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擁有航母的國家越來越少?

用戶67867472905


因為玩不起,經濟上玩不起,技術上也玩不起。實際上很多國家在拿著航空母艦撐場子,撐著撐著撐不下去自然就放棄了。所以,包括戰略轟炸機、航空母艦、核潛艇這類“大國神器”並不是誰想搞就能搞得。

現在世界上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一共就8個:美國、英國、中國、意大利、俄羅斯、印度、法國、泰國。巴西把“聖保羅”號航空母艦退役後也退出了航空母艦擁有國的行列,而俄羅斯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也危在旦夕,泰國的航空母艦目前也是處於停泊的狀態,所以未來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數量不會有太大變化,算上將來的日本最多不會超過10個。很多國家雖然擁有一種叫“兩棲攻擊艦”的艦種,但是跟真正的航空母艦在任務和能力上還是有很大差別,不能完全說是航空母艦。

制約各國發展航空母艦的因素主要是2個:經濟、技術。其實還有個因素是需求,但是說白了還是缺錢,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稱霸海洋的雄心,只要他有錢他有這個實力能造出無敵艦隊,那麼他就有這個需求,反之光有雄心沒有錢也白搭。

先說經濟問題,一艘航空母艦不光要建造本體,還要配齊上面的艦載機,還要配齊戰鬥群,甚至說艦載機可能比航母本身花錢還要多。一個“福特”號航母戰鬥群花費最低283億美元,其中1艘福特級113.9億、3艘伯克三型驅逐艦51億、1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27億、22架F35C48.4億、22架F/A-18E/F19.3億、5架E-2D預警機10億、5架EA-18G電子戰飛機5億、16架MH-60直升機6.56億、3架C-2A或VC-22運輸機2.4億。當然了,這是重型航母戰鬥群,要是1個簡配過的中型航母戰鬥群價格也不會低於50億美元,這個價格對世界上70%的國家來說都是很大的負擔。而且航母還要維護,全壽命維護費用比造價還要高,這樣又要花出一個50億美元,加起來一個戰鬥群至少100億美元。在經濟上,未來能大手大腳的發展航空母艦的國家也就是中國和美國(印度也可以算進去),其他的國家能維持住現有的航空母艦就已經是勝利。

再就是技術,技術問題其實比經濟還要難解決,很多國家的航空母艦壓根就是直接買的別人的,比如泰國的“扎克里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巴西“聖保羅”號是原法國海軍“福煦”號,印度“維克拉瑪迪亞”號是原蘇聯海軍“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技術基本涉及到了一個國家所有的工業門類,比如造船、冶金、電子、航空、化學、動力等等,能湊齊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用一隻手就能數過來。沒有工業基礎壓根就不要想搞航空母艦,看看印度就知道了,“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從切割鋼板到現在已經14年了,還是沒有完成舾裝。而意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雖然建造過航空母艦,但是基本都屬於東拼西湊的那種。真正具備航空母艦製造技術的目前只有美、中、英、法這4個國家。而且還有個艦載機問題,艦載機的研製難度並不比航空母艦要簡單,目前在用自己艦載機的國家也就是美、俄、中、法這4個國家,其他的都是對外採購。

技術搞不定那就沒法造,經濟不行既沒法造也沒法買,所以現在世界上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或者說將來會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只會越來越少,最多持平而已。


雛菊西瓜Peterpan


擁有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海軍的最大夢想,但航母是個超級巨大的系統工程,大國才能玩得起,小國只能玩票。目前世界上真正能玩轉航母的國家越來越少。按照嚴格意義,全球擁有真正航母的國家並不多,目前只剩下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印度、意大利、巴西、西班牙、泰國這10個國家。其中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印度是真正的航母玩家。

其中巴西在2017年已經宣佈要放棄維修升級其唯一現役航母——“聖保羅”號航母,據悉這艘航母將會在3年內退役,所以未來真正擁有航母的國家還會進一步減少。不過,如果把航母的定義放寬,那麼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埃及等國都是可以宣佈自己擁有航母(兩棲攻擊艦)的。

