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以色列是合法建國,巴勒斯坦是放棄了建國?

難得糊塗DAvid


這隻能說巴勒斯坦撒潑失敗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碗乾飯!早在1948年時候聯合國曾做主將巴勒斯坦領土一分為二,切出一半給以色列建國,另一半給巴勒斯坦建國。巴勒斯坦拒絕承認以色列,拒絕接受聯合國的決案,所以當時就一根筋的要挾聯合國,要麼不要要麼全要。

就此看來當時的巴勒斯坦領導人就是腦袋被驢踢了。這是典型的沒本事脾氣還臭大!聯合國才不管你個人的態度,聯合國只關心利益,猶太人是用錢鋪滿了土地才換來了領土!當時的猶太人替英國償還了欠美國的60%的債務,折算成金錢是1500噸的黃金,而美國則是收款方,這兩個國家都在以色列建國中獲得了收益。換成誰也不可能因為巴勒斯坦人的撒潑就放棄了這種賺大錢的機會。

其次,蘇聯的態度。當時的猶太人也給蘇聯贈送了大約300噸的黃金,用來感謝蘇聯在二戰時期收留了大量猶太人。所以蘇聯在以色列建國問題上也是給足了支持,根本不可能去支持巴勒斯坦。

我們偉大的領袖曾在接待阿拉法特的時候也曾委婉的勸當時的巴勒斯坦領導人,飯要一口一口吃,先把自己的那一半拿回來,剩下那一半能拿回來則當成理想,不能拿回來也能當成一種奮鬥的目標,可是巴勒斯坦領導人就是聽不進去。


優己


這得從70多年前說起。1947年9月,聯合國提出並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規定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於將1948年8月結束,隨後,要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根據決議,佔總人口少數的猶太人分得1.49萬平方公里,這片領土集中了巴勒斯坦全境絕大多數的淡水資源,還都是比較肥沃的平原。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只分得1.12萬平方公里,並且多是貧瘠的丘陵,首尾還被分成三塊。對於向來以主人自居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居民來說,這顯然是是無法接受的。


很明顯,決議是以犧牲巴勒斯坦人民權益為代價的大國間的權利交易。

此時,受了一千多年的氣的猶太人終於迎來了春天,佔著了個大便宜,第一時間表示擁護決議,開始高高興興的籌備建國。

阿拉伯人這邊呢,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國家紛紛舉行示威,抵制決議,反對分治。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雅法、特拉維夫等地掀起了激烈的反抗運動。甚至爆發了多起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激烈武裝衝突。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佈建立。幾個小時後,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對以宣戰,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之後的五、六、七、八十年代,以色列和阿拉伯鄰居們又爆發了數次中東戰爭。無論開始以色列面臨著多麼被動的局面,最後都以以軍完勝告終,順便又佔領了大量領土(目前領土跟北京市面積差不多大),並且完全控制了三教(猶太、基督、伊斯蘭)聖地——耶路撒冷。

當初巴勒斯坦人不同意按照決議建國,是嫌地盤分得少。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現在的巴勒斯坦人控制區,比之前181號決議又縮水了好幾倍,還被切割的互不相連,更是沒法提建國的事兒了。

甚至,進入本世紀後,巴勒斯坦人也不怎麼指望聯合國那套破嘴皮子的“建國方案”了。據2015年據英國《泰晤士報》的一項調查顯示,已經放棄建國希望的巴勒斯坦人數量創下新高,三分之二的人寧願選擇武裝起義,而不是通過聯合國和以色列談判。

不過,除了這些表層原因以外,問題也出在巴勒斯坦人自身,和那些“號稱”一直在幫襯自己,實際上“各懷鬼胎”的阿拉伯大哥們身上。

第一、巴勒斯坦民族組織本身不成熟,自己力量不夠,選的靠山也不靠譜。

最早他們設想的是追隨大敘利亞主義,靠敘利亞建國,準備和敘利亞建立一個國家,事實證明,自己高估了敘利亞的本領;進入上世紀50年代,巴勒斯坦又轉而依靠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將建國希望寄託在埃及總統納賽爾的設想,最後發現阿拉伯民族主義也靠不住;進入本世紀,伊拉克政權被巔峰,成了美國的勢力範圍,阿拉伯之春又搞得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國家亂成一鍋粥,敘利亞內戰,自身都難保。

