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大學生不想去國企上班了?

一帆風順順順利利


這個題目不準確。目前,進國企、考編制,依然炙手可熱,不知道題主從哪裡得來的這個結論。當然了,國企有待遇福利好的國企,也有發不出工資的國企。好國企,依然擠破頭。所以,不是不想去國企了,而是國企招人(正式工)少了,門檻高了,難進了。

第一,國企收入穩定提高,已經超過或追上民企私企工資,國企的吸引力在當前就業環境下越來越強,而不是越來越弱。二十年前,國企實行的低工資高福利。市場經濟之後,民企私企外企興起,由於沒有分房辦學醫療等福利成本,它們的工資一度超過體制內收入。導致許多人羨慕民企外企的收入。市場經濟以來,許多國企由於觀念落後,被時代所淘汰,下崗關閉、工資下降,更突顯民企私企的收入優越性。但是,近十年來,國企的效益可以增長,收入福利已經超過了民企私企。這是事實。

第二,國企發展前景依然看好。國家堅持發展國有企業,打消了以前人們誤認為的要弱化國企的判斷。國企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國企逐步實行市場化的機制,越來越走向國際化。國企的實力在壯大,效益在增長,薪酬福利不斷變好。對大學生依然保持了強大的吸引力。

第三,國企入職門檻增高、人數減少。國企招人,一般不社會招聘,主要渠道是校園招聘,起步是本科生,大多數崗位是研究生。一般性的崗位員工,都採取勞務派遣、業務外包制度來第三方用人。國企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和業務外包,減少了正式工的招聘數量。國企也在搞信息化和智能化,用工大幅減少。客觀現實是,國企招人不斷減少,門檻不斷提高,大學生想進入國企的難度與日俱增。

第四,題主可能是拿新興行業與國企相比了。大學生們都是聰明人,都在湧向發達城市和朝陽行業。相比一部分新興行業,比如,互聯網企業、人工智能、大數據、創業板塊、科技板塊、金融、證券等等高薪企業,國企收入比上不。但是總體上看,2018年國企社平工資為6600元,而非國企社平工資才3380元。國企工資要超過大多數民企和私企。

綜上,題主這個問題根本不成立。當然了,題主可能想說,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奮鬥,喜歡自由自在的環境,喜歡打破常規的職業發展機制,所以不喜歡國企僵化的機制和文化。這一點也是客觀的。但是,從就業吸引力來看,效益好的國企依然熾手可熱。


職場火鍋


效益好的國企進不去,效益差的國企沒人來。我畢業了通過關係在一家央企幹了六年勞務工,最後被清退了。幹到副科待遇,全年六萬多一點。乾的是工程監理,行政班。週末還有法定節假日正常休。交五險。法定節假日值班三倍工資。有年終獎。總之待遇還不錯吧,正式工一年十萬以上,福利待遇更好。轉正幾乎沒有可能,要非常硬的關係還得30萬。清退了以後,現在加入一家省級國企,正式工。待遇和之前的單位差不多。但是各種不受法律保護,兩個月只能休七天。吃住都比較差。入職體檢什麼的都不給報銷。二建執業資格也沒任何補助。效益不好的時候工資發不開社保交不了。唉,國企老職工都是快退休的老頭,天天在你跟前倚老賣老。年輕的來得早的也有幹到項目經理的。慢慢混吧,主要是學習現場施工經驗,還要考一建,造價工程師。考到了就該走了。


X


另外,與國家鼓勵創業也有很大關係,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就出去創業了。

第三點就是,現在國企工資透明瞭,並且,國企加班也非常嚴重,並不比私企輕鬆多少。還有很多限制,比如不能出國,出國報備之類的。

綜上,有一部分人就不願意進國企了,但是,絕大部分211,985高校學生還是進入國企了。


助你找工作


為什麼大學生都不想去國企了???

真的是不願意去嗎?

分兩種吧,想進進不了的,進去了想出來的。

就我瞭解的某排名前十的五百強,基本不會社招(正式員工),校園招聘也是專業極其對口的、985-211啥的全日制本科,這得篩掉好多想進進不了的?