日本正在試圖對自衛隊的“出雲”級直升機航母進行改造,試圖讓其具備使用F-35B隱身戰機的能力,如果計劃最終得以實施,屆時日本將成為真正擁有航母的國家。

“真正的航母俱樂部”玩家都已經基本確定,很難再發生較大變動。這主要是因為現代航母的造價和使用費用已經是越來越高昂,不是一般國家可以承受的。要知道,在過去,連阿根廷這樣的國家都可以擁有正兒八經的航母(“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可是到了今天,連俄羅斯這樣的大國玩起航母來都已經是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以美海軍的“福特”號航母為例,建造價格高達141億美元。更加費錢的是等航母建成服役後為航母配備各種艦載機、艦員設備以及日常維修保養工作。為一艘“尼米茲”級航母配備艦載機和相關人員設備的費用就高達200多億美元,另外航母全壽命期間的日常維護保養費用比這個還要高得多呢!所以,要建造並使用現代航母的費用是非常驚人的,能夠支付得起這種費用的國家並不多。

現代航母的設計建造技術難度也越來越高。在二戰期間以及二戰之前的航母,不少都是由民船、戰列艦臨時改裝的,技術難度並不高,美國當初甚至還創造下了一週一艘航母(護航航母)的驚人記錄,足以見得當初建造航母是比較輕鬆的。

現代航母的專業性已經高到大多數國家沒有能力建造,要建造一艘現代航母,需要一個國家擁有實力雄厚的造船廠和豐富的大型作戰艦艇設計建造經驗,這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屬於一道巨大的門檻。以不知天高地厚的印度為例,印度在2009年開始建造四萬噸級的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母。不過這艘航母目前仍然處於舾裝階段,至少要在2020年才開始海試,樂觀估計能夠在2025年正式服役。

即使一個國家克服上述所有難題,成功擁有一艘現代航母,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要知道,航母是強大的,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擁有一艘比較先進的現代航母,但卻沒有能力為其配備足夠先進的護航艦艇,為航母提供足夠的防空反潛等方面的保護,那麼一支海軍擁有航母的實際意義並不大。

以中國海軍為例,為了更好的發揮航母的作戰實力,中國批量建造了055大型導彈驅逐艦、901型綜合補給艦以及新型核潛艇,這些艦艇的技術難度均比較高,造價也比較高昂,甚至連俄羅斯這種大國目前都不具備此類能力。所以,航母俱樂部的真正玩家越來越少了。


科羅廖夫


目前全球範圍內擁有航母的國家有9個,包括聯合國“五常”以及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和泰國(日本“日向級”後續改造後可搭載F-35成為輕型航母),其中,巴西的“聖保羅號”航母已於去年11月22日正式退役,而泰國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由於長期維護不周,目前已經基本淪落為“旅遊景點”,因此,真正具有航母作戰能力的國家確實存在逐漸下降的趨勢。巴西“聖保羅號”航母已於2018年11月22日退役

泰國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在水面艦艇越來越大型化的今天,為何裝備航母的國家數量卻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呢?“威吶”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現代航母建造、使用技術要求高,一般國家很難具備完整的能力:隨著軍事科技的不斷髮展,現代航母的設計、建造難度要遠高於二戰時期的航母,尤其是噴氣式重型艦載機的使用,使得對航母噸位、結構強度以及系統配置等的要求大大提升,雖然目前有9個國家共裝備了超過20艘航母,但是真正具備完整的航母設計、建造、使用能力的國家也就2、3個。此外,裝備航母只是基本條件,還需要有與之配備的護航艦艇、艦載機、輔助艦艇等,能夠擁有完善配套能力的國家也屈指可數。

