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王健林絕對是出色的商人,但絕對不是房地產預言家

李嘉誠和王健林應該算我國最早一批做房地產項目的,而且發家致富了,李嘉誠多年蟬聯亞洲首富寶座,王健林也是大陸首富常客,當然兩位也是率先拋售地產進行轉型的代表。藉此機會簡單談談對於這兩位大佬拋售地產的一些觀察。

李嘉誠和王健林都是典型的商人代表,而且是準備做家族企業的商人代表

2014年是李嘉誠拋售商業房產最為瘋狂的一年,這一年也被國內媒體譽為李嘉誠拋售國內房產,確實有數據顯示在從2013年8月到2014年1月至11月,李嘉誠通過拋售內地物業獲得累計獲得367億的資金總額;這種密集的拋售不引起人的注意都是不行的。

李嘉誠、王健林絕對是出色的商人,但絕對不是房地產預言家

李嘉誠可以說是商業傳奇

王健林拋售房產最密集的年份集中在2017年,這一年萬達開始拋售國外的眾多地產項目,包括國內的很多項目紛紛向各個地產商進行拋售,包括融創、富力等。僅僅18個月時間萬達的負債就減少了2158億元,負債率低至60%;進入2019年後萬達繼續進行賣賣的模式,萬達百貨如今也已經成為蘇寧易購的囊中之物。那麼這兩位地產大佬為什麼會拋售地產?幾點愚見:

第一、企業轉型的必然性。從2013年到2014年李嘉誠拋售了那麼多地產物業,但是2014年李嘉誠先後收購愛爾蘭移動通信服務商O2和組建了一家飛機租賃合資公司;可以理解為李嘉誠拋售地產的目的是為了投資新的項目。包括王健林也是這樣,從2016年開始地產商融資困難後,王健林就開始思考轉型問題,後來的動作也表明了,萬達未來的主營業務就是:收房租和商業管理。

李嘉誠、王健林絕對是出色的商人,但絕對不是房地產預言家

萬達廣場是萬達成名之作

第二、確實地產的利潤在下降,商人都是逐利的。房地產利潤從2015年之後開始下降是不容爭辯的事實,尤其是從2016年進行金融管制後,地產商的融資渠道普遍變窄。尤其對於境外資本有一定依賴作用的企業來說(一般來說香港上市的公司主要是為了吸引境外資本青睞)。在利潤已經不大情況下,在高處拋售或許是最好都選擇。而李嘉誠和王健林都是這方面的好手,商人的嗅覺不得不說是很靈敏的。

李嘉誠、王健林絕對是出色的商人,但絕對不是房地產預言家

王健林曾也愁得慌

第三、家族企業都是為了給下一代打基礎。李嘉誠的企業和王健林的企業有一個很相同的特點,就是家族企業。雖然說如今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表態不願意接手萬達,其實際原因個人猜測是因為以王思聰的資歷和能力來說根本不足以服眾和維持業務運營。結果也是如此,李嘉誠將路鋪好後給了自己長子;王健林如今也在鋪路的路上,未來王思聰接手萬達是必然。

與其說是預見房價走勢,還不如是與時間賽跑給下一代創造條件

第一、趁自己能幹多幹幾年是所有中國父母的特點。這就是中國父母的特點,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想著子女的未來。哪怕是以後自己不在了,至少子女還都可以過得很好。李嘉誠就不說了,年過90歲才退休;王健林開始瘋狂轉型的時候也已經年過六旬,與其說看破房價還不如說自己給自己留退休時間,要知道年過六旬後能夠折騰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尤其是中國出現了馬雲這樣的怪才,55歲就宣佈退休了,可想對於王健林的刺激有多大!

李嘉誠、王健林絕對是出色的商人,但絕對不是房地產預言家

說實話馬雲對於王健林的影響很大

第二、房地產並沒有想象的形式那麼嚴峻。根據目前的發展速度來看,至少還有10年的發展期,雖然說利潤不會比之前高,但是比起傳統制造業來說要好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地產大佬,融創、富力、萬科等還在拿地的主要原因。雖然說未來房地產會進行洗牌,但是針對的更多是中小房企,對於大房企來說影響不會很大。

第三、房地產企業轉型與其被逼還不如主動來的痛快。按照有關方面的預測未來80%的房地產企業會被迫轉型或者淘汰(或被吞併),這點絕對是會出現的。包括萬達在內的第一批房地產大佬無一不在轉型的路上,恆大投資了新能源、萬達的商業管理、萬科也開始向商業轉型等等都說明了一個問題,要想維持企業效益和業績不斷增長僅僅依靠房地產開發已經行不通了,這也是為什麼各大房企頻頻開始轉型的主要原因!!

所以,對於大佬們的決定有時候不用過分的解讀,每個人考慮的點都會不同,作為大眾來說可以進行猜測分析,但是千萬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斷。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和樓市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