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我們看事情的時候總是習慣以自己為中心,就像我們總以宋朝人的角度去看元朝問題,甚至我們會從漢族人的角度去看蒙古的南征。很多人好奇,為什麼蒙古一定要南征北戰,西邊甚至打到歐洲腹地。這個和生活的環境密切關係的,蒙古內處高原,土地貧瘠,基本依靠放牧來保障生活,但是放牧相對於中原民族來說,收益低,風險高,甚至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因此這種通過戰爭的方式獲取的財富,能有效對抗自然災害對草原民族的損失,同時通過戰爭能建立部群的威望。

共同的盟友

"蒙古"族稱具有悠久的歷史,意為"永恆之火"。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後,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舉行"忽裡勒臺",也就是大型的集會。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大汗,稱號為"成吉思汗",宣佈建立"大蒙古國"。1211年,蒙古與金朝之間爆發了關乎生死存亡的全面戰爭。蒙古軍遭遇了金朝軍民的頑強柢抗,於是試圖利用宋金之間的世仇關係來拉攏南宋一同出兵滅金。

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南宋決定派名將孟珙領兵與蒙古聯合攻打金朝。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古合力攻破金朝最後的"都城"蔡州(今河南汝南),金哀宗完顏守緒自盡,金朝滅亡。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成吉思汗

金朝滅亡之後,蒙古軍隊向北撤退,河南地區暫時無人佔領。宋理宗聽信了部分南宋官員的建議,命令將領趙葵、全子才率領宋軍北上,收復包括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和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在內的河南地區。但宋軍出兵十分倉促,不但缺乏充足的後勤保障,而且將領和士兵都完全沒有做好與敵作戰的心理準備。後來,前往收復洛陽的宋軍遭到蒙古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趙葵和全子才不得不下令撤軍。這場被稱作"端平入洛"的軍事行動宣告失敗。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端平入洛“的失敗為蒙古入侵南宋提供了絕好的藉口。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臺指責南宋違背了雙方之前訂立的盟約,下令出兵攻宋。蒙古軍兵分三路,東路軍主攻江淮地區,西路軍從甘肅出兵進攻四川,中路軍則進攻襄樊。蒙古大軍號稱百萬,試圖一舉滅亡南宋。但南宋軍民在孟珙等優秀將領的指揮下頑強抵抗,蒙古軍始終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至1241年,蒙古大汗窩闊臺病逝,蒙古軍隊最終撤退。第一次宋蒙戰爭最終以蒙古的失敗而告終。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窩闊臺去世之後,蒙古上層貴族為爭奪汗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蒙古內部的汗位之爭極大地削弱了其進攻南宋的勢力,直到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成為大汗之後,蒙古才重新開始籌備攻宋的計劃。

蒙哥曾參與過拔都等人率領的遠征歐洲的軍事行動,他以驍勇善戰著稱。蒙哥吸取蒙古軍第一次攻宋失敗的教訓,採納了其弟忽必烈的建議,避開長江天塹,從甘肅出兵,經川西繞道吐蕃,於1254年滅亡了位於雲南一帶的大理國,從軍事上形成了多面夾擊南宋的態勢。宋理宗寶祐五年(1258年),蒙哥再次發動大規模的滅宋戰爭。蒙古大軍兵分三路,北路軍由忽必烈率領,進攻鄂州(今湖北武昌)與淮河下游地區。南路軍由名將兀良合臺率領,自雲南出兵攻打廣西。蒙哥則親自指揮中路軍進攻四川,試圖在攻克四川后順長江東下,直搗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蒙哥

蒙古軍隊進攻四川最初進展非常順利,宋軍節節敗退。蒙古軍沿嘉陵江南下,逼近合州(今重慶合川),企圖一舉攻佔重慶,但卻在合州的釣魚城遭遇了南宋守軍的堅決抵抗。釣魚城依山而建,三面環水,地勢極為險要,加之彭大雅、孟珙、餘階等南宋官員多次派人修築城防,極大地完善了進攻和防禦設施,最終將其建成了一座易守難攻、兵精糧足的堅固堡壘。蒙古軍圍攻釣魚城長達半年之久,其攻勢屢次被宋軍擊退。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六月,蒙古軍前鋒大將汪德臣在釣魚城下被宋軍發射的飛石擊中,最終傷重去世。加之當地氣候酷熱難耐,暑熱、瘧疾、霍亂等疾病在蒙古軍中流行,極大地削弱了蒙古軍的士氣和戰鬥力。戰事的進展緩慢與大將的陣亡使蒙哥心急如焚,他於六月染上了疾病。七月,蒙古軍自釣魚城撤退,不久之後,蒙哥病重去世。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蒙哥去世之後,進攻四川的蒙古軍護送著他的靈柩向北撤退。忽必烈和兀良合臺在得知蒙哥大汗去世的消息之後,都撤軍北返。至此,進攻南宋的三路蒙古軍隊全部撤退,宋蒙第二次戰爭結束,南宋政權因此得以延續下去。

