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陳濟棠是個什麼樣的人?

汪鶴真


陳濟棠對自己有過這樣的評價——半生無過亦無功,半世救人難自救!

而如果評價的再通俗點的話,可以這麼說——好運氣在一般人陳濟棠身上,來的快,去的也快!

陳濟棠1890年生人,正宗廣東客家人。父親陳謙受是秀才出身,鄉間私塾先生。陳濟棠六歲隨父親讀書,但卻不是讀書的料。

身處亂世,尋覓出路,陳濟棠最終選擇了從軍,他先考進了欽縣警察講習所,後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其間加入同盟會。

民國的軍中人傑,很多在軍校期間都有可圈可點的過人之處,但陳濟棠是個例外,在陸小,他的成績很差,差到連正步都踢不好,每逢檢閱出操,他都被留在室內搞衛生。

他的這個表現,不是不起眼,而是一塌糊塗。

因為這個,陸小畢業吃散夥飯的時候,同學都稱讚成績名列前茅的梁安邦同學。聊到梁同學必定前程似錦時,梁同學醉醺醺不客氣地說:“大家將來都能有出息,除了陳濟棠。”

有人說:“可不要門縫裡瞧人,萬一陳濟棠混出來了呢。”

梁同學不屑一顧地說:“倘若如此,我給他捧靴。”

若干年後,陳濟棠居然就真成了廣東老大,而梁同學卻混的很一般。現實面前不得不低頭,梁同學便厚著臉皮去找陳濟棠謀求職務,進門就說:“老同學,我給你捧靴來了。”

優等生梁同學忘了,人生成敗有時候不是本事大小說了算,而是運氣好壞說了算。

你有能耐,比不過陳濟棠有好運氣。

辛亥革命後,陳濟棠進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畢業後進入粵軍,從機槍連排長埋頭苦幹,衝鋒陷陣,累積軍功先升團長,再升旅長,最後竟然升到了師長。

1929年蔣桂戰爭,陳濟棠眼看著自己的老上司李濟深被扣押在南京湯山,他不是想著怎麼去救,而是旗幟鮮明地站到了蔣介石一邊,先是接管了第四軍,後又擔任討逆軍第八路軍總指揮,一舉成為廣東最大的軍事首腦。

屬於陳濟棠的好運就這樣敞開了大門。

1931年,胡漢民被蔣介石軟禁,粵派勢力通電反蔣,趕跑了蔣派廣東省長陳銘樞。

緊接著九一八事變,汪精衛等人成立的廣州國民政府也被取消了。

山中的老虎一個個消失掉後,陳濟棠趁機猴子稱霸王,沒費什麼勁就攫取了廣東軍政大權。

運氣就是這麼好到爆!

20世紀30年代是民國發展的黃金時期。

陳濟棠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全面發展地方經濟、文化、教育以及市政建設,短短几年,成績斐然,尤其是廣州,一躍成為南中國首善之地,人口一百多萬,四處高樓大廈,車水馬龍。

為此,有些老一輩的廣東人一直懷念他。

交好運,事越幹越順的人有時候很信風水,陳濟棠就是極其迷信風水的那一類人。

有兩樁事很有意思。

陳濟棠有個神經兮兮的陰陽術士胞弟,陳維周。陳濟棠還是小連長的時候,邂逅了十八歲的莫五姑。雖然那時的陳濟棠已經有老婆了,但還是對這個十八歲的姑娘動了心。

這姑娘能不能娶呢?

