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及阿里各县的岩画,带来的震撼和疑惑几乎同样多


在西藏阿里地区最西端的日土县塔康巴岩画点,班公错以北60公里处的宽谷地带。山谷的名字就来源于石头上的背负行囊的小人,岩画刻在小人山谷东侧山沟的基岩上。摄影:杨延康

与日土县其它岩画不同,塔康巴岩画以人物为主。这幅大型队列行进活动的图像里有:行走者、舞者、羚羊、马、牦牛、狗以及太阳。从画面内容看:狩猎、畜牧、武土、巫师等证明社会分工已形成,而画面中出现的盾牌、长矛、刀剑等武器,证明金属器已普遍使用。摄影:杨延康

山谷附近还有一个内容相似的岩画点,上面也有行进着的小人——那不龙岩画,距离塔康巴约1.5公里。那是一片垮塌的乱石斜坡,有图像的巨石就横亘在嶙峋的石堆间。它应该是坍塌后才有的图像,因为那一列小人完整地排列在巨石的边缘。摄影:杨延康


岩画点的周围长期生活着相对固定的某个族群,他们虽然是猎牧民族, 但生活的范围固定, 这些岩画点被他们反复利用, 说明他们的生活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摄影:杨延康

与日土县其它岩画不同,塔康巴岩画以人物为主。这幅大型队列行进活动的图像里有:行走者、舞者、羚羊、马、牦牛、狗以及太阳。从画面内容看:狩猎、畜牧、武土、巫师等证明社会分工已形成,而画面中出现的盾牌、长矛、刀剑等武器,证明金属器已普遍使用。摄影:杨延康

阿里岩画在日土、革吉、改则、措勤和札达都有分布,迄今为止已有数十个地点被记录。 大部分岩画都在4000米以上,海拔最高的日土县是分布最密集的地区。自古以来,这里都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域。摄影:杨延康


有人说阿里岩画是苯教的象形文字,与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有着亲缘关系,懂得东巴文的人到阿里就可以读出岩画的图像,但是,至今都没有人读出来;还有人注意到了岩画与藏地本土的原始信仰有着密切关联,但世界上所有民族都经历过万物有灵的阶段,此信仰与彼信仰的差别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