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電商反過來大量開實體店?

音樂零距離


“網絡極客”,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為什麼有的電商反過來大量開實體店?

  • 電商利用價格優勢,成功的將傳統零售業淘汰出局;

  • 電商進入實體店,並不是傳統模式,實體店變成了電商的進一步延伸。

依靠強大的資本優勢,將來實體店會向著智能化、集約化發展。


盒馬生鮮

以阿里巴巴的盒馬生鮮為例,能夠很好的闡述這個問題。

盒馬生鮮作為阿里新零售探索一個典型案例,上線起就進入爆發期。

  • 將“生鮮超市+餐飲”的新業態進行探索,藉助線下吸引客戶,線上下單配送的方式;

  • 盒馬生鮮很好的完成了線上、線下的延伸,並打通了會員體系、共享線下線上流量。


大數據的優勢

  • 通過電商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可以確定某個區域用戶年齡層次、購物喜好、特點;

  • 可以精準定位超市的商品採購數量、準確性等,促進新零售的發展。


存在的問題

  • 電商已經消滅了一部分實體店,新零售會使得個人生意更加難做;

  • 特別是無人超市的概念,雖然現在發展一般,未來如何並未可知。

新的技術變革難免會淘汰一部分工作崗位,並且新增一些新的崗位。


關於電商反過來進軍實體店的事,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實體店曾經被電商逼死。現在電商又反過來開實體店。

看起來好像不可思議,實際上,正是基本的經濟學理論能解釋的。

傳統的實體店,在小範圍的區域裡是壟斷的,也是有定價權的。這就造就了這些門店的租金也比較高。當電商來襲,這些實體店的租金和固定運營成本沒有能夠及時降下來,但生意已經受影響了。然後,關門大吉。

而電商呢?早期依靠低價和網絡效應,很快獲得了客戶。在電商獲得了客戶,有乾死了實體店之後,電商就成了壟斷性的銷售者了,價格反而賣的比原來的實體店高。

但是,接下來的競爭,就是電商之間的競爭了。實體店被滅掉之後,消費者感受到了沒有實體店不方便,還是需要實體店的。於是,哪個電商能夠搶佔實體店資源,無疑在競爭中就會佔據優勢。

那麼,電商做實體店,與原來的實體店,有什麼區別呢?至少有幾點不同。一是租金,電商的議價能力強,租金可能就有優惠了。二是貨品調配能力,電商能夠根據該區域消費者的需求,配置最佳的產品組合。三是成本和物流優勢,這也是單個實體店個體戶實在無法比擬的。

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屬性。有很多商品,是需要實體店的,當電商壟斷了網上銷售之後,反過來建設實體店的網絡,是一個電商戰勝另一個電商的關鍵。就是網絡和渠道的能力。

現在,有不少電商巨頭,參股超市,大概就是這個邏輯吧。不過,像7-11,便利蜂等小微型實體網點,也許在未來更有價值。建議創業者要重點考慮這種業態。


孫建波


哪裡有機會,資金就流向哪裡。

前些年,電商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購物和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一大批靠電商起家的人,那時候,大家對網上購物的熱情很高,線上購物的營業額連年上漲。所以,原來在線下實體店的消費都轉到線上去了,很多店鋪被逼死,甚至出現一條街一年內店鋪全都關門的情況。


但隨著電商生態越來越成熟,用戶也越來越穩定,相應地,流量和推廣、運營費用也水漲船高。拿流量費來說,電商剛興起的時候,獲取用戶的成本很低,我一個在2010年開淘寶店女裝店的朋友,那時候她在站內推薦她的店鋪、商品,一個首頁banner放幾天也才幾百塊,可以收穫幾千上萬的消費者,粉絲獲取成本幾毛錢一個,而且成交轉化率也很高,所以那時候做淘寶店的人,憑著很低的流量費就可以很快地把淘寶店做起來。但現在,我朋友說,流量費高得他們這些老皇冠店都有點受不了了,更別說那些新開的店,根本很難做起來。