靠山山倒,靠水水乾,靠自己還沒這麼大的本領。雖然曾有個阿拉法特在奔走呼號,還在克林頓的懷裡跟以色列的拉賓握了手。無奈身單力薄,隨著拉賓的遇刺和阿拉法特的離奇去世,巴以之間和解更加無望。兩人握手帶來的曙光只是假象。


第二、巴勒斯坦的內部矛盾重重,不夠團結。巴勒斯坦出現了多個政治派別,他們各自擁有相對獨立的政治勢力和武裝,想法和目標自然也各不相同,動不動還來個內訌,其中,巴解組織和哈馬斯的矛盾最為尖銳。

第三、美國和西方國家偏袒以色列,明裡暗裡的給巴勒斯坦建國”拆臺”。

這當然與美國國內猶太人的壓力有關。比如,特朗普當初競選時曾承諾猶太金主,任內要把美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結果,去年不管不顧的,還真遷了。在一片抗議聲中,儀式也搞得轟轟烈烈的,特朗普以視頻方式致辭,美國副國務卿、財政部長以及伊萬卡兩口子都去捧場。


2018年5月14日,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遷往耶路撒冷的行為,被視為對巴勒斯坦人的建國夢——“建立整個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赤裸裸的打擊和蔑視,甚至愚弄。同日,加沙等多地發生了流血衝突,伊朗和以色列也互相仍了好幾天導彈,巴以衝突愈發不可調和。

此外,隨著以色列勢力的不斷壯大,對巴勒斯坦建國態度也越來越強硬。

不過,貌似以色列人報復的對象選的不太妥當,猶太人的真正的苦難並非阿拉伯人造成(歷史上歐洲,尤其是西歐,才是殘害猶太人的主要場所)。相反,近代歷史上,多數時候,阿拉伯人對建國前的猶太人也算得上仗義。

目前,在這種長期“以暴制暴”的局勢下,以色列猶如一個強勢的獵人處於狼群之中,逼著自己必須強大,不能衰弱,不能生病,甚至不能打瞌睡,時刻盯梢著巴勒斯坦地區,想想也挺累的慌。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以色列是按照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建國的,本來這個決議也同意另外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如果你要非說這個決議本身不公平,那其實世界上本來也就沒有公平可言。

當時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這邊兒主要說話的是耶魯撒冷的大穆夫提阿明,此人嚴格推敲起來也是跟約旦王室一樣出自穆罕默德的後裔。可是這個人實際上非常不討人喜歡,他在二戰期間跟德國納粹勾三搭四是眾人皆知的。英國人對他的態度也可想而知了吧?

最開始這個人堅決拒絕承認以色列有可建國,聯合國派到巴勒斯坦當地的考察團被她拒之門外,給他說的話機會他不要,那麼後來的事情可想而知了。

英國人看見他這個熊樣,當然果斷的摔手走人。他就只能指望著周圍的阿拉伯兄弟們跑來支援,可是這些阿拉伯國家名義上是兄弟,實際上各自心懷鬼胎。

第一次中東戰爭打起來,周圍的阿拉伯國家高舉著說支援同胞的大旗,可是實際上各唱各的調兒。

敘利亞支持著原籍巴勒斯坦的阿拉伯解放軍,這說起來算是阿明的家族武裝,可是實際上敘利亞是想把巴勒斯坦跟黎巴嫩合併,然後再利用歷史上自己跟黎巴嫩是一個地區的由頭,徹底的把巴勒斯坦和黎巴嫩都吞到自己肚子裡。

敘利亞的心思也可以理解,畢竟敘利亞第一次出現國王,實際上當時黎巴嫩地區和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地區跟敘利亞就是一個國家,只是後來應法簽署塞克斯皮克特協定的時候,把他們分開了。敘利亞首任的國王還真的就是跟約旦王室來自於一個家族,作為所謂聖人的後裔,想重建阿拉伯帝國都沒什麼奇怪的。只是後來他也被英法殖民者攆跑了。

