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為推動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開展,2011年8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2013年1月教育部又印發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

這部《綱要》,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標、內容和實施建議等作了明確闡述與要求,同時又推薦了供中小學生臨摹和欣賞的包括楷書、行書、隸書在內的十八部經典碑帖(後文簡稱“十八部”碑帖)。

這十八部碑帖既是“臨摹範本”,又是“欣賞作品”,是從中國古代眾多名碑名帖中選出的適合中小學生和廣大青少年臨摹與欣賞的“經典”。

書法教什麼:從“經典”開始

文化產品浩如煙海,作為個人來說,不可能全部接受吸納。一個人只有根據個人的情況,有選擇地走近、接受那些屬於“經典”的東西,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東漢 《禮器碑》 (局部)

近些年,我們在提倡對廣大青少年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尤其強調走近“經典”。所謂中國文化的“經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代表、典型,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過不斷篩選保留下來的。

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的文化,創造了各個文化領域中的“經典”,又在對“經典”的不斷繼承、學習、欣賞和闡釋中延續著文化傳統,創造新的文化。從這個意義上,“經典”是最具科學價值、精神營養和藝術魅力的文化產品。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東漢 《史晨碑》 (局部)


中國是一個發明漢字、使用漢字的國家,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漢字書寫(刻)傳統的國家,是漢字書法的故鄉。儘管中國古代書寫(刻)的字跡萬不存一,但能流傳下來的字跡還是頗具規模的。那些留下各種漢字字跡的甲骨、青銅、簡帛、石頭、紙張等,讓我們驚奇和讚歎,但其中能稱為“經典”的東西還是少數。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東漢 《乙瑛碑》 (局部)

歷史將其中的一部分字跡賦予“書法經典”的地位和名稱,是偶然中的必然,都有其歷史和現實的根據,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書法經典”的代表性、典型性讓我們充滿信心地走近它們。通過對這些“經典”的認知、體驗、欣賞與臨摹,實現與古人的溝通與理解,對傳統的領悟與認同。

習書的正途:尊“師”重“法”

“十八部”碑帖首先是作為中小學和廣大青少年臨摹的範本而精選的。臨摹經典碑帖,是學習書法的“正途”,是提高毛筆書寫能力的“捷徑”。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東漢 《曹全碑》 (局部)

臨摹碑帖就是在反覆認真讀帖的基礎上臨寫,感受古人書寫的筆法、字法和章法,用自己手中的毛筆把字寫得“像”古人,“像”那些名碑名帖字跡。從古至今,人們創造了影仿、雙勾、意臨、背臨等臨摹方法,創造了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黃金率格等輔助手段,無非是追求“像”。

古人為我們寫字作了“示範”,雖非耳提面命,但字跡昭然,為學書者提供了“樣本”。古人把名帖稱為“法書”,就是因為那些字跡是可資效仿的範本。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唐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局部)


學書臨帖,就意味著一筆一畫地仿照古人,一筆一畫地改變自己,追求由“形似”到“神似”。這是一個心追手摹、手眼並用的過程,一個由生到熟、由笨拙到自然熟練的過程,是一個體驗古人書寫方法、修正個人書寫習慣的過程。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傳)唐 褚遂良 《大字陰符經》 (局部)

古代名碑名帖是我們學書的“名師”,我們只有尊“師”重“法”,肯下功夫,才能不斷提高書寫水平。“十八部”碑帖為我們提供了適宜的、完整的法帖版本,以清晰的、不失原跡風貌的字跡,為中小學生和廣大青少年臨習提供了方便。

書法美育:注重“讀”和“賞”

從古至今,經典碑帖廣泛傳播,不僅是作為學書者的臨摹範本,同時也是人們欣賞“書法藝術”的對象。臨帖需要讀帖,但讀帖未必全為臨摹。“讀”是一種欣賞活動,是一種感受書法之美的過程。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唐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 (局部)

那些或白紙黑字或黑底白字各種各樣的碑帖,是中國人特有“藝術作品”和審美資源,顯示著書寫者高超的書寫技藝。優美的字跡讓人賞心悅目,這種獨特的審美活動是提高人的書法欣賞能力所必須的。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劉勰《文心雕龍》

青少年認識更多的名碑名帖,接觸、感受這些經典,才能縮小當代人對古代文化產品的陌生感與疏離感,增強親近感和認知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些優美的漢字——這些仍然具有文化生命和藝術魅力的經典。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唐 顏真卿 《多寶塔碑》 (局部)


中小學語文課本收錄了不少古今中外詩文名篇,並非都要求學生模仿寫作,讀帖也是如此,向中小學生和廣大青少年推薦幾十部碑帖名跡,既是提供臨摹的範本,也是提供欣賞的佳作。

臨摹碑帖需要專注於碑帖的點畫結構,通過臨摹提高漢字書寫技能;而欣賞碑帖則側重於對碑帖的整體感受和認知,包括情感體驗、知識積累與文化接受,提高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唐 顏真卿 《顏勤禮碑》 (局部)

迴歸初心:走進“文化世界”

中國書法史上的碑帖經典,既是廣大青少年學習臨摹的“範本”,又是書法欣賞的“版本”,更是認識中國文化的“標本”。漢字的發明與使用構成了一部中國書寫文化史,而這是與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史交織在一起的。

作為中國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結晶,其文化的博大與厚重,價值的多元與多重,並非只是技法的精到、點畫優美所能概括的。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唐 柳公權 《玄秘塔碑》 (局部)


那種把中國書法僅僅視為一種“藝術”的觀點,包含著對中國書法文化性質的片面理解和文化價值低估。無論是《蘭亭序》《聖教序》還是《千字文》《祭侄文稿》,無論是《張遷碑》《曹全碑》還是《九成宮醴泉銘》《玄秘塔碑》等等,都蘊含著巨大的文化價值。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唐 柳公權 《神策軍碑》 (局部)

我們的臨寫、欣賞、體悟、反思、理解,不應僅僅沉浸於一個“點畫世界”或“藝術圖景”中,而是走進、體驗一個“文化世界”。中國書法中的碑帖經典,是中小學生和廣大青少年走進體驗書法文化世界的一個窗口、一個園地,一個圖文並茂的“文化世界”。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元 趙孟頫 《妙嚴寺記》 (局部)

如何教好書法,學好書法,從“十八部”碑帖入手,從“經典”原點出發,持之以恆,不斷培養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書法審美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

讓廣大青少年在書寫實踐、書法欣賞和書法文化知識的修習中,逐漸獲得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與自信。惟其如此,方能教有所依,學有所成。


內容選自《書法教育》2018年第1期

《書法如何教——從“十八部”碑帖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