建造中的“福特級”大型核動力航母2號艦“肯尼迪號”建造中的“伊麗莎白女王級”中型常規動力航母

2)現代建造/採購及使用/維護成本高昂,一般國家也很難承受:現代航母是技術含量最高、建造難度最大、資金投入最高的水面艦艇,即使是排水量2萬噸左右的輕型航母,全球也沒有幾個國傢俱有完整的設計、建造能力,而與之相關的建造材料、動力系統、雷達/指揮系統、艦載機起降系統等都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價格自然也十分昂貴!自稱“世界大國”的印度,信誓旦旦的要建造自己的“維克蘭特號”航母,但是歷經十餘年,目前仍然只是建造了一個船殼,更需要注意的是,印度的“維克蘭特號”航母的發動機、雷達、艦載機等關鍵設備全部為進口,就連建造航母用的專用鋼材都是進口自俄羅斯,代價可想而知!除了建造、購買航母的代價高昂外,航母的日常使用、維護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每年用於維護、保養的費用約為2億美元,其他中小型航母雖然噸位較小,但是考慮到燃油費用,每年的代價也少不了多少,如果再考慮到航母編隊配屬艦載機、護航艦艇等的費用,沒有幾個國家有足夠的財力支持航母的正常使用。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戰隊群,代價不菲!

意大利“加富爾號”輕型航母戰隊群,同樣代價高昂印度集“全球資源於一身”建造10餘年仍是船殼的“維克蘭特號”航母

3)海軍發展要結合各自國情,航母未必是最佳選擇:從客觀需要來說,只有經濟強國和軍事大國才具有裝備航母的必要,否則,即使能夠建造/採購航母,也無力正常使用、維護航母。對於中小型國家來說,想要發展自己的海軍力量,也要“量力而為”,裝備一定規模的現代化中型水面主戰艦艇或者性能先進的常規潛艇,實際效果要比裝備一個配置不全、戰鬥力不足的航母編隊更好,而且日常使用和保障所需要的投入也更低。因此,對於綜合國力一般的大多數國家來說,裝備航母並非最佳選擇。巴基斯坦海軍採購的054A/P護衛艦,明智的選擇

054A/P護衛艦開工儀式

綜合上述情況,對於目前裝備航母的國家數量出現下降的趨勢也就可以理解了。雖然目前總體上裝備航母的國家在逐漸減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個別“不老實”的國家一直在費盡心機的想要發展自己的航母力量。“威吶”認為作為“五常”之一、且具有廣袤領海還大量還有權益的國家,我國發展航母勢在必行,而目前的國力、技術、人才、工業配套等也都具備成熟條件,我們的航母數量肯定會“逆勢而行”!我國的航母規模肯定會“逆勢而上”!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洗稿!)


威吶解析


航母是海上流動機場及作戰平臺,建造一艘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需要700億人民幣,它服役後的費用更是驚人。一般國家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經濟和軍事強國,擁有11艘10萬噸以上核動力航母。

中國算是世界上第二航母大國了,遼寧艦6萬噸常規動力滑躍起飛艦,國產第一艘航母6.5萬噸常規動力滑躍起飛艦,目前正在海上進行第四次海試主要是測試艦載機起降及通迅系統,馬上服役。國產第二艘航母8萬噸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艦,在上海長興島建成在今年6月份左右下水舾裝,2021年初服役。

中國計劃建造6艘航母3艘常規動力3艘核動力,預計在2030年全部服役。

航母考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只有經濟強大,才能養得起航母。







張書明8023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儒道之主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因為航母的建造成本、使用費用都太高,絕大多數國家根本無力承擔——即便是能夠花錢買到,這些國家也不會買。二是因為航母的重要作用以及戰略價值等,各國對於航母、核潛艇等武器裝備的出口、技術轉讓都是慎之又慎,輕易不會對外銷售。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是“世界上最小的航母”,但受金融危機的衝擊,泰國早已經是養不起了——已經成為了泰國國防教育基地,泰國公民可執有效證件免費參觀,只在重大節日中出來“走走秀”,因缺乏必要的維護保養條件,其艦載機Av-8B已經無法再戰。建造航母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真正有能力獨立建造航母的國家只有兩個:美、中。英、法、日等國,航母所需的很多關鍵設備都需要進口,舉個例子來說,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威爾士親王號所用的F35B艦載機就是從美國進口的。



