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到底能不能用來預測吉凶?

什麼是“卜”?什麼是“筮”?

在古代,

是兩種重要預測方式。《史記·龜策列傳》說:“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那時即使是蠻夷氐羌也有自己的決疑方法,他們卜筮的工具或者是金石,或者是草木,“然皆可以戰伐攻擊,推兵求勝,各信其神,以知來事。”

中國人最早的卜筮工具就是夏商時期的蓍龜,“蓍”是指蓍草,“龜”指龜甲。古人認為蓍雖有百株莖稈卻共享一根,龜能活千歲而不死,二者都是最神奇的靈物。用“蓍”來預知,便叫作“筮”;用“龜”來測算,則叫“卜”(《禮記·曲禮上》曰:“龜為卜,策為筮”)。後來人們覺得龜甲和蓍草用久後都不能靈驗,所以逐漸廢棄。周朝時,卜官雖然還藏有蓍龜,但占卜的方法已經發生了變化,所謂“道散而無垠”,就像百家爭鳴一樣,卜筮也變得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也導致那些最精微深妙的技巧,逐漸遺失了。

最初卜與筮是並重的,而且卜還優於筮,晉獻公要娶驪姬時,卜的結果為不吉,筮卻為吉。卜人勸告說:“筮短龜長,不如從長”,獻公不聽,最終導致晉國大亂,果真不吉。這說明,在春秋時期,龜作為占卜的工具,要優先於蓍草。後來,夫子在《易傳》中盛讚蓍草的功用,使筮受到推崇而卜被冷落。

後世《吳越春秋》裡衍生出六壬,而京房則發明了錢卜,小數迭起,導致“筮雖存而其法亦墜。”我們要想了解古人真正的卜筮方法,只能通過《左傳》《國語》等書的簡略記載來分析。

《周易》到底能不能用來預測吉凶?

龜為卜,策為筮

《左傳》裡關於田氏代齊的預言

宋人王應麟作《困學紀聞》,認為《左傳》所記載的預言,多為後人編入,不足信,但這種說法也太過武斷,本身也不足以說服我們。《左傳》裡的某些預言本於《易經》,能夠自圓其說,並且關心到複雜的易學理論,不能單以“附會”二字來下斷言,否則只能顯示自己的無知與愚蠢。

如《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記載陳公子敬仲奔往齊國時,追敘說敬仲小時候,他的父親陳侯請周史用《周易》來為敬仲卜筮,結果為《觀》之《否》。其爻辭為上四,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周史於是預言說:“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也就是敬仲的子孫將在異國成為國君

那麼周史是根據什麼來下這個結論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周易》到底能不能用來預測吉凶?

陳候卜筮到的結果:《觀》變《否》

這個佔例裡,本卦是《觀》,變卦是《否》。《觀》卦的結構為上巽下坤,卦象喻風在大地之上拂動,來去自如,居無定所,所以周史據此來斷言最終應驗的地方不在本土而在異國。上卦四爻由陰變陽,使巽變為乾,《觀》變成為上乾下坤的《否》。《否》的卦象為天向上升,地向下沉,天地不相交合,所以這個卦會在艱難的時候應驗

又因為巽卦的互體為艮卦,艮者,山也,太史說:“風為天於土上,山也。”《說卦傳》說坤為國、為眾,欲觀其國,下臨百姓,必當登高山,正應爻辭的“觀國之光”;而其辭又說“利用賓於王”,四爻最近九五之尊,賓於王廷,故得利。也就是說敬仲如果旅居於異國,並且靠近其國君,身居高位,那麼就能夠“得利”。

至於這個異國呢,必定是姓姜的,因為姜氏是大(《左傳》作“大”,《史記》作“四”)嶽的後代,而“嶽”正是大山的意思,對應互卦裡的艮山。又因本卦為《觀》,有觀望之待,所以最終應驗的不在所佔之人,而在他的後人。凡物,必不能兩大,因此,必在本土衰微之後(應《否》),賓於異土的人才能強盛。

據此,周史才最終得出結論:公子敬仲佔得之卦為《觀》之《否》,敬仲必將遷徙於他國(姜氏齊國)。當母國衰亡後,敬仲在齊國的後人勢力將逐漸壯大。因為艮為鬼門及宮闕(因《觀》為地上有木、天子宗廟之象。),所以故敬仲的後人將移易齊國的宗廟血統,取而代之。《左傳》裡說:“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於齊;其後亡也,成子得政”,還未佔得更遠。

我們在參考《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發現周史的佔例完全應驗了:在陳敬仲死後近二百年,他的子孫田成子在齊國開始得政。又經過田襄子與田莊子的傳承,家族世代為齊國丞相,最終傳到田和的時候,田和才變姜氏齊國為田氏齊國。

如果說《左傳》所記載《周易》預言是後人添加進去的,那麼由卦變佔得事實確實難,可是由事實求得卦象,使卦象完全切合已固定的《易》理,又談何容易?這個把“預言”添進去的後人必然得首先是一名精通易學的天才。

《周易》到底能不能用來預測吉凶?