襄樊之戰

蒙哥大汗死後,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展開了長達四年的內部爭鬥。蒙古國內局勢一度陷入混亂,暫時停止了進攻南宋的行動。1264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在穩定了其汗位和內部局勢之後,開始著手策劃新一輪攻滅南宋的行動。

襄樊之戰是蒙古統治者消滅南宋、統一中國過程中的一次重要戰役。襄陽和樊城兩座城池分別位於漢江南北兩側,相互依存,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襄、樊所在的南陽盆地南端,更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地。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襄樊之戰

南宋時期,襄樊成為了南宋抵禦蒙古入侵的邊防重鎮。宋度宗鹹淳三年(1267年),南宋降將劉整向忽必烈進獻攻滅南宋的策略。劉整認為,南宋防禦重心在襄樊,一旦攻克襄樊,蒙古軍便可以長驅直入,輕而易舉地滅亡南宋。忽必烈採納了劉整的建議,命劉整與蒙古軍將領阿朮率軍圍困襄陽和樊城,長達五六年之久的襄樊之戰拉開了帷幕。

宋度宗鹹淳四年(1268年),蒙古軍將領阿朮與劉整在襄樊東南和東北方向分別修築了鹿門堡、白河城兩座堡壘,這就切斷了宋軍從陸上救援襄樊的路線。南宋襄陽守將呂文煥多次率軍主動出擊,試圖突破蒙古軍的圍困,但都未能成功。鹹淳五年(1269年),忽必烈派丞相史天澤親自坐鎮襄陽前線督戰。蒙古軍繼續在襄陽、樊城四周修繕包圍網,同時還建造戰船、訓練水軍,嚴密地封鎖了通往襄樊的水陸交通要道。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史天澤雕像

南宋政府曾多次調兵遣將,試圖解除襄陽之圍,扭轉萬分危急的戰局。鹹淳六年(1270年)年初,南宋先後派遣了李庭芝、范文虎、張世傑、夏貴等將領率軍救援襄樊。宋、蒙古雙方在襄樊外圍展開了長達三年的拉鋸戰,前來救援的南宋軍隊組織了多次增援行動,卻始終無法突破蒙古軍的防線。襄樊城中的南宋守軍也進行了多次反包圍突擊戰,但都未能奏效。隨著時間的推移,宋軍始終無法解除蒙古軍對襄陽的圍困,其後果是不言而喻的。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忽必烈

鹹淳七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鹹淳八年(1272年),忽必烈發佈沼書,準備徹底消滅南宋,元軍開始加緊進攻襄樊。這年春天,元軍率先攻打樊城,並很快攻破了樊城外城,宋軍只好退至內城堅守。在此之後,宋將張順、張貴曾率領一支三幹餘人的民兵和一百餘船軍用物資突破元軍重圍進入襄陽,這次成功的救援行動極大地鼓舞了襄陽城中南宋軍民的鬥志。為了完全切斷南宋援助襄陽的交通線路,元軍在鹹淳九年(1273年)年初對樊城發起總攻,元軍分別從東北、西南方向進攻樊城。忽必烈派遣回回工匠趕赴前線,製造一種被稱為回回炮的巨型攻城武器。元軍燒燬了連接樊城與襄陽的江上浮橋,使駐守襄陽的宋軍無法救援樊城。此後,劉整率戰艦從漢水下游逆流而上逼近樊城,並用回回炮轟開了樊城內城西南角的城牆,元軍得以攻入樊城內城。南宋守將牛富領兵與元軍進行巷戰,但因寡不敵眾,牛富戰敗自焚,樊城終於陷落。

蒙古是如何一步一步攻陷南宋的

樊城失陷以後,襄陽形勢更加危急。呂文煥多次派人向南宋朝廷請求援軍,但始終沒有得到回應。鹹淳九年(1273年)二月,阿里海牙從樊城出兵攻打襄陽,此時的襄陽城中已是人心渙散,許多將領、軍民出城投降。元軍在攻打襄陽的同時,還積極勸降襄陽守將呂文煥。呂文煥在元軍的勸誘之下,也感到大勢已去,於是向元軍投降,襄樊之戰宣告結束0

襄樊之戰的失利,不僅使元軍打開了長江中游門戶,徹底摧毀了南宋在江淮地區構建的軍事防禦體系,更是極大地打擊了南宋軍隊和文武臣僚抗擊元軍的信心。此役之後,面對著元軍的迅猛攻勢,南宋朝廷幾乎再也沒能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南宋政權終於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