很迷信的陳濟棠便讓陳維周去調查。

這陳維周夠狠,一番徹底調查後,回來跟大哥說,這女的腳底有七顆紅痣,屬於腳踏七星格;還有,她肚臍邊的大紅痣,正好對應大哥你的硃砂掌。所以,這女的絕對旺夫益子。

還別說,陳濟棠自打娶了莫五姑做妾後,果然是好運氣來的擋都擋不住,一躍成為南天王不說,莫五姑劈里啪啦還給他生了七男四女,十一個孩子。

另一件事就荒誕了。

做大有野心後,1935年,陳濟棠聽他能掐會算胞弟的話,花三十萬買下了花縣芙蓉嶂洪秀全家的祖墳,並且天真地相信,只要把老孃葬到此處,不久就可以取代蔣介石。

為此,陳維周還特意去了一趟浙江奉化,察看了蔣介石家的祖墳。回來後,他對大哥說,蔣介石家的祖墳不如咱家的龍勢遠甚。

就這樣,陳濟棠認為問鼎天下的時候到了。

於是他參與發動了反蔣的“六一事變”。

陳濟棠的宣誓大會十分搞笑。

在燕塘軍校大禮堂,陳濟棠要求每個人起立宣誓表態:“餘決心效忠陳總司令,抗日反蔣,以後如違誓言,必遭天遣!”

宣誓完畢後,每人舉起一把木劍向一皮具假人“蔣介石”連刺三下。

出師前,江湖術士對陳濟棠預言:機不可失。

在這預言的慫恿下,陳濟棠決然與桂系聯手反蔣。

不料,蔣介石用兩千萬成功收買了廣東飛機,72架飛機先後飛到南雄、韶關機場,一架都沒給陳濟棠留下。

見大勢已去,陳濟棠倒是很乾脆,索性發了份聲明下野的告同胞書,之後便攜帶兩千六百萬鉅款,登上軍艦去了香港。

縱觀全程,很懷疑江湖術士話沒說完,不是機不可失,而是時不再來。

據說,陳濟棠如此乾脆,弄得老蔣反倒很不好意思,為此,老蔣還特意派員到香港好好安撫了一番,說什麼往後借重他的地方還很多。

日軍侵入香港後,老蔣怕在香港的這些昔日頭頭腦腦落水,便派專機去接。

誰知,孔祥熙家的孔二小姐要運她的德國黑貝,居然把陳濟棠從飛機上擠了下去。

真是一朝失勢不如狗呀!


黑句本


去年夏天的時候,我曾一口氣連續寫過上百篇民國軍閥政要,唯獨漏了陳濟棠,如今看來,對人物評價既不夠全面,也不夠深度,再評陳濟棠,反而不似從前“張嘴就來”。

本文在討論陳濟棠的時候,專門討論陳濟棠的軍政生涯,尤其是他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為主線,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位“南天王”陳濟棠。

寒門出身的南天王陳濟棠

民國時期的軍閥,尤其是像陳濟棠這樣的地方軍閥,大多都是有一定的背景或者關係,陳濟棠是寒門出身,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主政一方的軍閥實力派,過程不可謂不艱辛。

陳濟棠家裡世代務農,1907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開始接觸革命活動,秘密參加了同盟會,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畢業後開始其軍旅生涯。

1920年加入粵軍,開始了其向上爬升的軍旅生涯,1922年陳炯明叛亂,陳濟棠擁護孫中山先生,參加對陳炯明的討伐,陳炯明被驅逐出廣州後,陳濟棠被任命為粵軍第一是第二旅旅長,後來在粵桂戰爭中,新桂系的統一廣西之戰中都表現出色,並且與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1925年已經擔任師長的陳濟棠率部參加第二次東征陳炯明的戰鬥,在此戰役中,蔣介石的總指揮部差點就被敵軍給端了,後來陳濟棠和何應欽部趕到才救蔣介石與水火。

北伐軍從廣東北上後,廣東就又成了廣東人的地盤,1927年11月發生張黃事變,驅逐李濟深,李濟深是陳濟棠的老領導,正是陳濟棠的幫助上,才幫助李濟深平息局勢,在此過程中,陳濟棠也迅速發展自己,成為廣東比較有實力的軍閥。

1929年,蔣介石在南京囚禁了李濟深,陳濟棠遂與蔣介石合作,扳倒李濟深,成為廣東最大的軍閥,在蔣介石的支持下,陳濟棠於1930年擊敗李宗仁與張發奎部,為老蔣的蔣桂之戰以及中原大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陳濟棠與蔣介石為代表的寧粵對峙