進去了想出來的。真正吃得起飯的國企,工作壓力遠遠比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大。加上上升通道有限,餓不死但也發不了大財。

所以,兩種人會離開。

一是真正聰明有能力的人,把國企當歷練的跳板,找到好點的工作機會就跑,比如考公務員,去更高薪的私企。

二是比較懶惰的人。認識一個去年畢業的某重點大學的研究生,進了某行業老大的企業。工作在省城,月薪五六千,交通補貼、工作餐補、話費補貼總有2000以上吧,年終獎拿了三萬多。工作九個月,還是可以了吧?

春節一起吃飯,聽他家人說他要跳槽。畢竟他所在的國企,相當於同行業民企的黃埔軍校。我以為他要去工資收入更高的民企掙大錢。結果說他想去高校教書!就想輕鬆好耍,寧肯少拿錢(農村獨生子,好像還沒有要贍養父母責任重大的觀念)。

所以,不能說大學生都不想進國企了。應該說,都想進“錢多事少離家近假期長老闆是紙老虎”的國企吧?!



雲是鶴家鄉680


不想去國企上班的大學生應該是少數,沒有能力去國企進而表現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學生才是多數。

N年前,國企有著如下狀態:

1、機構臃腫,制度死板;

2、論資排輩,看關係說話;

3、薪資低,企業效益差;

4、視野窄,地位也有限。

21世紀以來,國企特別是央企,表現出了超級競爭的一面:

1、穩定,福利好,部分還有隱藏福利;比如住房補貼、補充公積金、過節費。自己想象哈。買高級車/貸款,私企要流水要工作證明,很多時候還要房產證,大國企一張工作證解決問題。

2、薪資較高,儘管薪資可能比不過一些大私企,但綜合福利收益加起來也不低多少,特別是轉化到時薪計算,更是有競爭力(私企加班超多)。

3、聲譽和品牌。呀,你去小子混到中國移動去了?

4、現代化的企業管理。

5、較為齊備的薪資和晉升體系。

6、管理層年輕態,高學歷狀態,素質超級高。

7、有工作激情,有加班,有挑戰性。

8、大國企出來的人很受歡迎。


大學畢業,國企也會校園招聘,但國企要求相對高,甚至有時候更看重學歷的高段位。

當然,目前非頭部的一些國企,確實薪資不是那麼突出,甚至比同類私企薪資低一半以上也有,這個時候就看自己的選擇了。


私企還有一個特別的福利:股票。

這在BAT華為系體現的非常明顯。工作15年的華為系,綜合收入突破千萬,這在國企是不可想象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華為BAT就那麼幾個,況且以後倍增數量級未必明顯,當選擇存在的時候,你又會掂量掂量了。


簡歷牛


1.工資低了

公司年度薪酬總額制度,從一開始就把員工的薪資定死了,

現在的大學生壓力大,苦點累點沒關係,

但是辛辛苦苦那麼久,出了成績,為公司創造了很高的利潤,

卻得不到相匹配的收入和回報,這就說不過去了!

比如恆大老闆許家印以前打工的時候,珠島花園一個項目就為母公司中達淨賺兩億多,

但他的工資一個月才三千多元,養活家庭都困難,到了1997年,許家印就自己創辦了恆大。

現在想想,歷史就是這麼奇譎,假如當年公司給他十萬或二十萬年薪,

他可能就不會去想創業了,也就沒有了恆大3000多億的市值。

2.人情關係嚴重,難以晉升

國企也算體制內嘛,這裡面不知道多少人是運作上來的,

蘿蔔招聘,專門為招某個人弄出一個名額,

或者上位的時候考慮的都是有背景的人,

不談業務能力,因為家裡的關係,人家也可以給公司拉來客戶啊,

好的崗位,晉升機會就那些,沒有背景的普通人要想上位,

除非娶了領導女兒,或者走了大運,遇到貴人,否則太難

3.90後員工都是不安分的主兒

這一代年輕人想法很多,也愛折騰,

對於未來很有闖勁,國企很多崗位是冗餘的,人浮於事,

一堆人做一個事,長此以往,太過枯燥乏味,

一成不變的生活,不是年輕人的目的,

詩和遠方,星辰大海才是我們的征途!


