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把富甲一方的沈萬三滿門抄斬?

鄉村播報橙二狗


這裡糾正題主一個問題,沈萬三並沒有被滿門抄斬,而是被朱元璋發配到了雲南。

有書君看到沈萬三的名字,腦海裡首先浮現的是聚寶盆,富可敵國的字眼。因為人家太有錢了。

朱元璋當了開國皇帝,沈萬三主動為其修築了城牆、拓寬了道路、建造了橋樑等工程,那為何卻遭到朱元璋的流放呢?有書君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沈萬三自恃有錢不懂收斂,他的無心之語被朱元璋當成有心之失。

朱元璋建都南京準備擴建應天城,但沒錢修城牆。

沈萬三以前支持過朱元璋的死對頭張士誠,自然誠惶誠恐,為了討好朱元璋,他自告奮勇的要修築聚寶門至水西門的一段城牆。

他請來一流的匠師,加班加點竟比皇家修築的城牆提前三天完工。駁了皇帝的面子,他還洋洋得意地向皇帝建議,由自己拿出百萬兩黃金來犒勞三軍。

這可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了,你再有錢,怎麼能在皇帝面前炫耀呢,在封建王朝皇權可是至高無上的,不容人侵犯的。

而沈萬三接二連三的觸犯了皇帝的威嚴,本來他是想獻媚皇上的,卻犯了如此低級的錯誤,有錢可以收買民心,你犒賞我的軍隊是不是也想要他們替你賣命啊。

朱元璋一個要飯的乞丐,起點本就低,仇富的思想根深蒂固,沈萬三的舉動觸碰了朱元璋內心自卑的神經,自己如今已是九五至尊,還要被你嘲笑嗎?

二,遭人陷害。

沈萬三曾聘請一位叫王行的教書先生來教導自家孩子,後來大將軍藍玉也請了這位先生來為其子女教授學業。

洪武二十六年,藍玉以謀反罪被處死。

這時和沈萬三有矛盾的人便出來指控沈家和藍玉官商勾結,朱元璋本就對沈萬三不滿,便不問真假,想借著這個由頭殺了他,幸好有馬皇后勸說,才改成抄沒家產,家族所有人員發配雲南。

三,觸動了朱元璋的政治利益。

自古中國就是農耕文明,歷代王朝“重農抑商”,以農為本,商人趨利,則會與民爭利,與國爭利。

商人的發展壯大對於王朝的穩定性和權威性極具威脅。

明朝自然也不例外。

當然要打沈萬三這個“出頭鳥”,他的富可敵國,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濟實力掌控王朝的經濟命脈,可以號召一群為利而往的人,這是朱元璋所不敢想的,不管他有無此心,他必然是政治利益下的犧牲品。

沈萬三擁有非凡的經濟頭腦,在生意場上叱吒風雲,能夠做到富可敵國,他的確是個優秀的商人。他生錯了年代,他不懂政治,更不懂得低調,為自己招來了大禍。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雲蕉館紀談》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說朱元璋登基稱帝后,想要擴建南京城,可是當時國庫空虛,拿不出錢財。這時,沈萬三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出一半的工程款,還與朱元璋約定,同時開工,看誰建得快,建得好。結果最後,沈萬三比朱元璋快三日完成任務。朱元璋設下酒宴犒勞他,心裡卻不痛快,畢竟你一個小百姓竟然勝過我皇帝。最後找了個理由,說沈萬三用茅山石為心,有謀反之心,將其斬殺,並將全部財產充公。

我個人認為這個故事聽聽也就罷了,千萬別當真,不足為信。

《明史》關於沈萬三,有這樣一段記載:

“洪武時,蘇州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請稿軍,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後諫曰:妾聞法者,誅不法場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戌雲南。”

(《明史·馬後傳》)

意思是說,洪武年間,蘇州有個富民叫做沈秀,也就是沈萬三,幫助朱元璋修築了三分之一的都城(南京城),又主動拿出錢財犒勞軍隊。朱元璋大怒,說道:“這個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收買軍心,居心叵測,乃是亂民,該殺。”馬皇后進諫說道:“臣妾聽說法律,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來誅殺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敵國,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的老百姓,老天爺必然會降災禍給他的,陛下你又何必親自動手殺他,壞了名聲呢。”朱元璋聞言後,覺得她說的有些道理,心中的怨氣解了不少,便不在斬殺沈萬三,將他流放到雲南去了。

關於沈萬三的記述,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乾隆年間編纂的《吳江縣誌》記載:

“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

(《吳江縣誌》)