說句實在的,兩廣出身的軍閥要是不反蔣,都對不起革命,只有反蔣的軍閥才是好軍閥,以廣西新桂系來說,更是將反蔣當作軍閥的信仰,老蔣三次下野,兩次是新桂系促成的。

相對來說,粵系軍閥反蔣的雷聲大,卻是分分合合,終究是不徹底。

以粵系的汪精衛、胡漢民這些人來說,始終沒能形成反蔣統一戰線,內部矛盾比反蔣還大,最終都沒成氣候。

陳濟棠能夠成為南天王除了有自己的打拼,錦上添花的那個卻是老蔣,所以,在1929到1931年之間,陳濟棠是依附於蔣介石,然而1931年因為粵系胡漢民被蔣介石囚禁後,陳濟棠經過粵籍政客古應芬的策動,開始反蔣。

粵桂之間停止戰爭,達成和解,將兩廣成為反蔣基地,很多粵籍的國民黨元老派也都積極支持他們,再次成立廣州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並且彈劾蔣介石,要求蔣介石下臺。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不得不考慮全國的局面,因此作為妥協將胡漢民釋放,與粵方達成和解。

然而,陳濟棠和蔣介石之間的關係卻徹底破裂,陳濟棠在此期間迅速擴張,在東北軍撤回關內的情況下,粵軍已經成為當時除老蔣中央軍外實力最強的軍閥,底氣足了也就不懼老蔣了。

陳濟棠發動的兩廣是變,從反蔣到服蔣

1936年作為全面抗戰爆發的前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中之間就是張學良發動的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進行抗日,而在此之前,陳濟棠與新桂系就發動兩廣事變,反蔣抗日。

1936年6月2日,陳濟棠開始發難,致電中央要求全國抗日,陳濟棠領銜,兩廣將領聯名要求蔣介石北上抗日,是為兩廣事變。

針對陳濟棠的發難,老蔣沉著應對,一方面調兵遣將隨時準備應戰,另一方面還是老一套,就是收買、分化、瓦解陳濟棠的部隊,這一招被蔣介石在攻打地方軍閥的過程中,運用的爐火純青,屢試不爽。

首先是粵軍重金打造的空軍,被蔣介石收買,飛離廣東投靠中央;其次是廣東軍政大員李漢魂通電反陳擁蔣;最後,收買陳濟棠手下重要大員餘漢謀與張達,宣佈服從國民政府。

老蔣這一套組合拳打的陳濟棠是毫無招架之力,辛辛苦苦籌劃反蔣多年,竟然被老蔣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費一兵一組給解決了。

兩廣事變失敗後,陳濟棠跑到香港蟄伏,經過一段時間痛苦的反思,陳濟棠最終選擇服從老蔣,老蔣讓陳濟棠出過,並且表示希望他“早日回國襄助共成大業”,後來陳濟棠擔任過蔣介石的農村部部長,以及中央常務委員等職務。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頗有先見之名,將精力放到教育上,免受猜忌。


史論縱橫


陳濟棠(1890一1954),字伯南,廣西防城縣人,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畢業於黃埔陸軍小學、陸軍速成學校。畢業後在廣東地方部隊中任初級軍官。1916年,任營長。1922年,陳炯明叛變,奉孫中山之命討逆。及廣州光復,升團長、旅長、師長。 陳濟棠擁蔣,在蔣的幫助下獨佔兩廣,成為粵系主要頭目。



1931年,驅走省主席陳銘樞,成為獨霸廣東的“南天王”。陳濟棠加強治理廣東,他提出了“整軍經武,改革政治,發展經濟,闡揚文化”十六字治粵方針,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他又反蔣。1936年與桂系聯合發動兩廣事變,任抗日救國軍西南聯軍副司令。失敗後逃往香港。 陳濟棠反我軍,1932年任贛粵閩邊區“剿我軍”副司令,參與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第五次“圍剿”。他在1934年又與紅軍簽有停戰協議。 1937年9月,蔣介石任命他為國民政府委員。1939年11月,經蔣提名為中央執行委員和最高國防委員會委員。