馮起升


暫且不評論大學生為什麼不想進國企這個結論。就簡要談談目前大眾化國企的就職環境和待遇,請各位自己斟酌吧!

在情況介紹前,首先要弄明白的一點是,國企裡有老職工(就是以前的全民職工)、公司制、多元化等幾種不同身份的勞動用工方式,其收入待遇、職業生涯也各不相同。幾種用工最主要的區別是:公司制(與國企簽訂勞動合同)、多元化用工(與第三方勞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再派遣到國企工作),他們的崗位幾乎都是操作保障工,基本沒有管理崗位。而現在招聘進國企的老職工(全民)全部都是管理崗位。弄清楚了這一點,就可以接著說明白有些事了。

一是關於職業生涯。國企裡,只有管理崗位的職工,才存在職務晉升一說;操作保障工講的是技能,沒有職務晉升,操作工薪酬實行的是計件工資制或者技能工資制,從目前情況看,他們的最高收入也只能達到相當於副科級領導幹部的收入水平,享有這樣收入的人只有極少數。管理崗位分為:普通職工和領導幹部兩種。其中,科級及以上的被稱為領導幹部,以下就是普通職工。普通職工分為:文員和主管,分別有初、中、高三檔;領導幹部級別有: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總裁、總裁、董事長。

二是關於收入。國企裡,職務級別是影響收入的直接因素。以副科為分水嶺,一名副科的收入相當於高級主管的兩倍,副科相當於正科的85%。副處及以上領導幹部的收入實行的是年薪制,副處的收入大約是正科的兩倍以上,是正處的85%,正處相當於副總裁的85%,以此類推。新招聘的全民身份本科大學生,6個月試用期後定級初級文員,年應發收入約7-8萬;研究生6個月試用期後定級中級文員,級差收入約1萬左右。文員到主管這個過程的晉升,每年開展一次,晉升條件不是很嚴,基本都可以晉升。新進本科及以上大學生工作滿兩年後,績效考核合格及以上就符合競聘科級的基本條件,當然這種情況能升科級的極少,工作5年後的就常見了,當然,每個單位、部門的領導幹部職數都是限制和有確定數量的,所以,競爭不是一般的激烈,各位可以想象。而且,國企裡,能力之外的因素非常重要,各位見多識廣,應該不難理解。

三是關於其他待遇。國企裡,除了工資收入,還有年金、五險一金、通信費補貼等,其多少都與薪酬、職務直接相關,比如住房公積金補貼一項,領導幹部是普通職工的翻倍。去年公車改革之前,基層副處及以上幹部、機關正處及以上幹部,每人配備一輛專用汽車和專職司機。公車改革後,總裁及以上保留專車外,其餘副處級及以上幹部每人每月有約2000元左右的車貼報銷額度。

四是關於穩定性。國企裡,只要到領導幹部崗位,職務幾乎是只升不降,且所有幹部崗位通用、可流通。比如:財務經理可以去做黨書記、工會幹部等等,黨書記可以去做部門經理、環保負責人等等。普通職工的工作自主性小、轉行業很難,基本在同一崗位到退休。現在,為了給年輕人升職機會,國企裡,有領導幹部提早兩年左右退出實職的規定,就是退居後,喝茶聊天看報、或者回家的那種,不過,收入待遇都保持不變。

五是關於工作強度。同比私企,工作比較輕鬆,壓力不大,享受國家統一雙休、節假日、年休假,還有兩年一次療休養,朝8晚4:30工作時間,主要還有多做少做沒有衡量標準,多做少做對收入、評先評優影響也不大。

