弒殺隋煬帝的宇文化及,鎮守洛陽的王世充,鎮守太原的李淵,這些隋煬帝在世時,都是朝廷倚重的對象,到此時已按捺不住,擴充實力,爭奪天下。

所以,在宇文化及,王世充,李淵未真正撕下偽裝之前,隋朝軍隊名義上的最高領導是他們所擁立的傀儡皇帝。但毫無疑問,實權盡掌握在這些軍閥手上。

只是,宇文化及志大才疏,被李密擊敗,李密又被王世充擊敗,處於四戰之地的王世充又被不世出天才秦王李世民擊敗。於是隋軍也變為唐軍。他們的領導也變為唐高祖李淵了。


生說



125878215蜂獾


從西晉滅亡開始,華夏大地一直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除了偏安一隅的東晉,另外還有十六個國家同時存在。東晉滅亡後,社會局勢穩定一些,變成了南北朝統治時期。不過這個時期依然是戰亂不斷,直到最後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整個社會才算安定下來。



隋文帝文韜武略,及時改革社會弊病,合併州縣,裁撤冗官,鼓勵農耕,倡導商業,隋朝的社會一度飛速發展,有開皇盛世之稱。隋文帝楊堅死後,隋煬帝楊廣繼位。


隋煬帝楊廣之才不亞於其父楊堅。楊廣繼位之初,對楊堅的社會改革又進行了完善,使社會繼續飛速發展。為了打通南北交流的閉塞現狀,開鑿大運河。建設大運河確實死了大量勞工,也耗費了大量財力,不過利還是大於弊的。另外,楊廣還大舉對外用兵,尤其是高句麗,此舉也勞民傷財,但也取得了十分優秀的成績。

隋朝之所以亡,還亡的如此迅速,是因為楊廣的生活過於奢靡。楊廣沒有別的愛好,就是喜歡高調炫耀自己的財富。他曾兩次乘船出遊,一次乘馬出遊,排場陣勢極其宏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老百姓反隋的直接原因,就是楊廣拿百姓的血汗錢為了自己的慾望無上限的揮霍。

隋朝末年,各地起義不斷,朝廷的地方勢力也紛紛獨立,擁兵自重。此時隋朝已經無兵可調,楊廣手下的大將宇文化及也不願意在為朝廷出力,所以殺了楊廣自立。楊廣死後,隋朝便徹底垮掉了,一個強大的王朝就此結束。

秦朝經歷三世而亡,隋朝同樣經歷三世而亡,歷史是何其的相似啊!


妖嬈夜話


宇文化及啊,他殺了楊廣,自己做了皇帝。其實楊廣挺慘的。本來是一代明君居然被說成昏君。現在大運河還在使用呢。古代的科舉制度也是楊廣發明的。一直沿用到清朝結束。當時的高麗句一直是隋朝的附屬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