店家越來越難做,同時消費者也不斷減少。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自2010年以來,網上零售額的逐年下降。包括淘寶在內的不少電商平臺發現,從2014開始,純電商的方式已經難以繼續調動消費者。



所以,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資金開始尋找新的機會。

人們發現,雖然網上購物很方便,但是有兩個缺點是硬傷,一個是看得見摸不著,大家買東西只能看圖片,沒辦法自己拿在手上感受一下,就拿衣服來說,大量的“買家秀”和“賣家秀”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時間的問題,在網上下單後,往往要幾天才能拿到東西,這對很多人來說也是隻能乾著急。


所以,能解決線上和線下購物困境的,只有把它們二合一,構建新的購物模式,這就是馬雲一直在說的“新零售”。

新零售就是利用電商的互聯網思維和技術,賦能線下實體店。具體來說,新零售在未來主要有三個特點:

1、場景營銷

未來的新零售,將會打破商品按品類陳列的局面,轉而通過鮮活的場景,給消費者創造一個現實的小世界。比如,現在女士們要買化妝品,只能去專賣店或商場裡的專櫃買,如果用新零售觀念來改造,那會變成“有女人的地方就應該能買到化妝品”,從而發展處一站式的全購物體驗,變成一整條服務女人的購物生態鏈。


2、技術加持

我們知道,電商最牛逼的地方就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等的應用,實時監控用戶的行為,從而做到廣泛而精確的用戶觸達,進行精細化運營。


現在這些優勢,將會被應用到線下實體店中,而且由於實體硬件的優勢,這種加持還能嫁接更多的技術。比如通過用戶線上賬戶的分析,推薦用戶在線下精準地找到自己的喜歡的商品,並讓用戶知道商品的庫存、詳細介紹等,而線下用戶的每一個行為又轉變為數據,讓個人的數據庫更完善,從而不斷優化購物體驗。

再比如,現在的很多智能科技也能運用到線下的購物環境中,優衣庫和高端百貨商店 Neiman Marcus 就已經與增強現實創業公司 MemoMi 合作,在店內安裝增強現實的試衣鏡 Memory Mirror。這面“魔鏡”會根據顧客的身型數據幫建立用戶檔案, 顧客無需反覆地挑選和試穿,鏡子會實時地顯示顏色建議、樣式以及搭配建議;如果當時無法確定購買,顧客可以通過Memory Mirror 將自己的試穿視頻發送到自己的賬戶中,回家觀看考慮後再決定是否要在網上下單。


3、線上和線下渠道的全面打通

互聯網雖然在理論上能觸達無數的用戶,用戶的訪問和購物量也沒有上限,但無法具體感知商品成為互聯網電商發展的天花板。而線下每一個店的人流承載量、服務時間都有著明顯的上限,而且由於缺少數據化的技術應用,對用戶的把控和渠道的管理也一直阻礙著是實體店的發展。所以,如果把線上和線下的渠道全面打通,就意味著在平臺、倉儲、渠道、店面維護等環節形成一個良性的產業鏈,多平臺分配客流,為每個顧客打造數據庫,通過數據分析改進經營模式等,都是以後新零售的特點。


其實這也是我們商業的發展不斷接近本質,商業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或提高效率,電商的興起是提高了購物的效率,但沒有解決用戶體驗的問題,現在的新零售,就是在電商高效率的基礎上提高了用戶體驗,這個趨勢是符合商業本質的內在邏輯的。

所以,現在大量在開的實體店,也不是以往老模式的實體店了,它們將在新零售的路上不斷探索,重新帶給我們一個新的購物環境。


科技扯談官


實體店為什麼這麼艱難?