約旦當然不會放過巴勒斯坦這塊肥肉,在英國統治這一塊地區的時候,約旦本來就跟巴勒斯坦被放在一起,要不然約旦怎麼還會被叫做外約旦?那個內,實際上就是說的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區。約旦國王當時還曾經跑來跟猶太人談判,保證只要猶太人接受他的統治,他就會平等的仁慈的對待有太人。

埃及作為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看見敘利亞和約旦都在巴勒斯坦下手了,按照聯合國決議劃分給巴勒斯坦國的加沙地帶緊緊貼著自己,那麼自己的兄弟國家約旦和敘利亞瓜分巴勒斯坦的時候做吃瓜群眾是不是傻?

所以戰爭一打起來,埃及和約旦的軍隊本來會師了,結果很快就為了誰的國旗尺寸大了一點這點破事,差點兒火併起來,那邊也沒有人去搭理敘利亞方向上陷入了苦戰。

埃及軍隊就關心自己是不是把加沙地帶搶到手了,約旦軍隊實際上是直撲耶路撒冷,想消滅阿明,敘利亞和他支持的阿拉伯解放軍就被猶太人優先集中兵力暴打。

等著以色列剛剛成立的國防軍解決了這個問題,轉過頭來就挨個收拾了埃及和約旦軍隊。

當然了,以色列國防軍強悍本身是主要因素,想把中東搞亂的美蘇利用聯合國決議拉偏架也是很重要的。

反正阿拉伯人不承認以色列的建立,先挑起了戰爭,然後就被上面說的那樣子暴打了一頓,以色列順手把他們開頭搶的地盤都搶過來了。這樣一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還上哪裡去建國?

不能光怪以色列人太狠,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周圍的兄弟國家對他們也夠狠,內外夾擊之下,他們根本沒戲。

於是就這麼著,按照聯合國決議,以色列的成立是合法的,本來還可以合法成立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國家被他的兄弟們搞死了。


千里巖


【以色列是合法建國,巴勒斯坦是放棄了建國。】

這句話是一點沒錯,巴勒斯坦地區上的阿拉伯人之所以遲遲無法建國,和他們的阿拉伯兄弟國家們不顧不無關係。眾所周知,在二戰中,猶太人遭到納粹德國的屠殺,根據統計有600萬人喪生,整個世界對於猶太人都充滿同情,世界猶太各界精英的通過不同的方式宣傳猶太人遭遇,如美國猶太財團、好萊塢猶太大導演、作家、科學家等。



世界普遍認為猶太人應該擁有自己的祖國,而猶太復國主義(錫安主義)早在19世紀80~90年代就出現了,普遍認為猶太民族應該擁有自己的國家,最終決定猶太人迴歸自己的故土建國——迦南地(巴勒斯坦地區),這裡曾經是猶太民族的發源地,在猶太教中,也是上帝賜給猶太人的土地。

而猶太復國主義被英國殖民者所利用,1917,英國首相貝爾福發佈《貝爾福宣言》,聲稱“英國國王陛下贊成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併為之竭盡努力。”其實英國殖民者無非看上了猶太人的錢罷了,因為這時的英國正在打一戰,但巴勒斯坦地區已經被英國人控制住了(原來屬於奧斯曼帝國領土);

一戰後,奧斯曼帝國戰敗,巴勒斯坦被正式委任給英國統治,世界各地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購買土地和投資,英國人獲得猶太人大量的資金,也利用猶太人來制衡阿拉伯人,更利於英國人的殖民統治。



二戰後,猶太人在美國和英國的支持下,1947年,聯合國通過181號決議,巴勒斯坦地區在結束英國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分別佔巴勒斯坦土地的55%(1.52萬平方公里)和45%(1.15萬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佈獨立建國。

以色列建國的決議立即引起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以色列前腳剛宣佈獨立,後腳(5月15日)阿拉伯國家聯軍就打過來了,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也是以色列的獨立戰爭,阿拉伯國家出兵的有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科威特等國。