1940年3月任農林部長,次年辭職。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任兩廣及臺灣宣慰使。1946年回廣東從事教育事業,創辦珠海大學。1949年3月被任命為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兼建省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1950年5月,由海南去臺灣,被蔣介石聘為“總統府”資政、戰略顧問。1954年11月3日在臺北病逝,終年六十四歲。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我們熟知的“八路軍”番號,原來就屬於曾經的“南天王”陳濟棠。抗戰勝利後,一直賦閒的陳濟棠試圖東山再起,糾集舊部爭奪廣東的軍政大權,終於鬥不過曾經的部下餘漢謀等人,被打發去了海南島擔任警備司令(舊屬廣東)。第四野戰軍大舉進軍兩廣時,殘敵紛紛逃入海南,結果“老虎仔”薛嶽在陳誠的力挺下復出,就任“海南防衛總司令”,屈居副手的陳濟棠氣個半死,乾脆出工不出力,最後率嫡系部隊兩個師逃臺。



陳濟棠出身於號稱“粵軍之母”的粵軍第1師和後來的第四軍,他在民國政治舞臺上的起落與蔣介石息息相關。國民革命軍1926年誓師北伐時,陳濟棠幸運獲得了率所部第11師留守廣東的機會,從此排斥異己壯大勢力,在粵系汪精衛、張發奎等與蔣介石爭奪國民政府控制權的鬥爭中,陳濟棠選擇支持了蔣介石,於是飛黃騰達。到1929年,他已經升任第八路軍總指揮及“廣東綏靖委員”,統一掌管廣東地區的陸海空三軍。

陳濟棠在新桂系軍閥崛起時期,曾奉廣州政府之命三次率兵入桂相助,因與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全部交好,蔣桂戰爭之後李白黃一度下野,兩廣地區以陳濟棠勢力最大,“南天王”的稱號由此而來。



關於陳濟棠的生平,不少答友已經認真回覆,重複沒有意義,單說一向秉承反*立場的這位“南天王”,是如何因為維護自己利益、反而在客觀上相助中國革命的事件。

第一次是1935年10月中央紅軍決定長征時,由於通往湘西的道路已經被國民黨圍剿部隊重兵封鎖,紅軍派員聯繫了負責南路封堵的陳濟棠,此公深知蔣介石一石二鳥的政策,不想與紅軍拼個你死我活消耗自身實力,於是答應了紅軍自粵北“借道”的要求,當中央紅軍通過後再假意追趕,被稱為“敲梆式的堵擊”和“送行式的追擊”,使紅軍在長征初期順利通過了敵人三道封鎖線。

(與蔣介石合影)

陳濟棠甚至贈送了紅軍10萬發子彈,並且揚言:“紅軍多打死一個蔣軍,我們就相應安全一分”。當然,這些小動作是瞞不過蔣介石的耳目,後者怒火中燒,開始限制和修理這個廣東軍閥,雙方矛盾逐漸加深。

第二次是1936年6月,蔣介石正擬調動大批中央軍前往西北,準備逼迫張學良、楊虎城一起圍剿剛剛到達陝北的各路紅軍,不料陳濟棠見江南空虛,當年6月1日聯合桂系發動了反蔣的“兩廣事變”,歷史上也稱六一事變,蔣介石不得不回調部隊解決兩廣問題,客觀上為紅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結果,陳濟棠的頭號大將餘漢謀倒戈,空軍全部叛逃,兩廣事變很快被中央軍平定,陳濟棠無奈通電下野,結束了他在廣東的近十年統治,第八路軍番號也被撤銷;等到蔣介石回過頭來再次督師陝北時,又發生了“西安事變”,苦逼的一塌糊塗。



(薛嶽、陳濟棠、張發奎)

