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2015年12月,在瑞典的諾貝爾獲獎者演講臺上,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成為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讓廣西

融安縣生產的青蒿素產業瞬間進入大眾視野。目前,廣西融安青蒿素年產量達50噸,約佔全國年產量的25% ,佔全球產量的20%以上。

其實,位於桂西北山林地區的融安縣,深山茂林,不僅孕育了奇美的秘境,同時,也蘊藏著豐富林木資源,這其中,尤以上等的杉木,最為著名。融安因木而興,因水而盛,自古以來,繁榮的木材貿易吸引了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外鄉人。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融安的經濟發展走向了多元化。每個行業的背後,都有一群默默無聞的外鄉人在堅持與奮鬥,而他們的故事,也凝練成為融安發展史的一部分。

他們雖然沒有出生在這片土地,但他們對這一片土地傾注了比別人更多的情感。

廣西衛視 今天21:40《發現新廣西》

帶您走進這群“新融安人”的感人故事。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他的堅守

讓傳統的杉木文化重回大眾視野


來到融安,不得不提這裡的杉木,融安的杉木貿易古來有之,一直延續到了今天。而融安的香杉文化更是被打造成了一張城市名片,杉木貿易不僅帶動了融安的經濟發展,還幫助當地的一大批農民脫貧致富。但誰能想到這些發展和改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位外鄉人。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位被人稱為大鬍子叔叔的杉木商人,名叫葉新忠,來自浙江杭州美麗的千島湖。一直從事木材生意的他,年輕時曾走過南方的許多林場,直到遇上了融安的杉木,便一見傾心,決定要在這裡與杉木同生共長,一待就是26年。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杉木在木材中並不是珍貴的品種,比起楠木、紅木高昂的價格,親民的杉木幾乎佔據了中國南方人民的日常生活。在葉新忠看來,香杉滿足的不僅僅是百姓的生活需求,更是南方人情感的慰藉。

除了對杉木的默默堅守,葉新忠的香杉木材企業也在不斷創新改革,憑藉優秀的產品品質和環保性能,成為了中國香杉實木生態板領軍企業。致富不忘惠及百姓,當地許多村民在葉新忠的企業下就業脫貧,除了招收貧困戶員工,葉新忠的企業每年都向貧困林農捐贈香杉苗木,讓更多的農民通過自己的勞動脫貧致富。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他的廚藝

傳承了一方水土的家鄉味道


融安縣長安鎮和平街靠近融江碼頭,是一條古老的騎樓街,過去,它是長安鎮商鋪最集中的街巷,融江連接珠江流域,水運素來發達,許多廣東商人溯江而上,在這裡上岸貿易,不少人也逐漸定居下來,

岑有培就是一位在這條街上長大的廣東人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在融安有一道100多年曆史的美食:“芙蓉酥”。坊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沒有芙蓉酥,就不成宴席”。融安百姓的紅白喜事都要有芙蓉酥,因為取其“富貴榮華”的諧音,所以深受大家喜歡。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作為“芙蓉酥”的製作傳承人,岑有培做這道菜已經快50年了。他一直堅持所有食材全部手工切碎、攪拌……一道芙蓉酥,從清朝流傳至今,雖然其味之“精華”不變,但岑有培並不滿足於此,他不斷創新,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新花樣。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年過古稀的岑有培仍舊保持著些廣東人的生活習慣,但最令他驕傲的,是他靠著自己的手藝,紮根融安,傳承發揚著融安的味道。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他用鏡頭

為世人展現了山間村落的秘境美景


這位來自河南的中原漢子,名叫譚克興,他和融安的情緣,可以用一見鍾情來形容。第一次看到美麗的融江,譚克興就覺得如果能留在這裡工作,是特別幸福的事情。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1998年,譚克興從部隊轉業來到地方,作為融安的女婿留了下來;恰巧當時縣委成立新聞中心需要人手,一直從事部隊宣傳工作的他,便通過一次次工作實踐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縣委開始了自己的記者之路。

融江的美吸引了他,熱愛攝影的譚凱興一有機會,就會帶上設備,來到融江邊,記錄這裡的千姿百態。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一路走來,譚克興用手中的相機拍了無數照片,而他的雙腳,也走遍了融安的村村寨寨。譚凱興不僅將關於融安的改變告訴世界,還聯合身邊的記者,一起幫助融安的貧困村,走上旅遊發展的道路。


這個桂西北小城,因諾貝爾獎被關注!



20年,來自河南的譚克興用無數張照片改變了一個村落的命運;

26年,葉新忠致力將杉木文化重新推回大眾的視野;

50年,岑有培用鑽研了一輩子的廚藝為融安打造了芙蓉酥的名氣。

……

他們雖來自遙遠的他鄉,但他們從未把自己當外鄉人看待;相反,就像這茂密的杉木林,他們早已在這裡生根發芽,默默地用自己的生命,溫暖腳下那一寸名叫融安的土地。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

廣西衛視今天21:40

《發現新廣西》

合作諮詢熱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