雖然英國也參與了F35的研製工作,但英國自己根本無法造出來F35。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使用的蒸汽彈射系統等,也是來源於美國,自己造不出來。日本不僅受限《和平憲法》,其只具備建造航母“外殼”的能力,所需的各子系統完全依賴於美國進口。俄羅斯自蘇聯解體後尚未獨立建造過航母,再加上經濟不景氣,雖然計劃建造一艘滑躍、彈射兩種起飛方式相結合的大型核動力航母,但何時實現尚未可知。其它國家就更不用說了,距離獨立建造航母相差甚遠。



巴西海軍的“聖保羅”號航母也已正式退役,目前擁有航母的國家只剩下了8個:美、中、英、法、俄、印、意大利、西班牙。正在建造航母、計劃建造航母的國家只有6個,包括美、中、英、印,再加上俄羅斯(計劃建造)、日本(改造出雲號)。現代航母不僅是建造難度大,而且費用太高,是名副其實的“吞金巨獸”,絕大多數國家已經玩不起航母了。所以,如澳大利亞、韓國等才會開始發展大型兩棲攻擊艦,以替代輕型航母。


從航母的發展趨勢上來看,大型兩棲攻擊艦勢必會將替代現有的輕型航母——航母繼續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擁有航母的國家只能是越來越少,它比戰略轟炸機、核潛艇更難以建造,費用也更高,技術難度更大——真正的大國重器。以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為例,一艘航母的造價大約為70億美元,再加上艦載機、導彈等,一艘標準配置的尼米茲級航母的價格就超過了100億美元。航母並非單獨作戰,還需要水下的核潛艇、水面的護衛戰艦,共同組成一個作戰編隊,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和平時期,一個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包括:1艘航母,1—2艘攻擊型核潛艇,1—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2—4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如果是在戰爭狀態下,航母戰鬥群的護衛艦隻還會更多。僅僅是一個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的花費,就超過了絕大多數國家一年的國防開支,世界上又有幾個國家能夠買得起、用得起?常規動力航母在作戰能力等方面與大型核動力航母差距很大——大型核動力航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雖然常規動力航母造價比尼米茲級便宜很多,但也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承受得起的。



除了美國之外,其它各國還不具備研製大型航母的能力——主要是差技術。美國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1艘造價就高達約114億美元,美國計劃將艦載戰鬥機全部換成F35C,按2018年的單價約為2.2億美元、搭載48架計算,艦載戰鬥機就需要105.6億美元。再加上E-2D預警機需要5架(單價達2億美元),EA-18G電子戰飛機5架(單價1億美元),這還不算各型艦載直升機。再加上攻擊型核潛艇、巡洋艦、驅逐艦、綜合補給艦,這一個福特級航母戰鬥群需要的費用,又有幾個國家能夠承擔得起?


儒道之主


題目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實際情況是:自藍星第一艘航空母艦誕生以來,世界上曾經擁有航母的國家總計不過14個,同時擁有航母國家最多的時候只有10個,目前全世界擁有航母的國家共9個(不包括兩棲攻擊艦、直升機驅逐艦)。在可預見的將來,擁有航母的國家還會進一步增加。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航母的發展歷程:

世界上第一艘開工建造的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是英國於1917年建造的“競技神號”,但最先建成服役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卻是日本的“鳳翔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世界上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只有美國、日本、英國3個國家,主要包括:美國CV-2列剋星敦號、CV-3薩拉託加號,日本的赤城號、加賀號,英國的勇敢號、光榮號、暴怒號。