齊桓公接納流亡的敬仲,卻不料敬仲的後人篡奪了齊國政權

《左傳》裡關於晉文公勤王吉凶的預言

《左傳》記載魯僖公二十四年,王子帶聯合狄人的軍隊進攻周王室,大敗周軍。周襄王逃到鄭國去避難,狐偃勸晉文公勤王。但晉文公懷疑勤王是否有好處,於是命人占卜,結果為《大有》之《睽》。卜者說:“吉。遇‘公用享於天子’之卦,戰克而王享,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意思是說佔到的卦辭裡有“公用享於天子”的句子,說明這次勤王肯定能獲得勝利,得到周王的宴享招待,周王將降心來迎接晉文公,是很吉利的。

那麼卜者是根據什麼來作者這種推斷的呢?

《周易》到底能不能用來預測吉凶?

晉文公卜筮的結果:《大有》變《睽》

首先《大有》之《睽》,就是《大有》卦的九三爻由陽變陰,才導致整個卦變成了《睽》,所以九三為動爻。我們再翻開《周易》查看《大有》九三爻的爻辭,發現裡面寫著:“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單從這一爻的爻辭來看,此次勤王肯定是吉利的了。九三爻是下卦的最上面,但它是個陽爻,屬於不當位。等它變成陰爻的時候,《大有》下面的乾卦就變成了兌卦,兌通悅,陰爻據三位,是當位了,所以《大有》變《睽》是吉利的。

其次,《大有》卦裡,上面是離日,下面是乾天,當下卦由乾天變成兌澤後,也就是所謂的“天為澤以當日”。天子在上,悅心在下,正是天子降下心於公侯的象徵。

所以卜者才據此來推斷,晉文公如果出兵勤王的話,肯定會獲得吉利。結果晉文公果然平定周亂,並獲得了霸主的地位。

《周易》到底能不能用來預測吉凶?

晉文公勤王

《左傳》裡關於楚共王傷目的預言

魯成公十六年,晉厲公舉兵法鄭,鄭求救於楚,楚共王出兵來援。五月,晉軍渡過黃河,聽聞楚國援兵將至後,主帥猶豫不決。甲午,楚軍臨境,楚共王登上巢車觀望晉軍人馬,以為勝券在握。晉國人感到非常驚恐,晉厲公於是命太史卜筮吉凶。太史占卜完後,說:“吉,其卦遇《復》,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國蹙王傷,不敗何待!”厲公於是聽從了太史的話,決定與楚共王決戰,結果果真的打敗了楚軍,射傷了楚共王的眼睛。

《周易》到底能不能用來預測吉凶?

晉楚鄢陵之戰

那麼太史又是怎麼推斷出晉國必勝,而且能夠射瞎楚王呢?

首先,晉厲公卜筮到的是《復卦》。《復》上坤下震,在《文王八卦圖》裡,坤位於西南。《說卦傳》說坤“為眾”,象徵眾人、國家。所以太史才說:“南國”,楚國位於晉國的南方,說的正是楚國。《復》的卦氣起於子,南行轉陰,所以說“南國蹙”。而離卦位於正南方,“南國蹙”也意味著離要受其咎。

《周易》到底能不能用來預測吉凶?

《周易·復卦》

《說卦傳》說“離為目”,代表的是眼睛,離受咎,眼睛也就會受傷,離在八卦裡位於南方,所以這個眼睛受傷的人是南方人;又說震象徵著“蒼筤竹”,引申為弓箭,眼睛受傷的原因在於弓箭的射擊。

我們再翻閱《周易》,《復卦》的上六爻說:“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徵。”意味著不僅“國君兇”,而且“不克徵”,國君遇到大凶,軍隊還不能打勝仗。

把這些信息聯繫起來,南方、眼睛受傷、弓箭、國君兇、不克徵,說的正是楚國將要遭受慘敗,並且楚王眼睛會被射傷。

《周易》測算,神之又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