六是關於人際關係。面上,大家努力保持你好我好大家好,能讓人怎麼舒服就怎麼說,是顛簸不破的真諦和處世之道,你聽到的全是溫柔甜蜜之言,直言基本絕緣。公開場合,大家謹言慎行,因為,沒有不透風的牆。私下,各使各的勁,因為,職務晉升是職業發展成功和享有高收入的唯一途徑,也只有擁有職務,而且職務越高,你的說話份量、掌控權、存在感、自由度越高,你也理所當然的可以脫離具體工作,通常就負責監督把關、上情下達的工作。

七是關於國企職工離職率。除了報考公務員、事業編制,全民流失率很低。公司制、多元化用工的流動性很大,多元化用工流動性比公司制高,因為這兩者也有區別,現在也有公司制提升到管理崗位的,但是這種職務說免就免,不保終身。

就談這些吧!請各位自己判斷,國企值不值得進。現在,進國企有硬條件,極大多數要求一本及以上。


YY格格


在當下,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是不那麼樂觀的,更何況一些好的國企也依然是千軍過獨木橋,大家都擠著想進去,國企依然是炙手可熱的就業選擇。但是,也有一些的大學生有這樣子的機會,卻不是選擇到國企去上班,成為了就業大軍中的另外一類,我想,這也並不奇怪。人各有志,條條道路通羅馬。那麼不想去國企上班的大學生是因為什麼呢?

1、就業的選擇多了。在以前,大家選擇的崗位都趨於穩定,比如公務員單位,事業單位或者國企,這些都是香餑餑,而且在以往,民營企業發展還沒那麼快,各種保障、福利跟國企差距都太大,所以大家更願意去國有企業單位,但是今天不同了,時代發展迅速,行業增加了,成功的道路也增加了,對於大學生而言,可以選擇的路多了,那麼也就不會都往一條路上擠了。

2、外面的空間更大。在國企,很多時候基本都是一條道路走到底,沒有犯大的錯誤,基本上可以保證你安安穩穩到退休,這是好的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就是你閉眼就能看到未來30年的自己,加上國企單位裡論資排輩的情況比較多,即便你有一身技能,有時也難以發揮。沒有一定的關係,晉升也沒有那麼容易。有的人,就更加願意,趁年輕,到外面去闖闖,為了自己那顆不安分的心,為了那一腔熱血,未來那個未圓的夢想。

3、國企的約束太多。現在的大學生是90後、00後,屬於新生代,喜歡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歡被束縛,而國企對於人員的管理比較嚴格,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很容易就束縛了年輕人的活力。一些大學生嚮往的自由天空,在這裡得不到,不選擇去國企上班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找工作無外乎國企、外企、大中型企業、小型私企、創業公司、公務員、事業單位等。

1、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不同的選擇

在很多人印象裡,國企=高端大氣,外企=洋氣傲驕,民企=朝不保夕,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穩如泰山。其實,國企每年也有幾千家關門的,外企也有經常裁員的,民企也有如日中天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也動不動就精簡機構的……

私企和國企的企業文化不同。私企的工作壓力大,決策效率高,個人成長速度快,沒有安全感,事情做不好就下課,企業文化普遍以狼性為主,相對來說簡單純粹。國企是穩,不出事為主,企業文化多是包容,在國企每天思考的事情不單單是做好工作。

不同的性質的公司有著不同的氣質,普遍來說國企和公務員是比較穩定,且存在著論資排輩,而外企和民企的波動比較大,著存在更多風險的同時也存在更大的發揮的空間。

選擇哪種並無絕對的好壞,而是取決於你想過更為穩定生活還是更有挑戰性的生活。但不管哪種性質,從行業趨勢的角度出發,會幫助你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2、國企的概念裡面是五花八門

國有企業,是指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國企之間的差別很大很大,甚至是天地之別。按照國有資產管理權限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中央企業也就是國字頭、中字頭的企業,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糧、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等,地方國有企業範圍就大了,有省、市、縣不同層級管轄的國企。下面說一下一般情況下的國企:

