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的生榨米粉應該怎麼做?有哪些烹飪技巧分享?

愛逗影視娛樂雜談


比起桂林米粉和螺螄粉,廣西的生榨米粉顯然有點低調了,雖然酸也是酸,臭也是臭,但其實,比起螺螄粉啥的,還算更適合大眾口味。

生榨米粉也稱生榨粉,是壯族地區的傳統美食,也被列入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榨的米粉,炒香的肉沫鋪在米粉上,加上其他酸料,一份完美的生榨米粉橫空出世。

正宗的生榨,滷蛋、鵪鶉蛋、油條、豬腳、扣肉、豆腐皮、紫蘇、酸筍……酸臭味也是有的,但一碗十多塊錢的粉,超級豪華有沒有!

粉當然是用大米做的,第一步當然是發酵米。發酵的米,要事先清洗乾淨晾乾,之後放在籮筐裡,用布包好。

一天後,將米清洗乾淨,繼續第二次發酵。第二次發酵的時候,如果米色是嫩鵝黃色,有一股特有的清香,就說明發酵好了。如果米發酵得不夠,粉就易碎,味道寡淡;米發酵過頭,酸味過多,榨粉就不好吃。

發酵完的大米打好米漿。然後壓成粉,榨粉比較結實,胖乎乎的粉條,酸酸滑滑。

既然是生榨,米粉的配菜都是用的生菜,頭菜、紫蘇、酸豆角、酸辣椒、酸空心菜梗等可以來個自由組合,再加上檸檬辣椒、碎紫蘇葉,會有驚豔感。

當然也可以配有酥脆的鹹味炒花生,也有一種奇妙的衝突感。


武漢壹周


當然除了味道正之外,吸引我去這家小店的因素還有一個,那就是她家有一個可愛的妹子,後來成為我的女朋友了,老闆娘也順理成章的成為我的丈母孃,這也讓我有機會看到生榨米粉的整個製作過程。

做生榨米粉,很多人都知道流程,但是要做的好吃,是需要很多技巧和經驗的。行裡有句話叫“四份米漿一份飯,搗爛拌勻成粉團”,這大概就是原料的配比,每天晚上睡覺前,丈母孃都會泡米,全是新鮮的大米,用清水泡一晚,第二天用研磨機磨成稠狀的米漿,然後裝入布袋過濾,得到較乾的米粉團,然後根據四比一的比例加入新蒸制的米飯,用攪拌機拌勻,直到成為奶油狀。放入米飯的目的是幫助米漿發酸發酵,市面上一般的生榨米粉店一般就發酵一晚,但是我丈母孃發酵兩晚,這就是味道比其他粉店要好的原因。

發酵完成之後,就可以制粉了,制粉的流程相信大家去吃粉的時候就看得到了,我就不多講。

好了,先說這麼多。謝謝閱讀。




我是韋有才


覺得提問有問題,其實,我也搞不懂,什麼是生榨米粉,不好問答,不知能不能給你滿意的答覆。桂林米粉分為幹米粉和溼米粉,幹米粉要拿熱浸泡才可以吃,或煮著吃,炒著吃。溼米粉省時,省力,買來就可以煮,炒著吃。如果想吃煮粉,可以放點瘦肉,西紅粉,青菜,把水燒開,把米粉放進鍋裡就好,(炒粉用這方法也可以,不要加,直接放米粉炒)。還有也可以,把買來的溼米粉,用大碗裝著倒進熱水,再用小碗裝一點米粉,放點煮好湯的加點蔥花,直接就可以吃了。(放點米花進去,成了油茶)


青涼如水


沒有了傳統的米粉都酸。不好吃了,現在的米粉了,


yeyehshsjj


把鮮米粉發酵


晴時有風有時雨


生榨米粉還是要去全州的,全州紅油米粉值得擁有,去試試,再現場請教學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