這幾年的實體店明顯不如往年景氣,許多老闆將之歸咎於電商的出現。電商的出現確實增加了實體店經營的壓力,但卻不是實體店生存艱難的唯一原因。電商價格便宜,是消費者熱衷於網購的重要原因,而實體店的產品價格卻連年增長,實體店失去了價格優勢。實體店店生存艱難,我認為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1.店鋪租金高。租金是實體店一筆巨大的開銷,而網店卻不需要租店面,自然節省了一大筆開支,商品價格自然便宜不少。連年增長的租金,確實是讓實體店壓力巨大!這也是實體店商品價格高的原因之一。

2.消費者要求提高。消費者一直在變,他們的要求也是一直在提高,除了要求產品質量、價格,還要求服務體驗,空間環境。很明顯,中國現在的實體店很少能達到中國消費者體驗的。

3.電商衝擊。以前消費者除了到實體店消費就別無選擇了。但電商的出現讓消費者多了一個選擇,並且電商的諸多優勢讓消費者更熱衷於網上購物,也讓實體店的缺點暴露無疑,對實體店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中國實體店正在經歷低谷期,想要衝出低谷期,中國的實體店必須要轉型!對此,我們可以借鑑日本的實體店。眾所周知,日本電商雖然也發達,但依舊無法擊倒實體店。日本實體店火熱異常的原因就是在於其絕佳的購物體驗,無微不至的服務,讓購物成為一種享受。這也是實體店的優勢所在,顯然,中國的實體店沒能發揮出如此的優勢。

實體店要獲得長足發展,就要集中優勢兵力,在電商的短板--比如場景、體驗、服務等方面做到極致,讓用戶一來就被“粘”住,不願意離開;讓用戶爽,來了還想來,做到這一點,不想贏都難。然後再整合互聯網手段,通過數據化、社交化提升實體店的整體經營效率。

消費者的感覺和感受是電商無法做到的。

為此,一定要強化服務體系、做好精準定位、找準目標客戶、做好店鋪感動營銷、做好店鋪數據分析與管控、做好店鋪的貨品管理、店鋪的人員管理、賣場管理、庫存管理、VIP管理、銷售管理、促銷管理等等。

總之一句話,就是自身的優勢,要發揮到極致,再取彼之長,補己之短。

另一方面,實體店要利用好互聯網!互聯網是營銷宣傳的利器。實體店的各種信息可以在網上進行傳播,(例如黃太吉)或者打通線上線下,做到線上線下同步銷售(例如優衣庫),再或者在網上展示產品,目的是吸引顧客到實體店消費(例如宜家)。總之利用好互聯網傳播迅速、傳播範圍廣的優勢,為實體店攬客。除此之外可以利用互聯網社交平臺,與消費者互動,增加顧客的黏性。讓實體店返過來利用互聯網,而不是讓互聯網控制實體店!


小蛙餐飲大學


我曾經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在光線暗沉、貨品雜亂、空間逼仄的小店裡,哪怕只是順道買瓶礦泉水,也能聽到店主在與朋友的聊天中慨嘆電商的衝擊之大,哀呼實體店沒法做了。

但環顧四周,我實在想不到這樣的小店還有多少生存空間,將“電商衝擊”當成自己做不下去的理由,簡直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其實,所謂的“國內實體店難做”,僅僅是一部分實體店的現狀,相反,還有不少實體店越過越滋潤。

近年來,中國電商發展極其迅速,許多人用歐美仍以實體店為主作參照,呼籲保護實體店,但這個說法簡直是偷換概念。發達國家固然在電商領域走得相對慢一點,實體店的生存空間相對也大得多,但自有其客觀原因。比如歐洲人相對更習慣實體店,其實是因為生活節奏太慢,生存壓力小,日本的便利店體系極其發達,則是因為全世界最發達的交通網絡覆蓋,由此衍生了通勤族消費模式。至於中國,地域太大,經濟不均衡,但大家的物質需求又因為網絡化社會而呈現一定程度的趨同,這就給電商提供了發展空間。