意思是說張士誠佔據稱吳王時,沈萬三已經去世了,兩個兒子,一個沈茂,一個沈旺從海上運米到燕京。

據說《吳江縣誌》材料來源於莫旦撰寫的《吳江志》。這莫家可是和沈家是兒女親家,莫旦說的話,應該是可靠的,故而《吳江縣誌》的編纂者最後採用了他的說法。但是當時正史卻說沈萬三被朱元璋流放,他們自然不敢推翻,所以在後面加上一段註釋:莫旦說張士誠佔領吳會的時候沈萬三早已經死了,但《明史》裡又說沈萬三幫高皇帝(朱元璋)修南京城,請求犒勞軍隊,被高皇帝抄家流放,誰對誰錯,我們也搞不清楚。

《明史》是清朝人編寫的。前面我們說過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朱元璋用蒸鵝毒死徐達之事,都是滿清政府為了妖魔化朱元璋而故意捏造出來的,因此我對沈萬三因為要犒勞軍隊而被朱元璋流放之事比較懷疑。我個人認為莫旦之言比較可靠,沈萬三乃是元朝人,在朱元璋建國前已經去世。


清風明月話歷史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一個“嗜殺”的人,他誰都不信任,連當年和他出生入死的功勳元老都殺,殺個富甲一方的沈萬三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

可至今很多人依然不解,沈萬三明明是幫助了朱元璋,對朱元璋好像沒什麼威脅。

為什麼朱元璋非要將伸出援手的沈萬三滿門抄斬呢?

如果你也這樣想,那說明你還不瞭解朱元璋。我認朱元璋殺沈萬三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朱元璋仇富

其實這個非常好理解,因為朱元璋本來就是窮苦人出身,他受盡了元朝統治者和那些地主老財的剝削和欺負。所以從朱元璋的骨子裡是非常痛恨那些權貴和富豪的。

既然沈萬三本來想討好朱元璋,他出巨資幫朱元璋修了1/3以上的南京城牆,按理說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可朱元璋不會這麼想,他認為沈萬三這是在向他炫富,這是在取笑他沒錢。有錢就很了不起嗎?還不是被我朱元璋殺掉!

二、沈萬三太有錢,對朱元璋產生了巨大威脅

我們通常形容一個人非常富有會說他“富可敵國”,而沈萬三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已經富到可以出資犒勞軍隊,還幫國家城市修城池,這財力可想而知。

沈萬三此舉的目的不僅是想討好朱元璋謀個一官半職,他還想得到更大的名聲和影響力。

要知道在古代戰爭時期,資源極度匱乏,只要有錢就能招兵買馬變出一支強大的軍隊來,而如果一個人既有錢,還特別有影響力的話,是非常可怕的。在朱元璋看來,就算沈萬三當時沒有謀反之心,但他已經具有謀反的資本或者潛能,所以朱元璋會毫不猶豫的想要除掉他,而且迅速佔有了他的財產。

三、沈萬三慾望膨脹,想錢和權兩手抓

本來沈萬三已經是富甲一方的超級大富豪,他原本可以多做善事不和權政來往,這樣是可以讓他安享晚年的。

可沈萬三他不甘心只做一個富豪,他還想擁有權力。但這樣一來,沈萬三的貪慾已經嚴重影響到朱元璋王朝的根本利益。對於沈萬三這樣貪得無厭又有野心的人,朱元璋是最忌憚的,所以朱元璋必須得讓他死。

四、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捲入了胡惟庸案中

朱元璋誅殺功勳老臣毫不手軟,他就是怕這些開國元老仗著功勞胡作非為。胡惟庸案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而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也牽連到了其中,朱元璋定然要將他滿門抄斬。

當然,這極有可能是朱元璋“莫須有”的欲加之罪。畢竟要殺一個有功之臣必須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是醉愛談歷史,分享有趣有料的原創歷史知識和觀點,歡迎點評和關注。

醉愛談歷史


這件事,需要鄭重反問出題者一句:誰說朱元璋把沈萬三滿門抄斬了?

