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速成,如果不能馬上學會,你會放棄學習嗎?

知識速成,如果不能馬上學會,你會放棄學習嗎?

我學車用了3個月,考駕照用了三年。倒不是我補考,是中間考場改建,一直沒機會考試。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很快掌握一門知識。真正學會到掌握,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我的文章底層思維,就是再次思考。把一切知識習慣,都重新思考一遍。這就是思維成長方法論,我相信一切知識都是有方法的。只是還沒有被發現,或者已經存在我們不知道而已。

馬上成是不可能的,同樣也有很多人。因為不能馬上成功,而放棄了學習新的知識。

知識速成,如果不能馬上學會,你會放棄學習嗎?

☞知識速成是不可能的,但不是不繼續學習的理由

在掌握一門新的技能的時候,經常會有一個感覺。就是自己在使用這個技能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會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在使用這個技能的時候,已經不再緊張和生疏了。

進入一個新工作大概3個月,可以到達這個時期。剛開始開車也是這個感覺,開始太緊張了。不敢開太快,怕擦到別人車子。變道都很緊張,如果有人在旁邊不停的指揮一個。那就更緊張了,手腳不聽使喚了都。

確實很多技能從學習到掌握,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不只是你有沒有完全理解,掌握這個技能需要的知識。還有你身體來適應技能帶來的改變,而這些都需要時間積累。

這個過程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也因為有這樣的過程阻礙了,很多人去學習新的一門技能。成年人還有很多人不會騎自行車的,而且還有不少。你說騎自行車難嗎?當然不難只是開始學習的時候,平衡感不好掌握。而掌握平衡感最好的辦法就是重複練習,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

結果就是因為不能馬上掌握,就有很多人放棄了學習。

知識速成,如果不能馬上學會,你會放棄學習嗎?

☞知識速成是不可能,但是快速教你入門還是有方法的

很多知識可能不能馬上掌握,但是學會底層理論入門還是可以的。有了這個入門在出去吹牛,都有理有據很多。同樣你牛都吹了,這麼爽的事這麼能停,於是就可以讓自己繼續學習下去了。

我們的學習效果,之所以被人詬病。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只學到知識。到這一步就沒了,而關於如果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就沒人教了,沒有對知識的再思考,讓學習流於表面

元認知就是幫我們認知的認知,思考自己的思考。

學會經常問自己在想什麼,問的時候其實就是再次思考。這個思考可以幫我們檢驗知識,實踐自己是否有用。

快速入門的學習方法就是:把這個知識裡面的,最重要不可缺少的知識弄懂。就是如果要學會這個,至少需要學會哪知識。

我今天和別人分享的,關於個人品牌的知識。個人品牌最需要明白個人影響力概念,就是關於個人品牌最重要的知識點。

個人品牌最終就是為了形成影響力,而影響力來自於你的個人價值。明白這兩個知識點,剩下的都是圍繞這兩個內容展開的。

價值需要的是突出你的優勢,而優勢又是需要定位來表現。定位是根據你的標籤來顯示,標籤來自你的能力興趣價值。這樣下來個人品牌知識點,都可以很快掌握入門。

你看關於個人品牌,上面幾段話就可以表達。講解完也就一會功夫,只要你弄懂了這些內容。你就已經入門了,而且超過很多人對個人品牌的理解。

知識速成,如果不能馬上學會,你會放棄學習嗎?

☞沒有人一開始就能做好,我們只需要加快這個過程

一門知識從來不是,一上來什麼事都掌握的。這個是必須明白接受的,接受自己開始的笨拙。

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一開始的時候寫的真的很差。文章可讀性底,內容結果不完整。應該是除了寫出來,其它沒有任何可取之處。

說句不好聽的話,你寫的不好內容讀者很難受。難受的人又不是你,是你的讀者難受。我只需要不斷的寫,一直寫到讓別人看著不難受。

讀者和我其實是在一個起跑線,開始寫對我有好處。同樣寫的久寫的好,對讀者和我都有好處。但是開始的時候,開始你的行動才更加重要。

同樣如果你一直讓讀者難受,你的文章也不會在有人看。所以最終我們的目標,都是把文章寫好可讀性提高。

很多開始沒做好,或者開始不久就停止了。都是執行力的問題,執行力又是和麵子掛鉤的。你可以想一下,當我們通過行動去做成一件事。這個時候外界的反饋,就是可以讓自己吹牛動力是很足的。

一個人從兒童到成年,要十幾年才能完成作為人的教育。我們每個人都是從跌跌撞撞爬起來的,小時候學東西快就是不怕丟人。當時只想怎麼學會,怎麼快速的學會。長大了明白的事情多了,對外界的看法也更高重了。反而對學新知識帶來了困擾,好像現在學東西不能馬上學會就是笨拙的。

我們只要記住一點,我學習新知識。是為了改變自己,為自己變得更好。不是為了表演給別人看的,我變的更好賺的錢也是自己得。等於從頭到尾都和別人沒有關係,只關注自己成長。越厲害越有面子,不是越在意越有面子。

知識速成,如果不能馬上學會,你會放棄學習嗎?

討厭成長過程很難受,就趕快把這個階段度過

我寫的文章雖然單篇的,只是想每次思考清楚一個問題。知識本身是有共生性,不是單一存在。我們不能指望學會一個技能,就解決所以問題。世界是複雜的,解決方法也是複雜的。同樣我們也要做一個複雜的人,才能應對這個世界變化。

“做對的事”遠比“把事做對”更加重要

如果想清楚對學習一個新東西的需求,唯一要做的只是儘快度過新手期。讓自己早一點用這個技能嚐到甜頭,可以給自己更多的鼓勵。

拿我寫作舉例,開始的時候把字數湊夠都難。但是我明白寫作對我很重要,以後可以作為一個我的優勢展示。這個結果是我想要的,但是開始寫,怎麼寫這個過程很難受。

眼睛一直盯著結果目標去,就是要寫好。現在寫的差,沒邏輯什麼都好。只要我還在繼續往前試探,這個過程自己多愚蠢。多笨拙難受。那又怎麼樣?我要的是以後,現在難受是正常的。

而寫到今天,我在頭條青雲計劃獲獎已經有10次了。這個就是一直試探寫作,用這個技能給自己帶來的甜頭反饋。

要的是以後,現在很快就會過去,寧願選擇現在難受,以後享受結果。

明白開始自己很笨是正常的,不用遇到一點挫折就否定自己。是不是自己不適合幹這個呀?這個就是逃避,一直逃避不如說自己不適合在這個世界算了。

先掌握要學的必要知識,然後專注改進這些知識。其它的不重要的交給時間,自己專注做正確的事。當你進入狀態的時候,時間會過的很快。經常進入專注,會讓你早一點度過新手期。

我不知道自己寫作有沒有度過新手期,現在只想每天用盡方法寫一篇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