更重要的是,無論歐美還是日本,實體店都跟國內的舊實體店有很大差別。明亮的店面、或通透或柔和的採光、精心設計的擺放,還有無處不在的美學,都使得逛街變成享受。大品牌的標準化,小店的個性化,都體現了“設計無處不在”的思維,也提高了購物體驗。我不少設計界的朋友都曾專門為了拍攝店面設計而出國拍拍拍,每家小店都能拍出匠心獨運之處。

換言之,國內許多實體店近年做不下去,根子並不在電商,而是因為自己的落伍,因為自身無法給顧客提供好的購物體驗。而那些有特點的實體店,還活得很滋潤呢。有個性的小店自不必說,標準化品牌也有其長處,比如7-11,讓你在它和那些逼仄陰暗的雜貨店裡挑一個,你挑誰?

所以,所謂“電商衝擊實體店”,實際上僅僅是實體店的自我洗牌。在這一背景下,電商選擇做實體店就再正常不過了。一直以來,電商受限於網絡的隔閡,無法給用戶提供直觀的購物體驗,這也成了網購的最大短板。再加上線上成本越來越高的因素,電商由線上轉向線上線下結合,實屬必然。我倒是很期待這樣的洗牌,因為在電商思維的驅動之下,因為對購物體驗的重視,我們的實體店在設計、在美學上應該都會更上一層樓吧。


葉克飛


實體店沒落不能一味指責電商,電商也不見得是救命稻草,但是我覺得無論電商還是實體店,核心就是整理資源解決需求先生存再發展努力賺錢。

那麼電商又為何佈局實體店呢

馬雲曾說過,互聯網是沒有邊界的,的確如此,未來沒有哪個行業是互聯網不能覆蓋的,然而一些品牌卻背道而馳,像亞馬遜開了首家實體店,噹噹繼續佈局其“千店計劃”,就連如吱音等在電商平臺發跡的一些家居品牌也接連開設線下實體店,這一系列現象不禁讓人產生疑問:互聯網在逐漸覆蓋各個領域,為什麼電商卻開始向線下佈局,這是電商的倒退嗎?

其實事實上,並不是電商的倒退,而是電商發展的一次新策略,馬雲在阿里雲棲大會上說過,未來阿里將不再提電商一次,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這個概念。新零售即代表著未來線上的服務將延伸至線下。一些行業只靠線下實體營銷必然受到阻礙,然而一些產品存在特殊性,單純靠線上營銷也並不能給用戶有良好體驗。線上線下必須進行融合,才能給消費者帶來直觀的感受,更準確的選擇。

建立線下體驗店將是電商未來發展趨勢

每年“雙11”過後的十天,就湧現出大批的退貨潮,出現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由於大部分的買家由於紅包大戰、商家大幅度的優惠活動以及廣告營銷,在各個環節上對消費行為的一種刺激,使得“不買不行”的意識取代了“我需要買什麼”,實物與描述不符使得退貨現象更為嚴重。

特別對於傢俱行業來說,做電商更加困難,消費者更注重於線下體驗進行分析和判斷再進行消費,然而在新零售時代,傢俱行業將打破這個屏障。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林氏木業,這個品牌每年勇奪“雙11”傢俱類銷量首位,然而它並不滿足於只在線上圈地,因為他們意識到傢俱行業體驗更為重要,因此林氏木業這些年共開設了22家體驗店,目的就是為了讓品牌更加立體化、讓消費者與產品之間有更加直觀的接觸。因此,“線下看貨、線上下單”的形式,不僅減輕了庫存負擔,還通過店鋪的設計,讓更多的用戶瞭解到品牌的調性。