第三次是1950年4月,抗戰勝利後一直主管海南軍政的陳濟棠,被空降來的老鄉薛嶽騎在頭上,心中十分不爽,在海南的國民黨殘軍中,薛嶽的嫡系第四軍僅有5000餘人,而陳濟棠幾年經營組建起來的部隊卻高達30000餘人,於是陳濟棠依仗手中實力,拒不遵從薛嶽的指揮和調遣,致海南島的防禦部隊體系四分五裂,當四野戰神韓先楚的兩個軍登島後,陳濟棠一路向三亞逃竄,使人民解放軍順利解放海南島。

點評:民國時期典型的軍閥,以培植和保存個人勢力為已任,無論其他。

(陸軍一級上將)


度度狼gg


陳濟棠,民國軍閥,主政廣東達將近八年之久,顯赫一時,號稱“南天王”。如果要評價此人,我可以贈送他八個字“精明過人,利益至上”。

陳濟棠的老上司是李濟深,原來是廣東的軍政一把手,因為被老蔣排擠,就密謀聯繫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想有所動作,結果被老蔣誘騙到南京抓了。陳濟棠是李濟深的麾下第一大將,眾望所歸成為一幫李系將領的主心骨。眾將領一起要求陳濟棠登高一呼,率眾反蔣。不料,陳濟棠老奸巨猾,他假模假樣的大罵老蔣一通,然後話鋒一轉,態度來個180度大轉彎,強調大家應該珍惜廣東局面,按照元老胡漢民的意圖辦事,切不可操之過急。一幫將領都是大老粗,哪裡比得上陳濟棠的老謀深算,被忽悠的目瞪口呆。原來,陳濟棠早就和老蔣勾搭上了,他正想借此機會當上一把手過過癮。陳濟棠摸清眾將領的底細,最後亮出底牌,宣佈接受老蔣的任命,並且立即以廣東最高軍政一把手的身份,接收了原李濟深的全部地盤。

陳濟棠大權在握後,又開始與老蔣拉開距離,一面與紅軍暗通曲款,一面與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又勾搭上了,把廣東弄成了獨立王國。平心而論,陳濟棠對20世紀30年代的廣東的經濟發展還是有很大貢獻的。當然,陳濟棠發展地方經濟的原因還是為了對抗老蔣。30年代,廣州經濟起飛,是民國以來最大規模、最有名的經濟建設高潮,搞了一大批重點工程,修橋鋪路蓋大樓,比如規模浩大的民生工程珠海橋,開闢了黃埔港等等。陳濟棠還以“省營”頭銜建設了很多大型的企業,又大搞“開發區”,比如他把廣州西村定名為“省營西村工業區”,把有實力的工廠企業都集中於此。西南航空公司也是陳濟棠一手創建。陳濟棠還多次邀請“港澳華僑回國參觀團”到廣東訪問,他親自接見,大會賓客,吸引了大量外資,為廣東經濟建設的騰飛奠定基礎。

不過,陳濟棠骨子裡面還是軍閥,他誰都可以利用,有利益就是朋友,敵人也可以變為朋友。所以,他後來偷偷放跑了紅軍,還暗中送了紅軍子彈1000多箱,把老蔣氣的破口大罵。對內部,陳濟棠嚴苛鎮壓異己,大肆屠殺左派青年。廣東經濟雖然發展了,普通老百姓並沒有得到實惠,社會矛盾突出。

後來,陳濟棠因為被老蔣打壓的厲害,藉口“北上抗日”,想揭竿反蔣,被對付軍閥手段爐火純青的老蔣以離間計輕鬆瓦解。陳濟棠自知大勢已去,黯然下臺。一代軍閥,終於退出歷史舞臺。


懷疑探索者


南天王陳濟棠,一個信封陰陽、占卜,並以此為行為準則的歷史人物。

關於陳濟棠的事蹟很多人都略有耳聞,尤其是廣東地區的朋友們,今天羽評就談一談南天王陳濟棠的另一面,一起看看陳濟棠因為信奉占卜之術所產生的一些故事。

(陳濟棠)