因為在關於朱元璋的諸多歷史謠言裡,“朱元璋抄斬沈萬三”的說法,是其中流傳很廣的一條。當然,也是撒謊撒的非常蹩腳的一條。

那麼這樁謠言哪來的?直接的出處,就是清朝人編修的《明史》。放在《明史》的敘述裡,這可是一樁馬屁拍到馬腳上的可悲故事:洪武六年,君臨天下的朱元璋想修南京城牆,卻苦於資金不足,眼尖手快的大富豪沈萬三立刻慷慨解囊,不但給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牆工程買單,還大氣掏錢犒賞軍隊。卻不想正觸了朱元璋的忌諱:朕的兵輪的著你來賞?立刻一頓怒治,把可憐的沈萬三一家充軍去了雲南。

既然如此權威的《明史》都這樣說了,那這事還能有假?《明史》問世後的幾百年裡,這樁典故也就當真事流傳,用以形容朱元璋的殘暴無情。就連近代以來某些專家也跟風,吊打朱元璋時就動不動搬出沈萬三來說事。但很遺憾,別看《明史》都這麼說了,但這件事,依然是個百分百的謠傳,哪來當真事講,才是鬧了天大的笑話。

因為首先一個大破綻是:就在《明史》裡發生“朱元璋抄斬沈萬三”的年份,即大明朝洪武六年時,傳說中的“苦主”沈萬三,其實已經早死了十八年。

以更權威的地方史料,特別是《吳江縣誌》《蘇州府志》的記載,開創元末商業奇蹟的大富豪沈萬三,其實死於明朝開國前的1356年。而除了文獻佐證外,蘇州本地更有活生生的實物佐證。沈萬三兒子為紀念沈萬三修建的“積善堂”,就是建於元末張士誠佔領蘇州時。沈萬三之子沈蓉的墓誌銘,更清楚記載了這件事。

這也就是說,如果在《明史》裡所說的“洪武六年”,真發生了“朱元璋抄斬沈萬三”的故事,那簡直就是個鬼故事。

而且,就算是墓誌銘與地方誌都弄錯了,洪武六年朱元璋修南京城牆時,沈萬三確確實實還活著。那《明史》裡記載的這件事,依然屬於百分百瞎編,因為其中另一處大謬誤:戍雲南。

以《明史》裡的說法,得罪了朱元璋的沈萬三,就是在洪武六年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到雲南去了。可史料上明明白白記載,洪武六年的時候,作為北元根據地的雲南,當時還並未納入大明朝版圖。明朝真正收復雲南,那得是洪武十五年的事情了。給朱元璋編這段謠言的清朝“專家”,簡直連明朝開國史都沒搞清楚。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沈萬三並沒有被朱元璋收拾,那曾經在元末蘇州風光一時的沈家,為什麼後來銷聲匿跡了?

以《蘇州府志》等史料的記載,《明史》裡沈家資助朱元璋修城牆這事,真實歷史上也確實有,不過是沈萬三的幾個兒子做的,也並沒有像《明史》裡說的那樣馬屁拍馬腿,相反令朱元璋心花怒放,還將沈家幾個兒子都封了高官,一度是明初江南炙手可熱的商業家族。確實,如果為修個城牆就把人充軍,這等肚量的朱元璋別說一統天下,做個小諸侯都難。

那後來沈家去哪了?這隻能怪沈家幾個兒子自作死,在朱元璋晚年後亂抱粗腿,抱上了明朝開國名將藍玉的粗腰,誰知一場“胡藍案”,藍玉慘遭抄斬,與藍玉過從甚密的沈家也殃及池魚,幾個兒子在洪武二十六年被充軍到雲南去。明明是一場政治悲劇,卻被《明史》的編寫者們移花接木,變成了一樁朱元璋的黑材料。對照看看就知道,何為“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以此事來說,以辯證的眼光看歷史,真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


我們愛歷史


按照明史馬皇后傳記載,沈萬三並不是被滿門抄斬的,而是被朱元璋發配到了雲南充軍了,那究竟沈萬三做了什麼事情,落得如此下場呢?

據說朱元璋打算把南京城給修一下,沈萬三聽說了這個事情,就自告奮勇的跟朱元璋說,他能幫助修三分之一,朱元璋聽了也是蠻高興的,有人幫助修,可以省下好大筆錢呢,明朝剛建立,百廢待興,需要用錢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朱元璋就同意了,沈萬三給朱元璋辦事當然是十分用心,也十分用力,沒多久就將三分之一的南京城給修好了,朱元璋很高興,正在想著應該怎麼獎賞沈萬三呢,卻聽到沈萬三說:陛下,我想出錢犒勞一下您的軍隊。

沈萬三覺得為朱元璋辦了一件大事,何不錦上添花,再為朱元璋辦一件事情呢,如果朱元璋高興了,那麼以後肯定會厚待自己的。

可沒想到,朱元璋竟然生氣了,說:沈萬三,你只是一個平民,你竟然想要犒勞天子的軍隊,你是何居心,你該死!沈萬三沒料到,朱元璋說變就變,剛好還蠻高興的樣子,可一轉眼卻生氣了,沈萬三隻能伏在地上,不敢說話。