(1)分工明確,技能進步有限。

國企就像一部緩慢運轉的官僚機器,內部分工很細很明確,每個人就像一個螺絲釘,按照流程規則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工作機械性和重複性很高,如果你自己不主動學習,基本上你學不到什麼新的技能。而且,長期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很容易讓自己的變成一個溫水裡的青蛙,不學無術不思進取,一旦國企兼併重組倒閉裁員,國企的員工出去很難適應外部激烈競爭的職場,因為沒有安身立命的技能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當然,也有很早就進入市場競爭的國企,比如中國移動、電信、聯通,也是很鍛鍊人的,但處在這些大國企的底層公司,拼命地做市場營銷,工作壓力很大,受行業天花板的限制,一般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2)等級嚴格,論資排輩。

國企是一個講輩分的地方,即便你個人有突出才能,可能也會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整個機制框架都是規定好的,並沒有為你留出足夠的自我發揮的空間。要想出人頭地你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3)人際技能要高。

國企是個非常考驗你情商的地方,人際關係比較複雜,比如,如何稱呼同事和領導都是有講究的,像外企一樣直呼其名是不可想象的。再比如,領導上臺說話叫“做重要講話”“做重要指示”,下屬上臺說話只能叫“發言”。想在國企發展,溫良恭儉讓的性格很重要,低調謙遜,察言觀色絕對必要。而且,有的國企你可能還需要面對“小圈子”的困惑。

(4)工作穩定,風險小。

毫無疑問,國企在落實國家政策方面是規矩的,比如五險一金一定會按規定繳納的,一些大國企的福利也相當好。而且,大國企基本上沒聽說過有裁員的,一旦進入這個體制,只要不出大錯,在公司不關門的情況下,就可以一直幹到退休,除非你自己主動離開。但地方性的小國企就不好說了,破產倒閉是常有的,就算不裁員但你可能需要下崗。

那麼,大學生適合去國企嗎?這要看你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你想過朝九晚五、波瀾不驚、平平淡淡的規律生活,不願參與太過激烈的競爭,不願承擔太大的壓力,只願意勤勤懇懇、按部就班地工作與生活,那你去國企是可以的。去的話就儘可能去大國企,小國企可無法為你提供安全的保障。如果你是一個有想法的人,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很多期待,希望實現自己的抱負或理想,去國企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3、好國企仍然是首選

總體上來說,國企的性價比比外企要高,尤其是一些大牌國企,工作強度比外企要低,壓力自然比外企小很多。更重要的是,你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不用擔心自己40歲以後怎麼辦,如果你40歲左右在國企混個一官半職,那小日子自然過得既體面又安逸。

就薪酬來說,在國企做同等工作量,比不上外企和大中型民企的薪酬。但反過來,就穩定性來說,國企要比外企與民企高得多。特別是到你四十歲以後,如果你在那些國家支柱性或壟斷性國企工作,你會發現,你要比同齡人過的輕鬆愜意的多。有可能,你的同學、朋友還在為一份體面的工作而發愁,為下個月工資發多少而焦慮,而你在國企的工資賬戶裡的金額,會隨著你的工齡增長而逐步提高,雖然不多不快,但年年見長,這已經足夠讓你豐衣足食了,尤其是在四十多歲人到中年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你的經濟收入穩定增長而有保障,這會讓減少你額頭的皺紋、鬢角的白髮與面部的滄桑。

簡單來說,在大型優越的國企(總部)工作,以40歲為人生界限,前20年你會過著低工資、“低三下四”的生活;後20年你會換來中高薪酬、高穩定性的衣食無憂的生活。這就是人生的機會與成本。

所以,順便說一句,在國企工作到快40歲,才跳槽闖蕩江湖是一種很不明智的行為,雖然我是這樣做的,但我不建議大家這樣做,因為這樣做不符合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如果真的受夠了國企的穩定與死水一潭,那就在35歲前採取行動,因為,四十多歲從國企出去的普通員工,在人才市場上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如果你做到大型國企的中高層那另當別論。


傑叔職商


因為去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