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雖然沒有取得絕對的勝利,但也保住了聯合國劃定的國土,還擴張了62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剩餘的巴勒斯坦國土則被約旦和埃及控制著。然而正是這次戰爭,阿拉伯國家妄動出兵,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失去建國機會,96萬人逃離家園成為難民,自己土地也被兄弟國家佔領,毛都沒有了。



其實這些所謂的阿拉伯兄弟國家也不是真正過來幫助巴勒斯坦建國的,而是過來搶地盤的。後來又進行多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均取得戰爭勝利,整個巴勒斯坦地區都在以色列控制之下,阿拉伯國家聯盟也被打散了,巴勒斯坦國基本上失去土地基礎,這個地區的阿拉伯人只能生活在以色列控制之下討生活。

所以巴勒斯坦也只能獲得聯合國獲得觀察國地位,根本無法成為正常的國家,其實這群阿拉伯人也挺悲催的,被自己的兄弟國家坑的很慘,本以為兄弟們是來幫拳的,最後才知道是過來搶自己東西的,最後也沒有打過外人,都跑了,東西也全部落入外人之手,自己成為無家可歸的難民了。



巴勒斯坦是被迫放棄建國機會,因為已經沒有多大機會了,如果當初能按照聯合國決議來,早就雙雙建國,劃定基本國界,成為真正獨立國家,戰爭也就打不起來了,那些所謂的阿拉伯兄弟國也就沒有干涉的理由了。一切都是時也!命也!


大正看世界


所謂的“合法”,只不過是合乎列強的法律意志而已,所謂的“放棄”,只不過是巴勒斯坦被迫無奈之舉罷了。

美英地盤那麼大,為什麼不劃一塊給猶太人建國呢?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要挾聯合國通過決議,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建國,而巴勒斯坦本身就是彈丸之地,怎可容納分散在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猶太后裔?

不同意就訴諸武力,在美英支持下,猶太人奪取了巴勒斯坦大片肥田沃土,並不失時機地建立了以色列國,這不能不激起巴勒斯坦人民的奮勇還擊。然而,巴勒斯坦面對美英列強,無異於以卵擊石,就算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又豈是它們的對手?

多年來,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數個阿拉伯國家發起了一次次解放巴勒斯坦人民的鬥爭,結果都以失敗告終。而今,巴勒斯坦周邊國家中,除了敘利亞、伊朗外,大多成為美國的盟友,這樣復國的希望更如海市蜃樓,可望不可即。

更讓巴勒斯坦人民無望的是,去年以色列在美國的幫助下,一舉將首都遷至耶路撒冷,這就等於斷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念想,使得復國簡直成了無止境的夢想,遙遙無期。鑑於此,不放棄又能怎樣呢?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這對水火不容的宿敵,何時能“相逢一笑泯恩仇”?都說解鈴還須繫鈴人,然而美英能夠辦得到嗎?它們本身就侵略成性,豈有菩薩心腸?看來,猶太人在外漂泊上千年終能建國,巴勒斯坦將很難擁有這一天。嗚呼,悲哉!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以色列是猶太民族,早期就有猶太國。猶太人為躲避戰亂,被迫逃到世界各地。逃到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受到非人的虐待,這虐待簡直是野蠻非法。特別是猶太人在二戰時,慘遭希特勒大屠殺。猶太人在世界各地流浪,十分懷念自己過去偉大的國家和美好家鄉。他們歷盡千辛萬古,回到自己的國家和家鄉時,才發現自己的國家和家鄉被他國野蠻非法佔領。不過,猶太人十分愛國,愛家鄉。猶太人會做生意,很富裕。就拿出在外辛辛苦苦打拼的血汗錢,從巴勒斯坦大地主手中,一點點買回土地。經過多年,用了大量金錢,也買回大批土地。猶太人才有居住之所,也才有合法地位。為了不再受人欺辱,看他人臉色行事,他們就在買來的合法土地上,建立了合法國家以色列。這時,巴勒斯坦勾結中東一些國家,來圍毆聚殲消滅以色列,以色列人民空前大團結,在美國大力支持幫助下,成功擊敗入侵者,取得了保家衛國,抵抗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勝利。猶太人在自己祖先生長的地方生存下來發展下去,在過去的國家的土地上,建立現在的國家,十分合情合理合法,得到廣大的世界人民廣泛支持,擁護,肯定,讚美,點贊,這是以色列正當利益和合法行為。