旁邊的馬皇后說:我聽說律法是用來誅殺不法之人的,而不是用來殺不祥之人的,沈萬三富可敵國,是不祥之人,自然會有老天爺去懲罰他的!陛下,您不要生氣。

朱元璋聽了馬皇后的話,心中的怒火稍微消了一下,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他最終還是沒有把沈萬三給殺了,而把沈萬三流放到雲南。

這個故事是記載於明史,明史按道理應該是蠻靠譜的,但是這個故事是有問題。我們有以下幾個疑點。

一,雲南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才對雲南用兵的,到了第二年,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的時候才拿下的,而朱元璋修建南京城是洪武元年,這可隔著十幾年呢,根本不可能將沈萬三發配到雲南去。

二,根據吳江縣誌記載,張士誠佔領吳地的時候,沈萬三就已經死亡了,當然不可能幫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了,甚至連朱元璋的面都見不著,這個史料的來源是莫旦寫的,莫家與沈家是親家,所以這個史料是比較可信的。

三,有個人叫王行,幫沈萬三的兒子沈榮和他的兒子沈森寫過墓誌銘,沈榮死於洪武九年,享年71歲,也就是說洪武元年的時候,沈萬是62歲,那麼沈萬三至少要80歲,朱元璋不大可能將歲數這麼大的沈萬三發配。

所以,明史所記載的這個故事可能是民間傳說而已,並不可信。


歷史簡單說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被郭子興提起來的,從此走上泥腿皇帝路,最後郭子興還是被老朱給氣死的,這是後話,是,老朱一家那是真的窮,說是家徒四壁都抬舉了,給地主家放牛,卻連著徐達等兒時玩伴把這牛給烤著吃了,時適荒災,餓殍遍野,一家人都死絕了,便隻身一人去了皇覺寺,數月後,寺裡也沒糧了,由此我們這位土皇帝踏出寺門,這一腳卻是歷史上的重要節點,之後便在討飯的過程中遇到同樣饑民的沈萬三,兩人成為朋友,約定,將來,騰達之後,老朱掌權。沈萬三掌錢,兩人分開走,就在老朱兩眼昏花,兩三天沒吃飯的時候,走進一村中。無人,突發現一顆柿子樹,滿樹的黃柿子,一口吃了七八個,幾年後打下了所屬地區,又一次路過比村,見柿樹,解下衣袍為披上,封為凌霜侯…

朱元璋與後來的燕王朱棣,就是永樂大帝,這兩父子可真是以鐵血手腕治國的,朱元璋封了那麼多的侯,幾乎殺完了,只有武定侯郭英一人,當然太史令劉基是早年間就病死了,徐達是被賜蒸鵝毒死的,可見其心硬手狠,而且多疑,這些忠誠良將就是這麼被猜死的,沈萬三當時拿出了一半的財產充了國庫,但朱元璋不滿足,你一個商人怎麼能一人擁有這麼多的財產?他想要的是全部,而沈萬三卻是這麼的不識相,便起了殺心……


黑色沙丘


首先是沈萬三本身作為江南鉅富,有很強的財力和影響力。而這種財力和影響力,朱元璋是很忌憚的。沈萬三本人想的很簡單,誰當皇帝,都只要乖乖討好,進貢錢財就行了。所以他拿出大量錢財敬獻給朱元璋,還出錢幫朱元璋修南京城牆。

這一招過去對張士誠是管用的,但對朱元璋不管用。朱元璋本人是猜忌心很重的梟雄,你表現的越有錢,他心中越恨你。沈萬三富可敵國,可敵國的,萬一真的與國為敵,那還得了?所以朱元璋要打擊沈萬三。

第二個原因,江南地區之前的統治者是張士誠。張士誠雖然軍事力量不如陳友諒強大,但作為商販出身的軍閥,在江南當地還是頗有些人氣,尤其與江南商人集團有所往來。沈萬三是江南的大財主,與張士誠過去關係不錯。在沈萬三看來,這不過是普通的官商勾結,送銀子抱大腿而已。但在朱元璋看來,你過去能夠和張士誠這麼密切,那誰知道你是不是忠於我呢?

此外,朱元璋本人出身貧寒,年少時流離失所,受盡了富人的歧視,他的心目中其實是有一定仇官仇富思想的。所以哪怕在殺官造反,奪取天下之後,朱元璋也想要當個不一樣的皇帝。


巴山夜雨涮鍋


沈萬三被滿門抄斬應該是在他去世以後,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沈萬三女婿顧學文和其他女子有染,被岳父發現狀告到朝廷,為了懲罰顧學文,他們抱怨政府,說顧學文與藍玉有接觸,所以沈萬三全家近一百人全部被殺。

朱元璋是有心殺沈萬三,但是最後將其流放到了雲南,這主要是為什麼呢?