二戰期間,航空母艦進入爆發期,共有6個國家陸續建造了280艘航母(主力航母75艘),具體包括美國158艘、英國91艘、日本25艘、意大利3艘、法國2艘、德國1艘。

上世紀80年代初,擁有航母的國家數量達到了頂點,共有10個國家: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印度、阿根廷、澳大利亞。

目前,世界上共有9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印度、巴西、泰國和中國。巴西的聖保羅號航母於2017年退役,西班牙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母於2013年退役,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於1993年退役,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母於1982年退役,巴西將購買自英國的海洋號兩棲攻擊艦改裝為大西洋號直升機母艦。

必須注意的是,日本的日向級、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韓國的獨島號兩棲攻擊艦,無論排水量還是武裝水平,都超過了泰國的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已經可以列入“航母”的範疇。

但是,如果這樣算起來,澳大利亞的堪培拉號、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埃及的納賽爾號等一批兩棲攻擊艦或戰略投送艦,也可以列入“航母”範疇。因此,為了避免造成混亂,我們嚴格按照艦艇擁有國的稱謂,將兩棲攻擊艦、直升機護衛艦等排除在外。

總的來說,最近幾十年間,擁有航母的國家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日本、德國、西班牙、澳大利亞、阿根廷5個國家曾經擁有航母,但目前或者已無現役航母,或者僅有兩棲攻擊艦;而中國屬於新加盟航母俱樂部的國家。

實際上,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擁有航母的國家將會增加,而不是越來越少。

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否建造和擁有航母,主要因素在於戰略需求。很多人可能會認為,現代航母系統的技術越來越複雜、造價越來越高、日常運作維護消耗巨大,因此一般國家都不會建造和擁有新的航母。

這種認識非常片面,因為沒有看到未來海上交通生命線控制、大洋資源開發、地緣政治格局重建等因素,很有可能成為航母遠洋軍力建設的原始動力。

必須看到,近幾十年來,世界經濟取得了蓬勃發展,一批新興國家迅速崛起,比較突出的是日本、韓國。這兩個國家經濟實力雄厚,工業產業發達,尤其是造船業位居全球前兩位,完全具備建造、運作現代航母的技術能力和經濟基礎。更關鍵的是,這兩個國家的志向遠大,在遠洋海軍建設上頻頻發力,不僅擁有了萬噸級宙斯盾艦、先進潛艇,還建造服役了日向級、出雲級、獨島號直升機母艦,雖然冠以兩棲攻擊艦或直升機護衛艦的名稱,但這些艦船都能改裝成搭載F35B戰鬥機的航母。

尤其是日本,對於二戰期間航母強國地位念念不忘,正在頻頻發起對和平憲法約束的衝擊,試圖突破大型進攻性裝備的制約。相信假以時日,日、韓兩國都會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艦。另外,土耳其也提出了建造“航母”的計劃,預計“阿納多盧”多用途兩棲攻擊艦將於2021年服役。

我們據此假設一下,十年之後,泰國航母退出現役或者改變用途,日本、韓國的航母正式建成服役,這樣全世界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可能會增加到10個:美國、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意大利、巴西。

除此之外,西班牙、澳大利亞、埃及、土耳其等也會擁有大型直通甲板兩棲攻擊艦,部分可能會裝備F35B戰鬥機,也可以稱之為“準航母”。

關於各國航母建造趨勢,大家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點評!