不僅是傢俱行業,一些品牌服裝行業也更是在不斷開展線下體驗店,逐漸消除線上營銷經常出現的尺碼不符、面料不符和色差問題,增加客戶粘性。

服務時代是互聯網第三個時代

上述的時代就是互聯網的前兩個時代,分別是技術時代和電商時代,然而互聯網第三個時代-服務時代即將到來。與之前相對寬泛的時代相比,在這個時代我們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品質,在有技術,有信息流,有物流的基礎之上,把事情做深做專更有價值。一個O2O模型是否成功,第一個重要的是,是否剛需,第二個是品質、效率和成本。

在這一點上,優店生活一直走在本地生活服務O2O的前端,首先它是圍繞本地生活服務商家展開,圍繞餐飲美食、休閒娛樂、旅遊出行、健康美容、汽車服務和日用百貨這六大高頻需求板塊,帶動異業聯盟。此外,高門檻的入駐標準為用戶提供了高品質的生活服務,大數據的運用實現用戶和商家的精準營銷,在商家宣傳和消費者選擇方面都極大的提高了效率。

未來的互聯網時代,將更是一個有溫度的時代,而不是隻有模式,只有商品的時代,從人-物之間的選擇拓展為人-物-人之間進一步的互動、交流和連接。


大家好,我是知乎、今日頭條“花和尚”,十餘年電商從業者;即是淘系、京東、唯品會商家,亦是電商創業導師、自媒體創作者!如果你是淘寶賣家,可以加入我創建的千人賣家社群一起學習、交流、探討(無廣告);私聊我回復“社群”,即可獲得入群方式!


花和尚


主要原因總體來說就是,近年來電商也不好做了,電商成本不斷增加,而利潤卻在減少,加上電商的各種弊端,商家們又發現了線下的好處。

線上電商成本逐年上漲利潤卻下跌

電商較之線下實體店,最大的優勢是無需店租,覆蓋範圍展現率高。換做之前,電商真是0店租,而展現率靠實力。而如今,就拿入住天貓的費用來說,動輒幾十萬,而流量也要靠自己燒錢來贏得,電商的成本不斷上漲,如今這節奏可以追上實體店房租了。中國的電商,總是自帶“便宜”標籤,所以電商利潤一直很難上去,貴了消費者就不買單,這樣下來,成本不斷增加,但是利潤不上漲,電商亞歷山大。

舉例子說明,有一小年輕開了個小小天貓店鋪,前年雙11當天的營業額是100W,雖然低利潤出貨,但是基數大,小賺一大筆,去年雙11的營業額陡然降低到5w,而實體店不會有這麼大的出入。

人家的地盤規則人家說了算

做電商如果沒有自主開發平臺的話,我們需要依附於其他平臺,淘寶,京東,天貓等等。人家的地方規則是人家自己說了算。去年淘寶和京東一干架,倒黴的就是下面的商家,大佬們放話了,有我沒他,你自己選吧!一不小心就得被迫關掉經營了好幾年的店鋪,因為人家需要唯一性,在我這就不能在其他地方,受傷的就是這些可憐的電商了~

線上店鋪的各種弊端

線上店鋪缺失了線下的真實體驗感,服裝需要試穿,珠寶需要保真和看到實物,電器需要售後等等。有實體店作為依託,可以更好的進行銷售。

基於以上這些,電商們逐漸又轉為線下,一來是獲得更加自主的經營權,二是垂直的獲得更好的客戶粘度,隨著新型零售業概念的推廣,體驗式的綜合性的線上線下結合的線下實體店將會越來越多。


lovely林疏


用我今天發的頭條來回復你這問題,也是挺適合的:

雖然網購來勢洶洶,但實體店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的。至於能不能借助這些優勢翻身,就得看實體店自己的了。

1、實體店的第一個優勢就是方便快捷:

這個很容易理解,買件衣服你可以等幾天才穿,但今天你的鞋子壞了,你不可能現在到網上買,過兩天再穿吧?買箱牛奶你可以網絡上購買,但你炒菜炒了一半發現沒鹽了,你不可能馬上網上下單,等鹽到了再炒吧?你可以網購些零食,但三更半夜你口渴了,家裡沒水,你不可能上網買瓶可樂,等送過來再喝吧?別跟我較真,說網上下單,小超市有得送,那也是實體店