其一:沈萬三作為江浙財團,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他是支持過浙江大部的私鹽販子張士誠,後來朱元璋得了天下,懷著對江浙財團,地主的積怨,對這批人徵收了很高的賦稅。

其二:朱元璋修建南京城牆的時候,沈萬三為了討好朱元璋,竟然主動要求承擔一些費用,完事後還犒勞士兵,每人可以得到一兩銀子,當時朱元璋有百萬大軍,而朱元璋得知後龍顏大怒,認為沈萬三有收買軍隊的嫌疑,本來想殺了沈萬三,結果被馬皇后勸住了。最後只能流放雲南。

其三:可能和朱元璋的性格有關係,朱元璋從小生活在農民家庭,幫地主放牛,而地主經常受到地主的欺負,導致他自己特別恨地主,有仇富心理,而沈萬三恰好是地主的代表。

其四:就是沈萬三自己為人太高調,經常炫富,他的弟弟就曾經寫信給他,讓他低調點,可是沈萬三絲毫沒有改變過;再加上朱元璋四處征戰需要軍費,而沈萬三家裡有那麼多的費用,抄了沈萬三的家就解決了龐大的軍費開支。

所以說沈萬三隻有經商頭腦,卻沒有政治頭腦。


羽評郡主


沈萬三,本名沈富,俗稱萬三,是今天的浙江湖州人,沈萬三通過從事對外貿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迅速變成了資產過億的超級大富豪,在江浙一帶具有很強的經濟實力。以至於有人傳說他家有一隻聚寶盆,不管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會有珍寶。

第一:朱元璋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盤踞在近江蘇東部,浙江大部的私鹽販子張士誠,張士誠政權依靠的就是當時像沈萬三一樣的江浙財團,地主的支持,因此,朱元璋在奪取天下以後,懷著對江浙財團,地主的積怨,對這批人徵收了很高的賦稅,而沈萬三就是其中的代表。所以,他被朱元璋誅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後,開始修建南京城牆,或許是出於討好朱元璋的目的,沈萬三提出,自己願意出百萬兩黃金代替皇帝犒賞三軍,這直接觸怒了朱元璋,要知道古代社會,軍隊是一個帝國的根本,沈萬三如此行為,無疑有收買軍隊的意味。這直接威脅了朱元璋的皇權。這也是其被殺的原因。

第三:朱元璋的理想是建立一個小農經濟社會,這和朱元璋早期經歷分不開的。朱元璋出身農民,早期給地主劉德放牛,受盡了地主的欺負,從小就對地主懷有刻骨的仇恨。尤其仇恨那些大地主,在他眼裡,這些人都是些為富不仁之輩。理應收到誅殺。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沈萬三鉅額的財富,對朱元璋來說是一個強烈的吸引,抄家之時,朱元璋正在四處征戰,軍費開支龐大,抄沈萬三的家正好可以解決軍費問題。可以說,沈萬三鉅額的財富不僅沒有幫助他,反而給他帶來了殺生之禍。

小王解史,關注我,帶您走進不一樣的歷史


小王解史


沈萬三很有可能是元朝人,在明朝建立之前,他已經去世了。

到目前為止,很多人都認為沈萬三是明初人,至少認為他的主要事蹟發生在明朝洪武年間,這其實是有待商榷的。為什麼說沈萬三是元朝人呢?據《吳江縣誌》記載:“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密從海道運米至燕京。”張士誠的軍隊攻佔蘇州是在1356年,也就是說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沈萬三已經死去12年以上了。


到了明朝以後,有關沈萬三的傳說越來越多,卻沒有一條是出自同沈萬三有直接接觸之人。沈家在明朝的時候名氣越來越大,儘管沈萬三已經去世多年,沈家在洪武年間已經分成了四家,但是人們提到江南首富沈家的時候還是習慣於用沈萬三來概括。比如很多人認為沈萬三因為藍玉案而受到牽連,其實當時是沈文度受牽連,而沈文度就是沈萬三的曾孫。

所以說朱元璋是不大可能把富甲一方的沈萬三滿門抄斬的,畢竟沈萬三已經死了。不過,他的後人因為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謀反案”而牽連。同時,沈萬三的女婿陸和仲因為被扣上“胡黨”的罪名而滿門抄斬。畢竟朱元璋為了建文帝的繼位順利,會把一切可能危及王朝的潛在勢力剷除。所以朱元璋不光除掉了有實力的武功集團,那些江浙富戶也插翅難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