軍備解碼


圖注: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輕型航母

截至2017,世界上一共有10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美國、中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英國,而曾經擁有航母的阿根廷等國,其航母已經退役。

在這裡,我們採用傳統航母的定義,即擁有直通甲板和右舷艦島設計,能夠搭載和運用固定翼作戰飛機的大型水面艦艇。因此擁有輕型直升機母艦的韓國、日本我們並未計算在內。

實際上,看似擁有航母的國家數量不少,比擁有五代機的國家數量多得多,但仔細算一算,其中目前只擁有一艘航母的國家就有中國、法國、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和英國,擁有兩艘的只有意大利一家,只有美國一家老大擁有10艘現役航空母艦,佔了世界航母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英國、中國和印度暫時有1艘航母,第二艘正在建造或試驗,幾年後有望進入“2艘航母俱樂部”。而泰國、巴西目前裝備的航母極其老邁,而目前尚沒有換裝計劃,這兩個國家很有可能在幾年後退出世界航母俱樂部。

航母擁有國為啥不光越來越少,而且貧富懸殊這麼大?首先,航母非常貴。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其平均每艘造價為40億美元,而以30年服役期計算,每艘航母的作業和維持費用高達148億美元,是造價的三倍多。而如果以50年服役期計算,1艘“尼米茲”級航母的“全壽命週期費用”將高達600億美元,是造價的15倍!輕型常規動力航母是航母中最便宜的,全壽命週期費用至少也得150~200億美元。而目前世界上年度軍費開支超過300億美元的,僅僅只有10個國家。一般而言,裝備採購和維持費用佔軍費開支約一半份額,以海軍佔三分之一的費用而言,軍費開支排名全球第十位的韓國,其年度海軍裝備預算(包括研發、採購和日常維護使用)也不過50億美元,其中拿出15%左右的經費,勉強養得起1到2艘輕型航母,海軍除了航母,還得配備大量驅逐艦、護衛艦和其他作戰、後勤艦艇以及潛艇。從錢的角度來看,世界上能養得起航母的國家也就十個左右。以巴西和泰國為例,其航母近年來維護和訓練狀況極差,航母幾乎是從不出港的“宅男”,這都是因為缺乏使用和維護的經費所致。所以大家才會一致認為這兩個國家很快就將退出航母國家行列。

除了航母實在太貴,第二個原因是航母技術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導致門檻越來越高。上世紀40年代二戰時期的航母,可以由大型民船、戰列艦臨時加裝飛行甲板改裝,起降的是低速的螺旋槳飛機,技術難度較低。而現在的航母,則是高精尖產品,光與其配套的艦載戰鬥機、預警機等高性能飛機,一般國家都難以研製,即便想買,選擇也很少,價格也很高。從某些方面而言,航母在技術上甚至比五代機更難。這個高門檻,使不少國家都放棄了航母夢。例如印度雖然軍費開支全球排名前列,也下了極大的決心一定要建成航母,但從2006年第一艘國產航母切割鋼板意識開始起,“維克蘭特”號航母總共建造歷時11年,三次下水,至今工程進度剛剛過半,預計2025年才能交付。就連航母大國“英國”,在建造“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也面臨不少技術和資金難關,進度一拖再拖。這讓很多渴望建設航母的國家最終望而卻步。

當然將來也可能會有一些經濟強國加入這個俱樂部,扭轉最近幾十年航母國家和航母總數雙雙下降的趨勢,比如軍費開支排名前十的日本和韓國,他們都有建造直通甲板型輕型直升機航母或兩棲艦的經驗,又有雄厚的造船工業基礎。另一個則是上升勢頭很猛的土耳其,他們正在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設計藍圖的基礎上建造自己的輕型航母。


兵工科技


圖為出雲號航母


事實上,目前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是越來越多的。阿根廷雖然最終退出了航母俱樂部,但是韓國和日本很快就補上了空缺,和狹義的航空母艦不同日本和韓國建造的兩棲攻擊艦其實上也可以算作準航母,也就是說,目前有12個國家在各種意義上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航空母艦。大的包括美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小到查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都在說明目前有航空母艦的國家越來越多。


圖為中國國產航母


而且,隨著航空母艦在各國海軍地位的進一步提升,未來全球持有航空母艦的數量也會大幅增加。美國並不打算退役掉所有的尼米茨級航空母艦,同時還正在建造福特級航母。中國和印度以及英國也在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韓國日本俄羅斯和法國目前也正在考慮發展大型航空母艦的。而可預見的未來,除了泰國可能會退役掉查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的總體數量仍然處於上升態勢。