其實陳濟棠之所以信奉迷信是有根據的,因為他的母親和哥哥甚至自己的妻子都是個信奉迷信的人,他受到這些親人的影響,尤其是自己的哥哥陳濟華、陳濟湘,從小受到哥哥的影響,可以說對這些事情已經非常信仰了。

一:三次大難不死的陳濟棠

第一次陳濟棠乘船去德慶,沒想到天氣突變,狂風暴雨,船因為觸礁而下沉,這次好在被同伴用竹竿救起。

第二次是陳濟棠去廣州司令部辦事,原本定的酒店他沒去住,而是換成了東亞酒店,結果晚上原定的酒店有人要暗殺他,好在他換了地方,因此逃過一劫。

第三次是陳濟棠一家人去廣州郊外賞梅花,結果又遭遇游擊隊襲擊,司機開車過快,撞在樹上,好在家人都安然無恙,自己也受了點傷。

正因為這三次大難不死,讓陳濟棠更加相信迷信,以至於在後來無論是用人還是做事,都要先佔卜,看看任用的官員有沒有反骨,和自己的八字是不是相沖,如果相合則提拔,不合則貶。

(陳濟棠)

二:兩廣事<strong>變

1936年,陳濟棠連個李宗仁、白崇禧發動“兩廣事變”,但是在發動事變之前,自己的哥哥因為之前看了蔣介石的面相,認為蔣介石在1936年這裡有個劫難,哥哥陳維周認定這一年蔣肯定是非死即傷,在哥哥的一番迷信說辭之下決定反蔣。

行動之前還特意祭拜了天地,為了再次安心,陳濟棠讓翁半玄卜了一卦,卦中有“機不可失”四字,翁半玄說:“伯南公(陳濟棠字伯南)氣運當陽,正是代替老蔣地位的最好機會。”

事實上蔣介石只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平定了“兩廣事變”,因為陳濟棠耗費巨資、苦心經營的擁有40架飛機的空軍大隊,在蔣介石的收買下一齊飛往南昌,投奔南京政府。

後來才知道這占卜的“機不可失”的機指的是飛機,而不是時機。

(蔣介石)

歷史上陳濟棠的名聲還是可以的,他主張張為政在人,對於官吏的優良,不僅靠政事,更靠個人行政素質。

陳濟棠作為粵軍軍閥的代表,還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54年突患腦血管栓塞症,卒於村舍,享年63歲。


羽評郡主


陳濟棠,世稱陳伯南,他是客家人,又是民國時期的有名的粵系軍閥、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他在廣東主政8年,與老蔣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禮,素有“南天王”的稱號。


作為一位亂世中的軍閥,陳濟棠治理廣東達8年之久,有功也有過。他早年曾追隨孫中山,但卻堅決反對聯俄聯共,只主張國民黨一家執政,可見他並不認可馬克思主義。在孫中山死後,他便在蔣介石的默許下站穩了腳跟。可是當他在廣東當上了一把手以後,又開始和蔣介石大鬧矛盾,並拒絕奉蔣的命令圍剿共產黨軍隊。雖然他的目的是保存實力,但也在客觀上對共產黨起到了保護作用。

在廣東期間,陳濟棠認為當地教育水平差,多次興辦學校。他雖然是一個馬上打天下的武人,卻認為教育才是民族之本。他說,英法俄日等列強國家無不重視教育,這是我國所不能及也。所以他在廣東期間,做得最好的事就是提倡教育,興辦學校。
陳濟棠(左三)

不過,陳濟棠這個人十分的迷信。他聽信方士的話,不切實際地認為自己或將有更大的作為,甚至能取代蔣介石的地位。所以在1936年,他聯絡當時統治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兩位軍閥, 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兩廣事變",試圖借兩廣之力取締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結果不僅徒勞無功,而且自己也被迫宣佈下野,從此淡出政壇。解放後,陳濟棠也追隨國民黨到了臺灣,再也沒有回到大陸。

其實要說起來,在歷史上割據過廣東的大軍閥並不少,民國時期就有陳炯明、餘漢謀等人,但敢稱作“南天王”的恐怕也只有這位陳濟棠了。不過總體而言,陳濟棠是一位不太堅定的三民主義者,他說自己是為了國家,但實際上全然是為了自己的私心。不過,在他主政廣東期間,將當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也是其過人之處。