中國美6220


以色列的地位是一個既成事實,無法再否定,而巴勒斯坦是被迫放棄建國。現在巴勒斯坦的情況,可以說既缺乏實力,也得不到外界支持,已經喪失了建國的可能。

我們回到20世紀早期就會發現,並不存在以色列這個國家,只有巴勒斯坦。以色列人在古代的漫長歲月裡曾在這裡生活了很久,但在複雜的古代歐洲兼併戰爭中,以色列人被滅國。為了求生存,他們陸續移居到了歐洲,最終在歐洲站穩了腳跟。但隨著猶太人在歐洲的發展壯大,他們不再隱忍。尤其是宗教信仰上,跟歐洲人的基督教差別非常大,經常發生矛盾,引起了不少歐洲人的不滿。

但猶太人並未因此離開歐洲,真正讓猶太人無法在歐洲立足的人是希特勒。德國軍隊橫掃歐洲大部分國家後,驅逐猶太人就成了重要的內容。為了活命,猶太人只好回到了祖先曾經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原巴勒斯坦地區,在此聚居喘息。巴勒斯坦當時是英國殖民地,英國方面同意猶太人的定居請求。二戰後,英國迅速衰敗,決定撤離巴勒斯坦,走前就宣佈允許猶太人自己建國。巴勒斯坦人當然不同意,但也無力阻止。巴以之前的衝突,正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形同水火一樣,同樣是英國人種下的刺。

巴勒斯坦之所以阻止不了以色列建國,主要是因為猶太人掌握了強大的財力,同時猶太人中的部分精英已經成為了美英法等超級大國的影響力人物。特別是美國的猶太人甚至美國的重要政策走向。巴勒斯坦當時非常貧弱,弱國無外交,何以阻止猶太人建國?

以色列宣佈建國後,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聯盟和敘利亞、埃及等國發現問題很嚴重。以色列人口少,卻得到了很多領土,拿到了肥沃土地。而巴勒斯坦人口更多,得到的土地卻少,且非常貧瘠。於是多國出於自身利益,宣佈對以色列開戰,幫助巴勒斯坦拿回土地。結果多國聯軍的戰鬥力一般,除了敘利亞較為善戰外,其他都表現平平,最終敗給了以色列。

幾次戰爭打下來,以色列越來越壯大,巴勒斯坦被分割成了無數個小塊,名存實亡。現在巴勒斯坦還要靠以色列給一些援助才能解決困難,再加上巴勒斯坦內部也有很多分歧和矛盾,幾乎失去了統一的希望,只是勉強維持自身的生存。


兵說


誠邀,如題。以色列的確是合法建國,只不過這個“法”本就不公平,所以巴勒斯坦才拒絕接受這個“法”的安排。

一個國家有著自己的法律,而世界的法律卻是由聯合國,或者說聯合國幕後的大國所制定的。

巴以分治的決議是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將來治理問題的決議”所決定的。決議的主要內容是在今天約旦河西岸,地中海以東狹長的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一個以猶太人為主的猶太國家和一個以阿拉伯為主的阿拉伯國家,這也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國的來源。這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國的所謂合法性。

本來如果平均分配但也沒什麼問題,關鍵美國想在這塊石油寶地的西亞安插自己的勢力,這個勢力不能是阿拉伯國家,因為西亞幾乎全是阿拉伯國家,所以美國操縱聯合國對以色列進行了偏袒。不僅把肥沃的土地基本劃給了以色列,連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都基本劃給了以色列,巴勒斯坦當然不幹了,於是糾集阿拉伯世界國家的力量與以色列開戰,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但結果整個阿拉伯世界被小小的以色列打得找不到北,不到沒有奪回土地,連原本決議劃給阿拉伯人的土地也被以色列佔領。到現在巴勒斯坦僅僅控制著不到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不明真相的同學和那些對美國很反感的同學,可能會覺得以色列是在美國的支持下搶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所以巴勒斯坦人想要把以色列人趕走奪回自己的土地,於是巴以衝突就連綿不斷,連年不絕。