圖為泰國克里納呂貝特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限制航母建造的已經不是技術,而是資金。只要投入足夠的金錢,即使從來沒有見到過航空母艦,也可以像印度一樣慢慢堆砌出來。再不濟,也可以像巴西一樣從其他國家購買兩棲攻擊艦充當偽航母的角色。對於稍微有點科技實力和工業基礎的國家而言建造小型航母或者兩棲攻擊艦都不是難事,也許只有那些排水量動輒數十萬噸的超級航母才能被稱作國家工業實力的象徵。


歡迎大家關注本號,提供更多的軍武科普知識。


軍情解析


這是必然的啊,航母可是燒錢費錢費人的大傢伙,一般國家連驅逐艦都養不起,也用不上,有護衛艦就足以擔任旗艦了,要航母幹嘛呢?

比如說泰國,上世紀90年代從西班牙買了新航母,注意這可不是二手貨,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成為戰後亞洲第二個擁有航母的國家,第一是印度。那會兒咱們軍迷可是羨慕嫉妒恨啊,泰國都有航母了,咱們常任理事國居然還沒有。

可是,現在你看看,這艘世界最小的航母,不但沒打過仗,而且出海都很少,平時成了一旅遊景點,供遊客買票上船參觀,當時一起購買的二手9架“鷂”式戰機,基本上也到了服役年限,只能用一些直升機湊合,你說泰國初衷是擁有航母,加強海軍威懾力,但實際效果如何呢?還不如買些護衛艦和潛艇更合適。

越來越少的國家擁有航母,最大的原因---玩不起,美國首批三艘最新的“福特”級CVN-21預計耗資360億美元,一艘就是120美元,這還只是造價,不包括艦載機,人員開支,更不包括護航編隊艦艇的造價和使用費用,這些錢一點兒都逃不掉,一個國家即是擁有“福特”級這樣先進的航母,沒有艦載機,戰鬥力等於零;沒有護航編隊,就是“海上棺材”等著捱打吧。

有個估算,我國航母整個艦隊的50年全壽命週期費用約為4000億,分攤到每年,平均約為80億元人民幣。這費用一般經濟能力的國家用得起嗎?

第二個問題,需求!中小國家有使用航母的需求嗎?航母是綜合性大型攻防平臺,中小國家海域就那麼大,鄰國之間即使有領海問題的摩擦也就那麼大規模,護衛艦,潛艇甚至巡邏艦就足以夠用,弄個航母嚇唬人值嗎?嚇唬人沒嚇著,兜裡錢用完了,把自己嚇一跳。

所以航母永遠都是大國的重器,買得起,用得起,用得著,這就是世界上僅有幾個大國擁有航母的原因。(N)


聯合防務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製造航母的技術越來越豐富,但擁有航母的國家卻越來越少了。出現這樣的現象,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錢。

技術可以說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畢竟航母花錢是可以買到的。一組航母艦隊的成本有多少呢?

①航母本身建造成本高昂。中國一艘航母造價已經高達接近40億美元。

②搭載幾十架各型號的艦載機。一架艦載機就價值幾億美元。

③一組航母戰鬥群還需要護衛艦,巡洋艦,潛艇,補給艦。這又是一筆大支出。

④一組航母戰鬥群的戰鬥人員加上後勤保障人員超過一萬人。各種食材消耗,各種津貼,工資又是一筆天價。

⑤航母上的設備還有壽命週期,到時間了必須全部更換,這又是一筆不菲的開支。維護費用和升級費用也是極其驚人的。

⑥要想維持戰鬥力,一艘航母還不夠,總得有一艘航母戰備,一艘待命,一艘在船廠維修。這些都是需要錢的。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國家發現自己玩不起航母了。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和美國有資金有能力有技術這麼玩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