歷史的荒野


陳濟棠(1890-1954),廣東防城港人(現為廣西防城港),民國時期重要軍政人物,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要想了解陳濟棠的功過是非,恐怕得知道如下幾個關鍵詞:

1.南天王

陳濟棠在東征北伐期間本為李濟深部下,李濟深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陳濟棠為其部下十一師師長。在蔣介石1927年“清共”和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鬥法的過程中,陳都站在蔣的一邊,受到蔣的投桃報李。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把李濟深囚禁在了南京湯山,陳濟棠再次站在蔣的一邊,支持其對自己老上級的行動。陳被任命為第八集團軍總指揮,廣東綏靖委員,掌握了廣東陸海空三軍,開始主政一方。之名,陳致力於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願蔣插手廣東,蔣陳矛盾越來越深。1931年,蔣介石扣押了廣東派大佬胡漢民,引起各方激烈反對,汪精衛等在廣州成立了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分庭抗禮,陳是其中重要人物,執掌軍權。並趁機驅除了蔣派來的省長陳銘樞,成為名副其實的南天王。



2.放水紅軍

1933年,蔣介石發動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陳濟堂被任命為南路軍司令,負責在粵北堵截紅軍。紅軍長征出發後,到達了陳濟棠軍隊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此時的陳濟棠,對蔣介石借追擊紅軍而削平地方實力派的意圖心知肚明,如果全力阻擊紅軍,不管勝敗都兩敗俱傷,中央軍趁機入粵。廣東就不是自己天下了。因此,他派人和紅軍秘密談判,達成了禮送紅軍出境的協議,紅軍比較輕鬆地通過了第二道封鎖線。蔣介石看到陳濟棠放水,出了罵幾句娘希匹也無可奈何。



3.兩廣事變

1936年5月,國民黨元老、廣東派的精神領袖胡漢民病逝,陳濟棠政治上的一道屏障沒有了。蔣介石趁機步步緊逼,讓陳濟棠這一實際上的廣東土皇帝讓出更多權力給國民政府。陳濟棠鋌而走險,在大部分部下都反對的情況下聯合桂系發動兩廣事變,因為是在6月1日通電抗日反蔣,也稱“六一事變”。這次事變雖以抗日為名,其實並於其實,甚至還和日軍秘密達成默契,主要是反蔣。不想此舉正中蔣的下懷,一面調兵遣將,一面分化瓦解陳的部下,隨著餘漢謀、李漢魂等部下大將的反戈一擊,持續50多天的事變平息,陳濟棠黯然下野到香港。後來雖一再給蔣介石表忠心,也未受重用,只當了專門用來安排失勢軍政大咖們的農林部長。後病逝臺灣。



4.建設廣東

1980年,鄧小平在接見陳濟棠之子、美籍華人陳樹柏博士時說:令尊治粵八年,確有建樹,有些老一輩的廣東人還懷念他。的確,陳濟棠在廣東的確經營有道,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不少善政,為其贏得了社會聲譽。他還特別重視教育,推崇國學,也算是亂世梟雄中的一個“儒將”。


磨史作鏡


東北王、西北王、西南王、南天王,這是民國軍閥的外號,其中南天王就是指陳濟棠。國府新軍閥的代表之一,長期遊離於南京國府之外。有趣的是他的上臺還是靠著蔣介石上來的。

1、靠著蔣介石獲得廣東

第四軍有鐵軍之稱,張發奎就是靠著第四軍獲得了軍界地位。陳濟棠也是第四軍的,在北伐前已經擔任第十一師師長,在北伐後留守廣東。

(陳濟棠)