2、實體店的第二個優勢就是實地體驗購物的樂趣

網購買件衣服,看到模特穿著是各種漂亮,你也過足了眼癮,但你自己穿得怎麼樣,你知道嗎?你可以一件件衣服的試穿,看哪件衣服更適合自己嗎?你可以每穿一件就拍個靚照曬曬朋友圈嗎?這些網購都不能。但實體店能。

3、實體店的第三個優勢就是可以作為社交的場所

你可以約朋友一起到某個網店購物,然後一邊試穿試用試看,一邊聊天品評嗎?你可以把網上看到的各種照片拍下來,發到朋友圈說自己在逛某個網店嗎?你可以拎著大包小包,一邊叫著累,一邊幸福地笑著曬個美照嗎?這些實體店都可以。

4、實體店的第四個優勢就是更易建立信任度

你逛一個網店,買件衣服,你下次購買時,還會專門跑去這個店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衣服嗎?可能轉眼就已經忘了吧!你在網店買個產品,會不會擔心產品實際上有沒有這麼好看,產品是否適合自己,退換貨是否會很麻煩呢?但實體店裡,你看好試好了再購買,是不是放心很多?

5、實體店的第五個優勢就是無限可能性

一個網店,可以做成雜貨店,賣其他種類的產品嗎?不是不行,但效果肯定不好。一個網店,你可以在賣自己的產品的同時,再推薦其他的商品嗎?不是不行,但效果肯定不好。但你在樓下雜貨店買包鹽的同時,看到他們說可以送水送煤氣清潔衛生賣車票,當你有需求時,你會不會考慮到這裡買呢?很大可能會吧?

當然了,實體店相對於網店,可能就是在價錢方面有劣勢了,我們有辦法改變嗎?答案也是有的,不過是我明天要發佈的內容,就先不放上來了。


話說實體


感謝邀請!

電商興起逼死實體店確實是有,但是現在電商佈局線下並不是簡單的開實體店就可以了!

具體分下下兩種情況!

一.電商逼死實體店,互聯網從無到有!

就以國內為例,03年淘寶建立,以前大家買東西,無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日常生活所需還是電器等大件產品,只能去商店、商超買,那時候消費者只能在少量的產品中選擇自己能接受,因為很多地方的產品不會流通到其他地方,所以就出現三種現狀:
1.產品少,消費者選擇少;
2.價格高,消費者買不起;
3.實體店體驗差,店家基本都是愛買不買型;
實體店時代,賺的是信息不對稱的錢!所以那個時候開實體店很賺錢,尤其是像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巨頭!但是消費者痛苦啊,因為高房租、水電、人工成本高,以及受時間、地域的限制,消費者選擇少!消費者出了錢還不爽!
隨著淘寶、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的崛起,這種狀況逐漸改變,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價格低,商家沒了房租水電人工,成本開始變低;
2.選擇多了,消費者可以買到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式各樣的產品;
3.購物體驗好,因為選擇多所以商家服務態度變好,真正的讓客戶感覺到“客戶是上帝”;
所以,做實體店的會說是電商逼死了實體店,其實不然,是他們自己的差的服務逼死了自己!馬雲說,過去的10年,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不是電商逼死了實體店而是消費者消費習慣在變了!
那麼為什麼現在各大電商企業都在佈局線下開實體店呢?

因為新零售時代已經來臨,互聯網將從有到無,無處不在!