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


在很久很久以前,巴勒斯坦那邊確實有個猶太人帝國,但是猶太人帝國後來被古羅馬帝國所滅,那麼猶太人就被迫遊過地中海,流浪到歐洲和全世界去了。後來阿拉伯帝國又戰勝了古羅馬帝國,於是巴勒斯坦那邊就成了阿拉伯人的地盤。


現在的巴勒斯坦人是早期的阿拉伯人和當地人一起通婚的後代。猶太人到了歐洲之後經常被各國鄙視和歧視以及迫害,尤其是一戰和二戰對猶太人的迫害很嚴重,所以猶太人就產生了想要建國的想法。


他們找來找去還是覺得回到老祖宗曾經呆過的地方比較踏實,於是就把目光投向了巴勒斯坦那裡。說到這裡重點來了,猶太人當初去巴勒斯坦的時候,那些土地不是搶來的,而是他們掏錢從當地的巴勒斯坦地主手裡買來的。


猶太人不停地買,所以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就越來越多,他們的地盤就越來越大。於是一些商業化的東西出現了,比如說超市,比如郵局,還有圖書館,大學,廣場等等,聚集區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國家。


但是與此同時,巴勒斯坦人那邊依然還過著那種部落式的生活,還在享受著把土地高價賣給猶太人之後拿錢吃香喝辣的那種愉悅,根本就沒有想到隔壁的猶太人這是要幹大事的節奏。


當猶太人在1948年建國的時候,巴勒斯坦人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糾結起來,去攻打以色列,想把它滅掉,這個就是五次中東戰爭。但是以色列人視死如歸的精神,外加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支持,以色列沒有被滅掉。


在這個戰爭的過程中,以色列確實是搶佔了一些地盤,這些地盤不是買來的而是搶來的。這些搶來的地盤是最有爭議的,也是巴以矛盾的焦點所在。


再看對面的巴勒斯坦,一直到1988年才建立自己的國家,而且巴勒斯坦這個國家還一分為二。一部分在加沙,一部分在約旦河西岸;不但領土是分裂的,內部組織也是分裂的,跟對面的以色列相比,根本就沒有凝聚力。


局勢君


坦白而言,世界上任何法律法規都是人為制定實施的!其類似於遊戲規則,最強的並非遊戲勝出者,而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因此,所謂以色列建國的"合法性"並非天意為之或者自然規律,而只是在符合規則制定者利益的前提下被人為賦予的權力罷了!反之而為的巴勒斯坦亦是如此!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對猶太人進行的大規模屠殺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猶太人奔赴巴勒斯坦地區的腳步。二戰結束後,聚居在該地區猶太人已經多達六十餘萬,而這也進一步激化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

彼時的巴勒斯坦地區仍處於英國人的託管之中,但日益激化的矛盾和頻發的地區衝突讓英國也疲於應對。最後只能由聯合國接過這塊燙手的山芋,並給出了自認為公平的決斷: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巴勒斯坦人佔一半建立阿拉伯國(45%),猶太人佔一半建立以色列(55%)。

對於聯合國的這一均分方案,當時正處於兩極對立的美國和蘇聯表現出了難得的默契。也是在這兩大國的影響下,方案得以通過,而投下反對票的基本都是阿拉伯國家!

最終,巴勒斯坦猶太人在規則制定者的庇護下完成了建國,與此同時,持反對意見的阿拉伯國家群起而攻之!這樣一來,反倒讓原本有機會建國的巴勒斯坦人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大部分土地都被埃及、約旦和以色列瓜分佔領!

在此後爆發的數次阿以戰爭中,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完全淪為雙方的戰場、利益爭奪點!大批的巴勒斯坦人反而成了難民和被驅逐的對象!不過,他們從來沒有停止建國的美好願景,只是在以美國和以色列為主的國家的打壓下道阻且長而已!

但對於巴勒斯坦人而言慶幸的是,目前的巴勒斯坦已經被升格為聯合國觀察員國,聯大總部外也升起了巴勒斯坦國旗,部分國家也都已承認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種種跡象表明,未來可期!

我是軍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