按理說沒他啥事,安心駐防,安心發展。由於民憤問題,就被免職了,標準說法是出洋考察。

在國外溜達的他聽到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果斷回國,去南京見了蔣。

他鄉遇故知,來自浙江的老蔣與廣東的陳濟棠一拍即合,恢復師長職務。

這一招蔣介石獲得了廣東實力派支持,陳濟棠有了中央政府支持的合法性。

回去之後能力得到了展現,首先是用薛嶽擊敗了南昌起義的部隊,其次是平定廣州起義。

(擊敗南昌起義南下的部隊)

在蔣桂戰爭中,果斷押寶蔣介石,直接獲得廣東全權,有“南天王”之稱。

2、中原大戰後的反蔣

中原大戰中,粵軍切斷桂軍的後路,使得北進的桂軍一敗塗地,使蔣介石的南翼得到保障。

但在中原大戰後,雙方逐漸就成了敵人。

按理說,合作這麼友好的盟友,怎麼也不應該如此。這就要從蔣的計劃談起。

(中原大戰)

廣東是稅賦重地,稅入一度有9000萬,經過閻錫山整頓的山西才1300萬,東三省2700萬,安徽才700萬。可見廣東重要性。

而且作為國府起家的地方與重要對外通道,都是蔣首先要獲得的地。

這種結構性的問題無解。

就像中原大戰中蔣介石的鐵桿盟友楊虎城,1935年在蔣介石圖西北的時候,也就不再一心了。

3、兩次大的反蔣

在中原大戰後,兩廣逐步走到一起,並建立西南政務委員會,胡漢民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在九一八事變後,攝於外患。以蔣介石下野為條件國府獲得形式上統一。

在之後,依然若即若離,比如蘇區作戰中,陳濟棠就是出工不出力。當時就被評價為“敲梆式的堵擊”和“送行式的追擊”。

在1936年,隨著蔣對西南的控制完成。兩廣處在三面包圍中,在這年六月,陳濟棠與廣西李、白髮起兩廣事變。在失去佔領衡陽先機後,內部逐步瓦解,空軍飛南昌,主要軍政大員離開,陳濟棠的南天王之路結束。

(兩廣事變圖)

在新軍閥時期,許多地方軍閥都是蔣介石支持獲得的地盤,廣東的陳濟棠、陝西的楊虎城、山東的韓復榘、寧夏的馬鴻逵都是如此。由於他們支持蔣取得了勝利,由於蔣要統一,他們在不同時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反蔣。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個人感覺,我們各地區的人們,多多少少都一種“軍閥情節”。就是對自己家鄉民國時期湧現的軍閥,產生敬佩和緬懷之情。

比如山西的閻錫山,東北的張作霖,雲南的蔡鍔等等。



而廣東軍閥陳濟棠亦是如此,我們老一輩的廣州人,很多都對陳濟棠心存感激和敬佩之意,尤其是他和其夫人莫秀英的故事和軼事,更是流傳於我們廣州的坊間,成為老廣州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那些正史如何評價陳濟棠,個人在此不想作太多的評價。但站在廣州人的角度,陳濟棠是很值得尊敬的,值得我們緬懷的。因為,他有恩於廣州,讓廣州變得更繁榮。

(碰巧路過海珠橋,拍下了一張)

廣州著名的海珠橋,中山紀念堂,愛群大廈(直到白天鵝賓館建成前,愛群一直是華南第一高樓),中山大學等,都是陳濟棠主政時期的產物。

此外,廣州老城區的文德路、一德路等三十多條馬路,以及當時廣州頗具規模的糖廠,電廠等市政設施,也都是陳濟棠建設的。



(當年的愛群大廈)

陳濟棠和老帥張作霖一樣,都很懂得經營,尤其是陳濟棠的夫人莫秀英。莫秀英藉助其夫的地位,廣闢財路,不斷投資置業,積攢財富。同時懂得生財的她,也不斷鼓動陳濟棠營建廣東,興業充財。



因此,陳濟棠時代的廣東,經濟發展很快,打下了紮實的基礎。那時的廣州可是名副其實的南大門,中國南方第一大城市。

而陳濟棠的勢力也得益於其在廣東所積攢的豐厚財力,得以長期與蔣介石分庭抗禮,素有南天王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