新零售:即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線上各大電商佈局線下,是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掌握了消費者的需求,當客戶線上下單後商家能在第一時間給客戶送達,消費者也可以去附近實體店體驗,比如盒馬鮮生在30分鐘內送達,讓客戶體驗感爆棚!說白了,線下實體店主要是為了提升客戶體驗感來的,並不是說簡單的開個實體店,客戶來買東西!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
1.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對生活質量要求變高;
2.大數據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可以對消費者習慣進行分析,較為準確做出預判;
3.線上電商市場份額已經瓜分完畢同時線上電商成本增加,搶奪線下資源成為後半場各方角力的戰場;
4.新零售有助於增強大家對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的體驗感,可以反過來哺乳電商市場份額!
所以說,今天開的不是實體店,而是線上線下結合的綜合服務體驗店,同時也是各大電商巨頭體驗館、前臺、數據搜索前站!
那麼現在實體店是不是隻有各大電商巨頭開的才會有機會呢?並不是,羅胖在18年跨年演講說了一句話,只要當電商巨頭像你伸手的時候你緊緊握住就好了,沒必要自己去轉型,讓騰訊、阿里來給你賦能就好,上了他們這艘船他們會幫你轉型的!所以,現在傳統實體店有3件事需要做:
1.做好自己,提升服務提升客戶體驗感;
2.擁抱變化,如果互聯網企業向你伸手記得緊緊握住;

3.如果你是社區樓下的小賣部,或者鄉村鎮上的小賣部,暫時可以不用管,消費者買柴米油鹽醬醋茶我相信還是願意去你這買的!

不管未來商業怎麼變化,記住一句話:渠道只是載體,市場從未改變!大家買的產品都是一樣的,只是服務體驗不一樣而已!


我是@走心農人,走心不走腎,歡迎大家撩我!


走心農人


無邀請,自回答。

1,電商有沒有逼死實體店。這個問題需要認真的回答,需要專業的回答。電子商務逼死的是什麼樣的實體店?首先生鮮店沒有被逼死,反而讓電商投資了那麼多億最後灰溜溜的走了。其次電商沒有逼死奢侈品店,反而讓奢侈品實體店越來越成為購物感受最好的店面。那麼電商逼死的是什麼店?一個是銷售可替代商品的店面,這個類別的商品一般是百貨類產品,比如說,軟百系列。一個是售賣DIY類系列商品的店面,這個系列的產品由於品類繁多,個性化特點突出,電商讓更多的人有了合適自己的選擇,而傳統店面由於店面陳列面積的關係,只能買手負責選品。比如說手套這個品類,網上提供500個單品,而實體店面只能陳列50款,有500個銷售機會,沒有網絡,你賺5000,現在了,你只能賺50,於是你倒了。所以,電商並沒有逼死實體店,是電商更能讓消費者形成自主消費的意識,有更大的選擇空間而導致的。

2,電商開設實體店。題主所提及的,應該是阿里體系在購買了大潤發等實體店後,還自己開設盒馬鮮生以及淘小店,京東開設京東便利。說到這個,就需要扯開來說說看了。商業形態的變遷,是隨著科技進步而不斷改變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技產品的不斷更新,商業形態也在不斷變化,但是這個變化一直是在模仿或者說引進西方的商業形態的,比如說商場,比如說超市,比如說便利店。這些商業形態都是西方在科技產品應用於商業後,創新出來的商業形態。可是本次互聯網大應用發端於中國,所以本次商業形態的創新使命就落在了中國人身上。當前這個創新的名字,中國人叫做新零售,但是新零售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誰也不知道,互聯網改造後的商業形態什麼樣子,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都在探索,阿里在探索,京東在探索蘇寧在探索,王府井商業集團也在探索。這個探索過程就是大家看到的王府井在往線上走而京東阿里往線下走。

新零售的探索可能還需要時間,但是能夠想到的是,相對於供給側來看,需求端的需要在電子商務形態下被徹底打開了,留下的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滿足需求端的需要了,這個適應用政策的話來講就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個嚮往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滿足方式,也就是新零售形態,所以新零售探索是歷史賦予中國商業的使命,中國商業一定要創新出新零售形態。這就是大家看到的市場反應,有些實體店在關門,而經典電商又在賣力的開店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